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黑斑侧褶蛙为蛙科、侧褶蛙属的两栖动物,也称黑斑蛙,是我国的"三有"保护动物,具有肉质鲜美、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胆固醇含量低的特点,一直以来都受广大消费者青睐。但近年来受水源、水质、农药及人工捕捞等影响,野生黑斑侧褶蛙数量大量减少,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在办理野生动物驯养经营许可证条件下开展黑斑侧褶蛙的人工繁殖与营养驯化,促使黑斑侧褶蛙养殖业蓬勃发展,并成为一股热潮。然而,随着黑斑侧褶蛙集  相似文献   

2.
<正>棘胸蛙(Rana spinosa David)属脊椎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蛙属,俗称石蛙、石鸡[1]。其成蛙体重一般为200~400g,为我国特有的大型野生蛙[2]。棘胸蛙肉质鲜美细嫩,蛋白质含量高,且具多种药用功效;同时,它还是近年来难得的一种山珍美味和高级天然营养滋补食品[3]。但是由于近年来过度捕捉以及环境恶化的影响,棘胸蛙的资源量日渐匮乏[4]。各地通过展开棘胸蛙  相似文献   

3.
对黑斑蛙肌肉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和矿物元素进行测定,旨在比较分析野生与养殖黑斑蛙肌肉的营养品质。试验结果表明,养殖黑斑蛙肌肉粗蛋白与粗脂肪含量高于野生黑斑蛙,水分含量则低于野生黑斑蛙,但两者间差异不显著( P >0.05);野生与养殖黑斑蛙肌肉除谷氨酸和酪氨酸外的氨基酸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05);野生黑斑蛙肌肉的总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高于养殖黑斑蛙。根据氨基酸评分和化学评分结果,野生和养殖黑斑蛙肌肉中赖氨酸含量相对较高,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蛋氨酸+胱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分别为70.25和72.42。野生黑斑蛙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养殖黑斑蛙( P <0.05),而养殖黑斑蛙肌肉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必需脂肪酸、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n-3和n-6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高于野生黑斑蛙( P >0.05)。野生与养殖黑斑蛙肌肉14种矿物元素中,锌、铝和硒含量有显著差异( P <0.05),重金属元素(砷、镉、铅)含量均在限量范围以内。由此可知,养殖黑斑蛙营养组成价值接近于野生黑斑蛙。  相似文献   

4.
<正>目前依靠单纯种植水稻利润十分有限,平均1亩地产值只有2000元左右,通过稻蛙共生种养模式后,在不影响水稻种植的条件下,每亩可增收2万多元。同时,弥补了过去产业结构较为单一,对于需求量较大的水产类有机生态农产品的开发力度不够,不能满足市场多样化及优质化的消费需求的缺陷。从市场发展前景来看,广大消费者越来越注重食品的安全卫生,讲究营养健康,消费趋向方便化、多元化、生态化。据对湖州、杭州、上海等地的调查,居民对蛙产品需求十分旺盛,因此,稻蛙生态种养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稻田养蛙,蛙能吃掉危害水稻的害虫,蛙粪  相似文献   

5.
湘西州作为棘胸蛙的产地具有良好的条件,棘胸蛙做为该地区的特色品种,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市场经济效益好;但是,由于棘胸蛙养殖周期长,致使该品种产业发展进程缓慢。本文对湘西州发展棘胸蛙产业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保护和开发该品种的建议,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6.
棘胸蛙俗称石蛙,是一种牺居在深山密林山涧溪流中的珍稀两栖动物,素有“蛙中皇后”之称。石蛙因长期处于野生状态,资源有限,产品供不应求,价格日益昂贵。因此,积极开拓这种名贵的优良品种,变野生为人工驯养,是一项新兴的养殖业,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石娃是一种大型肉用蛙,体重可达5皿克以上,肉质洁白脆嫩,味极鲜美,营养丰富,含有高蛋白、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清热解毒、滋补强身、防癌抗癌之功效。目前我国人工养殖的姓类品种,主要有古巴牛蛙和美国青蛙;但这两种蛙的出肉率、肉质鲜味和蛙皮深加工等方面都不及…  相似文献   

7.
<正>一、田块选择养蛙稻田要求地势平缓,水源条件好,水质良好,稻田保水性强,田间排灌渠道完善,一般来讲,凡是适合养鱼的田块都可养蛙。二、田间工程建设1.开挖蛙沟在稻田的两边各开挖一条长与蛙田相等、宽1.0米、深O.5~0.6米的"11"字形蛙沟,面积占稻田的8%~10%。2.加高加固田埂开挖蛙沟的土用于蛙田四  相似文献   

8.
根据现阶段气候特点和棘胸蛙养殖生长规律,本文对棘胸蛙越冬过程中影响其成活率和增重率的几个因素光照、强化培育、体重规格等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室内光照条件组棘胸蛙越冬后的体重减重率和死亡率显著地高于完全黑暗组;通过秋季强化培育,越冬棘胸蛙对比增重率差异不显著,越冬死亡率在A组间差异显著,B组差异不显著,小幼蛙通过秋季强化培育有利于棘胸蛙安全越冬;不同体重规格组越冬成活率差异显著,年龄越大,体重越大,成活率越高,表现为刚变态完成幼蛙越冬成活率较低。因此在棘胸蛙越冬过程中,可以使用黑暗的环境、减少人为的惊动、秋季强化培育来保证其成活率和增重率。  相似文献   

9.
<正>棘胸蛙,俗称石蛙、石鸡等,其肉质洁白脆嫩、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其生存条件不断恶化,加上人为滥捕,导致野生棘胸蛙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已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所以开展棘胸蛙的资源保护和资源增殖,并合理开发利用棘胸蛙资源,已显得相当重要。目前,人工繁育驯养棘胸蛙用水量大,设施成本高,疾病多,成活率低,养成商品蛙需3年以上。中国发明专  相似文献   

10.
石蛙学名棘胸蛙(RanaSpinosa),俗称石鸡,是我国最大的食用蛙(也作药用);因其胸部长有角质肉刺而名棘胸蛙。石蛙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富含营养,有清凉滋补功效,其综合营养可与甲鱼媲美,素有“山珍佳品”之美誉。本文简要介绍石蛙的养殖技术。一、生物学特性1.形态特征:外观石蛙表皮粗糙,蛙体背部着生许多纵行的长条形不规则疣粒,背中央线上有黑色细小的角质刺,体侧及四肢背面布满小圆疣,雄性胸腹部还长满疣粒和角质刺。石蛙前肢为四指,指端呈球形,指间无蹼;后肢为五指,股胫粗长发达,趾间全蹼。2.生活习性:石蛙生长于…  相似文献   

11.
李文健 《淡水渔业》2001,31(5):18-19
棘腹蛙 (RanaboulengeriG櫣nther)是武陵山区一种常见而个体较大的食用蛙 ,味美 ,营养丰富 ,而且还是山区生态平衡中的重要成员。为了保护、繁衍和开始这一山区的珍贵资源 ,进行棘腹蛙的人工繁殖、饲养。笔者从 1996年以来 ,先后对棘腹蛙性腺的发育与周年变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1 材料和方法用于性腺发育的实验材料来自人工养殖蛙池内的棘腹蛙 ,从幼蛙至成蛙共取材 10 3只 ,其中雌蛙 61只 ,雄蛙 4 2只 ,按性腺发育分批取材。取材时 ,先测量蛙体长和体重 ,再剖腹去除其他内脏 ,在不剥离性腺的情况下测量性腺的长度、宽…  相似文献   

12.
龙连玉 《淡水渔业》2002,32(1):41-43
1 人工生态养殖棘胸蛙的意义 :棘胸蛙又称石蛙、石棒、岩蛙、石鸡等 ,成蛙体重一般为 2 0 0~ 4 0 0g ,是我国特有的大型野生蛙。它不但营养丰富 ,味道甘美 ,而且还具有健肝润肺、清心明目、乌发驻颜、治疗疳疾等药用功效。由于人们对棘胸蛙需求量的日益增长和野生资源的日渐匮乏 ,棘胸蛙的市场价格也随之上升。人工仿自然养殖棘胸蛙则是利用现有的自然生态环境进行养殖 ,不但减省了大量的建池投资 ,而且生长迅速、少生疾病。所以人工仿自然生态养殖棘胸蛙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十分广阔的前景。2 场地选择和建造因棘胸蛙具有怕高温干燥和…  相似文献   

13.
石鸡亦称石蛙,学名棘胸蛙(Ralia·spinosa,David)。隶属脊椎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蛙属,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其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且具有清热解毒,滋补强身的功能,医用前景甚为广阔;个体大,生长快,据宁国县中溪镇试养,二年达到150—200g的商品蛙,人工饲养经济效益高,是山区农村致富的好途径。  相似文献   

14.
养蛙     
<正> 我校在江西大学生物系和宜丰县科委、农业局的协助下,从1974年开始养蛙试验。通过试验,我们认为青蛙是可以人工养殖的,其关键问题是铒料和防逃。饵料:蝌蚪的饵料为浮游生物,可用猪牛粪、人粪尿、蔬菜下脚料、厨房废水、屠宰场和食品厂的废弃物肥水或投以糠麸。幼蛙和成蛙是肉食性,我们解决的办法是:捕集蝇蛆,养殖蚯蚓,用黑光灯诱虫,人工捕捉害虫,在养蛙场堆积厩肥以孳生虫子等。防逃:青蛙善于跳、爬、游、钻,需用  相似文献   

15.
棘胸蛙人工繁殖及蝌蚪培育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棘胸蛙 (Rana spinosa David) ,俗称石蛙、石鸡、石坑、岩蛙等 ,隶属于两栖纲蛙科蛙属 ,其肉质鲜美 ,营养丰富 ,具有清凉滋补和药用功能。近年来 ,由于山区生态条件破坏和过渡捕捉 ,致使自然界中的野生棘胸蛙数量越来越少 ,不少地区濒于灭绝 ,而其市场需求量却不断增加 ,价格上扬。近年来我校建有棘胸蛙养殖示范场 ,对其人工繁殖与养殖技术的研究取得了成功。现将有关技术总结如下。1 亲蛙培育1 .1 亲蛙场址选择亲蛙场址宜选择在水质良好、排灌方便、环境安静以及通路通电的地方。蛙池可建在室内或室外 ,室内要求通风、凉爽 ,室外可搭凉…  相似文献   

16.
棘胸蛙俗称石蛙,石鸡,是我国特有的大型野生蛙。棘胸蛙肉质细嫩洁白,味道甘美,营养丰富,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采用仿生态模式养殖商品蛙,具有品质好,投资省,效益高,市场俏等优点,是保护野生棘胸蛙资源的一种有效的手段,能更好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棘胸蛙资源,  相似文献   

17.
棘胸蛙是我国特有的大型野生蛙,营养价值极高,是野生蛙类中珍贵的食用蛙和药用蛙。近年来,大力发展人工养殖棘胸蛙,变野生为家养,进行人工繁殖扩大种群,形成商品生产,既保护资源,又可达工厂化成蛙养殖  相似文献   

18.
哈什马蛙是我省山多地少、森林茂密地区的一项水产,这种蛙含有多量同性荷尔蒙,营养价很高,市售的蛤蟆油就是这种蛙体内的脂肪制成的。过去都是捕捉野生蛙进行加工,满足不了大发展的需要。今年蛟河县红星乡红星农业社,在农业生产大跃进的形势下,为了扩大多种经营,在八道河子建成了第一  相似文献   

19.
《畜禽业》2019,(11)
棘胸蛙(Rana spinosa)又名石蛙、石蚌,属大型两栖类蛙科动物,分布在福建、广东、广西、贵州等南方省份,主要生活在安静的山涧溪流场所。棘胸蛙肉营养丰富,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氨基酸种类齐全,必需氨基酸含量较高,比值符合人体需求,有很高的保健和药用价值~([1])。堪称"蛙中之王",古为皇室贵族的进补佳肴。  相似文献   

20.
丁德明  杨万军 《当代水产》2020,(3):80-81,83
青蛙,也叫田鸡,泥鳅俗称"水中人参",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是畅销的名优水产品,是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的美味佳肴和滋补保健食品;由于过度捕捞,加上化肥农药的影响,天然蛙类和泥鳅资源逐年减少,因青蛙属水陆两栖动物,具有蝌蚪阶段不能离水,幼蛙和成蛙也需在水中或高湿度的岸边生活,且喜食昆虫的生物学特性,泥鳅可利及青蛙的排泄物。所以青蛙和泥鳅是稻田里开展种养结合最为适宜的水产养殖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