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北地区养殖甲鱼越冬死亡原因分析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西北地区冬季气温偏低,池塘封冻与甲鱼冬眠期较长,人工养殖甲鱼在每年越冬期间均出现体质衰弱及大量死亡现象,笔者分析养殖甲鱼越冬死亡的原因,并总结预防措施如下,以供同行借鉴。 一、甲鱼越冬死亡原因分析 1.水质原因 一方面,池塘封冻时间过长,水体与空气接触  相似文献   

2.
越冬后亲鳖高死亡率原因及强化饲养管理措施的探讨1995年春夏之交,全国大范围出现亲鳖越冬后大批量死亡,这对甲鱼养殖产业的发展无疑是一个严重的影响。笔者根据兄弟场家介绍的情况和我场饲养实践,就越冬后亲鳖高死亡率之原因及强化饲养管理措施,谈几点看法。一、...  相似文献   

3.
方正县位于黑龙江省中南部,哈尔滨以东,松花江中游南岸。冬季气温偏低,冰封期较长,属典型的北方高纬度地区。由于近几年来持续干旱,造成越冬池水位下降,加之冬季降雪量较大,而一些养殖户越冬管理不善,在越冬期间经常出现鱼类体质严重下降及大量死亡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甲鱼越冬期间尤其是越冬后期,有时会出现大量死亡的现象,人们将此称为越冬死亡症,或称为苏醒死亡症等.该病发生于当年11月至次年5月的甲鱼越冬期,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现,死亡率高的可达20%,严重影响了甲鱼养殖的经济效益.死亡者大多是雌鳖和体重200克以下稚鳖,病鳖身体消瘦,有时呈现肋骨的外形,背甲颜色加深变黑,失去光泽;裙边柔软,并出现皱纹;活力减弱,四肢无力,反应迟钝.越冬死亡症不是单一因素的结果,而是多方面不良因数共同作用的结果,下面是对越冬死亡原因及其预防方法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气温低,鱼类在冰下越冬常需120—150天。由于越冬时间长,加之管理不善,常会造成鱼类大量死亡,给养殖者造成很大的损失。为了减少越冬鱼类的死亡,提高经济效益,应加强三个环节的管理。  相似文献   

6.
室内养殖:阳春三月,气候渐暖,晴天时要敞开温棚门窗,让空气流通。室外养殖:春天雨水多,乍暖还寒,越冬池的“保暖”仍很重要。三月份温度变化很大,而且水温又是在甲鱼结束冬眠的临界点,甲鱼会因水温升高而结束冬眠,又会因温度降低而沉入池底,此时正是越冬甲鱼经历漫长的越冬期后体质量弱的时候,容易因环境不良而致病死亡。本月应注意春季甲鱼越冬后期的死亡问题。三月份甲鱼养殖的操作重点  相似文献   

7.
《科学养鱼》1996,(1):27-28
甲鱼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综合性防治措施本养殖场于1992年9月从外地购进甲鱼5000只。由于饲养管理不善及饲养密度过大等原因,致使甲鱼发病。其主要症状为活力下降,皮肤出血、溃烂;脖颈红肿;爪溃烂、脱落;鼻出血,最后死亡。病理解剖发现病变脏器均呈...  相似文献   

8.
西北地区冬季气候寒冷,气温低,冰封期较长,许多沙质、沙石底质的池塘保水性差,易渗水,鱼种越冬期间易出现死亡现象,影响到当地渔业生产的正常发展。一、影响鱼种安全越冬主要因素1.池塘水位下降冰封期间,池塘因渗水出现水位下降往往不易发觉,不能及时做好越冬管理工作。随着池塘水量的减少,一方面鱼种生存空间减少,池塘水体载鱼量下降,相对增大了越冬鱼种密度,降低了鱼种越冬的安全性;另一方面池塘有机物分解及鱼类代谢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有害物质浓度相对增大,加快了水体中气体组成改变,促进了pH降低,引起水质恶化,严重影响越冬…  相似文献   

9.
人工养殖甲鱼的中心问题是缩短养殖周期,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在常温饲养条件下,每年夏秋季孵化脱壳的稚甲鱼,其个体重量仅为4-5克,且不久即进入半年以上的冬眠,越冬期间死亡率很高,据资料介绍:在自然条件下饲养的稚甲鱼,越冬成活率大约为20-30%;而且体重下降5-10%;要经过二年饲养才能达到50克左右。  相似文献   

10.
薛华 《齐鲁渔业》2007,24(1):35-35
立春至4月,气温回升,在晴天往往会发现甲鱼池中部分甲鱼已经苏醒,爬出晒太阳。如果此时池中水温尚未达到16℃,且甲鱼行动迟缓,那么这些甲鱼就是患重病的甲鱼,这种苏醒属于非正常的苏醒。非正常苏醒的甲鱼,有80%~90%会死亡,必须及时处理掉。但由于甲鱼价格昂贵,且生命力强,即使奄奄一息也能存活几天,养殖户常常舍不得处理,而寄希望这些患病甲鱼能恢复健康,但实际上这种希望是不可能实现  相似文献   

11.
冬季常见鱼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季,气温下降,养殖鱼类进入了越冬期。这期间加强饲养管理,做好鱼病防治工作是十分重要的。笔者向大家介绍几种冬季常见的鱼病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水产》2001,302(1)
甲鱼越冬死亡症是指冬眠后期尤其是冬眠期后,甲鱼大量死亡的病症,也称苏醒死亡症。是影响甲鱼尤其是产后亲鳖越冬成活率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病因]甲鱼越冬死亡症的病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七方面的因素: 1.营养不良。后期(8月中下旬或更晚)出壳的稚鳖,个体小,只经过短暂的摄食阶段,尚未累积充分的营养,就要进入漫长的越冬期,抗病、抗冻能力十分差,因此冬眠后期和冬眠后就容易死亡。 2.产后消耗大,体内营养未得到充分的补充。雌鳖的摄食能力在产蛋后会下降很多,如果投饵营养不充分,雌鳖体质在得不到完全恢…  相似文献   

13.
郑亚平 《内陆水产》2004,29(1):34-34
一些中小型水域和池塘中,越冬鱼种死亡率高达15%-25%。不但使鱼种数量减少,而且影响来年成鱼的养殖,给渔业生产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为此,就鱼种越冬期死亡的原因及对策,探讨如下。1鱼种在越冬期间死亡的原因水体严重缺氧到了冬季,水体会严重缺氧。一是因为水中浮游植物量少,光合作用减弱造成氧的供求失衡,产氧量小于消耗量;二是水体由于投饵、施肥及鱼类代谢废物积累,有机物多,大量消耗氧气;三是水中鱼种放养密度过大,引起缺氧;四是池塘保水性差,水位严重下降,造成缺氧。鱼种规格较小越冬期间,多数鱼类基本不摄食,不大活动,新陈代谢缓慢。…  相似文献   

14.
对照1995年10月《全国甲鱼越冬期的健康养殖研讨会》的典型材料,介绍了有关甲鱼安全越冬的营养生理、养殖设施、环境与水质条件、饲养管理和健康养殖等方面的一些情况,提出了作者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随着气温的逐渐回升,越冬亲鳖开始苏醒,此时池塘养殖一旦管理不当,极易发生亲鳖春瘟病症,甚至产生死亡。因此,应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6.
按照传统的养殖方式,当年孵化出的稚甲鱼因生长期短,一般仅能达到5克左右,个别的能达到15克。由于饲养期短,稚甲鱼体内积累脂肪及其它营养物质较少,很难应付漫长越冬期的消耗,即便能够勉强越冬,也为第二年的养殖带来困难。如果稚甲鱼能在越冬前达到35~50克的规格,体质健壮,则为其后无论是冬眠或者进行温室再培育都会打下坚实的基础。现将室内的二级培育具体操作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开春后,淡水白鲳进入越冬后期,在越冬后期,鱼体质差,水污染重,而气温变化大,易造成水温突变。这些不利条件,往往造成淡水白鲳在越冬后期的大批死亡。1991年5月份,山东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温室越冬的淡水白鲳就因管理不当,死鱼达千斤,造成近万元损失。可见,越冬后期是越冬保种的关键时期,应加强饲养管理,谨防淡水白鲳死亡。一、调节好水质:针对越冬后期水质污染重的特点,加强水质的调节工作。首先是加强换水,温室越冬2~3天换水一次,每  相似文献   

18.
水质是直接威胁甲鱼健康不可忽视的因子,许多病害的发生都与水质有密切关系。不良水环境会给甲鱼带来疾病,甚至死亡。反之能对甲鱼生长带来帮助,在治疗鳖病上也有一些功效,打破人们常规中治病一定要用药物的认识。现就我校甲鱼养殖中几例病例,分析优良水环境在鳖病治疗中的作用:病例一:自中毒症1996年冬将一批稚鳖放人温室池中进行越冬。由于养殖密度较大,饲料中蛋白含量高,残饵和排泄物等分解后产生大量氯氟、亚硝酸、硫化氢等有毒物质在水中积累。而条件限制,不能经常换水,底层有机废物无法氧化成无毒物,从而引起甲鱼氨中毒症…  相似文献   

19.
韩素芹 《内陆水产》2002,27(12):25-25
鱼种的越冬工作常易被养鱼户所忽视,造成鱼类大批死亡,现就鱼种越冬期间死亡原因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1鱼种越冬死亡的原因1.1水中缺氧这是越冬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造成缺氧的原因有:(1)水质清瘦,水中的浮游植物太少,以至光合作用产生的氧不够消耗;(2)放养鱼种密度过大、池水过浅或水中有机物过多,消耗大量氧气,引起缺氧;(3)污水或有毒物质流入,耗氧和产生有害气体。1.2鱼种规格体质瘦弱鱼种越冬期间,体质消耗大,长时间越冬体重减轻10%~15%,体质瘦弱的鱼种,体内养分不够越冬消耗。1.3管理不善并塘…  相似文献   

20.
鱼池越冬期间,鱼种往往因缺氧而造成鱼种大量死亡。因此,加强鱼池越冬期间缺氧测定与增氧管理,是提高鱼类养殖效益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