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状况堪忧。原因主要有农民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地方政府监管和执法不力、农村环保法规缺失等。法律对策,包括加强环保法制宣传,提高农村社会成员的环保法律意识;完善农村环保立法,严格执法,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和执法监督。  相似文献   

2.
立法质量是衡量法律优劣程度的理论。在党和国家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我们更应该重视农村生态文明发展。然而我国现行农村环境存在诸多问题,究其根源是现行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存在不足。将我国农村环境保护的立法制度置于立法质量评估标准之下,发现现行农村环境保护在立法上存在有效性不彰、效率性不高、可执行性不强与清晰度不够等困境,在立足此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农村具体情况提出完善农村环境保护法律制度、提高法的威慑性、增强可执行性以及加强环境执法等建议,以期实现农村地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农村生态环境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保护生态环境是践行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必然途径,但目前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仍然存在农村居民法律意识淡薄、相关立法内容不够完善、执法力度较弱导致土地资源权属关系不明、难以全面落实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为了解决此种困境,要加大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力度,针对存在的法律问题逐一采取解决措施,真正做到维护农民权益,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法制建设可加大法治宣传力度,强化农民的生态环保意识,提高群众的法治观念,完善环境监管制度,同时积极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加大执法力度,以此实现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4.
分析沁源县县农村水环境恶化的原因,表面看是由于的农村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废物以及其他排放物造成的,但如果从更深层次上追究,可以将其归结为我国法律制度对农村水污染防治的缺失,以及我县农村产业结构所导致的追求数量生产、忽视质量生产所造成的对农村环境的损害。为此,防治农村的水污染应该从多角度进行制度设计,既要完善我国农村水污染防治的立法,又要在目前还未立法的条件下充分提升我县行政机关的执政水平,使其在保障农村农民生产发展的同时大力防治水污染,最后,还要注意对整体农民环保意识的提升,使环境保护的理念深入民心,成为广大农民日常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5.
周忠学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189-5190,5523
阐述了我国农民法律意识现状,以及迁户并村给农民法律意识提高带来的契机,最后指明今后农民法律意识发展的路径。结果表明,长期以来我国农民存在着法律认知浅薄、权利意识不强、情优先于法、畏法等法律思想;迁户并村发展了经济、打破了地缘、改变了生活方式,为农民法律意识提高提供了机遇;农民在完善农村立法、改善司法环境和坚持普法的情况下提高了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6.
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法制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从农田、水体、植被、生物多样性、大气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的现状,以及引起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提出和分析了我国现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公共环境意识、经济手段、所有权、行政领导责任制,立法和执法方面,提出了建立我国农村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农业逐渐取代了传统农业,在农业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农业环境问题也十分突出,我国农业要更好更快地发展,就必须找寻农业环境问题产生的根结所在,积极提出相关对策。认为当前我国农业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具有多方面,但法律层面存在的问题是导致农业环境问题不断产生的关键原因。以环境保护当中的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四方面为视角,谈论我国农业环境保护中存在立法不完善、执法有缺陷、司法制度不健全、农民法治意识不强四方面法律问题,并分别提出法律对策,以期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在全民倡导绿色发展的今天,农村环境问题和治理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研究。为有效解决农村环境污染损害赔偿问题及加强环境保护,实现地方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在农村地区的适用研究显得尤为必要。通过文献研究等方法对该制度现存研究的整理归纳,以及对我国已开展的农村环境保险试点实践总结发现,当前我国农村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存在立法上的不足,以及在保险费率设置、保险模式选择和环境风险评估中存在问题。对此,应当通过完善相关立法,科学合理设置环境保险费率,成立专门的环境风险评估队伍等对策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9.
农村生活垃圾引发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一大障碍。受城乡二元结构和"重城市轻农村"思想的制约,当前我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存在严重的法律问题。为保障农民权益,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切实加强相关的法律制度的完善,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执法力度,提高守法意识,形成从规划治理到设施建设,到收集、运输、处理,再到监督管理等都较为健全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0.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法律问题及消解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生活垃圾引发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一大障碍。受城乡二元结构和"重城市轻农村"思想的制约,当前我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存在严重的法律问题。为保障农民权益,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切实加强相关的法律制度的完善,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执法力度,提高守法意识,形成从规划治理到设施建设,到收集、运输、处理,再到监督管理等都较为健全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农业污染、养殖业污染、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并存,污染型企业向农村转移加重环境污染。农村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美丽乡村”的顺利建设,而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环保立法滞后,基层执法力度不足,农民司法救济困难等问题。本文深入分析农村环境污染的原因,从完善立法,增强执法,提升司法等方面提出有益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12.
浅谈农村环境管理中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依然严峻的环境形势和相对滞后的环境管理体制,要求我国必须推动农村环境管理中的公众参与。经过近年来的发展,涉及公众参与农村环境管理的环境保护法律和环境管理支撑法律渐成体系,政治性和社会性两大参与途径逐渐建立。然而,公众参与农村环境管理仍存在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公众参与意识和能力不足、公众参与渠道不畅通的问题,为此必须从法律体系、公众参与意识和能力、公众参与渠道三个方面加以完善,实现我国农村环境的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13.
泛珠三角区域扶贫开发进程在逐步壮大并成熟,但是在扶贫开发过程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也同样不容小觑:法律中对于"相关部门"的频繁使用使得执法部门不明晰;环境执法中出现的多头执法、不规范执法、乡镇政府的权限小;民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提升了公民个体对环境公益诉讼的需求,但其非法律规定的诉讼主体。针对这些问题,从立法、执法、司法角度分别进行分析。以便完善泛珠三角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进而推动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国家整体的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稳固脱贫效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4.
邹开亮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70-371,376
虽然我国从宪法到法律乃至行政法规以及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都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有着间接甚至直接的规定,但我国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立法仍存在着立法工作总体滞后、立法层次不高、地方立法畸形"繁荣"、立法层次无序、立法体制不规范、现有制度规范已基本过时或者可操作性不强等缺陷。重构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立法,必须确立全新的立法原则,设计合理的立法层次和体例,同时注意与其他法律制度的协调与配合。  相似文献   

15.
建设美丽乡村,需坚持立法先行。但是目前农村环境污染法律规制存在着诸多问题。立足于立法质量的理论、结合实证研究对我国农村环境保护立法进行检梳,发现我国农村环境保护立法存在着有效性不著、效率性匮乏、操作性不强的问题。鉴于此,提出综合运用环境规制工具并制定相关技术标准来提高立法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农民环境意识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国彬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0):3070-3071
农村生态环境直接关系到新农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当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形势不容乐观.论述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提高农民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性,以及提高农民环境保护意识的几种途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于彦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993-21996
针对我国严峻的农村环境问题以及环境法制在农村环境保护中面临的困境,提出了完善环境法制、推动新农村建设的以下若干对策:健全农村环境保护的法规体系;强化农村环境执法;转变政府观念,完善环境参与制度,加强农民参与和农民监督;加强环境法制宣传,提高农民的环境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地不断加快,农村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农村环境问题不仅关系农业、农村、农民,也关系整个国家的发展与稳定,农村环境问题从根本上说由于经济利益和环境利益失衡的结果,也与法律不健全、管理体系不合理和农民环境意识薄弱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就需要我们在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同时,健全环境保护的法规和制度,建立农村环境管理体系,完善农村环境参与制度,并不断加大农村环境的经济投入  相似文献   

19.
乡村振兴战略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已成为当前重点工作之一。乡村生态环境整治进程缓慢且效果不理想,治理主体和相关参与者问题显著,基层政府作为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的"主要责任者",暴露出"角色缺位"、"责任缺失"等问题,企业破坏环境问题严重,农民缺乏相应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非政府组织参与治理的能力有限。促进农村生态宜居需要长期有效的解决模式,不仅政府需要有效治理,社会组织、企业以及农民也需要积极参与和配合,因此,地方政府切实承担主导责任,地方企业承担生态保护社会责任,农民建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非政府组织积极提升相应参与能力。本文主要以多中心治理理论为依托,梳理农村多元化治理现状,挖掘其存在原因,深入探讨解决问题的手段,由此提出,怎样有效深入贯彻多元治理理论,推动多元治理模式,解决农村生态环境各类问题。  相似文献   

20.
张卉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688-17690
农村的成文法数量不断增加,立法质量有所提高,内容上覆盖农村组织法、农村土地法、农村环境保护法、农业科技法等多个种类,形成了以《农业法》为中心,初具规模的农业法律体系。但是由于受到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法律移植中存在的弊端,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以及硬件建设和配套制度的滞后与缺失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当前农民法律意识落后,对成文法内容的不了解和对其功能的漠视,成为成文法在农村面临的困境。为了摆脱农村成文法的困境,需要对传统法律文化进行扬弃,促进法律与农民的对接,促进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协调发展,完善法律硬件建设和配套制度,加快农村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