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南省坚持把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通过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强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供给、提升就业服务和职业技能水平、健全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等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加快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全面融入城市,对于河南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2):208-209
在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之中,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是以人为核心城镇化建设的战略切入点和关键点,也是推进西部欠发达地区实现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的有效途径。在深入了解西部欠发达地区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将发展的目标与手段匹配,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遵循发展规律,才能有序推进该区域人口的市民化、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本文从西部欠发达地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面临的共性问题出发,提出应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制度,构建完善的人口市民化的成本分担机制,加强其公共服务基本保障来实现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3.
"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指出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以就地市民化视角测算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石家庄各县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公共成本总和及政府、企业、个人承担情况,对比近、远城区差异,估计政府财政承担能力。结果显示,2016—2020年近城区人均市民化公共成本为15.08~15.19万元;远城区人均市民化公共成本为8.92~10.35万元。最后提出推进石家庄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实现城镇化的一项重要任务,高质量市民化进程缓慢的根本原因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虚高。现阶段,有较多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方面的研究成果,采用文献分析法,通过回顾和整理国内学者对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研究的相关成果,围绕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构成、分担成本精确化计算及量化方法阐述、成本分担机制构建等方面进行论述。通过对现有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总结,不断地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的深入研究,从而促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如何实现这一目标,促使农业转移人口更好更快地融入所居城市生活,提高城镇化质量,关键在于对农民进行全方位的市民化教育,改善其思想观念,增强其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通过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教育的迫切需求和当前该教育状况的深入分析,进而探究市民化教育的主体、对象、内容、形式、方法等,以期有助于我国在新一轮的城镇化过程中对农民进行更为科学有效的市民化教育。  相似文献   

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10):189-191
有效解决新生代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是我国新型城镇化成败的关键。以湖北省为例,从居住条件、经济生活、社会关系、政治参与和心理认同五方面,调查分析了目前我国新生代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综合水平,结果显示市民化综合水平偏低。提出通过建设安居工程、加强职业教育及培训、树立城乡统筹思想来提高新生代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水平。  相似文献   

7.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的实现方式和成熟标志,中国正处于新型城镇化的攻坚期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起步期。本文旨在梳理发达国家、亚洲新兴国家和地区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典型模式,对其发展路径、政策措施、发展特点进行分析,试图为中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9):211-213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实现路径之一在于提升城镇新居民的观念现代化水平。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以城镇新居民的观念现代化为先导,以增强城镇新居民科学素质为重点,正确认识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镇新居民传统观念与现代观念交织的现状,大力增强城镇新居民思想观念的现代性,帮助城镇新居民形成与全新社会生活形态相一致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精神状态与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新契机,通过新型城镇化的具体影响效应调整其作用路径,可更有效地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方法】基于 2010—2021 年珠三角地区的市域面板数据,利用核密度估计分析农民收入的动态演进趋势,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新型城镇化水平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效应。【结果】研究期内,珠三角地区农民收入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农民收入来源多元化,工资性收入仍是其主要组成部分,房屋出租等财产性收入成为重要来源,市域间农民收入水平的绝对差距在扩大,农民收入向高值区扩散且空间集聚特征明显;新型城镇化有效地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其中经济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促进作用最强。然而,目前珠三角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发展仍存在城镇化质量不高、供需不匹配、城乡收入差距大、土地资源紧缺等问题。【结论】建议珠三角各市在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时,着力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坚持优化本地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等非农产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使城镇化的农民增收效应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在城乡融合发展的初始阶段,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合理有序推进对中国城市和乡村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但在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过程中,却存在着各种社会风险。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农业转移人口的落户意愿、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就业前景、市民化成本与相关利益者之间的矛盾和差距是引起城市融入、社会排斥、权利受侵和社会冲突等社会风险的主要源头。只有协调发展城市群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人地钱”挂钩机制、提高农业转移人口自身素质、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不断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才能避免风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相似文献   

11.
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支撑。本研究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嘉兴市作为样本区,通过分析基础分类项目构建线型静态测算模型。研究发现,嘉兴市财政为农业转移人口提供均等化公共产品与服务理应帮扶成本年人均14万元;嘉兴市在“十四五”期间新增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财政扶助成本为44亿元;2019—2020年嘉兴市财政平衡率相较于2011—2018年中大部分年份都低,市民化动力为流入地财政收支结构压力牵制。为此,地方政府应重构税收返还制度与政绩考核评价体系,优化财政支出分担结构及实现“专款专用”,引入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公共合作建设项目,鼓励农业转移人口“带资进城”,提高城市土地出让金收益,合理支持农业转移人口财政扶助力度。  相似文献   

12.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已成为中国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提升城镇化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美国、日本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方面因地制宜,积累了大量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运作与管理经验。本文在总结、分析美国、日本两个国家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功经验的基础之上,结合中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矛盾,提出了完善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户籍制度、健全相关法规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速览     
李克强:要进一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今年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今后一个时期,着重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李克强说,要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实行不同规模城市差别化落户政策。加强城镇化管理创新和机制建设,要更大规模加快棚户区改造,决不能一边高楼林立,一边棚户连片。  相似文献   

14.
郑州市通过强化城镇产业支撑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切实解决农业转移人口的居住问题,提升新型城镇居民生活适应能力,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等措施,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郑州市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传统城镇化已难以为继,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及新型城镇化与人口转移互补关系等因素,决定了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具有非农就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农民工与新生代农民工数量扩大等趋势;但新型城镇化与农民工市民化的加快推进,面临户籍制度限制、社会保障差异、农地制度限制、自身水平不高等困境。必须采取消除户籍带来的不平等、提高覆盖面和保障水平、加强剩余劳动力教育培训等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六盘水市位于贵州西部,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区,城镇化水平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发展缓慢,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成为制约了六盘水市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提高城镇化质量,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发展较为缓慢,在市民化发展过程中必然会产生成本,面临着成本困境。降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破解市民化成本困境是应该重视的问题。通过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现状进行分析,认为市民化面临着过高的住房成本以及社会保障费用成本承担不足、成本分担机制不健全等困境。提出了要不断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以城乡统筹方式分担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成本,做到政府、企业、农民共同分担,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工作需要多元主体多层面的推动,其中,从地方政府服务型职能角度来研究是一条重要的途径。结合河南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工作的实际情况,以服务型政府为视角,经过分析发现,河南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工作的现状主要有:各级政府采取措施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法律法规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城乡二元体制阻碍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等。通过对河南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工作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可以发现,河南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工作将主要呈现以下几个趋势:河南省域内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河南省域内的农业转移人口将进一步增多、深入改革二元体制,促进河南省的农业转移人口实现有序市民化。  相似文献   

19.
诸暨市是一个处于城镇化发展中的典型样本。改革开放以来,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问题一直是国家关心的问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利于三大产业的和谐发展,提高诸暨的城镇化水平,避免浪费劳动力资源,符合社会大环境的发展趋势。以诸暨市农业转移人口作为研究对象,从个人、家庭、经济和心理四大因素出发,运用描述性统计等方法进行研究分析。从总体的情况上看,对诸暨市农业人口市民化意愿影响较为显著的是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工作满意度、收入水平、城镇生活满意度和身份认同感。  相似文献   

20.
正国务院2016年8月5日印发《关于实施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若干财政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建立健全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政政策体系做出部署。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根本途径,是扩内需、调结构的重要抓手。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重要决策部署,按照"创新机制、扩大覆盖,精准施策、促进均衡,强化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