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临淮泥塑是淮河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以稚拙小巧的视觉形态,多元化的题材,质朴的材料,欢乐祥和的情节,构成了临淮地区民俗手工艺独有的艺术特色。通过对临淮泥塑历史的分析、艺术特色的归纳,总结了临淮泥塑具有书写家国情怀、记录乡土田园生活、传承乡村社会生活经验等三个方面的文化内涵。这些内容共同建构了兼容并蓄、丰富多彩的淮河文化。对临淮泥塑的研究,有利于非遗文化传播与地方文化建设,同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广西龙胜龙脊地区的稻作民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龙脊梯田作为农业景观广为人知,但是其丰富的稻作生产和生活民俗却不被重视。作者依据实地调查,参考相关文献,较为全面的梳理介绍了当地的稻作民俗内容,并初步分析了其所蕴含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3.
汉水流域的古老文明孕育了独具特色的民俗体育。独特的地理和历史环境,让汉水流域民俗体育呈现出多地域文化交融、多民族文化交汇、多时空文化交叠的文化特征。汉水流域民俗体育在文化记忆与传承、健身与休闲娱乐、经济资源开发和利用、社会控制与凝聚等方面表现出强大的社会功能。加强汉水流域民俗体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艺术形象是以艺术的形式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特殊视觉表达方式,是由艺术创作主体创造而呈现出的视觉艺术形式之一。艺术形象最大的特点是源自生活、回应生活、并创造着艺术生活,将内容与形式、个性与共性高度融合。纵观西方艺术发展的历史,各个历史时期的艺术家们都创作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映射着不同历史时期的审美趣向,集历史价值、审美价值、社会价值于一身。根据人类文化艺术中西方艺术形象蜕变的历史轨迹,得出原始时期至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艺术形象的蜕变经历了从"神性"、"神化"、"神圣"到"人性"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5.
顾颖 《农业考古》2012,(3):360-362
汉画是汉代劳动人民在漫长的农业化社会发展进程中,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石刻类艺术,汉画中种类繁多的图案都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它以绘画、雕刻的艺术形式记录和反映了汉代的社会生活和意识形态,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可以说它是汉代民俗文化的形象载体,是民间生活习俗的象征性体  相似文献   

6.
李梦华 《农业考古》2012,(1):130-133
"担经"是鲁西南人民在乡村的庙会期间,根据当地习俗形成的一种以娱神、娱人、教人、诵经为内容,以歌舞表演、祭祀活动为载体,含有历史、宗教、民俗、艺术等诸多文化内容的传统民间文化活动,已有千年的历史。她和鲁西南农村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作为一项历史文化遗产,虽历经千年风雨,但仍具独特的魅力。在和谐农  相似文献   

7.
新疆多元语言文化的历史考察及其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疆地区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和区域环境,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之地。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多元语言文化,形成了多元语言文化的统一性和独特性。对新疆多元语言文化生态现象进行历史考察与分析研究,既具有学术价值,也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贺兰山岩画是研究曾经生活在这里游牧民族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活动的重要依据。通过对这一艺术化史料的分析和研究,可以看出古代游牧民族对地理环境的适应,对动物的饲养,以及日常生活中所形成的独特文化内容。  相似文献   

9.
民俗中的茶俗文化是一种传承文化。四川茶俗文化内容丰富多彩,茶俗文化的应用也十分广泛。民间饮茶异彩纷呈的社会生活,可以窥见四川人幽默诙谐的饮茶审美情趣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可以探寻川人饮茶习俗演变的轨迹和社会发展的方向。本文以茶的重要民俗事象,即茶的民间歌谣、竹枝词、茶馆文化来概述四川茶俗文化在民间的发展传承。  相似文献   

10.
画像石是汉代最具代表性的艺术遗存品,乐舞文化是汉画像石的审美景观之一.本文从民俗特征入手对汉画像石乐舞艺术进行研究,分析汉画像石乐舞艺术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得以发展的社会因素;探讨楚文化、民族融合、厚葬等民俗文化对汉画像石乐舞艺术发展的影响,以期对汉代民俗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11.
飘色是一种融合戏剧、装饰、杂技、音乐、舞蹈等为一体的古老传统民俗艺术,给视觉与听觉带来“飘然欲仙,绘声绘色”之感。可现如今沙湾飘色的发展难以为继,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和保存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鉴赏价值的前提下,我们通过研究其在传承过程中受到的阻碍和其他影响因素,为沙湾飘色寻找创新性的表现形式和多元化的传承途径,有着相似处境的整个“广东飘色文化”也需因地制宜,因时而变。  相似文献   

12.
刀正明 《农业考古》2003,(4):117-118
云南足个多民族的大省,民族茶文化同其它民族文化一样,有着渊源流长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着极其浓厚的民族特征和风格,形成了各民族与之不可分割的独特的茶文化底韵。在长期与大自然斗争并求得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过程中,西双版纳各民族所表现出来对茶的深厚感情,乃至把茶作为生活  相似文献   

13.
正石家庄市在规划旅游线路时,紧紧围绕"一环两带"发展布局,把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区,现代农业产品展示区、农耕与民俗文化体验的生态休闲农业典型示范区有机的串联起来。典型线路:藁城区都市现代农业藁城特色文化线路线路图:石家庄市区→亮昊家庭农场→常安庄园→梨香小镇→派尔理想国→晖御宫面产业园→惜康宫米园区线路特色:生态体验+农耕民俗+观赏采摘典型景点:派尔理想国坐落在石家庄市藁城区贾市庄马邱村,核心项目占地500亩。园区地处于历史梨种植核心区,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田野法、逻辑推理法等,对东盟国家(以越南、泰国、新加坡为例)舞狮运动起源、民俗意义、文化特征和价值进行研究分析,认为东盟舞狮运动根源于中国,是一项民俗意义、社会价值、文化价值极高的传统民俗体育项目,具有民俗地域性、变异性、娱乐表演性、竞技性等文化特征。东盟舞狮文化通过吸收和融合当地文化形成了具有东盟民族特点的舞狮文化。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渝东南的地理概况,引入了旅游审美的内涵及"概率筛选"效应,分析了渝东南旅游景观的特点,进而从民族建筑美、民俗风情美、历史文化美、饮食特色美的基本美学形态方面,对渝东南民俗文化的美学价值进行分析和阐释,认为运用旅游美学分析认知民俗旅游资源的独特价值,并在旅游开发中将其显示出来,有助于渝东南旅游文化特色之美的保存和旅游事业的发展。在此基础上,针对旅游开发的不同主体,分别从政府、旅游企业、普通民众角度,就渝东南民俗保护与开发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传统村落作为具有多重价值内涵的活态文化遗产,保留了大量的传统建筑、生产技艺、精神观念、民俗礼仪等文化信息,是乡村社会悠久历史的见证。价值的认知是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的起点,如何正确认识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其价值,已成为保护的当务之急。本文以钓源村为例,详细分析了钓源村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保护规划的思想和框架,在分级保护规划、高度控制规划、景观风貌规划等层面,对传统村落保护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提出建筑保护与更新策略,旨在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乡村历史文化遗产,促进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山水画和中国园林都诞生于中国传统五千年文化艺术的沃土里,现以美学艺术中的"留白"为载体,结合我国山水绘画和古典园林分别量化分析留白艺术在其中的占比以及重要性,发现美学艺术"留白"在中国画里表现手法、意境研究与古典园林创作手法、造园理念的相似,进而探究留白艺术在当代园林设计中的价值体现。文化历史对于设计师来说是一笔巨大财富,而留白艺术于我国现代园林设计有着重要指导意义,当代景观设计师要充分结合中国传统美学文化中留白艺术的精髓,把握好留白艺术便可赋予现代园林景观丰富的文化内涵,营造出更好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8.
民俗体育旅游是传承民俗文化和发展体育旅游的重要方式;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福安地区畲族民俗体育旅游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表明,福安畲族民俗体育旅游具有区位、自然、人文及民俗体育文化特色等优势,但是,存在的问题是民俗体育旅游实际参与少,各种文化资源没有有效整合,管理与政策落实不到位等。研究提出创新管理体制与机制,加强对民俗体育旅游产业的整体性规划,全面开发民俗体育旅游功能以及民俗体育人才队伍建设等策略,以打造具有畲族特色的福安民俗体育旅游。  相似文献   

19.
苏州种稻历史悠久,围绕着稻米的生产和食用,形成了丰富灿烂的糕团制作、食用、礼仪民俗。苏州糕团民俗具有历史的见证、礼俗互动的纽带、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经济开发四大价值。加强历史文化的梳理,在此基础上注重传承与创新共进,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相配合是保护利用苏州糕团民俗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我国果树栽培具有悠久的历史,而果树用于公园、庭园绿化亦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我国南方著名的山水园林中,橘、橙、桃、梅、梨、李随处可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果树在园林绿化中的重要作用也必将被人们所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