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针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的严重发生,阐述了保护性耕作的概念及意义,分析了实施保护性耕作对该区的重要性,提出了在黄土高原区实施保护性耕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保护性耕作的水土保持机理及其在东北黑土区的推广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黑土区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土质肥沃,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然而近些年来,由于自然原因和人为活动,使黑土结构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保护黑土资源,减少黑土流失,不仅关系到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且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在对保护性耕作特点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在保护性耕作与水土流失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明确保护性耕作减少水土流失的机理效应。同时对研究中有关保护性耕作增加水土流失的负面成因进行分析,明确保护性耕作长时间研究的重要性。最后对实施保护性耕作的难点进行分析,明确保护性耕作在东北地区所需解决的问题,以此为保护性耕作的推广提供基本数据支撑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保护性耕作是通过少耕、免耕以及地表覆盖秸秆等措施,减少农田水土流失,保护农田生态环境,获得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环境友好型耕作模式。为减少土壤侵蚀、荒漠化以及盐碱化等导致的耕地退化,土壤管理方式需要由传统的耕作转向保护性耕作,以保护土壤环境、稳粮增收。介绍了保护性耕作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系统阐述了保护性耕作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未来保护性耕作的发展重点与难点,并对保护性耕作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为健全保护性耕作发展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项节水、节能、提升土壤有机质、提高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先进栽培技术,吉林省已经试验示范多年,技术日趋成熟并简单化,宜于大范围推广应用,对黑土地保护,防止水土流失,发展生态型、效益型农业意义重大。为此,省农委决定,从2015年开始在全省大力推广应用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并开展相关的技术推广与培训。4月14日,省农委在梨树县举办了全省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班,对各地农技推广站站长及梨  相似文献   

5.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在能够保证种子发芽的前提下,通过少耕、免耕、化学除草等技术措施的应用,尽可能保持作物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水蚀、风蚀,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农业耕作技术.通过保护性耕作与传统耕作的对比,分析了保护性耕作在减少水土流失方面的作用,提出了保护性耕作的适宜年降雨量为250~800 mm,温度不低于7℃的地区...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保护性耕作技术及其起源和重大意义,发展保护性耕作不是推行一项简单的生产技术,而是一场农业耕作技术革命。保护性耕作,就是保护生态,也是保护人类的家园和未来。  相似文献   

7.
随着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的严重,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为新型耕作技术越来越受关注。北方气候特点决定了其干燥大风的农业作业环境,频繁的耕作使土壤沙土化严重,这也影响了农业生产质量和产量。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同时有助于农业生产作物产量的提高,本文主要探讨北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作用与推广手段,以促进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有效使用。  相似文献   

8.
保护性耕作是节水抗旱﹑保护环境﹑节水增效的一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是对传统耕作制度的重大变革,是农业节本增效的重要手段,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对于扭转我县旱作农业地区旱灾频繁﹑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等不利局面,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辽西北地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西北地区(含朝阳、阜新、锦州、葫芦岛以及康平、法库等市县)属于早作农区,在农业生产上面临着和其它早作农区相似的问题。主要是水资源匮乏,旱灾频繁,生态环境恶化,土壤退化严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辽西北地区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工作,其中保护性耕作技术在促进农业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经过近几年的研究认为,保护性耕作可以减少地表径流,减少水土流失,降低地表风速,减少农田土壤风蚀,抑制沙尘暴。  相似文献   

10.
保护性耕作技术主要针对旱区缺雨少水,土地贫瘠、大量蒸发、产量低却不稳、严重水土流失等会降低农作物产量,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下出现的一种用于保水保土、增产增收的新型耕作模式。在大力发展农业现代化的21世纪,加强对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有时代意义。而本文则结合实际,对如何做好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工作给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由于采用传统的草原改耕地、过度放牧等耕作方式,致使黑龙江省西部农牧交错区的土壤大面积退化、水土流失严重,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实施保护性耕作是改变这种现状的有效手段。通过对传统耕作模式和保护性耕作模式进行对比研究,提出了农牧交互区中农业区和草原区适合采用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为未来农牧交错区保护性耕作模式发展方向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利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通过少耕、免耕、药剂灭草等技术措施的应用。减少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凤城位于辽宁东部,拥有耕地面积93万亩,其中玉米种植面积70多万亩。凤城地处山区,坡耕地、石头地较多,夏季雨水充足,水土流失现象严重。从2002年开始.经过近十多年保护耕作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示范区内水土流失现象大大减少了.土壤肥力逐年增加.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时.我们也探索出了适合凤城地区的玉米保护性耕作模式。  相似文献   

13.
砒砂岩区土壤侵蚀机理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我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砒砂岩区是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也是黄河粗泥沙的集中来源区。砒砂岩区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倍受重视,多年不懈的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水土流失防治成效显著,生态环境明显好转,但砒砂岩区的水土流失形式仍旧严峻,生态环境依然脆弱,治理质量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大面积的人工林也面临着退化风险和更新难题。砒砂岩区土壤侵蚀机理研究成果丰富,但该区水文下垫面复杂多变,侵蚀类型多样复合,前人的研究仍沿用黄土高原区的理论与方法,极大的限制了砒砂岩区土壤侵蚀机理研究的发展。本文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和作者的科研经验,概括了砒砂岩区土壤侵蚀机理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的发展历史,从基岩侵蚀内因、土壤侵蚀机理研究、生态修复技术研究、存在问题与发展方向4个角度,对砒砂岩土壤侵蚀机理研究和生态修复技术工作的成果进行系统梳理,剖析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指出未来砒砂岩区土壤侵蚀机理研究和生态修复技术发展发向。   相似文献   

14.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项具有节本增效、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等重大意义及多种优势的农业耕作技术。本文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进行了阐述,以期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及普及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5.
大力推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机增实力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抗旱保墒、培肥地力、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为突破口,以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的协调统一,推动农业机械化快速健康发展.文章介绍了适宜葫芦岛市的实际情况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及模式.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概念及其提高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机理,综述了甘州区内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研究进展及现状,并针对目前存在问题提出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趋势,在提高我区耕地的综合生产能力,促进我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期为促进保护性农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1ZL系列鹅掌式深松犁是土壤保护性耕作农机具。土壤保护性耕作是一项把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具有社会、生态、经济综合效益的农机化技术措施,是治理沙尘暴,缓冲旱灾发生的治本之策,其实质是对土壤农田实行免耕、少耕,使农作物的残茬、茎叶覆盖地表,适时深松和喷药等措施,减少水土流失,既增加土壤肥力,又能达到蓄水保墒、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既降低生产的作业成本,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又提高农业、生态、经济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8.
黄土高原区是我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多年来该区一直处在农耕业和畜牧业的系统失衡中,致使水土流失严重,生态持续恶化。牧草作为重要的种质资源,在畜牧业发展、水土保持、草田轮作和农业结构的调整中具有无可替代的功能,本文就黄土高原区牧草的水土保持作用以及该区适宜种植的草种和栽培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叙述。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筑牢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巩固提升东北地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应以黑土区耕地质量保护为首要任务。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为黑土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的关键技术,其规模化应用在政策和主体层面存在现实约束。科学认识东北黑土区保护性耕作生态补偿政策存在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探索保护性耕作技术补偿政策优化路径,为补齐制度短板、实现精准施策提供科学依据。综合运用文献分析、规范分析及归纳演绎法结合实地调研,全面总结东北黑土区玉米秸秆还田技术补贴标准,定性分析补贴政策面临的现实约束,理清目前保护性耕作支持政策的主要障碍因素:一是补偿政策指向性不明确;二是补偿标准定价依据不科学;三是补偿管理机制不健全。针对黑土区保护性耕作生态补偿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政策机制优化路径:一是强化赋权和组织化激活保护性耕作的主体性路径,从完善赋权定位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两个层面建立配套政策;二是构建环境-经济属性协同定量的补偿标准评估方法,以技术产生的外部效应和主观效用作为补偿标准定价的理论依据,建立由替代市场技术、假想市场技术及计量经济学统计分析等多方法融合的评估方法体系;三是创设高质量数字化管理及差异化的生态补偿制度,构建开...  相似文献   

20.
黄土高原地区耕作制度区划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黄土高原地区气候类型多样、地貌特征复杂、水土流失严重,造成农业生产条件在区域上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有必要对耕作制度进行分区,以指导该区农业生产发展。以热量(≥0℃积温)、水分(降水量、干燥度)、地貌等作为分区指标,以县(区)为基本单元,采用地理位置-地貌-水旱作-熟制的命名方法,将该区划分为10个耕作区,并描述了各区的自然与社会条件、作物类型、主要耕作方式及发展方向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