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尚宇  延军平  周正朝  魏丽  张良  茹显军  杨露萍  苟彤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3014-13015,13122
利用1961~2010年延安市的降水日值资料,对延安市的汛期极端降水事件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延安市汛期(5~9月)降水量对当地年降水起决定性作用。延安市汛期极端强降水日阈值为32.6 mm,极端强降水量以10.65 mm/10a的趋势下降;延安汛期相对阈值(R95p和R90p)表现出相近的变化,呈弱减小趋势;绝对阈值(R25mm和R50mm)两者的变化与R95p和R90p相近。进入21世纪后,汛期降水量有所回升,极端强降水量、极端降水强度呈弱增加趋势,但极端降水日数、暴雨日数趋于减少,表明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延安市汛期降水越来越集中,旱涝灾害有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2.
成都地区1951-2010年降水年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成都地区60a降水的年际变化特征,并预测短期内成都地区降水趋势,为区域农业生产和防汛抗旱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采用滑动平均、突变性检验方法分析了成都地区1951-2010年以来降水量变化特征,对成都地区降水的年际变化趋势及突变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60a来成都市年降水量总体上呈减少趋势,20世纪60、80年代以偏多为主,其余年代以偏少为主,20世纪90年代以来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3.
利用1961—2017年循化县气象站的降水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近57a来的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7a循化年降水量为266. 5mm,以2. 16mm/10a的气候趋势呈微弱增加,降水年际变化较大,20世纪80年代开始降水量小幅上升,但各年代间增减不明显;春夏秋冬四季降水量分别为45. 0mm、165. 1mm、55. 4mm、1. 0mm。年内分布不均匀,夏季降水量最大,冬季最小,降水量主要集中在汛期(6—9月),7月最多,8月次之;春秋季降水呈增加趋势,夏季呈减少趋势,冬季降水无明显变化趋势;用M-K突变检验法对循化县1961—2017年年降水量进行突变检验分析,得出1970年为年降水量突变年。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水县气象站1972—2014年的气温、降水量数据,通过计算气候倾向率和均方差,以及采用Cubic曲线拟合等方法对文水县近43 a来的气温和降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温度总体变化来看,文水县近43 a来年均温以0.32℃/10 a的速度上升,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后增温剧烈;从季节变化来看,全年各月气温都在上升,但冬春季升温幅度剧烈,夏秋季升温幅度较弱。从降水变化来看,整体上43 a来年降水量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尤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降水量急剧下降;从季节降水来看,秋季降水量略有增加,其他3个季节降水量都呈现减少趋势。综合气温和降水变化情况,文水县气候经历了由暖湿到暖干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基于关中地区44个气象站1960~2007年逐月降水资料,通过Mann-Kendall突变检验、小波分析及其它数理统计方法,对关中地区降雨量进行多时间尺度分析。研究发现关中地区在近50 a内降水序列是呈现减少趋势,降水倾向率是-11.51 mm·10 a-1:在1968~1988年间降水量变化不稳定,降水量趋势出现10个突变点;降水量呈丰枯交替出现;关中地区年降水量主要存在两个是尺度的变化周期18 a和8 a,其中18 a尺度存在近50年内,8 a的尺度主要集中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在时间上18 a尺度上经历了5个枯丰交替变化;8 a的经历了12个枯丰交替变化。  相似文献   

6.
榆中县近42年降水突变及周期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掌握黄土丘陵区降水特征、趋势变化和周期演变规律.【方法】利用榆中1971-2012年的日降水量资料,采用Mann-Kendall法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榆中42a来的降水变化和突变现象进行了研究.【结果】近42a来区域年降水量变化在231.1~555.5mm,整体呈现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3.68mm/10a,1971-1979年属于降水最多的年代,榆中年降水量的突变不太明显.四季降水量变化呈现不同的趋势,其中春季和冬季降水量呈现增多的趋势,夏季和秋季降水量呈现减少的趋势.四季降水突变情况有所差异.夏季降水从2009年开始发生了由多到少的突变.秋季降水在20世纪80年代初发生了突变.春季和冬季降水量没有发生突变.区域年降水量存在21a的最强显著周期和28a、8a的尺度变化周期,且8a尺度是榆中最稳定的变化周期.【结论】黄土高原丘陵区降水呈下降变化趋势,具有一定的周期和规律变化.  相似文献   

7.
韦润芳  徐长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3,(23):9715-9719,9785
基于乌苏市气象站1953 ~ 2012年月均气温、降水资料,采用Mann-Kendall法及Morlet小波变换等对乌苏市近60年的气温和降水数据进行了长期趋势、突变检测和周期性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乌苏市近60年年均气温及降水均在波动中呈整体上升趋势,年均气温线性增暖率为0.35℃/10a,年降水量递增速率为7.65 mm/10a;年均气温在1988年发生了显著性突变,降水则未发生突变.四季平均气温及降水亦呈增加趋势,冬季升温最明显,增温幅度远高于夏季,其变化速率为0.58℃/10a;秋季降水量在四季中增加显著,其变化速率为2.39mm/10a.年均气温与年降水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春、夏季降水量与春、夏季平均气温之间表现为中度相关,均通过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秋、冬季降水量与秋、冬季平均气温之间表现为低度相关.年均气温变化在10、18、24年时间尺度上均存在周期振荡,其中24年为1953 ~2012年气温变化的主周期.年降水量在6~8、20年时间尺度上振荡比较明显,以6~8年为整个时间域小尺度的主要周期;20年为主要周期时,其振荡主要表现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说明20年是20世纪80年代后的主要周期.由此可见,近60年乌苏市气候存在变暖变湿趋势.  相似文献   

8.
该文采用云龙县气象观测站1977—2016年的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和降水量气象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对云龙县近40a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云龙近40a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年平均气温、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年平均气温年代际变化呈上升趋势.(2)云龙近40a年平均最高气温呈上升趋势,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年平均最高气温、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平均最高气温年代际变化呈上升趋势.(3)云龙近40a年平均最低气温呈上升趋势,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年平均最低气温、春季、夏季、冬季平均最低气温年代际变化呈上升趋势,秋季平均最低气温年代际变化呈下降趋势.(4)云龙县近40a降水量变化趋势呈"∩"型,2009—2015年连续7a降水为负距平,属于连续干旱年份.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年降水、夏季、秋季、冬季、干季、雨季降水年代际变化整体呈现出"增加–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
该文利用1966--2015年降水数据分析了高淳近50a降水年、年际、四季、月和极端降水、降水相对变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降水量波动较大并呈上升趋势.春、秋、冬季各年代际之间差异较小,春季和秋季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夏季呈波动上升的趋势,冬季呈缓慢上升的趋势,四季与年降水量都呈正相关关系.各月降水量分配不均,各月降水量的气候倾向率差异明显,夏季降水增多趋势十分明显;降水日数呈现上升下降再上升的趋势;暴雨日数呈缓慢增长的趋势,近50a大暴雨日数基本持平.近50a涝年有4a,高淳旱年的有5a;极端降水事件的阀值为38.2mm,极端降水事件年际波动很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托里县1957~2012年56a降水资料的分析,研究了托里县近56a气候的干湿变化特征。研究表明:托里县近56a降水呈略微增多趋势,年降水倾斜率为2.458mm/10a,低于北疆年降水量6.7mm/10a[1],其中夏季、冬季增湿趋势明显,降水倾斜率分别达到2.326mm/10a,2.092mm/10a,降水具有明显季节分布。  相似文献   

11.
利用1961-2018年高密市降水量资料,采用趋势变化分析法和累计距平法,对近58年高密市降水量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密市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以12.81mm/10a的速率减少,夏季降水变化对年降水变化贡献最大,且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降水量有一定的阶段性特征,20世纪60、70年代偏多,80年代偏少,90年代后偏多。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61—2018年高密市降水量资料,采用趋势变化分析法和累计距平法,对近58年高密市降水量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密市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以12.81 mm/10 a的速率减少,夏季降水变化对年降水变化贡献最大,且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降水量有一定的阶段性特征,20世纪60—70年代偏多,80年代偏少,90年代后偏多。  相似文献   

13.
利用盘锦2站1960~2009年的夏季逐日降水资料,应用回归分析、累积距平、变异系数、M-K突变检验方法,分析了近50年盘锦地区夏季降水和旱、涝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99%的置信水平下盘山站的降水量倾向率为-9.9 mm/10a,大洼站的降水量倾向率为-8.5 mm/10a。2站1980年以前和2000年以后降水偏少,中间时段降水偏多。20世纪60~90年代中期,盘山站夏季降水日数偏多,90年代中期之后降水日数偏少;大洼站70年代初~90年代初夏季降水日数变化较小,之前为偏多年,之后为减少年。近50年盘锦地区降水的变化是一种持续的变化,不存在突变变化。大洼站7月份降水量的年际变率较大,年际降水较不稳定,不利于降水量的预测;大洼站夏季降水日数相对于盘山站较不稳定,较不易预报。近50年盘山站共有13个旱年和14个涝年,大洼站共有15个旱年和8个涝年。  相似文献   

14.
利用饶平气象站1956—2015年的降水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饶平县降水的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近60 a来,饶平县年代际降水在20世纪90年代有突变,且90年代年平均降水量最多,近6 a来年平均降水量最少,年降水量总体维持微弱增多的趋势;四季中,春、夏、秋季的降水量均呈增多趋势,冬季降水量则呈现减少趋势,且四季降水量变化特征为秋季冬季春季夏季;月平均降水量最多的是6月份,最少的是1月份,4—9月各月平均降水量高于年内月平均值,而1—3月和10—12月各月平均降水量则低于年内月平均值;通过对全年和季节降水量的周期分析发现,年降水量有6~8 a、10~12 a、准40 a周期,年降水量以中小尺度的年际周期为主,而四季降水量在大尺度的年代际周期上反而表现明显。  相似文献   

15.
临沂市降水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临沂市近46年的降水量资料,分析了全市降水时空分布、降水量变化特征及旱涝特点。结果表明:临沂市的降水自南向北递减,南部平原地区多于北部山区。降水量减少的线性趋势变化率为16.4 mm/10 a,夏秋季降水减少明显。旱年发生频次较多,春旱造成的危害最大。  相似文献   

16.
新疆伊犁河谷地区50a来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伊犁河谷地区10个气象代表站点的气温及降水资料,利用线性趋势函数及t检验法分析了该地区近50 a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伊犁河谷除夏季平均最高气温与年平均最高气温无明显变化趋势外,年平均气温、其他各季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平均最低气温上升的幅度远大于平均最高气温的上升幅度,其中,冬季增幅最大,为0.59℃/10 a,秋季次之;暖温年多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后,且近10 a是50 a中最暖的时期,冷温年多发生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平均气温异常年份为:1969年为异常偏冷年,2010年为异常偏暖年;50 a全年降水量变化呈增湿趋势,变化倾向率为15.4 mm/10 a,其中,夏季降水量为50 a中最多时期,冬季次之,秋季降水量为最少;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枯水期,八九十年代至今为丰水期,但分布不均匀,阶段性干旱时有发生,降水偏多趋势还将继续。  相似文献   

17.
张海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4,(34):12193-12194
利用本溪县1963 ~ 2013年的汛期降水资料,统计分析近51年本溪县地区汛期降水量的年、月、旬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51平本溪县各月降水量呈显著季节变化且为单峰型,1~6月份缓慢增多,至7月份达到峰值,之后降水逐月减少,7~8月为降水集中期;汛期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幅度达4.4 mm/10a;汛期最大降水量为2010年的979.5 mm,最小降水量为1999年的345.0 mm,汛期最大与最小降水量相差634.5 rm;汛期6和8月降水量呈上升趋势,7和9月降水量呈下降趋势;降水集中在7月中旬~8月上旬,7月中、下旬降水呈显著下降趋势,下降幅度分别为2.8、4.4 mm/10a,8月上旬降水呈上升趋势,幅度为0.7 mm/10a.  相似文献   

18.
张巍  高桐 《安徽农学通报》2015,21(10):153-155
利用沈阳市1951-2014年降水资料,运用气候统计诊断分析方法,研究了沈阳市近64a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沈阳市5~9月是年降水量减少的主要时间段,平均每10a减少约24.471mm,近64a降水线性减少达156.6mm,在1975、1976年出现气候突变,突变后的1976-2014年比突变前的1951-1975年降水量平均减少99.3mm;春季表现为增加趋势,平均每10a增加12.0mm.分析结果对沈阳市水资源可持续开发、中长期降水评估、农业结构调整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50年锡林郭勒盟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锡林郭勒盟地区12个中心气象站1961-2010年的气温、降水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多项式倾斜率等方法,分析了近50a来本地区的气候变化特征,主要分析了气温、降水量与干旱、洪涝的变化特征及趋势。结果表明:近50a来,锡林郭勒盟地区年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平均气温增温率为0.45℃/10a。以冬季最低气温升温最显著,平均增温率为0.65℃/10a,大于冬季平均气温增温率(0.53℃/10a)。年平均气温波峰、波谷上升趋势明显,波峰有9a-14a周期,波谷有7a-16a周期。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2,0世纪90年代降水量最丰沛,进入21世纪以来,降水量明显减少,为各年代最低值。春季降水呈增加趋势,夏季降水呈减少趋势,冬、秋季降水变化不明显。干旱、局地洪涝出现的概率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基于大兴安岭地区具有代表性的4个站点的近67 a月降水资料,利用气候统计方法,对比分析了大兴安岭不同站点降水气候特征。结果如下:不同站点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纬度较高的站点冬季降水量明显多于较低纬度站点。林区东侧站点嫩江和齐齐哈尔站的降水量明显大于其它2个站点,多年平均降水量为:海拉尔站:349.6 mm,通辽站:381.9 mm,嫩江站:479.8 mm,齐齐哈尔站:433.9 mm。从气候变化看,所有站点年降水量呈现弱的不显著的下降趋势,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但是进入本世纪以来均有明显的增加趋势直到2013年出现较强的正异常,之后的近几年又是减少趋势。所有站点降水近67 a年代际变化呈"w"型分布,林区东侧和西侧站点年代际变化并不同步,西侧较东侧站点提前。无论是年际变化还是年代际变化,大兴安岭不同地区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