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乡村振兴背景下,也为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带来了新契机,使得传统的营销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既为农产品营销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进入互联网时代,农产品网络营销在相关配套设施建设、网络营销意识、农产品质量以及品牌意识等方面均存在不足,从而也对农产品网络营销效果产生了直接影响。基于此,文章主要立足于乡村振兴战略,对农产品网络营销途径进行探索,一方面,相关部门和企业要加强对外部要素的整合,另一方面,还要强化内部要素,以最大限度提高农产品网络营销效果,助力乡村产业兴旺。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娄底农产品品牌塑造现状、娄底农产品品牌网络营销现状、以“绿一佳葡萄”为例进行 娄底农产品品牌网络营销实践和“一袋娄底”品牌打造的成功启示这四个方面,进行娄底农产品品牌 网络营销实践研究,助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3.
<正>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过程中,乡村建设成为了一项社会性任务,各地政府也在采取各种措施,刺激乡村经济,力求实现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战略对社会整体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乡村规划,提高经济收入,同时,营造优质的乡村环境,发挥乡村优势,从而提升社会效益[1]。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部分乡村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得到了解决,但大部分乡村的经济仍然与城市有着较大的差距,仅靠农业经济进行乡村经济的振兴很难,想要进一步振兴乡村、提高乡村群众的经济收入必须从其他方面入手。保护乡村风景园林景观,打造乡村旅游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辅助乡村经济振兴的重要方式。本文从我国乡村景观保护及建设现状入手,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探讨风景园林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运用的方式,为发展乡村经济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快速渗透到各行各业,农产品网络营销也应运而生。面对激烈的竞争,网络营销的开展将对提高我国农产品销售与生产,推动我国农业健康发展,提高农业收入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目前中国农产品网络营销仍处于初级阶段,在农业信息化建设、农产品物流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蔡雁冰 《湖北农业科学》2023,(2):233-237+247
农产品地理标志是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动能。以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为例,聚焦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发展,旨在助力农产品发展的同时也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研究发现,其现实运作中面临着同质化现象严重、保护主体的缺失与职权交叉、农民个体熟知度和积极性偏低等现实困境。因此,加快推进农产品地理标志发展,通过提质强基、建设品牌、产业强链、能力提升四项行动,消解现实困境,助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农产品”模式大大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于京东电商平台甄选出点评数达200条以上的农产品共2 090种112 779条评论,借助Hanlp工具对评论文本进行分词,并利用TF-IDF算法对特征词进行关注度分析。研究表明,消费者网购农产品过程中,较关心农产品的新鲜度、品质、快递服务及包装;消费者网购水果类、蔬菜类等农产品的比例最高,其中对水果类“甜”“熟”“酸”等特征词的关注度最高,对蔬菜类“糯”“好吃”“香甜”等特征词关注度最高。以上结论既丰富了农产品网络营销的相关研究,也可用于指导农产品的网络营销实践。  相似文献   

8.
耕地是土地资源的精华,也是最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耕地资源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维护社会经济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时期,如何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保障耕地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与保护,提高农产品质量尤为重要。只有科学合理地保护利用耕地资源,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才能确保乡村振兴战略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9.
乡村的发展关乎着国家经济主要形式,也是国家实现富强的重要内容。果蔬产品是十分重要的农产品,也是关乎国计民生的经济作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广泛用于市场营销领域。本文对当下乡村振兴的经济环境进行分析,提出乡村振兴背景下果蔬产品的销售新渠道,并且分析当下互联网环境下的销售策略。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积极助力乡村经济振兴,提出乡村振兴计划,在此基础上,针对农产品生产经营工作需要转变思路,切实提升农产品生产质量。对此,基于乡村振兴的发展政策,需要重点针对相关的农产品质量提升工作强化认识,注重农产品质量提升,为乡村振兴提供有效助力。本文分析了农产品质量现状,并探究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产品质量提升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1.
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质量的关键因素,对于加快农村发展速度有着重要影响。甘肃省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农村地区经济水平明显提高,但是目前仍然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制约,使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受到了阻碍。绿色金融是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重要资金支持的重要方式,当前已经成为了甘肃省所重视的重点发展内容。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绿色金融融入甘肃乡村振兴的意义,并提出了绿色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措施,以期可以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促进中国城乡协调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国家推行了相关的乡村振兴战略,以此助力乡村经济发展。该文主要以提高农产品质量为切入点,分析了中国当今农产品生产销售现状,以及通过提升农产品质量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犹如在中国农村发展的历史画卷中描绘出了一道生动的时代符号,这一战略全面而深入的内容,标志着中国农村发展已然进入了全面振兴的崭新阶段,为农村发展提供了战略性的指引和发展的蓝图。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成为了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它在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推动农村产业升级以及促进整体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同时,也为农民走向富裕、农村走向振兴、乡村走向美丽提供了坚实的物流保障。  相似文献   

14.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技术的快速发展,以数字化技术推进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已经成为一个重要手段。201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指出,数字乡村建设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同时,明确定义了数字乡村是伴随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以及农民现代信息技能的提高而内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进程。数字乡村建设已经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不断的渗透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农产品营销和乡村治理服务等各个方面,并为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技术水平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花生是邹城市最重要的经济作物和邹东人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乡村振兴、产业振兴的支柱。笔者全面阐述了邹城市花生生产的现状,深刻剖析了阻碍花生生产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助力花生生产的新对策,助推邹城市乡村振兴工作的落实。  相似文献   

16.
乡村产业振兴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客观评价乡村产业振兴发展状况,评估各省份乡村产业振兴发展水平及短板,对于协同推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助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构建了以农产品、农业多功能以及农业支撑为主的乡村产业振兴体系理论分析框架,采用熵权TOPSIS法对全国30个省份(不包含港澳台和西藏地区,下同)乡村产业振兴发展指数进行了定量测度和比较。研究发现:①乡村产业振兴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多层次、复合型的有机整体,既要体现总体逻辑主线又要体现区域特色。②全国30个省份乡村产业振兴发展指数整体划分为3个梯队,且各梯队之间乡村产业振兴发展指数差异较大,指数得分排序为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③全国30个省份农业多功能产业体系发展指数得分整体优于乡村农产品产业体系发展指数与农业支撑产业体系发展指数,且各地区在乡村产业发展体系中存在不同的发展短板和弱项。④乡村产业振兴发展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人均GDP越高的省份,乡村产业振兴发展指数得分也越高。  相似文献   

17.
品牌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是农业生产实现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中共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它为我国农产品品牌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和政策支持。以乡村振兴为背景,进行典型案例分析,深刻剖析我国农产品品牌发展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借鉴成功发展经验的同时,明确我国农产品品牌的发展路径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农产品网络营销对促进三农发展、开拓农产品新市场、以及打造乡村旅游方面的重要意义。然后提出加强网络基础建设、健全法律法规、提高农民素质、完善物流体系以及提高农产品质量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蔡志阳 《乡村科技》2019,(12):32-33
本文以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长桥镇为例,立足于当地的新品种果树研发与果品销售,从科学规划、苗木挑选与栽后管理等方面阐述新品种果树研发的主要措施,并提出网络时代背景下果品销售的有效对策,力求通过多元网络营销方式,增加果品销售量,提高果农的生活质量,通过精准扶贫振兴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20.
基于乡村振兴视角下分析食用菌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发展现状,指出实施食用菌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有利于食用菌产区的乡村经济振兴、生态保护和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最后探讨食用菌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的具体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