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草原是许多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加剧了对草原的损害,同时草原虫害问题的频 繁发生,更是极大程度上威胁着草地生态畜牧业的发展。我们必须及时采取有效的方式控制草原虫害,为草体的健康 生长创造有利条件。本文主要对于多旋翼植保无人机是要防控草原毛虫技术开展研究分析,通过实验的形式,探寻具 有实用性和可靠性的虫害防控技术,得出有效结论,在利用多旋翼植保无人机技术预防草原毛虫问题时,防控效果能 够达到90%甚至是以上,技术控制难度较小,实用性较强,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新农业》2017,(9)
<正>与地面机械田间作业相比较,航空施药可不留下辙印和破坏农作物、降低作业成本。航空施药技术是在飞机上悬挂喷洒设备,实现空中施药防控病虫害,应付突发性病虫害能力强,作业效率高、单位面积施药量少。1911年,德国提出飞机喷洒农药控制森林虫害;1949年,美国着手研制农用飞机;1987年,日本最先成功研制农用无人直升机,目前日本拥有约2500架农用无人机,是喷药农用无人机第一大国。美国是航空喷雾最发达的国  相似文献   

3.
无人机低空喷洒施药是一项适应现代农业、现代植保需求的新型技术,国内外实践证明,农用无人机进行农业植保,技术非常成熟、效果十分显著。东港市作为水稻生产大县,引进和采用无人直升机喷洒农药,可以使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从人工地面防治变为无人机空中防治,高效安全,节省农民劳动力,节约农业投入成本,最终增加农民的经济效益。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首先分析了辽宁省东港市水稻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然后论述了无人机防控水稻病虫害的优点,最后分析了无人机防控水稻病虫害技术推广措施,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随着精准农业的理念在我国不断推广,植保无人机作为我国农业航空产业的重要组成之一,近年来的迅猛发展和应用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植保无人机具有操作容易、农药利用率高、安全可靠等特点,极大提高了防控病虫害的能力,降低了地形对喷洒作业的限制。为全面、深入地了解我国植保无人机及其施药关键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对我国植保无人机的发展和应用状况进行了概述,主要从航空变量施药技术、航空静电施药技术、航线规划技术、自主避障技术及施药效果检测技术5个方面对植保无人机施药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针对航空变量施药决策系统、多机协同作业技术、航空施药作业专家系统及植保无人机配套施药技术4个方面指出了植保无人机施药关键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国内科研机构和企业的科学研究提供参考,加快我国植保无人机技术的发展进程,促进和推动我国植保无人机产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棉花脱叶是棉花全程机械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脱叶效果最终会影响棉花采收的质量和效率,为进一步提高田间作业效率和提升棉花采收质量,植保无人机喷洒脱叶剂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通过分析无人机喷洒脱叶剂过程中,无人机施药必须关注的技术要点,希冀进一步推广完善植保无人机喷洒脱叶剂技术,为植保无人机棉田施药示范推广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6.
最近几年,我过在经济领域取得了傲人的成就,在国际地位中的话语权进一步加强。但是经济的粗放式发展对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生态危机日益加重,其中草原荒漠化问题已经成为草原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草原鼠虫害是严重危害草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如果我们不能及时控制草原鼠虫害的发生和发展,将会对牧区的畜牧养殖产业产生严重威胁。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草原鼠虫害预测和防控对策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环境危机日益严重,其中草原的荒漠化问题成为影响我国草原资源发展的重要因素。尽管环境污染是造成草原荒漠化的一个主要原因,而鼠虫害的爆发也是另外一个原因。本文将从草原鼠虫害的预测与防控对策上入手,对今后我国草原地区鼠虫灾害预测与防控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验证极飞P20V2型植保无人机的性能及作业效果,特进行棉花蚜虫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使用该机具施药与人工施药相比,具有施药效率高、防治效果好等优点,可用于棉花虫害大面积统防统治和突发性病虫害应急防控施药。  相似文献   

9.
<正>为进一步做好草原鼠虫害防治工作,大力推广生物防治技术,保护草原生态环境,7月8-9日,农业部在新疆组织召开了全国草原鼠虫害生物防治现场观摩会。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出席观摩会时指出,各级草原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草原灾害防控意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提高草原鼠虫害  相似文献   

10.
植保无人机尺寸小、不需要专业化场地、操作便捷等,在中小地块防治虫害或者准确施药中十分适用。做为其重要零部件的药箱,在操作中,药量不断变化,应对其密切关注,否则容易发生消耗电池大、操作水平低等问题。液位监测技术是掌握药量信息的关键方法,一定程度提高了无人机的操作水平,保证了施药的准确性。本文针对这一技术,基于植保无人机的操作优势,简单讨论了植保无人机中液位监测技术应用,为进一步准确、安全施药操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草原牧区草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源。没有良好的草场资源就不可能有效进行畜牧生产活动。针对草地破坏问题,在草原治理过程中,虫害和鼠害是破坏性比较大的两个因素。开展高效、规范化的治蝗和灭鼠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有助于且确保草原治理质量的有效提升,对草原牧场的发展及当地草原生态环境的改善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植保无人机农药喷洒作业在亚洲地区(中国、日本、韩国)的使用量日益增长,应用的农作物范围也越来越广,无人机航空植保在亚洲地区具有广阔发展应用前景。植保无人机用于低空低量施药作业与传统人力背负喷雾作业相比具有作业效率高,劳动强度小;与有人驾驶大型航空飞机施药相比成本大大降低,并能够满足高效农业经济发展的需求。特别是对于水稻、中后期玉米、丘陵中种植的农经作物等地面机械难以进地进行农药喷雾作业的情况,中国和日本研发了多种适合于这种地区小农户的植保无人机,以应对日益严峻的病虫害防治任务;同时,采用植保无人机进行农药喷施,人机分离、人药分离、高效安全,并能实现生长期全程植保机械化喷雾作业。本文综述了中国植保无人机低空低量航空施药技术的发展现状,从无人机飞行平台、喷洒雾化设备、防治作物和试验研究等方面与亚洲邻国日本和韩国进行了对比,讨论了亚洲地区植保无人机低空低量航空施药技术未来发展中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3.
针对黑龙江省农业航空施药技术的短板,结合国内外航空装备和航空施药技术机理与应用情况,提出了适合黑龙江省农情的航空施药技术的建设性意见。运用固定翼飞机和无人机互补模式,建立权威性农业航空技术协会,加强经营管理模式,应用高效航空喷施装备和变量航空喷洒技术。为黑龙江省在大规模农业生产中,解决环境、生态和农产品质量等问题,实现绿色、有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绿色植保理念的深入推行,草原虫害问题受到人们广泛关注,草原虫害的治理工作不仅是保护草地资源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环境友好型社会创建的关键。基于此,本文主要对草原虫害的生物及生态治理措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对草原鼠虫害预测与防控对策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目的在于为做好草原鼠虫害预测与防控对有效保护草原生产力,推动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1推广示范内容沙湾县共有830万亩草场,其中南部山区草场面积470余万亩,长期以来,草场超载过牧,重利用轻保护,特别是近年来气温升高,导致草原虫害、鼠害灾害频发,呈现"爆发性、突发性、普遍性"的特点,致使沙湾县草原退化、沙化现象严重,已到了治理虫鼠害得关键时期,治理虫害主要采取动力小型机超低空飞行喷洒生态药物,同时采取放养牧鸡和建设粉  相似文献   

17.
农业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主流,而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之一就是病虫害。然而,防治病虫害的主要手段仍然是化学药剂防治。相比于传统人工地面进行喷洒作业,无人机喷洒方式正在为人们所接受。本文介绍了无人机喷药技术的特点及优势,分析了国内外无人机喷药技术发展研究概况,着重阐述了无人机喷药技术相关内容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我国进行无人机喷药技术面临问题并指出应用无人机进行喷药将大大提高防治病虫害的效率和作业效率,推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草原害虫的发生流行,会给天然草原植被造成致命打击,导致草场的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破坏。对此就需要我们加强草原虫害危害的调查,认真掌握草原从化的类型,然后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控。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探讨了天然草原虫害危害的现状和分布情况,然后论述了具体的防控措施,希望通过研究对广大同行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病虫害是农作物减产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主要通过喷洒农药来处理病虫害。但是农药的大量施用会给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也会影响食物的安全性。精准施药是解决农药大量施用的有效办法,但首先需要对病虫害的位置与种类作出准确的判断然后再控制农药喷洒。首先,对田间采集回来的虫害图片进行预处理,然后对虫害的特征进行提取,最后通过模糊识别来识别虫害的种类。结果表明,通过形状特征对甘蓝的3种常见害虫识别准确率均高于80%,害虫的形态、阳光照射产生的阴影对识别准确度有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草原鼠虫害的预测与防控展开分析,以此为我国草原地区鼠虫害的预测、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