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确定混养种类河蟹主要营底栖生活,处于水体的底层。草鳊鱼生活于水体中下层,鲢、鳙鱼生活于水体上层。为了充分利用水体空间,我们混养的种类是鲢、鳙、草、鳊。河蟹、草、鳊的粪便是培养浮游生物的良好肥料,同时也能提供一些碎屑为鲢、鳙鱼创造良好的饲料条件,同时由于鲢、鳙鱼的摄食,净化了水质,又为河蟹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2改善池塘生态条件养殖池塘水面4亩,水位最高可控制在2m左右,排灌方便。3月中旬在做好严密的常规清塘消毒半月后过滤进水0.8m。为了培肥水质,进水后,每亩投200kg鸡粪作基肥,并在池四…  相似文献   

2.
<正> 3 罗非鱼的饵料研究罗非鱼在幼鱼时期以浮游动物为食,随着长大逐渐转为杂食性。对于鲢鳙鱼较难消化的藻类,罗非鱼也能消化利用。因此国外在投饵施肥的池塘中多养殖罗非鱼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美国奥本大学试验证明,每周每公顷施鸡粪1000kg,养殖罗非鱼经济效益最好。精养罗非鱼塘放养罗非鱼75000尾/ha,产量可高达30000kg/ha以上。为控制池塘水质,以色列最早证实罗氏沼虾和斑  相似文献   

3.
2008年采用天然苏打水对鲤鱼及鲢鳙鱼进行养殖实践。结果表明:鲤鱼及鲢鳙鱼在天然苏打水中可以正常生长;由于本试验所采用的养殖用水为天然冷矿泉,水温较低,水中生物量不足,需投喂较多人工颗粒饲料;由于所养殖鱼类可吸取水体中大量稀有矿物质及微量元素,为不可多得的、对人们身体健康极为有利的绿色食品,因此售价较高,经济效益极为可观。  相似文献   

4.
<正>一、什么是鳙鱼?鳙鱼(Bighead carp),拉丁名Aristichthys nobilis,隶属于鲤形目、鲤科、鳙属;又称花鲢、胖头鱼、包头鱼、大头鱼、黑鲢、麻鲢。鳙鱼是我国特有鱼类,分布范围很广,是我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它属于滤食性鱼类,以浮游生物为食,有"水中清道夫"的雅称。鳙鱼体侧扁,头肥大,约占体长的1/3,腹部  相似文献   

5.
鱼蚌混养对池塘水质、藻相结构及三角帆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12年4月26日—2012年12月12日通过在鲢鳙鱼养殖池塘中放养不同密度的三角帆蚌,研究不同三角帆蚌放养比例对鲢鳙鱼养殖池塘中水质、藻相结构及三角帆蚌生长的影响。实验中,鲢鳙放养比例统一为3∶7,总密度为1.5尾/m3。三角帆蚌放养密度则设置4个水平,分别为单养鲢鳙鱼池塘(0只/m3),低密度三角帆蚌混养池塘(0.8只/m3),中密度三角帆蚌混养池塘(1.0只/m3)和高密度三角帆蚌混养池塘(1.2只/m3)。结果显示,混养三角帆蚌池塘的水化指标(TP、PO4-P、NH3-N、NO2-N和NO3-N)均显著低于单养鱼池塘。中密度三角帆蚌混养池塘除NH3-N和化学需氧量(COD)与低密度三角帆蚌混养池塘无显著差异外,其他各项水化指标均显著低于其他3个池塘,并且极显著低于单养鲢鳙鱼池塘。单养鲢鳙鱼池塘藻类平均密度均极显著高于鱼蚌混养池塘,其中在鱼蚌混养池塘中浮游植物密度与三角帆蚌密度成负相关关系。单养鲢鳙鱼池塘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均极显著低于中、高密度鱼蚌混养池塘,并且显著低于低密度混养池塘。浮游植物生物量与三角帆蚌密度成正相关关系,鱼蚌池塘中绿藻和裸藻的生物量在养殖过程中上升显著。低、中密度三角帆蚌混养池塘三角帆蚌存活率均显著高于高密度三角帆蚌混养池塘;低密度混养池塘中蚌湿重、壳长及壳宽相对增长率均为最大,显著高于中、高密度三角帆蚌混养池塘。研究表明,养鱼池塘混养三角帆蚌不仅能改善养殖池塘的水质,还能控制藻类数量,促使绿藻和裸藻等大型藻类的生长,提高养殖水体浮游植物的生物量总量,最终还能有效提高三角帆蚌的存活率及生长率。从改善水质,藻相结构,蚌成活率及生长等指标角度考虑,在鲢鳙鱼养殖池塘中,三角帆蚌最佳放养密度为1.0只/m3。  相似文献   

6.
在养殖过程中,应根据天气变化和水质情况灵活掌握增氧机开机时间和次数,以保证水体有充足的溶解氧。每亩放养规格为250~500克的鲢、鳙鱼各15~20尾,控制浮游生物的繁殖,调节水质。池塘可投入适量水花生、水葫芦供鳜鱼栖息,创造适宜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
<正>由于原料上涨,饲料价格飙升,各种投入成本在增加,再加上高温、干旱,2022年部分青虾养殖户遭遇减产减收。然而,句容市青虾产业技术体系郭庄镇示范点养殖户采用科学高效生态养殖方法,在青虾塘内套养鲢、鳙鱼和中华鳖,实现了亩增收1 320元、亩利润超5 000元。现将该地区特有的青虾塘套养鲢、鳙鱼和中华鳖高效生态养殖模式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渔业生产的发展和渔业生产条件的不断改善,不少地区开展了以充分利用水体,提高水面生产率为主要内容的养殖制度的改革。目前,浙江嘉兴地区采取以青草鱼为主的混放密养措施,改变过去普遍以鲢鳙鱼为主的养殖模式。上海市改革了以鲢鳙为主体鱼的放养结构,成倍增放了青、草、团头鲂等吃食鱼类。江苏无锡地区则提出了青草鱼与鲢鳙鱼并重的养殖方法,改变主养青草鱼,带养鲢鳙鱼,  相似文献   

9.
<正>鳙鱼又名花鲢、胖头鱼,其营养丰富,是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近几年,鳙鱼养殖的经济效益较好。鳙鱼市场售价保持在12元/千克左右,水库大水面放养的鳙鱼价格最高。由于水库水质清澈,鳙鱼养殖时间长,因此个体较大,稍轻的为3~4千克/尾,较重的为4~5千克/尾。多年来,由于饵料资源的局限性,鳙鱼一直作为搭配品种,尽管目前市场已经生产专门的鳙鱼饲料,缩短了养殖周期,大大提高了鳙鱼的产量,但是与水库放养的鳙鱼相比,品质下降很多。在此我们简要介  相似文献   

10.
正鳙鱼属鲤形目、鲤科、鲢属,俗名大头鱼、胖头鱼、花鲢等,原产于我国,南北分布极广,能适应各种水体。鳙鱼生长快,疾病少,捕捞方便,鱼肉细嫩,鱼头肥大美味更是深受人们喜爱。2019年我国鳙鱼总产量超300万吨,产量仅次于草鱼和鲢鱼,是重要淡水养殖品种。鳙鱼在自然环境下自幼苗到成鱼均以浮游生物为主食,故目前鳙鱼养殖较多是以套养模式进行,每亩放养50~200尾,用于调节水质,而不专门投喂鳙鱼饲料。  相似文献   

11.
浮游植物是水体生物生产力的基础,是食物链的第一个环节,太阳能通过它固定而进入水域生物生产过程。柳叶湖是利用天然饵料资源,以鲢、鳙为主体鱼的养殖湖泊。调查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可用于直接估算鲢鳙鱼产力,为湖泊鱼种的合理放养提供参数。一、工作方法在全湖共选择两个测站,一个在占天湖区的上游两水口会合处的湖心区设一测站,代表占天湖区的生产力;另一测  相似文献   

12.
中华鳋是大水体广为流行的病原体,鲢中华鳋是对大水体鲢、鳙鱼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原体之一。虽然鲢、鳙鱼对鲢中华鳋的耐寄生能力较强,病症易诊断,不容易造成鲢、鳙鱼迅速大量死亡,但是当鳃丝上的鲢中华鳋寄生量过大时,鳃组织破坏严重,鱼类呼吸困难,鱼类的生长会受到严重影响。一、大水体鲢中华鳋病例1.涨渡湖湖泊基本情况:涨渡湖位于湖北省武汉市境内,面积5.55万亩,平均水深1.5米左右。2012年5月9日抽样检测发现,鳙鱼平均规格  相似文献   

13.
<正>碳汇渔业就是通过渔业生产活动吸收水体中的CO2,通过人工捕捞鱼获物把这些碳移出水体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二氧化碳被直接储存吸收利用,促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加速融入水中,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改善空气质量,减少雾霾天气的发生,因此在新形势下水产养殖者不仅仅简单养鱼,也成为了环境保护的参与者。尤其是滤食性鱼类、贝类养殖,对于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改善空气质量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以水库养殖滤食性鱼类鲢、鳙鱼为例,根据有  相似文献   

14.
在单养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的塑料养殖箱中植入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按黄菖蒲∶鲢(生物量,g/m3)约为1∶3、2∶3、1∶1、4∶3设置4个实验组(对照组不加黄菖蒲),研究鲢养殖水体植入黄菖蒲对水质及鲢生长的影响。每周定时测定养殖水体中TN、TP、COD的变化及黄菖蒲、鲢鱼的生长情况等。结果显示,实验组水体TN、TP和COD浓度相比无黄菖蒲组显著降低,实验组对TN、TP、COD的清除率分别为:生物量比1∶3组(黄菖蒲5株):63.95%、59.06%、46.55%;生物量比2∶3组(黄菖蒲10株):80.25%、68.46%、43.84%;生物量比1∶1组(黄菖蒲15株):78.05%、69.13%、31.49%;生物量比4∶3组(黄菖蒲20株):75.54%、63.76%、27.06%。各实验组中黄菖蒲和鲢生长情况良好,实验生物量比2∶3组鲢特定生长率最高达0.33%/d,黄菖蒲特定生长率也最高。结果表明:在鲢养殖水体中引入水生植物黄菖蒲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养殖水质,并促进鲢的生长。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非经典生物操纵技术控制淀山湖水体富营养化时最佳的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放养量,于2009年夏季在淀山湖开展原位围隔试验。鲢放养密度设0、40、80、120 g/m3四个水平,每组设2个重复。每隔10天采样一次,分析水质。实验结果表明:(1)鲢密度为40 g/m3时可一定程度降低淀山湖围隔水体中有机物质(以高锰酸盐指数为代表);80 g/m3时对总氮的降低以及水体透明度的提高最有效;各放养密度对总磷的影响均不明显。(2)对于淀山湖水体而言,鲢的放养可以净化水体,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当放养密度为80 g/m3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我国淡水养鱼业虽然历史悠久,技术成熟,产量高,但一直来养殖品种仍是鲢、鳙鱼当家。一般池塘鲢、鳙鱼产量占70%左右,有的高达80~90%。可见,鲢、鳙鱼在渔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这种以鲢、鳙鱼为主的养殖品种结构在生产实践中也产生了不少的问题和矛盾:  相似文献   

17.
鲢鳙在长寿湖水生态系统氮磷循环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长寿湖鲢、鳙在水体生态系统氮(N)磷(P)循环中的作用,研究测定了季节性水体总氮(TN)、总磷(TP)的变化,进行了原位鲢、鳙排泄率的测定。通过N、P排泄对比分析了鲢、鳙对水体N、P的贡献率。通过长寿湖鲢、鳙鱼体N、P含量测定,估算水体中N、P去除量。结果显示:鲢、鳙N、P排泄率夏季最高,冬季最低,季节性温度变化对其排泄率有一定影响;2016—2017在长寿湖平均水温为19.88℃条件下,鲢的N、P排泄率分别为0.973 1μg L-1d-1和0.242 2μg L-1d-1;鳙的N、P排泄率分别为0.642 5μg L-1d-1和0.174 9μg L-1d-1,鲢、鳙N、P排泄量分别占长寿湖藻类初级生产所需N含量的1.19%和0.79%,P含量的9.57%和6.91%;2016—2017长寿湖通过捕捞鲢、鳙产品带走的N、P含量分别为60.61 t和23.31 t。结果表明,长寿湖开展生态养殖对水体N、P贡献较小,不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18.
鳙鱼的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鳙鱼(Aristichthys nobilis)又名花鲢、黑鲢、胖头鱼,属硬骨鱼科.鲤形目.鲤科,鲢亚科。鳙的外形似鲢,但肉质味道没有鲢鱼好,且头特别大,一般头长约为体长的1/3。鳙鱼可以看成是一种特殊的低值淡水鱼.这是因为:①鳙鱼的产量大,价格低廉;②鳙鱼头部较大,造成了可食部分少的印象:  相似文献   

19.
鲢、鳙鱼是我国池塘养殖和天然水域增殖的主要对象,其产量占池塘养鱼总产量的50%左右,占湖泊、水库养鱼总产量的70—90%。鲢、鳙鱼又是我国特有的鱼类,资源非常丰富。在我国悠久的鱼类养殖史上,鲢、鳙鱼素有长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最适合上海地区的日本沼虾养殖模式,设计了4种试验方案,以栽植水草与否作为名义变量,对相关的16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养殖池塘全池栽植水草,以7万~8万尾/亩(15亩=1 hm2,下同)的投放量投放日本沼虾虾苗,搭养适量鲢鳙鱼、团头鲂和罗非鱼,同时加强饲料和肥料的投入管理,能够获得最佳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