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乡村治理与乡村发展是党和国家持续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环节,为探讨并发挥乡贤文化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助力乡村治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对乡贤文化在乡村治理中的时代价值进行探讨,并对现阶段乡村治理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做出分析。研究表明,在乡村治理工作中有效引入乡贤文化,能促进乡村人才回流,实现乡村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推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传承地域文化方向标。应从深刻理解乡贤文化内涵发挥乡贤文化作用;构建以乡贤文化为导向的乡村治理体系,以乡贤文化为指引优化乡村治理环境基础等方面着手,实现乡贤文化在乡村治理中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2.
乡贤是构建乡村社会秩序的重要力量,乡贤文化是中国传统乡村治理的重要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乡贤文化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在构建现代乡村文明、引领乡村经济转型、推动乡村民主自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破解乡村治理中面临的治理主体流失、村民自治组织功能弱化、治理机制不顺畅、精神文明建设缺位等困局,重构乡村秩序规范,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通过提出乡村振兴中新时代乡贤治理的实现路径,为乡村振兴视野下构建良好的村治格局、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提供一个视角。【方法/过程】通过文献研究法,分析了传统乡贤治理的"失灵"及其成因,梳理了新时代乡贤的类型、特征及作用,通过对比传统乡贤和新时代乡贤的不同点,提出乡村振兴视域下新时代乡贤治理的实现路径。【结果/结论】随着我国进入"城乡中国"阶段,由于"熟人社会"的解构、"物化思想"的泛滥、基层组织的失信、传统良俗的淡化等问题,传统乡贤治理面临"失灵"的现状,而新乡贤正开始在新时代乡村治理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文章从硬件化、软件化和可持续化3个方面为新时代乡贤治理提出了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4.
乡村文化振兴是助推乡村各项事业振兴的重要前提,新乡贤已逐渐成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主力军力量,有别于传统乡贤的来源构成,工业文明和城市化进程中的新时期乡贤类型更加多样,如何正确制定乡贤标准,培育和吸纳新乡贤群体,积极发挥其功能与作用,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受到密切关注。党的十九大指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促进乡村治理有效尤为必要。乡贤在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在乡村事务处理过程中发挥着一定的影响力和领导力。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伟大进程中,乡贤回归必将对乡村善治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乡村治理的内生困境却成为迈向乡村治理现代化道路上的荆棘。传统“皇权不下县”的思维桎梏影响深远;农民原子化导致乡村社会资本的长期缺位;治理权力“内卷化”致使资源整合与群众动员乏力;技术落后造成多元主体难以集体参与乡村治理。乡村治理若要摆脱其内生困境,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需从4个方面合力形成治理机制,以党建引领激发政治势能,提升政治引领力;以民主协商在居民需求侧畅通表达渠道;以“条块”联动在资源供给侧促进资源整合;以科技支撑搭建平台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7.
中共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我国农村的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剂。但相对滞后的乡村治理体系严重制约着乡村的建设与发展,如何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也就成为了当下农村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在探索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治理主体弱化,治理环境复杂化,治理对象多元化等问题逐渐凸显出来,而乡贤文化的重新提出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考路径。  相似文献   

8.
当前乡村社会发展面临着内外部各种问题,乡村公共性缺失、基础设施滞后、村民自治 流于形式。乡村振兴即需“治理有效”。传统社会时期,“皇权不下县”成为国家正式权力和社会 自治权力的分野,乡村社会依靠乡绅治理实现了有序发展。新时期,面对乡村治理的新困境,重 构“乡绅之治”有利于提高村民认同感、重塑村民公共性、营造乡村精神共同体进而实现乡村善 治。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重大命题,乡村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重视。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顶层设计为乡村治理在实践上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创造了改善基础条件、培育治理人才、完善乡村法治环境等新的发展机遇,但乡村治理在实践中也面临着治理人才缺乏、经济发展滞后、村级事务行政化与治理管理民主化不相适应、乡贤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等问题。本文提出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破解乡村治理能力提升难题,关键在于坚持党的领导、挖掘乡土文化价值激发治理内生动力、培育治理人才、提高自治水平、发挥乡贤作用,全面营造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0.
当前,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高度重视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建设。其中,乡贤组织既是参与乡村治理的主体之一,也是基层群众的代表之一。新乡贤文化对于基层治理的影响,正是通过乡贤们的组织参与、村民精神引领等方式产生的。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以传统乡贤文化为积淀,以与时俱进的新乡贤文化为依据,让更多的本土民众通过与新乡贤相处,了解新乡贤的品质与能力,从而使新乡贤逐步榜样化、模范化。新乡贤的参与对于乡村治理而言,一方面,有利于推动形成"一核多元"的乡村治理格局,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高基层治理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1):305-307
乡贤是乡村社会中的精英群体,在乡村治理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现代乡村治理中,普遍存在着乡村内生性权威缺失、道德底蕴流失、乡村经济滞后等诸多问题,"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成为现实的迫切需求。新乡贤群体具有独特的品质特征,他们可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在促进产业兴旺、实现治理有效、培育乡风文明方面发挥引领作用。因此,在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过程中,加强"三治"融合、强化乡贤引领、规范乡贤功能显得尤为必要,这也是促进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2.
新乡贤在参与乡村治理过程中发挥着夯实巩固基层政权、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打造乡村治理新格局等作用。乡贤治村本就是我国的一大传统,在中国历史上可追溯至东汉时期,并在历史不同时期以不同的称谓、身份发挥着几近相同的作用。在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时期,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问题作出的总体规划,也是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工作导向。当前我国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正处于新的阶段,新乡贤在参与治村的过程中仍存困境,因此,必须着力从思想认知、制度健全、政策激励、福利保障等方面完善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运行机制,确立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路径,使这一群体在乡村治理,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邓文  常丹 《乡村科技》2023,(12):5-11
新乡贤通过政治、资本、文化、社会网络四大维度嵌入乡村治理,充分发挥新乡贤群体的内在功能与作用,有效回应并契合乡村社会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现代化诉求。但是,新乡贤在参与乡村治理的过程中会面临多重实践困境,影响乡村治理效能,可尝试从完善乡村治理章程、健全村务监督约束体系、重塑乡村治理共同体3个层面破解乡贤治村的实践困境,提升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有效性与持续性,助力乡村善治与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4):192-193
"场外"乡贤作为乡村治理的主体之一,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乡村治理中去,但在实际参与的过程中依然面临着乡村"沦陷"、与原乡村治理主体的良好协同不足以及乡贤回归的"居留"支撑和制度保障缺失等问题,文章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着眼于信任维度下的互惠共赢的建立、网络维度下多元主体的协同发力以及规范维度下的共享价值规范体系,以纾解"场外"乡贤融入乡村治理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乡贤文化作为中国农村传统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如何让乡贤文化更好地滋养米仓山地区乡村振兴尤为迫切。本文主要从地方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健全米仓山地区农村乡贤文化培育机制、合理定位新乡贤的角色,助推米仓山地区农村乡贤文化发挥作用及构建全方位宣传体系,强化米仓山地区农村乡贤文化培育机制等方面对乡贤文化助推米仓山地区乡村振兴的路径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乡贤治乡在历史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乡村治理进程的缩影。而新时代乡贤在农村治理和乡村振兴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为进一步探索新时代乡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治理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在乡村振兴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将新时代乡贤与旧乡绅结合起来考察,通过三个维度来进行比较,厘清不同历史时期内新乡贤与旧乡绅的差异以及造成差异的成因。并将原因总结为统治权威差异、思想觉悟的变化、初心使命的提升三个主要方面。这种辨析对于理解新时代乡贤的鲜明特征和其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要理解乡村治理的变化,必须研究乡村治理理念的转变。中国乡村治理理念的变化并非无关联性,传统的治理理念对近现代的治理理念有着重要的影响;国家政权建构的实践正在影响着中国乡村的治理理念,中国乡村的治理理念的继承性又使得中国的现代化国家政权的建构具有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精英大量流失,导致乡村内部缺乏内生力量领导村民进行农村现代化建设。面对该困境,发扬乡贤文化、推动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成为各界共识。从概念上看,新乡贤的概念与传统乡绅一脉相承,又存在一定的区别;从实践上看,乡贤参事会作为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有效模式,发挥了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乡风文明建设和推进乡村德治发展等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我国乡村社会治理中存在着一种"无为"的传统。近代以来,随着国家的现代化和工业化,乡村社会治理中的"无为"传统被改变了。改革开放以后,村民自治制度的建立在一定意义上是"无为"传统的回归。然而在现代社会,支撑"无为"政治的一整套体系已经走向崩溃。当代乡村社会治理依然面临很多困境,主要表现为社会治理主体的缺失、组织经费的缺乏和公共产品供给的缺位。这些问题的解决亟需乡村振兴战略中新的理论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20.
乡贤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历史由来已久,贯穿了整个中国封建时期。乡贤群体既非正式官员、又并非普通百姓的特殊身份,成为政府与乡村群体的"中介",受到村民的尊敬与信赖,在乡里具有极高威望。乡贤治村具有天然优势,是古代基层村民自治的集中体现。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建设对于乡贤文化重视较少,新时代的振兴乡村之路,仍需要建设新乡贤群体并推动其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回望历史,从传统乡贤的产生与发展中可以找到我国古代基层孕育这一"中介"阶层的原因与机制,从而探索新时代我国乡村基层再次孕育新乡贤群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