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夏季是水产养殖业的黄金季节,也是养殖管理上最难的季节。这个时期,由于光照强,水温、气温高,鱼类的新陈代谢旺盛,水体中有机质增加,使水质发生很大变化,鱼病增多;同时乱用渔药,使用劣质饲料等,也是影响水质、暴发鱼病的主要因素。上述因素直接影响了水产品的产量、质量和效益,制约了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1鱼病增多的原因1.1水质调控问题20世纪80年代中期,颗粒饲料养殖技术开始在全国推广,养殖的鱼类转向了以吃食鱼为主体,在产量和技术上都得到了新的发展。这种养殖造成的最大问题是鱼类排泄物剧增、水体的有机质污染加剧、水体缺氧、亚…  相似文献   

2.
<正>7月份我省雷雨、台风较多,水温、气温持续升高,天气闷热,养殖鱼类要注意防止出现泛塘,虾类要注意防止出现应激反应。提前做好预防台风、洪水等措施,暴雨过后,要密切注意池塘水质的变化,及时做好调控。预测各地气温在24℃~37℃之间,养殖水温在22℃~31℃,平均水温在27℃左右。水生动物进入快速生长期,也是病害的高发季节,根据近几年我省水产养殖病害监测数据分析,全省易发的病害主要有鱼类出血  相似文献   

3.
8、9两月,气温高、水温适宜、鱼类吃食旺盛,是鱼类最佳生长季节之一。因此,加强高产池塘的后期管理,紧紧抓住水、饵、防、管四项关键技术环节,是增产增收的重要措施。 一、池塘水质的管理和调节:进入8、9两月,气温较高天气晴朗,水温适宜,鱼类生长快。但是,由于池塘经过几个月的施肥、投饵、鱼的排泄,池水中有机物质增多,而且分解加快,耗氧量增加,池塘水质容易缺  相似文献   

4.
<正>7月份广东省雷雨、台风较多,水温、气温持续升高,天气闷热,养殖鱼类要注意防止出现泛塘,虾类要注意防止出现应激反应。提前做好预防台风、洪水等措施,暴雨过后,要密切注意池塘水质的变化,及时做好调控。预测各地气温在24℃~37℃之间,养殖水温在22℃~31℃,平均水温在27℃左右。水生动物进入快速生长期,也是病害的高发季节。根据近几年广东省水产养殖病害监测数据分析,全省易发的病害主要  相似文献   

5.
<正>7月份广东雷雨、台风较多,水温、气温持续升高,天气闷热,预测各地气温在24℃~37℃之间,水生动物进入快速生长期,也是水产养殖病害的高发季节。要加强日常管理,坚持巡塘值班,多注意观察鱼类的摄食和水质情况,要防止水质突变造成鱼、虾的缺氧和出现应激反应。提前做好预防台风、洪水等措施,暴雨过后,要密切注意池塘水质的变化,及时做好调控。目前是罗非鱼链球菌病的流行高发期,罗非鱼养殖主产区要注意做好水  相似文献   

6.
夏季是水产养殖业的黄金季节,也是水产养殖管理上最艰难的季节,在这个时期,由于光照强,气温和水温高,鱼类新陈代谢旺盛,水体中有机质增加而使水质发生重大变化,所以鱼病增多,直接影响了全年的产量和效益。一、高温季节鱼病增多的原因1.水质调控问题从近几年大量病例的分析来看,夏季高温季节鱼病增多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养殖水体中有机质过多,造成水质不良而引发。我国水产养殖自古以来形成以四大家鱼为主体的肥水养殖和投草养鱼的技术和理论,尤其是解放后在肥水养鱼的水质管理上进行了大量的探讨和研究,使以鲢鱼为主体的精养技术得到发展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夏季是水产养殖业的黄金季节,也是养殖管理上最难的季节。在这个时期,由于光照强,气温、水温高,鱼类的新陈代谢旺盛,水体有机物质增加,水质发生重大变化,鱼病发生增多。鱼病的增多直接影响了全年的产量、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8.
<正>7月份,全国气温、水温进一步升高,天气闷热,出现暴雨、强对流等天气情况。由于处于养殖生产旺季,投饵量加大,残饵和排泄物增多,容易导致养殖水质恶化,造成病害暴发和流行。同时,7月也是台风多发季节,水质极易突变,造成鱼类应激反应。因此,需提前做好病害预防工作。一、病害预测1.鲤春病毒血症:主要发生对象为鲤鱼、锦鲤、金鱼等,发病水温在8℃~20℃,尤其在15℃~17℃易发生。2014专项监测结果表明,在部分地区出现阳性样品。江苏、河南、四川、重庆、新疆等地的养殖区需重点防控。  相似文献   

9.
正夏季光照强,水温高,鱼类摄食量增多,是淡水鱼养殖的关键时期。但同时受降雨增多、持续高温等因素的影响,养殖鱼类面临水质污染、浮头泛塘、鱼病暴发等危害。因此广大养殖户应积极克服夏季的不利因素,加强养殖管理。1注意水质调控夏季水温高、光照强,浮游生物繁殖迅速,鱼类生长快,摄食量增多,排泄物也随之增多。容易造成水质恶化或缺氧。藻类病死后产生的藻毒素还容易导致鱼类中毒。因此在高温季节要注意水质调控。  相似文献   

10.
<正>8月份广东省气温、水温较高,预测全省的气温在25℃~39℃之间,养殖水生动物进入快速生长期,也是病害的高发季节。要重点做好预防台风、洪水等措施,暴雨过后,要密切注意池塘水质的变化,及时做好调控,防止水质恶化,保持良好水质是预防病害的关键措施之一。目前是罗非鱼链球菌病的流行高发期,罗非鱼养殖要注意做好水质调控、降低养殖密度等预防措施,防止发生暴发性流行。8月~10月是刺激隐核虫病流行的又一个高峰期,有可能会在局部  相似文献   

11.
6月份,全国各地陆续进入炎热的夏季,既是水产养殖的黄金季节,也是病害的高发阶段.在生产季节,由于水温升高,养殖投入品增加以及鱼类代谢能力的增强等原因,容易造成疾病暴发.在夏季开展水产养殖,重点是要做好水质调控,加强饲养管理,做到科学防病、治病.  相似文献   

12.
<正>审批颁发:李同国审核:吕军分析员:李旭东河南省5月份气温将会有大幅上升,水温也将持续升高,水产养殖进入生产期。最高气温可达30℃,最低气温16℃左右,养殖水温平均20℃左右。随着温度回升,投饵量增加,鱼类排泄物增多,水体负载力增加,各类病原体大量繁殖,水生动物病害的高发、多发季节也随之而来。对此广大养殖户要格外重视,加强日常管理,切实做好病毒病、细菌病、真菌病和寄生虫病的预防  相似文献   

13.
冬季天气寒冷,水温低,鱼类主要集中于池水底层,由于耗氧量增加,易造成底层水体缺氧,使鱼类窒息死亡,降低养殖成活率.下面介绍几种鱼池冬季补氧的办法.  相似文献   

14.
正7月份广东省雷雨、台风较多,水温、气温持续升高,天气闷热,要加强日常管理,坚持巡塘值班,多注意观察鱼类的摄食和水质情况,要防止水质突变造成鱼、虾的缺氧和出现应激反应。提前做好预防台风、洪水等措施,暴雨过后,要密切注意池塘水质的变化,及时做好调控。预测各地气温在24~37℃之间,水生动物进入快速生长期,也是水产养殖病害的高发季节,要提前做好病害的预防措施。目前是罗非鱼链球菌病的流行高发期,罗非鱼养殖主产区要注意做  相似文献   

15.
肖良 《齐鲁渔业》2011,(11):38-38
秋冬交替季节,气温变化幅度较大,直接影响到鱼类的活动和摄食。根据渔业科技入户指导和跟踪服务发现,养殖户担心池塘投饵多了不仅造成浪费,增加养殖成本,多投的饵料还会腐烂耗氧污染水质,影响鱼类正常越冬。不投饵,鱼体就会“掉膘”体质下降,且体弱的鱼类来年抗病能力差,不利于来年的养殖生产。因此,科学合理投饵不仅有利于鱼类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16.
<正>7月份,天气闷热,水温持续升高,水产养殖进入生产旺季,水产养殖动物摄食量增加,残饵及排泄物不断增多,极易影响水体环境。同时7月也是雷雨多发季节,可能出现暴雨、强对流等极端天气,沿海地区进入台风高发阶段,气温变化幅度大,养殖水质、底质较不稳定。本月是水质易变、病害爆发和流行的主要月份之一,病害防控工作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17.
五月渔事     
蔡永祥 《水产养殖》2009,30(5):44-44
5月份,水温随气温逐渐升高,渔业生产步人繁忙的季节,水产养殖动物已进入正常摄食的生长旺期。很多品种进入繁殖峰期,需进行鱼苗的发塘鱼种培育。温水性越冬鱼类进人主要放养时期,要在月初基本投放完毕。5月份也是水质易变、病害暴发和流行的主要季节,应加强防范。鲤、鲫鱼的“夏花”需及时套养等。  相似文献   

18.
正7月份广东省雷雨、台风较多,水温、气温持续升高,天气闷热,要加强日常管理,坚持巡塘值班,注意多观察鱼类的摄食和水质情况,要防止水质突变造成鱼、虾的缺氧和出现应激反应。提前做好预防台风、洪水等措施,暴雨过后,要密切注意池塘水质的变化,及时做好调控。当水生动物进入快速生长期时,根据近几年广东省水产养殖病害监测数据分析,7月是水产养殖病害的高发月份,养殖生产者要提前做好病害的预防措施。目前是罗非鱼链球菌病的流行高发期,罗非鱼养殖主产区要注意做好水质调控、降低养殖密度等预防措施,防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水产》2015,(2):1-2
来自:水产前沿随着气温升高,鱼病也越来越多,用药开始频繁,在鱼病防治过程中用药稍有不慎,就会因药物过量而引起鱼类中毒,轻则造成鱼类厌食,影响生长;重则会引起大量死亡,给养殖生产带来较大经济损失。渔民如果未经过对天气、水质、气温、鱼体的病情分析,就盲目用药,很容易造成鱼的中毒死亡。因此使用消毒剂和杀虫剂前,首先要关注水质和水温。大多数鱼病的发生与池塘水质恶化有关,发  相似文献   

20.
高温期水产安全管理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季光照强、气温水温高、雷阵雨多、台风多,既是水产养殖的主要季节,也是易出现爆发性疾病、浮头泛池等重大损失的季节。进入夏季后,尤其是7月后气温一般都持续在35℃以上,降雨量不多,对水产养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水产养殖经济动物均是变温动物,随着气温和水温的升高其摄食量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