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探讨苍耳(Xanthium sibiricum)倍半萜内酯分离物L-Ⅱ (主要成分为4β,5β-环氧苍耳素-1α,4α-内过氧化物) 的活性大小,将其与博落回(Macleaya cordata)总生物碱提取物MacSC (主要成分为血根碱和白屈菜红碱)的活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两种测试物对试虫均表现较高活性,其中,苍耳倍半萜内酯分离物L-Ⅱ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4龄幼虫的选择性拒食中浓度(AFC50)为23.6 mg/L,活性强于博落回生物碱提取物MacSC(111.8 mg/L);在测试浓度为10 mg/mL时,L-Ⅱ处理组的小菜蛾4龄幼虫仅有4.30%发育为成虫,是对照的6.12%,小菜蛾蛹的羽化率为对照的12.05%,而MacSC的影响相对较低,两值分别为对照的33.89%和56.23%; 在上述测试浓度,L-Ⅱ对桃蚜 (Myzus persicae)和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均有较强的忌避作用,24 h忌避率分别为72.03%和74.47%,而MacSC对桃蚜的忌较效果较低(55.50%),对萝卜蚜无忌避活性。说明苍耳倍半萜内酯分离物L-Ⅱ对几种试虫的拒食、忌避和生长发育抑制活性均高于博落回总生物碱提取物MacSC。  相似文献   

2.
苍耳不同分离物对害虫的拒食和忌避活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跟踪分离苍耳的活性成分,对苍耳叶和果实的甲醇提取物进行了液-液萃取分离,测试各萃取分离物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菜青虫(Pieris rapae)和桃蚜(Myzus persicae)的拒食、忌避(或产卵忌避)活性以及对其化蛹和羽化的影响。结果显示,苍耳的乙酸乙酯分离物较之于甲醇水分离物具有更高的活性。在0.05 g/mL处理浓度下,苍耳叶乙酸乙酯分离物对菜青虫和小菜蛾幼虫选择性拒食率高达100%和44.13%,对菜青虫非选择性拒食率为94%,对小菜蛾的选择性产卵忌避率都在50%以上,对桃蚜的选择性忌避率高于70%;同时,苍耳果实乙酸乙酯分离物处理叶片后,菜青虫幼虫无一化蛹,小菜蛾高龄幼虫发育为成虫的比率仅为对照的13.80%。以上结果提示,苍耳的有效活性成分主要存在于乙酸乙酯分离相中,对菜青虫的作用效果好于小菜蛾。  相似文献   

3.
为有效控制小菜蛾的危害,明确绿薄荷对小菜蛾的防治效果,采用95%乙醇对绿薄荷茎和叶进行索式抽提,并测定了茎和叶提取物12.5、25.0和50.0 mg/mL浓度下小菜蛾幼虫的拒食率和成虫产卵忌避活性。结果显示,绿薄荷茎和叶的乙醇提取物对小菜蛾幼虫的拒食和成虫的产卵忌避均有显著作用,提取物浓度越高,拒食率和产卵忌避率越大。当茎和叶提取物浓度为12.5 mg/mL时,小菜蛾的拒食率最低,分别为36.16%和59.81%,产卵忌避率最低,分别为46.18%和57.78%;茎和叶提取物浓度为50.0 mg/mL时,拒食率最高,分别为82.67%和87.15%,产卵忌避率最高,分别为88.29%和98.27%。茎和叶对应的拒食中浓度(AFC_(50))最高分别为18.93 mg/mL和15.97 mg/mL,产卵忌避中浓度(AOC_(50))最高分别为16.38 mg/mL和15.03 mg/mL。  相似文献   

4.
以萝卜蚜为试虫,对4种不同溶剂藜提取物的杀蚜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石油醚和乙醇提取物的杀虫活性最为显著,对萝卜蚜有很强的触杀和拒食作用,石油醚提取物72 h的平均拒食率为73.33%,拒食中浓度AFC_(50)为61.731 mg/mL,触杀校正死亡率为97.69%,LC_(50)为22.431 mg/mL;乙醇提取物72 h的触杀校正死亡率为93.82%,LC_(50)为34.698 mg/mL,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此外,藜其他溶剂提取物也表现出一定的杀蚜活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活性成分的跟踪分离和生物活性测试,研究从苍耳Xanthium sibiricum分离提纯的甾醇成分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的产卵忌避活性及其行为选择的影响。结果显示,分离出的5个结晶组分中,结晶组分V对小菜蛾的产卵忌避活性最高,处理后24h、48h和72h的选择性产卵忌避率分别达75.76%、85.45%和65.85%,结晶组分Ⅳ次之,分别为42.10%、39.33%和47.65%,其它结晶组分活性很弱或无产卵忌避性。用Y-型管测试苍耳结晶组分对小菜蛾成虫趋向行为选择的影响,结果发现组分V对小菜蛾雌、雄成虫均有明显的负趋向作用,选择系数分别为0.29和0.35;组分Ⅳ次之;同时,小菜蛾对所测试各结晶组分的选择在雌虫和雄虫间差异不显著。GC-MS分析,苍耳结晶组分V和Ⅳ均主要含有豆甾醇和谷甾醇,以及极少量的菜油甾醇,但各成分所占比例有差异。  相似文献   

6.
以萝卜蚜为试虫,采用触杀法和拒食法测定了藜乙醇粗提物的几种不同溶剂萃取物的杀虫活性,并经柱层析分离,检测不同流分对萝卜蚜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正丁醇萃取物对萝卜蚜虫表现出很强的触杀和拒食作用。在质量浓度为100 mg/mL时,72 h的触杀校正死亡率为97.97%,LC50为4.855 mg/mL;72 h平均拒食率为83.33%,AFC50为37.841 mg/mL。正丁醇萃取物经乙醇柱层析分离得到的不同流分(乙醇浓度)中,活性成分主要集中在Fr6(90%乙醇)流分,在其10 mg/mL质量浓度下,72 h后对萝卜蚜的校正死亡率为95.12%。  相似文献   

7.
张玲  赵媛  何运转  秦秋菊  刘顺 《植物保护》2010,36(6):132-134
以地丁草的全草为试材,在室内测定了不同提取方法和不同溶剂提取的地丁草提取物对桃蚜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不同提取方法和不同溶剂的提取物对桃蚜的毒力有显著差异。组合中以石油醚为溶剂的地丁草索氏提取物对桃蚜触杀活性最高,在浓度为100 g/L时,12、24、48 h的校正死亡率分别达80.00%、96.67%、98.33%,24 h的致死中浓度LC50达22.50 g/L;忌避作用试验表明,处理24、48、72 h后,地丁草索氏提取物对桃蚜的忌避率分别为88.75%、83.33%、83.33%。表明以石油醚为溶剂的地丁草索氏提取物对桃蚜有较高的触杀和忌避活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触杀法和拒食法测定了蜈蚣草甲醇粗提物和石油醚、三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4种溶剂萃取物对莴苣指管蚜和斜纹夜蛾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三氯甲烷萃取物对两种害虫具有较高的杀虫活性.莴苣指管蚜随着提取物质量浓度的增大和处理时间的延长,其校正死亡率升高.质量浓度为10 mg/mL时,莴苣指管蚜72h的校正死亡率达到86.92%,LC50为1.724 2 mg/mL;斜纹夜蛾4龄幼虫24h的非选择性拒食率为65.76%,AFC50为3.934 6 mg/mL.  相似文献   

9.
牵牛子萃取物的杀虫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小菜蛾为试虫,对牵牛子甲醇提取物的4种萃取物的杀虫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正丁醇萃取物的杀虫活性最为显著,对小菜蛾3龄幼虫有很强的拒食和触杀作用,48 h内试虫完全不取食新鲜带毒甘蓝叶片,测得拒食中浓度AFC50为1.747 3 g/L,触杀致死中量LD50为0.017 40 mg/头。试验表明,正丁醇萃取物还同时对小菜蛾3龄幼虫具有一定的生长发育抑制作用,1 d和2 d后的生长发育抑制率分别为39.51%和55.38%,化蛹率为14%,与对照均有显著差异;牵牛子其他萃取物也表现出一定的杀虫活性。  相似文献   

10.
博落回提取物对3种麦蚜的生物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浸渍法测定了博落回提取物(MCE)对不同龄期麦长管蚜、禾谷缢管蚜、麦二叉蚜的生物活性。结果显示,博落回提取物对不同龄期3种麦蚜均有一定杀虫活性,对麦长管蚜、禾谷缢管蚜、麦二叉蚜4龄有翅若蚜48 h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8.185 1、5.313 5、2.682 4 g/L,有翅成蚜48 h LC50?分别为8.575 0、6.614 7、0.590 4 g/L,毒力大小均为:麦二叉蚜>禾谷缢管蚜>麦长管蚜,麦二叉蚜对博落回提取物最敏感。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博落回对麦蚜活性组分的分离纯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烤烟主栽品种‘K326’在打顶后,随着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烟草花叶病症状呈减轻趋势。本试验利用半叶枯斑法对‘K326’的全株、根、茎、叶甲醇提取物及根部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物进行抗烟草普通花叶病毒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在浓度为1mg/mL时,‘K326’各部位甲醇提取物中,根部甲醇提取物的活性最强,对TMV体外钝化、初侵染和复制增殖作用的抑制率分别为74.50%、68.82%和47.76%;利用不同极性溶剂对根部甲醇提取物萃取处理后,乙酸乙酯萃取物活性增强明显,对TMV体外钝化、初侵染和复制增殖作用的抑制率分别为76.81%、78.02%、61.42%;经普通烟‘K326’进一步验证,根部甲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活性最强。综上,‘K326’中抗病毒防御物质可能存在于根部甲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野菊多糖对白术土传病害的防治效果,试验分为温室盆栽试验和大田试验两部分。温室盆栽试验表明,0.2、2和20 mg/mL的野菊多糖药剂在药后10 d对白术土传病害的防控效果分别为6.277%、83.863%和71.839%;田间试验表明,0.4、2和20 mg/mL的野菊多糖药剂在用药后60 d对白术土传病害的防效分别达到57.836%、74.925%和82.470%,其中2和20 mg/mL的野菊多糖药剂对白术病害的防效显著高于常用药剂百菌清。同时野菊多糖对田间白术有较好的促生作用,0.4、2和20 mg/mL的野菊多糖药剂分别比百菌清药剂组单位面积产量增产了17.647%、14.706%和32.353%。  相似文献   

13.
历史时期东北地区农业系统的发展动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不断进化的开放系统,农业系统具有较强的内在有机性和外部关联性。依据东北农业系统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可将其演化进程划分为如下四个阶段:渔猎系统同采集系统的分化阶段,农牧系统同渔猎系统的分化阶段,农牧渔猎长期共存互补阶段以及农耕系统同畜牧系统的分化阶段。在每个发展阶段,农业系统的结构形式和功能表现均有所不同。驱动东北农业系统不断发展演化的因素有:生态制约与气候扰动,战争灾荒与农牧政策,人口迁徙与经济转型,文化互动与技术传播,宗教信仰与饮食习俗,交通条件与市场交换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我省采用飞机喷药防治森林病虫害的面积不断扩大,本文在飞防区防治前后随机采取昆虫样本,以研究飞防喷药对昆虫及其多样性的影响,采用Bt+病毒、灭幼脲、苦参碱.烟碱乳油和森得保飞机喷药防治的各试验区内,调查发现飞机喷药防治前后各试验区出现的优势类群均为蜘蛛、鞘翅目、同翅目、膜翅目和双翅目昆虫。灭幼脲和森得保飞机喷药防治后生物多样性指数指数有所增加,且差异显著;Bt+病毒和苦参碱.烟碱乳油飞防后生物多样性指数指数有变化,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基于LMDI的陕西省能源消费碳排放因素分解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区域碳排放影响因素及其作用强度的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区域节能减排政策的科学制定,并对中国2020年碳减排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中基于扩展的Kaya模型和LMDI分解法定量分析了人口、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能源强度、能源消费结构五个因素对陕西省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增长是拉动陕西省能源消费碳排放增长的决定性因素;人口、产业结构和能源强度的变动也对碳排放增长具有正向影响,但作用强度不大;能源消费结构优化是抑制陕西省能源消费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根据分析结果,文中对制约我国经济社会低碳化发展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延伸性讨论,认为中国实现经济社会低碳化发展的重点在于抑制因经济增长方式不合理而引致的碳排放过快增长,并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能源消费两个层面,提出了抑制碳排放不合理增长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河干流中游灌区退耕封育的规模为 9× 10 3 hm2 ,其中 ,库灌区退耕 1.4 2× 10 3 hm2 ,河灌区退耕 3.5 7× 10 3 hm2 ,泵灌区退耕 4 .0 1× 10 3 hm2 。退耕封育后 ,农田灌溉用水改为生态灌溉用水 ,用水量减少。人工种植的农作物被天然野生植被所替代 ,同时可提高对保留耕地的利用率 ,扩大耕地的播种面积 ,增加地表植被的覆盖度。退耕封育后 ,可节约水量 0 .97× 10 8m3 ,除满足封育生态用水外 ,还可增加塔里木河下泄水量 0 .31× 10 8m3 。  相似文献   

17.
对青海省大通县退耕还林还草地及周边农田鼠类群落组成进行调查研究,在退耕还林还草地共捕获鼠类6种728只,以根田鼠和高原鼢鼠为优势种;农田中共捕获各种鼠类3种75只,以长尾仓鼠为优势种。比较发现,退耕还林还草后,鼠类群落组成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与之相适应,鼠害治理应针对不同的鼠类种群和危害程度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8.
根据93个单病斑中分离的227个单孢菌株样品的分析,研究了来自同一定殖系统(同一病斑)中稻瘟病菌不同单孢菌株(同源菌株)的遗传变异。在致病性分析的样品中,仅有5个病斑分离的10个单孢菌株在所有鉴别品种上表现同源菌株有完全相同的致病反应,并且有完全相同的DNA指纹图谱带型;另有13个病斑上分离的32个单孢菌株的同源菌株不仅属于不同的生理小种,而且在1~3个单基因品种上也有不同的致病反应。用rep—PCR指纹图谱和致病型分析67个病斑的157个单孢样品中的同源菌株具有完全相同的DNA指纹图谱;13个病斑中分离的27个单孢样品中同源菌株具有显著差异的指纹图谱;8个病斑分离的27个单孢菌株样品中同一来源样品中部分样品有相同的指纹图谱带型,部分样品却有不同的指纹图谱。同源菌株之间有完全相同致病性其指纹图谱亦相同或有很小的差异;通常,致病性差异很大的同源菌株其指纹图谱差异也很大。作者认为来自同一定殖系统中的不同单孢菌株存在的遗传变异与病菌的异核现象或自然状态下不同遗传背景菌株同时侵染造成同一病斑有关。  相似文献   

19.
今天水市自西晋太始五年(269)至今一直作为天水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具有水陆兼备的交通区位优势和依山傍水的生态环境优势。文中通过对历史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与分析,对1400-1899年秦州地区自然灾害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对在此期间秦州城市洪涝灾害进行了初探。结果表明:1400-1899年秦州地区的自然灾害以干旱、洪涝、冰雹、地震四种为主,其中洪涝灾害共发生50次,平均每10年发生一次。此外,还发现在此期间秦州城共修筑12次,平均42年一次,城市洪涝灾害是其修筑的重要原因。秦州城市洪涝灾害致灾因子包括州城地处山间河谷盆地、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城市四周泄洪能力与防洪强度过低等。  相似文献   

20.
用浸渍圆形叶碟法测定了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不同溶剂提取的不同浓度提取液对小菜蛾幼虫的拒食活性。研究结果表明,除石油醚提取液拒食活性较弱外,甲醇、乙醇、丙酮和氯仿提取液对小菜蛾3龄幼虫拒食活性均较强;在选择性拒食试验和非选择性拒食试验中,拒食活性都是随提取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在高浓度处理下(干重500 g/L),选择性拒食试验中氯仿提取液的活性最强,24 h拒食率为95.48%;在非选择性拒食试验中乙醇提取液的活性最强,24 h拒食率为97.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