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支睾吸虫病是由华支睾吸虫寄生于人、犬、猫、猪及其他野生动物的肝脏胆管和胆囊内,可使肝脏肿大并导致其他肝病变,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吸虫病。对华支睾吸虫的生活史以及该病的流行病学、致病机理及病理变化、诊断方法、防治措施进行介绍,以期为有效防控华支睾吸虫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华支睾吸虫病又称肝吸虫病,是由华支睾吸虫寄生在人或多种动物胆管内所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目前,华支睾吸虫的分离鉴定主要集中在成虫或囊蚴,对虫卵的研究甚少.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成功建立了感染人粪便中华支睾吸虫虫卵DNA的提取方法及华支睾吸虫基因片段PCR检测方法,同时对PCR反应条件进行优化,为从分子水平上检测华支睾吸虫虫卵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华支睾吸虫病(Clonorchiasis)是由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寄生于人和动物肝胆管内引起的以肝胆病变为主的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病原体为中华支睾吸虫,简称华支睾吸虫病[1].  相似文献   

4.
华支睾吸虫病是由华支睾吸虫引起的危害严重的鱼源性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主要引起人和多种动物的肝胆病变,严重者可引起胆管上皮癌,因此华支睾吸虫被国际癌症署(IARC)归为第Ⅰ类生物性致癌因子。我国华支睾吸虫病主要流行于淡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在我国27个省、市、自治区均有该病人体感染的报道。近年来,我国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呈上升趋势,且受威胁地区和人数不断增加。对该病的诊断和防控已刻不容缓,传统的病原学诊断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和弊端。免疫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该病的诊断提供了新的途径,今后在华支睾吸虫病的基础研究与防控中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论文就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特点及诊断方法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华支睾吸虫病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1华支睾吸虫病 华支睾吸虫病是由华支睾吸虫寄生于胆道所引起的以肝胆病变为主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华支睾吸虫是寄生在动物胆管和胆囊内的吸虫。本病是人畜共患病。华支睾吸虫的中间宿主是淡水螺,第二中间宿主为淡水鱼或淡水虾。因虫体对胆管的机械性损伤和阻塞作用,虫体分泌物刺激作用下引起胆管及周围组织炎症,导致肝萎缩、肝硬变,肝功能受损,严重者可发生肝癌和胰腺炎。  相似文献   

6.
华支睾吸虫又称肝吸虫,其寄生在人和犬、猫等动物的胆囊和胆管内造成肝胆的一系列疾病,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人体感染是因为食入含有华支睾吸虫活囊蚴的鱼或虾所致。寄生在肝胆管内虫体运动的机械性刺激和虫体代谢产物的作用,致胆管上皮损伤,胆管阻塞,从而引起华支睾吸虫病,可表现为胆管胆囊炎、胆石症和儿童发育障碍等,重者可发生肝硬化。华支睾吸虫病是我国流行最严重的食源性寄生虫病,被卫生部列为我国重点防治寄生虫病之一。  相似文献   

7.
为了观察华支睾吸虫感染FVB小鼠肝脏组织病理变化,将12只健康雌性FVB小鼠随机分成2组,分别为正常组与感染组,每组6只。感染组小鼠经口灌饲45个华支睾吸虫囊蚴。于感染后25d用NaOH消化法检测粪便虫卵阳性率,感染后第112天收集肝脏组织,进行HE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变化情况;收集外周血,ELISA检测血清中华支睾吸虫特异性IgG抗体。虫卵检查结果显示,感染组小鼠在感染后25d检查到虫卵,肉眼观察小鼠肝小叶边缘有白色结节样病变,肝脏表面有白色透明水泡。感染组小鼠血清中华支睾吸虫特异性IgG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组织,见到虫体,炎症细胞浸润严重,纤维化明显并伴有点状坏死。肝细胞肿胀,肝窦狭窄,胆管扩张增生显著,胆管上皮细胞水肿、坏死,部分胆管上皮细胞胞浆均质红染。Masson染色显示肝脏组织尤其是虫体周围出现大面积纤维化。试验结果表明,华支睾吸虫感染FVB小鼠肝脏病变严重,因此可利用该品系小鼠建立华支睾吸虫感染模型,为深入研究华支睾吸虫的致病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华支睾吸虫是一种严重的食源性寄生虫病,在我国流行范围广、感染率高,呈地方分布.其主要寄生在人和犬、猫等动物的胆囊和胆管内,造成肝胆的一系列疾病.如何快速、准确地预防和治疗该病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就如何综合防控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和发生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我国东北地区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ITS1基因的变异情况及多态性,本研究以采自宾县、大庆、海伦、双城、泰来、同江和长春7个地区的华支睾吸虫为研究对象,PCR扩增ITS1基因,并与GenBank登录的麝猫后睾吸虫、猫后睾属吸虫、东方次睾吸虫、广西株华支睾吸虫、沈阳株华支睾吸虫和韩国株华支睾吸虫的ITS1基因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各地区华支睾吸虫样品ITS1基因大小均为661bp,同源性在99.4%~100%之间.构建的系统发生树显示,分支情况与地区距离呈正相关,广西株与其它地区华支睾吸虫所属分支相隔较远,韩国株与东北地区各株相隔较近,海伦株与泰来株,大庆株与沈阳株,长春株与同江株,双城株与宾县株分别位于同一分支.结果显示,ITS1片段除了可作为遗传标记用以鉴定华支睾吸虫科内属间遗传关系,还可以区分属下种间的遗传关系.  相似文献   

10.
华支睾吸虫寄生于人和犬、猫等动物的肝胆管内,造成肝胆的一系列疾病,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选择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对防制该病十分重要,ELISA现已广泛用于华支睾吸虫病的诊断,在此基础上又相继发展出多种改进的ELISA方法,作者就现有的华支睾吸虫病ELISA检测方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1.
猫华支睾吸虫病是由后睾科支睾属的中华分支睾吸虫寄生于猫的胆管和胆囊而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临床上以消化不良、贫血、呕吐、黄疸、下痢等为特征。对猫的危害较大。  相似文献   

12.
旨在了解宠物猫肠道寄生虫(特别是华支睾吸虫)的感染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及临床表现,通过离心沉淀法、卢戈氏碘液染色法和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对河南省11个地区898份宠物猫粪便样品进行显微镜检查,结果显示,总感染率为10.58%(95/898)。在95份阳性样本中,优势虫种为球虫(49.47%)和华支睾吸虫(29.47%),其次为钩口线虫(16.84%)、芽囊原虫(7.37%)、贾第虫(3.16%)和蛔虫(3.16%)。总体来看,肠道寄生虫在焦作地区、6月龄及以下、未驱虫、未免疫和出现腹泻症状的宠物猫中检出率更高。除与性别因素无关外(P>0.05),年龄、驱虫情况、免疫情况等因素均显著影响宠物猫华支睾吸虫的感染率,同时发现宠物猫的腹泻情况也与华支睾吸虫的感染率有显著相关性。临床症状分析表明,华支睾吸虫感染的宠物猫比其他寄生虫感染的宠物猫更消瘦(P<0.001)。综上所述,河南省宠物猫主人今后应重视对幼猫的科学饲喂、做好定期免疫和驱虫,以降低肠道寄生虫的危害及人兽共患华支睾吸虫病的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13.
华支睾吸虫病,俗称肝吸虫病,是由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寄生于人、猪、狗、猫等动物的肝胆管和胆囊中引起的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的吸虫病.猪感染后主要表现消化不良、下痢、食欲减少、消瘦和轻度黄疸等.严重感染且病程较长时,可并发其他疾病而死亡.主要从病原及其生活史、流行特点、防治以及公共卫生安全等角度对该病进行阐述,以期为该病的科学防治和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获得华支睾吸虫成虫期强反应原性抗原基因,首先利用λZAP栽体构建华支睾吸虫成虫cDNA表达文库:即从我国东北疫区(镇赉县)家犬胆管内分离收集华支睾吸虫成虫,采用Trizol Reagent提取其总RNA,Oligo(dT)纤维素柱纯化mRNA,反转录合成第1链cDNA及第2链cDNA,用CHROMA SPIN-400柱离心层析纯化后,与栽体λZAP Express连接,体外包装后成功获得我国东北疫区华支睾吸虫成虫cDNA表达文库.文库容量为1.5×106pfu,重组率为99%,插入片段长度在0.4~2.0 kb之阀,扩增文库的滴度为1.5×1010pfu/mL.然后利用免疫学方法对该cDNA表达文库进行筛选:以自然感染华支睾吸虫的人血清为抗体探针,从2.0×105个重组噬菌体筛选强反应原性抗原基因,对筛选出的强反应原性克隆进行测序,利用相关分子生物学软件进行序列分析.共获得41个阳性克隆,测序结果分析表明,这些cDNAs根据其编码的蛋白可分为以下几种,即与来自华支睾吸虫的甘氨酸-2、脯氨酸-2及Cs44抗原高同源的基因及分别与来自Nematostella vectensis的未知蛋白、转录延伸因子及果蝇CG3446基因编码蛋白较低同源性的基因.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对华支睾吸虫抗原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及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实验观察了兔人工感染华支睾吸虫后,不同时期血清中γ GT(谷氨酰转肽酶)和γ-GT同工酶活性及γ-GT/ALT(谷丙转氨酶)比值,以期了解在华支睾吸虫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结果显示:家兔感染该吸虫后血清γ-GT活性升高,而且出现γ-GT同工酶特异性区带γ-GTⅡ,并且γ-GT/ALT比值大于正常兔的比值,因此可以此作为辅助诊断华支睾吸虫引起的肝胆疾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华支睾吸虫病(clonorchiasis )又称肝吸虫病,它是由华支睾吸虫寄生在人体胆管而引起的疾病,对人体造成巨大的损害.传统的病原学诊断方法存在着明显的局限和弊端.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为诊断提供了新的途径.随着对诊断抗原、抗体研究的深入以及诊断方法的改进,华支睾吸虫病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7.
华支睾吸虫病,是由后睾科、支睾属、中华分支睾吸虫侵袭犬、猫而引发的寄生虫病,成虫寄生于寄主的胆管内,故又称肝吸虫病.笔者自2000年以来,与沈阳市东陵区畜牧兽医学会动物门诊合作,先后共承治狐、犬、猫的"肝吸虫"达300头(只)之多.  相似文献   

18.
华支睾吸虫病是重要的食源性人畜共患病,人感染后诊断困难,且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如胆管癌等.近年来,我国华支睾吸虫病感染率呈上升趋势,且受威胁地区和人数在不断增加.及时、有效的检测诊断方法对该病的预防、控制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华支睾吸虫是一种严重的食源性寄生虫病,其寄生在人和犬、猫等动物的胆囊和胆管内造成肝胆的一系列疾病.寄生在肝胆管内虫体运动的机械性刺激和虫体代谢产物的作用,致胆管上皮损伤,胆管阻塞,从而引起华支睾吸虫病,可表现为胆管胆囊炎、胆石症和儿童发育障碍等.该病在我国流行范围广、感染率高,呈地方分布.本文主要针对其流行病学进行分析,正确认识该病发生流行情况,为更好地开展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吉林省内华支幸吸虫自然分离株的种类及基因变异情况,将镜检含有疑似华支睾吸虫囊蚴的麦穗鱼,经胃蛋白酶消化后获得该寄生虫囊蚴,用比重沉降法去除杂质,同时利用形态学和PCR方法进行种类鉴定.镜检结果表明分离株具有典型的华支睾吸虫囊蚴特征,并且经过PcR方法扩增出了华支睾吸虫的种特异性基因片段,碱基序列与GenBan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