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马铃薯作为龙马镇特色作物,近年来播种面积不断扩大,2022年已经达到约245 hm2,然而单产量却不足15 000 kg/hm2,为了改革种植制度,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总结出了一套玉米套种春马铃薯的高产配套技术方案。基于此,结合地区实际情况,详细介绍了春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并提出了“春马铃薯-玉米-大豆”“春马铃薯-蔬菜”和春马铃薯与幼龄果树间作模式的密植栽培管理制度,希望可以为提高农民收入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棉花与马铃薯间作套种,共生期短,相互影响小,能够起到以薯促棉的作用,经济效益较高,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高效栽培种植模式。一般棉花产量不受影响,基本上是棉花地里白拣马铃薯。其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3.
从品种选择、播前准备、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宁陵县马铃薯与甘蔗间作套种高效种植模式,以期为同等生态条件下该技术的大面积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们在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黑龙口镇、牧户关镇,山阳县十里乡、户垣镇,洛南县石门镇、保安镇、洛源镇等地进行了地膜马铃薯—春玉米—蔬菜(大白菜、甘蓝、萝卜、蒜苗)高效套种模式示范,年示范面积30500亩。经实际测产,地膜马铃薯平均亩产2080千克,  相似文献   

5.
在棉田早春套种1季马铃薯1hm^2可增收2万多元,而且能促进棉花吸收增施的肥料而增产,其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6.
春玉米间作马铃薯,马铃薯收获后套栽棉花,形成春玉米与棉花苗期共生,春玉米收青棒后的棉花宽行适时套作冬季蔬菜,是一种集约利用农业资源,持续提高土壤肥力的优化种植模式,光能利用率为常规麦/棉模式的2.23倍。在生态条件相近,并具有临近市场区位优势的地区推广,具有很高的产量,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玉米、马铃薯间套作模式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玉米与马铃薯间套作的4种不同方式试验结果表明,由于充分地利用了光热资源和土地资源,使地膜马铃薯与隔沟玉米的间作方式不但获得较 高的马铃薯产量(达到2.2万kg/hm^2),同时玉米也获得6900kg /h m^2的产量,而且地膜春马铃薯与卫中沟 鲜玉米春夏互套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利用本地区的二季不足、一季有余的生态特点,从而获得了十分可以同的经济效益,发展多熟种植,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很好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陈昭富 《耕作与栽培》2003,(1):22-22,56
马铃薯,春大豆,秋玉米三季作物在一年内搭配种植种植,通过品种选择,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加强培管等一系列规范化栽培和精耕细作,实现高产高效。这一模式在新形势下加以完善和推广,适应了市场经济的需要,增强了农产品商品化的竞争力,促进了农民收入的提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春马铃薯覆膜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东属马铃薯二季作区。近年来,随着脱毒马铃薯的繁育及推广,马铃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特别是春马铃薯中小拱棚及地膜覆盖栽培有了很大发展.并取得了良好效益。春马铃薯覆膜栽培,早熟丰产,成本较低。一般666.7m^2产2000kg左右.产值达1500元。为进一步提高商品薯的效益,现结合试验示范结果.将春马铃薯覆膜高产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姜堰市通南高沙土地区常年以麦—稻、麦—玉米两熟制为主,效益较低。近年来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中,该区以早熟马铃薯作为主要经济作物之一,通过推广粮经饲复套种模式提高了经济效益。马铃薯一般产量1.125万~2.25万kg/hm2,产值2.25万~4.5万元。1 种植模式1.1 冬春蔬菜—马铃薯—夏花生冬前开沟作畦,畦宽2.4m,播一茬冬春蔬菜,产量可达2.25万kg/hm2,产值2.4万元。马铃薯起垄播种,每畦3垄,每垄播2行,株行距均为20cm,12万株 /hm2 。1月上中旬用双膜加小弓棚覆盖,4月中旬末开始上市……  相似文献   

11.
春马铃薯-西瓜-秋马铃薯"三熟"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努力提高农田的种植效益 ,积极发展商品生产 ,增加优质农产品的上市量 ,丰富大中城市居民的“菜蓝子” ,繁荣城乡市场。近年来 ,我们充分利用丽江两岸海拨低 ,早春气温回升快 ,劳动力充足 ,交通方便等优势 ,积极引导青田县船寮、北山、景宁县陈村 ,渤海和丽水市丽阳、水阁等乡镇的农民积极调整种植结构 ,大力发展“春马铃薯—西瓜—秋马铃薯“新三熟”。 1999年 ,种植面积达 4 4 3.6hm2 ,平均单产春马铃薯16 5 3.5kg/ 6 6 7m2 ,西瓜 2 5 15kg/ 6 6 7m2 ,秋马铃薯 10 6 2 .8kg/6 6 7m2 。全年合计产粮 5 4 3.4kg ,收入 5 0 …  相似文献   

12.
为了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2001年.枣庄市山亭区农广校、山亭区农业局联合在区农广校城头教学实习基地对马铃薯——西瓜——辣椒一年三熟高产高效间作套种模式进行了试验研究。经过3年的试验和实践,总结出春马铃薯套种西瓜、辣椒一年三熟优化高产栽培模式。目前.全区推广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垄沟套种春玉米,马铃薯收获后套种大月菜,是一项分带轮作,垄沟种植集约利用农业资源,品种搭配,互利生长,充分利用地力,有效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高产高效立体栽培模式,具有较高的产量及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高效立体种植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马铃薯面积在中原地区发展很快.结合其它粮菜进行立体种植,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笔者根据多年经验,现介绍几种适合中原两作区的马铃薯高效立体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5.
指天椒,其味辛辣,是烹调菜肴常用佐料,既可鲜食也可干食。近年来,市场畅销.产品供不应求。春玉米套种指天椒,一般亩产春玉米500—600千克、指天椒1250-1500千克,总产值达3000元以上。该种植模式的优点,一是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二是能显著提高单位面积效益。  相似文献   

16.
针对鲁东南地区粮油菜争地矛盾突出的情况,通过科学安排,实现了两年四作四收,即马铃薯-花生-小麦-玉米间作套种,达到了粮、油、菜均衡丰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种植模式(马铃薯燕麦间作)和施氮水平对马铃薯农艺性状及产量方面的影响,进行3种种植模式(马铃薯单作、燕麦单作和马铃薯燕麦间作)和4个施氮水平(0,75,150,225 kg/hm~2)的裂区试验设计,旨在揭示种植模式和施氮量对马铃薯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规律以及种植模式和施氮对马铃薯农艺性状和产量的贡献程度,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间作系统中氮素的运移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研究结果表明,同一种植模式下,各施氮处理马铃薯株高、茎粗、干物质积累速率和叶绿素含量(SPAD)均随着生育时期的推进呈现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且表现为施氮作用的影响要高于种植模式。施氮处理下马铃薯产量均高于不施氮处理,间作增加幅度大于单作,施氮对产量的贡献程度要大于间作,与对照相比,单作施氮处理产量分别增加1.73%,10.29%,3.97%;间作施氮处理产量分别增加8.68%,31.23%,15.33%;施氮水平与间作种植模式交互作用下,马铃薯产量差异显著(P0.05),不施氮间作产量低于单作,可能是由于两者间的种间竞争作用所致。不同施氮水平下,间作系统的土地当量比(LER)均大于1,间作优势明显,马铃薯燕麦间作的种间竞争力均小于0,燕麦的竞争能力强于马铃薯。马铃薯产量与每穴块数、每穴薯质量和大薯数呈正相关。综上,种植模式和施氮水平对马铃薯农艺性状和产量都有影响,并且施氮贡献效果要优于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8.
凉山州春马铃薯高产新品种筛选及其稳产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适宜凉山州生态区域的春马铃薯品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与凉山州西昌农科所合作,以美姑、昭觉、越西和布拖为示范点,开展春马铃薯品种引进与筛选多年多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美姑地区,‘罗硕’和‘川凉薯1号’表现突出;昭觉地区,引进的新品种‘青薯9号’增产显著,可以大面积推广,适量种植米拉;越西增大‘青薯9号’的种植面积,适当种植‘米拉’和‘凉薯17’;布拖适当增加‘镇薯1号’和‘云薯107’的种植面积,减少米拉的面积。由此可见,凉山州不同生态区域适宜的春马铃薯品种差异较大,新品种引进与筛选工作应长期坚持。此项工作的开展结束了高原山区多年不换种,马铃薯春作、秋作、冬作品种不分的历史。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水稻-马铃薯"超高产种植新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油菜)—水稻是成都平原的主体种植模式,但其效益较低。改小麦(油菜)为马铃薯,在深入研究春马铃薯和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基础上,系统集成了“春马铃薯-水稻—秋马铃薯”超高产3熟新模式,年产原粮1500kg/667m2以上,纯收益2000元/667m2以上,且有利于农业资源的循环高效利用,技术先进,实用性强,适宜在长江流域类似地区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20.
桑园的立体种植 ,是蚕业生产今后发展的主要趋势。立体种植 ,不但可以提高桑园单位面积的综合经济效益 ,而且还可以降低丝绸市场处于低潮时对蚕业生产带来的冲击 ,稳定已有的桑园面积不受毁坏。针对贵州省蚕桑生产中桑园栽植密度和常规剪伐型式 ,笔者于 2 0 0 0年对 10 0 0株 /6 6 7m2 的成片春伐桑园在桑树生长期 (4~ 11月 )的立体套种进行了研究。1 材料与方法1 1 供试桑园贵州省蚕研所春伐桑园 ,树型低干 ,栽植行距 1 33m、株距 0 5m ,桑品种为云桑一号。桑园土壤为黄壤土 ,地力中等。1 2 套种模式试验设桑树 +花生模式 ,花生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