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氨甲喋呤(MTX)在子宫黏膜下肌瘤宫腔镜术前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60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于术前在超声引导下瘤内注射MTX 60 mg,于第1次注药后的第1个月及第2个月再分别给予一次注射,3个月时行宫腔镜经宫颈子宫黏膜下肌瘤切除术。对照组则直接行宫腔镜经宫颈子宫黏膜下肌瘤切除术。观察实验组MTX治疗后1、2、3个月时肌瘤大小、血流变化情况以及用药后的副反应,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结果实验组于瘤体内注射MTX 1个月后的肌瘤体积为(48.65±25.76)cm3,与治疗前的(58.21±21.68)cm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3个月肌瘤的体积分别为(40.53±27.29)(、30.24±19.68)cm3,均比治疗前明显缩小(P<0.0l或0.05),且治疗后3个月的肌瘤体积比治疗后1个月更为缩小(P<0.05)。实验组治疗前0级3例,Ⅰ级5例,Ⅱ~Ⅲ级22例;治疗2个月后,0级10例,Ⅰ级12例,Ⅱ~Ⅲ级8例,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74.12±21.36)min(、12.31±3.72)mL,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MTX在子宫黏膜下肌瘤宫腔镜术前应用可有效地缩小子宫肌瘤,并减少肌瘤内的血流及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治疗体会.方法 收集本院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诊断为LST患者41例,并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41例病灶直径约11~35mm,全部病例均一次完成切除术,术后所有患者均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随访半年至3 a,1例复发,治愈率为97.6%...  相似文献   

3.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5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总结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 50例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宫腔镜电切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结果 :治愈率 98.8% ,总有效率 1 0 0 % ,手术平均时间 (37.1± 1 7.8) min,术中出血量 5~ 1 0 0 m L,无子宫穿孔等并发症 ,住院天数(3.5± 1 .5) d,术后异常子宫出血者均恢复正常。随访 2~ 36月 ,无肌瘤复发 ,术后总妊娠率达 62 .5% (1 0 /1 6)。结论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超声内镜(EUS)对内镜下微创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MT)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经普通胃镜及EUS判断为上消化道黏膜下良性肿瘤53例,行镜下治疗,包括微创切除、橡皮圈套扎、开创引流,切除标本送病理学检查。结果 53例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中,8例囊肿开创引流,实体肿瘤中11例行橡皮圈套扎,34例行镜下圈套电切除,过程顺利,无发生穿孔、出血等并发症,切除标本中除1例术前诊断平滑肌瘤、病理诊断为间质瘤外,其余标本病理均与EUS诊断吻合,病理符合率为98.1%;术后随访,所有病例均未见复发及不良反应。结论 EUS对判断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是否适宜镜下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内镜下微创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良性肿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筋膜下全子宫切除术与常规子宫切除术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筋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6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以筋膜下全子宫切除术及常规全子宫切除术进行手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筋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常规全子宫切除术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且前者具有术后并发症少、生活质量高等优点。结论:筋膜下全子宫切除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和子宫肌瘤声象图特殊病例的分析.方法用经腹常规扫查及腹部加压扫查法检查子宫肌瘤100例,了解病灶大小及回声特征.定期动态观察监测病灶变化.结果100例中肌壁间肌瘤40例,浆膜下肌瘤35例,黏膜下肌瘤25例;高回声型占45%,低回声型占20%,中等回声型占20%,混合回声型占15%.结论超声诊断可动态观察子宫肌瘤的声象图特征,及时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术前使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选择子宫肌瘤伴贫血、拟行全子宫切除患者20例,采用米非司酮10mg/d,连续服用3个月;同时选用同期在年龄、临床症状及体征上无差异的未用米非司酮治疗的2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对照.记录服药组用药前后临床症状、子宫及肌瘤体积;对服药组及对照组治疗情况和手术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服药组治疗期间均闭经,贫血较前纠正,子宫及肌瘤缩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术前及术中输血率均明显减少(P<0.01).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在子宫肌瘤术前应用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高位次全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方式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在子宫峡部上方 1 cm处切除大部分宫体及其内膜 ,保留少部分宫体及内膜 ,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月经量及性生活质量。并与传统的次全子宫切除术比较。结果 :两组手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率、术后性生活质量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 ( P<0 .0 5 ) ,但两组手术的术后月经量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5 )。结论 :高位次全子宫切除术既保留了传统次全子宫切除术简单易行、创伤小、对性生活影响小的优点 ,又使患者在术后每月仍有少量月经 ,有助于维持子宫切除术后的女性心理平衡。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关节镜辅助下结合微创技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性骨折手术疗效.方法 28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性骨折患者,根据Schatzker分型:Ⅰ型:09例;Ⅱ型:11例;Ⅲ型:03例;Ⅳ型:01例;Ⅴ型:02例;Ⅵ型:02例;合并半月板损伤6例,内侧副韧带损伤Ⅲ度2例;所有病例均在关节镜辅助下结合微创技术进行复位和不同形式的内固定.结果 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20个月,平均12.5个月,骨折均达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3.3~5.5个月,平均3.8个月.按HS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标准:优18例,良8例,中2例,优良率为92.9%.结论 关节镜辅助下结合微创技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性骨折具有复位准确、损伤小、愈合快及功能康复顺利、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在子宫阔韧带肌瘤剔除术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住院的子宫阔韧带肌瘤患者136例,所有病例按照收治时间前后分为一组(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和二组(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其中一组28例腹腔镜手术,33例开腹手术。二组59例腹腔镜手术,16例开腹手术。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指标及卫生经济学指标。结果:一组中腹腔镜组手术时间(99.2±14.7)min和出血量(95.9±14.3)mL均高于开腹组(P0.05);二组中腹腔镜手术率高于一组(P0.05),二组中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开腹组(P0.05);二组腹腔镜较一组腹腔镜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虽然两组中腹腔镜组的直接医疗费用高于开腹组,但非直接医疗费用和误工费低于开腹组,两者的总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阔韧带肌瘤剔除术和腹式阔韧带肌瘤剔除术是临床常用的两种术式,对于直径小于10cm的阔韧带肌瘤,腹腔镜下阔韧带肌瘤剔除术具有安全、微创、经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剖宫产同时子宫肌瘤剔除术10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在剖宫产的同时行肌瘤剔除的影响。方法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产妇 1 0 6例 ,在剖宫产的同时行肌瘤剔除 ,并与同期 90例单纯剖宫产的产妇作对照。结果 :肌瘤剔除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长于单纯剖宫产组 (均 P<0 .0 0 1 ) ,肌瘤剔除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 2 4 h内出血量多于单纯剖宫产组 (分别为 P<0 .0 0 1 ,P<0 .0 5) ,多发性肌瘤剔除术的出血量多于单个肌瘤剔除术(P<0 .0 1 ) ,两组的术后病率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结论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在剖宫产时应根据产妇的体质、肌瘤的多寡来决定是否同时剔除肌瘤 ,一般状态良好的产妇在剖宫产的同时应尽可能行肌瘤剔除术 ,以免受日后再次手术的痛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改良截石位的摆放方法对腔镜辅助子宫切除术中操作的影响。方法选取行腔镜辅助子宫切除术患者122例,按住院号单双数分为两组,试验组61例,采取改良截石位;对照组61例,采取传统截石位。对比分析两组手术体位对腔镜辅助子宫切除术中操作影响。结果试验组不同体位腔镜辅助子宫切除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无1例出现术中体位重新调整,而对照组61例中有19例需要在术中重新调整体位,影响了手术医师的操作,延长了手术时间,且有2例因术中重新调整体位而导致患者肌肉损伤。结论改良截石位既不影响术中医师的操作,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增加手术安全性,适合妇科截石位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5 6例中央型肺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结合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对5 6例中央型肺癌进行支气管动脉灌注ADM(阿霉素)、MMC(丝裂霉素)、CDDP(顺铂)或CBP(卡铂) 1个月,然后进行剖胸探查术,行肺叶切除或支气管肺叶袖状切除术切除癌肿及纵膈淋巴结。结果:介入治疗1个月后,胸部CT影像学上癌肿缩小4 0 %~5 0 %者2 8例(5 0 .0 % ) ,缩小2 0 %~39%者2 0例(35 .7% ) ,缩小<2 0 %者8例(14 .3% )。对5 2例(92 .9% )行肺叶切除或支气管肺叶袖状切除术切除癌肿及纵膈淋巴结。术后并发胸腔感染、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各1例。术后2 a生存率为75 .0 %。结论:外科手术仍是治疗肺癌的首选方法。对中央型肺癌先行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待肿瘤缩小后再进行手术,能提高手术的切除率,也能减少全肺切除,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良性疾病所致异常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对61例由功血、子宫内膜肌瘤或息肉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患者行宫腔镜电切术,分析其手术操作,观察术中并发症、术后月经改善情况。结果:61例手术顺利,仅2例因腰麻引起低颅内压综合征,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功血患者有效率为87.0%,子宫肌瘤和息肉患者的有效率为100%。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临床疗效好,创伤小;配合严格B超检测及合理的手术操作可避免漏切,提高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情况,为进一步规范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及改进方向。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7月至2011年12月Ⅰ类切口手术241例(其中乳腺手术92例、甲状腺手术89例、疝气修补术44例、骨科内固定取出术16例),对抗菌药物选用品种、联合用药情况、预防用药时机、预防用药起止时间及伤口愈合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41例Ⅰ类切口手术中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101例,占41.9%;选药合理占70.3%(70/101);单用一种抗菌药物占94.1%(95/101),二联用药占5.9%(6/101);预防用药时机合理占81.2%(82/101);用药起止时间合理占34.7%(35/101);241例患者术后切口均不发生感染。结论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在选药及用药时机方面较为规范,但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较高及术后用药时间过长,应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TVM)的治疗效果。方法经阴道对80例子宫肌瘤患者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结果80例手术均成功,无中转开腹,无膀胱、直肠损伤,剔除肌瘤159个;手术时间40~90min;术中出血量15~140mL。结论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微创、操作简便、费用低、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保留子宫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并总结改良型电切镜鞘辅助肾镜钬激光碎石术与普通肾镜钬激光碎石术两种方法治疗膀胱结石的临床疗效和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对膀胱结石患者168例分别采用改良型电切镜鞘辅助肾镜钬激光碎石术(即改良组84例)和普通肾镜钬激光碎石术(即传统组84例)进行碎石治疗,对比和评价两种术式的临床疗效和围手术期护理方法。结果:改良组碎石时间、术中失血量、膀胱冲洗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膀胱黏膜损伤率低于传统组,一次碎石成功率方面高于传统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型电切镜鞘辅助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是一种安全、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治疗膀胱结石的改良术式,护理人员良好的术前护理准备、术中护理配合、术后及出院指导则是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清宫在治疗子宫切口妊娠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子宫切口妊娠患者29例在药物杀胚后行超声引导下清宫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例患者行清宫后β-HCG监测及超声复查均无异常。手术成功率93.1%。1例妊娠囊浸入深肌层者清宫不全少许残留,术后继续药物保守治疗成功,1例药物杀胚治疗不理想患者超声示孕囊型清宫失败,术中出血较多,立即开腹行病灶清除手术治疗。结论:超声引导具有直观、安全、准确、彻底的优点,对部分条件合适的子宫切口妊娠患者的疗效显著,是可行的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3年7月至2005年8月20例子宫肌瘤患者自愿选择在腹腔镜监视下对子宫肌瘤进行射频消融术,浆膜下子宫肌瘤15例.壁间肌瘤5例.结果:18例子宫肌瘤治愈,治愈率为90%.15例浆膜下子宫肌瘤均治愈;5例壁间肌瘤,3例治愈,1例好转.结论:腹腔镜下射频消融方法治疗子宫肌瘤方法简单、创伤小、效果明显,是一种保留子宫的微创技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重型颅脑损伤继发急性脑肿胀的手术疗效。方法 :采用改良的扩大式翼点入路开颅减压术式 ,治疗 85例重型颅脑损伤继发急性脑肿胀患者。结果 :良好 2 8例占 32 .9% ,中残 8例占 9.4% ,重残 1 0例占 1 1 .5% ,植物生存 3例占 3.5% ,死亡 36例 ,病死率 42 .4% ,其中 GCS>8分的病死率为 1 6.7% ,GCS6~ 8分的病死率为 55.3% ,GCS3~ 5分者为 85.0 % (P<0 .0 1 )。结论 :手术是治疗急性脑肿胀的重要措施之一 ,GCS评分越低 ,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