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记述采自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的小腹茧蜂亚科Microgastrinac绒茧蜂属Apanteles Foerster1新种,即版纳绒茧蜂Apanteles bannaensis sp.nov.。新种模式标本存放于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益虫引进研究室。  相似文献   

2.
中国绒茧蜂属Apanteles Foerster一新种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采自福建和湖北的小腹茧蜂亚科 Microgastrinae绒茧蜂属 Apanteles Foerster一新种凹胸绒茧蜂A.cavatithoracica Chen sp.nov..模式标本存放于福建农林大学益虫研究室  相似文献   

3.
中国绒茧蜂属Apanteles Foerster一新种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采自福建和湖北的小腹茧蜂亚科Microgastrinae绒茧蜂属Apanteles Foerster一新种凹胸绒茧蜂A.cavatithoracica Chen sp.nov.模式标本存放于福建农林大学益虫研究室。  相似文献   

4.
对螟黄足盘绒茧蜂复合群Cotesia flavipes complex(膜翅目:茧蜂科:小腹茧蜂亚科)分布全世界的5个种和外群螟蛉盘绒茧蜂Cruficrus,粘虫盘绒茧蜂Ckariyai,粉蝶盘绒茧蜂eglomerata的24个性状进行比较研究,并运用支序分析的方法探讨螟黄足盘绒茧蜂复合群5个种种间系统发育关系.支序分析表明,螟黄足盘绒茧蜂复合群是一单系群,芦螟盘绒茧蜂C.chiloluteelli和汉寿盘绒茧蜂C.hanshouensis亲缘关系靠近,共有同一节点,二者与大螟盘绒茧蜂C.sesamiae构成姐妹群,此姐妹群再与二化螟盘绒茧蜂C.chilonis共有同一最近共同祖先,最后与螟黄足盘绒茧蜂C.tlavipes构成螟黄足盘绒茧蜂复合群单系群.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采自福建的小腹茧蜂亚科Microgastrinae绒茧蜂属ApantelesFoerster一新种 (膜翅目 :茧蜂科 ) ,即隆脊绒茧蜂Apantelespachycarinatus,sp nov 。模式标本存放于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益虫引进研究室。  相似文献   

6.
介绍2种繁殖菜蛾绒茧蜂 Apanteles plutellae 的方法.以灯管繁蜂优于大棚繁蜂,其寄生率比大棚繁蜂高1倍多:田间3次放蜂,以第1次效果较好,寄生率达44%,与自然寄生率相同;在8℃下贮藏蜂茧的时间以15d 左右较适合,羽化率达86%.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对小腹茧蜂亚科系统发育研究有了相当大的进展.为评价多年来一直使用的Mason分类方法的科学性,各国学者使用了支序分析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验证.研究认为Mason(1981)废弃广义绒茧蜂属Apanteles(s.1.)是正确的.使用形态学及雌雄外生殖器方法的研究者基本上证实了小腹茧蜂亚科族级分类单元可以分为两个主要分支,即绒茧蜂族Apantelini+小腹茧蜂族Microgastrini和拱茧蜂族Fomicini+盘绒茧蜂族Cotesiini+侧沟茧蜂族Microplitini,从合意支序图可以看出:小腹茧蜂族和盘绒茧蜂族可能是并系群,其余3个族的单系群可以成立.而使用形态学方法或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的研究者不支持Mason的族级分类单元,只同意现已确认的属级分类单元.显然,还需要大量的研究才能明了小腹茧蜂亚科族、属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茧蜂科刻绒茧蜂属一新种——荔枝蒂蛀虫刻绒茧蜂Glyptapanteles conopomorphae Tsang et You sp.nov.,记述刻绒茧蜂属属征,新种形态,与近缘种的区别,并有新种产地、寄主及模式标本保存地点.  相似文献   

9.
按Nixon(1965)的分类方法报道了中国9种绒茧蜂及其寄主和分布。  相似文献   

10.
绒茧蜂属Apanteles属于茧蜂科Braconidae,小腹茧蜂亚科Microgasterinae,是茧蜂科数量最多的三个属(Bracon.Opius和Apantele s)之一。它寄生鳞翅目幼虫,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本文就湖南未报道过的9种绒茧蜂作一介绍,其中灯蛾绒茧蜂Apanteles jayanagarensis Bhatnagar、刺蛾绒茧蜂A·parasacRohwer和柳天蛾绒茧蜂A.planus Watanabe为我国新纪录。现将9种绒茧蜂形态详细描述于  相似文献   

11.
棉古毒蛾生物学特性与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棉古毒蛾Orgyia postica(Walker)是黑荆树的重要害虫。在福建一年发生6代,以幼虫越冬,翌年3月上旬化蛹。幼虫5龄,少数4龄。在林间幼虫常感染核型多角体病毒,造成病毒病流行,是控制此虫种群的重要因素。枯叶蛾绒茧蜂Apanteles liparidis (Bouche)、荞麦毒蛾细颚姬蜂Enicospilus striolatus Townes是主要寄生天敌。辛硫磷,溴氰菊脂和核型多角体病毒对幼虫均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苹果园金纹细蛾寄生蜂种类及空间分布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生境比较与室内观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苹果园金纹细蛾寄生蜂种类、空间分布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杨凌和洛川苹果园中,绒茧蜂、姬小蜂和跳小蜂为优势种群;洛川以姬小蜂、绒茧蜂和跳小蜂为序,杨凌则为绒茧蜂、姬小蜂和跳小蜂.杨凌寄生蜂总量是洛川的1.9倍.寄生蜂幼虫在杨凌苹果园属聚集分布,洛川为均匀分布;树冠不同方位金纹细蛾寄生蜂在两地均有显著差异,而无极显著差异;杨凌苹果园水平方向无显著差异,在垂直方向上,金纹细蛾寄生蜂上部与中部差异显著;洛川仅东侧和西侧有显著差异.金纹细蛾寄生蜂在苹果树冠内聚集度较小,在1≤λ≤2.47之间显现聚合.  相似文献   

13.
Kaya HK 《Science (New York, N.Y.)》1970,168(3928):251-253
The internal parasitoid Apanteles militaris is affected by a proteinaceous toxic factor in the hemolymph of granulosis virus-infected armyworm larva. The hemolymph, after centrifugation to remove the virus particles and inoculation into the larval hemocoel, is still toxic to the parasitoids.  相似文献   

14.
枇杷瘤蛾绒茧蜂(Apanteles sp.)是枇杷瘤蛾幼虫的重要寄生性天敌.作者对其形态学、生物学和生态学等进行了初步研究.此蜂为单寄生、内寄生蜂,除枇杷瘤蛾外,尚未见其它寄主.在第三、四代枇杷瘤蛾幼虫上的寄生率可高达50%以上.此蜂营两性生殖和产雄孤雌生殖.常产卵于第一、二龄寄主幼虫,第三、四龄上较少,第五龄未见.多在奇主第四龄幼虫末期钻出结茧.成虫寿命很短,在室内自然条件下仅一至三天,喂以补充营养后,显著延长.整个未成熟期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2.48℃,有效积温217.39日·度.由此推算此蜂在杭州一年约可发生九代.  相似文献   

15.
重阳木斑蛾是重阳木的一种最重要害虫。此虫在福建福州常间歇性猖獗发生为害,一年发生四代,一至三代严重害叶。以不同龄期的幼虫在枝干裂缝、木栓层下及粘叠的叶片间越冬,极少数化蛹越冬。冬季气温达8℃以上时,越冬幼虫仍能少量取食,无明显的仃育。成虫产卵于枝干皮下,卵期6—15天。幼虫共6—8龄,幼虫期33—34天(第1—3代)及137天(第4代,即越冬代);蛹期10—20天;成虫寿命长者13天。本文对各虫期形态和生活习性有较详细的记述。天敌有:卵寄生蜂;绒茧蜂Apanteles sp.和另一种茧蜂及日本追寄蝇Exorista iaponica T.-T.等两种寄蝇寄生于幼虫;横带沟姬蜂Goryphus basilaris Holmgren寄生于蛹。人工捕杀、清洁园地、保护天敌和喷撤六六六等农药,防治效果都很好。  相似文献   

16.
<正> 在甘薯田,鳞翅目害虫种类很多,为害也较严重,如何进行薯田鳞翅目害虫天敌调查,特别是如何正确判断寄生物与寄主的种间关系,对于薯田天敌资源调查,害虫的发生量测报,全面评价药剂防治效果,以及探索天敌保护和利用等,有着重要的意义。确定鳞翅目害虫与寄生性天敌之间的关系,通常的做法是从田间采回活的虫体进行饲养,等待寄生蜂成虫的羽化,然后根据寄生蜂成虫鉴定种类;田间采集或者室内饲养未能获得寄生蜂成虫时,可根据寄生蜂幼虫鉴定种类(赵修复,1977)。这是在寄主种类明确的情况下,通过鉴定寄生蜂种类来确定寄主和寄生物之间的关系。但是有时寄主种类并不容易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