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蚜虫是蔬菜等作物上的重要害虫,除直接为害作物之外,还传播病毒病等病害,既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又造成农民很大的经济损失。常规杀虫剂很容易产生抗药性,致使防效大幅度下降。江西省永丰县蔬菜局采用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该产品由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研制)防治蔬菜蚜虫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防效达90.2%。  相似文献   

2.
油菜蚜虫巧防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高建彬 《农技服务》2006,(11):28-28
蚜虫是油菜的主要虫害.在整个生育期均有发生,同时还是油菜病毒病的传播者.如防治不力,将会给油菜生长和产量带来很大影响。因此,在油菜的各个生育期进行蚜虫防治十分重要。1、苗期早治育苗移栽的油菜在苗床期,直播油菜在5叶期前,其叶片嫩绿,易受蚜虫危害。苗期蚜虫多聚集在叶片背面吸食汁液,造成菜苗生长停滞,甚至死亡。油菜蚜虫可用40%氧化乐果乳剂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2500~3000倍液进行喷施防治。进行育苗移栽的油菜在移栽前两天喷药1次,以防蚜虫随苗带入大田。  相似文献   

3.
通过调研蚜虫的发生情况以及蚜茧蜂放飞后蚜虫密度变化情况,可以为科学防治蚜虫提供理论依据。以习水县为调研地点,选择烟草、白菜、萝卜、油菜等作物,调查了蚜虫的发生情况与蚜茧蜂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烟草蚜虫发生情况重于其他作物,其中,烟草无翅蚜发生情况最重,而其他作物是有翅蚜发生最重;从蚜茧蜂防治效果来看,在蚜虫发生不严重时,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当蚜虫发生较重时,防治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4.
氧乐菊酯乳油防治蚜虫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表明,氧乐菊酯对多种作物上的蚜虫的防治效果显著高于氧化乐果和久效磷,也高于来福灵。田间有效用量为12.5~250ml/亩,并对其它害虫有较好的兼治作用,且能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防治大豆蚜虫速效笥好, 且高效持效,显著优于对照药剂40%乐果乳油的防效,对大豆安全,在大豆蚜虫发生实工期喷施,用药量10-15g/667m^2为宜。  相似文献   

6.
春玉米蚜虫属同翅目,蚜科,主要危害玉米、高粱、小麦、谷子等作物,以成、若蚜虫刺吸植株汁液。苗期蚜虫群集于叶片背部和心叶造成危害。轻者造成玉米生长不良,严重受害时,植株生长停滞,甚至死苗。此外还能传播玉米矮花叶病毒病,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具体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由于冬暖气候的影响,由蚜虫传播引起的病毒病呈逐年加重趋势,给种植业造成很大损失。现今大面积种植的作物上的病毒病主要有:  相似文献   

8.
1.目的和意义 蚜虫能为害多种蔬菜,也是传播病毒的媒介昆虫之一,能引发各种作物的病毒病。目前,对病毒病的防治还没有很好的药剂选用。要想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病毒病的发生,关键是防治好蚜虫。生产中可利用蚜虫的趋黄性来诱杀蚜虫。同时,还能诱杀粉虱、斑潜叶蝇等害虫。  相似文献   

9.
甘蓝是我国重要的蔬菜品种之一,蚜虫刺吸为害对甘蓝品质造成了严重影响.除虫菊素由除虫菊花分离萃取而来,是无公害天然杀虫剂,害虫不易对其产生抗性.为了明确该药剂在甘蓝上对蚜虫的防治效果,于2017—2018年采用田间喷雾法,开展了1.5%除虫菊素EW 1200、1800、2400g/hm2等3种不同剂量处理防治甘蓝蚜虫的效果的试验.结果表明,2017年的药效试验结果与2018年的差异性不显著.施药后1d,1.5%除虫菊素EW 1200、1800、2400g/hm2对甘蓝蚜虫的防治效果优异,能够达到71.31%/70.34%、80.97%/80.00%和85.79%/84.14%;药后3d,1.5%除虫菊素1200、1800、2400g/hm2对甘蓝蚜虫的防治效果能够保持在68.89%/69.18%、78.66%/79.72%和85.14%/84.99%;药后7d,1.5%除虫菊素EW 1200、1800、2400g/hm2对甘蓝蚜虫的防治效果能够保持在68.89%/68.66、78.66%/78.11%和85.14%/82.97%.表明1.5%除虫菊素喷雾处理能有效控制甘蓝蚜虫的为害,对作物安全,建议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蚜虫是影响作物生长的重要有害生物之一,对农业、林业和室内花卉危害较大。目前,蚜虫已对博州棉花的生产发展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必须做好蚜虫的综合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1.
食用笋竹蚜虫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年至1999年在浙江省临安市锦城,横板和青山等3镇食用笋竹园进行竹冠喷雾和竹林放烟等方法防治食用笋竹蚜虫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用20%杀灭菊酯,5%蚜虱净或2.5%功夫乳油1000-2000倍液竹冠喷雾防治竹色蚜,矢竹斑蚜,竹后粗腿蚜,竹精凸倍斑蚜等食用笋竹蚜虫,防治效果在94%以上,用上述农药固定放烟和流动放烟,防效在97%以上,竹冠喷雾和竹林放烟,尤其是人工流动放烟,是防治食用笋竹蚜虫在操作上最为方便经济上最为合理防治上最为有效的防治方法,表4参7。  相似文献   

12.
田间药效试验表明,吡虫啉对秋季十字花科蔬菜上常发性害虫小猿叶虫、蚜虫均有较好的防效。二虫并发时,用10%可湿性粉剂1250倍液喷雾,药后7天、14天校正防效分别为98.8%、99.8%和93.1%、97.6%,明显优于速灭杀丁1500倍液。如单独防治蚜虫,用2500~5000倍液,即可有效地控制危害  相似文献   

13.
全纯人工营养液饲养蚜虫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根据蚜虫高度特化的取食习性和平衡营养的需求,本文报道了一种较为理想的全纯营养液配方(由氨基酸、维生素、糖、盐类及微量元素等构成)和优化的人工饲养蚜虫技术体系。这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蚜虫生理代谢、测定杀虫剂效果和探讨作物抗蚜生理生化机理等奠定了实验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4.
蚜虫有多种天敌,利用天敌防治蚜虫是十分重要的生防方法,而蚜茧蜂是蚜虫天敌中分布最广、应用价值最高的天敌。烟蚜茧蜂作为蚜茧蜂的优势种群,是防治蚜虫的有力手段。烟蚜茧蜂是多寄主型天敌,在多种作物上都有很大的应用潜力。本文对烟蚜茧蜂寄生蚜虫的种类范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烟蚜茧蜂最喜桃蚜(烟蚜),对萝卜蚜、麦长管蚜和甘蓝蚜均寄生,也寄生大豆蚜和棉蚜。因此,烟蚜茧蜂不仅在烟草作物上是非常好的生物防治手段,在甘蓝、小麦、萝卜、棉花等非烟类作物上也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选用四川省有代表性的5个县(忠县,双流,宜宾,武胜,资中)11年3月份气象因素和小麦穗期蚜虫发生程度资料,运用模糊综合决策方法,建立了预测模型,用预测因子回代,历史符合率达94.12%,1991~1994年,5月县市实际预测符合率为75.00%,证明该模型对预测小麦穗期蚜虫发生程度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一、呋喃丹拌种:春、夏种作物播种时,可按干种子计算,每公斤种子拌50克呋喃丹,然后密闭2~4小时,即可播种或补种,其防治蚜虫的药效可达……  相似文献   

17.
石榴是我市绿化带的重要树木种类,由于近年春季持续干旱,蚜虫在春夏之交发生特别严重。农业路西段的石榴,就因蚜虫为害,树势受到影响。石榴树上的蚜虫主要是棉蚜(Aphis gossypii),石榴是棉蚜的主要越冬寄主。棉蚜对一般的杀虫剂抗药性较高,像有机磷、拟除虫菊酯和氨基甲酸酯类,很难达到相应的防效。吡虫啉属于仿烟碱杀蚜剂,近年来在多种作物上应用,为此我们进行了吡虫啉防治石榴蚜虫药效试验。  相似文献   

18.
泰山蚜虫区系及其生态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118种泰山蚜虫的区系及其生态分布。从世界昆虫区系看,泰山蚜虫的古北区、古北区+东洋区种类颇丰富,分别是35和46种,占29.7%和39.0%;其余的跨区系种是37种,占31.3%。从中国昆虫区系看,分布在华北区、华北区+华中区、东北区+华北区+华中区+蒙新区+华南区+西南区及全部7个区的种类较多,分别是17、14、14和12种,占14.4%、11.9%、11.9%和10.2%。按照植被在泰山上的垂直分布,从3个大范围即海拔1000m以上的高山地带、1000~500m的中山地带及500~120m的低山地带和山前平原区讨论了泰山蚜虫的生态分布。3个范围内蚜虫的物种数从高海拔地带到低海拔地带依次是10、46和105种,占总物种的8.4%、39.0%和88.9%;特有种依次是1、11和70种,分别占0.8%、9.3%和59.3%,主要的原因是各层次植被的丰富度有差异。  相似文献   

19.
吡虫啉悬浮种衣剂防治棉花蚜虫田间药效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600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对棉花苗期蚜虫防效高、持效期长。适宜的使用剂量为350~500g/100kg种子包衣,保苗效果达93.7%以上,当棉花幼苗2~3片真叶时防效达77.17%~91.10%,4~5片真叶时防效达93.88%~97.12%,均高于同等剂量的对照药剂,同时对棉花安全。  相似文献   

20.
根据全省各测报站田间监测情况,结合历史资料、作物长势及气象条件等综合分析。预计今年大豆蚜虫在东部及中南部山区半山区将达偏重发生程度,发生面积300万亩左右,发生期较常年偏早,危害盛期在7月中旬至8月上旬。重点发生区在中东部地区的牡丹江、哈尔滨、鸡西、双鸭山及佳木斯局部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