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外源NO对缺氮胁迫下棉花幼苗形态及生长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外源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对缺氮胁迫下棉花幼苗不同部位叶片以及不同直径范围根系等形态特征及生长情况的影响,分析不同浓度NO对棉花形态生长的调控效应,为外源NO调控棉花生长发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光照培养室内采用水培方法,以农大棉8 号为供试品种,设7 个不同处理,其中以Hoagland全营养液培养的棉花幼苗为对照(CK),以缺氮Hoagland营养液培养的棉花幼苗为外源NO处理对象,利用外源NO供体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处理棉花幼苗,设置6 个浓度梯度0 μmol·L-1(T0)、50 μmol·L-1(T1)、100 μmol·L-1(T2)、200 μmol·L-1(T3)、500 μmol·L-1(T4)和1 000 μmol·L-1(T5),研究不同NO水平对缺氮胁迫下棉花幼苗叶面积、根系形态、耗水量及干物重的影响。【结果】缺氮胁迫抑制棉花幼苗地上部以及地下部的生长,抑制棉花幼苗叶片数和叶面积的增加,降低了幼苗细根(0.05-0.20 mm)、中等根(0.2-0.45 mm)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减少了耗水量以及干物重。不同浓度外源NO对缺氮胁迫下棉花幼苗地上及地下部生长情况的影响不同。低浓度外源NO(SNP浓度为50-100 μmol·L-1)能缓解缺氮胁迫对棉花幼苗的伤害,显著促进棉花幼苗上部和下部叶片的生长,促进细根和中等根生长,增加细根和中等根的根长、根表面积及根体积,增加棉花幼苗耗水量,显著增加幼苗干物重。当SNP浓度大于100 μmol·L-1后,随浓度增加,其缓解作用下降。幼苗叶片数、上部和下部叶片的叶面积、细根和中等根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耗水量以及干物重均下降。综合分析认为氮素缺乏环境下,不同浓度外源NO通过影响棉花幼苗地上部以及根系的生长来缓解缺氮胁迫,以100 μmol·L-1 SNP处理的棉花幼苗生长最好,而高浓度的SNP则加剧缺氮胁迫对棉苗的抑制。【结论】缺氮胁迫下棉花幼苗长势减弱,适宜浓度外源NO(SNP浓度为50-100 μmol·L-1)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缺氮胁迫对棉花幼苗造成的伤害,促进棉花幼苗地上和地下部的生长,提高棉花幼苗对缺氮胁迫的耐性。其中以100 μmol·L-1 SNP缓解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2.
外源一氧化氮对NaCl胁迫下番茄幼苗生理影响   总被引:40,自引:2,他引:40  
 【目的】探明NO对NaCl胁迫下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幼苗的生长和叶片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方法】在100 mmol·L-1 NaCl胁迫下,研究了0.05~0.8 mmol·L-1外源NO供体硝普钠 (SNP)处理对番茄幼苗生长、叶片保护酶活性和氧化损伤的影响。【结果】0.1 mmol·L-1 SNP处理缓解NaCl胁迫伤害的效果最好,显著提高了番茄幼苗生长,叶片叶绿素含量,保护酶SOD、POD、CAT、APX活性,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了MDA和O2-含量。【结论】外源NO缓解番茄幼苗NaCl胁迫具有剂量效应,以0.1 mmol·L-1 SNP的效果最好,从而增强植株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外源一氧化氮(NO)提高苦瓜抗冷性的内在机制,以碧绿苦瓜幼苗为试材,对其施加不同浓度(0,01,05,10,15和20 mmol·L-1)的外源NO供体(SNP)并进行低温(8 ℃)处理,研究外源NO对低温胁迫下苦瓜幼苗的生长、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脯氨酸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SNP处理提高了茎粗/株高和叶面积/根体积的比值,降低了苦瓜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和 MDA含量,提高了叶片脯氨酸含量和SOD,CAT,POD三种酶的活性,从而降低低温胁迫对苦瓜幼苗的伤害。低浓度的SNP处理的苦瓜幼苗抗冷效果好于高浓度的,尤其以05 mmol·L-1 SNP处理效果最佳。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适宜浓度的外源NO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促进渗透调节物质的合成,降低膜透性和膜脂过氧化水平,保护了细胞膜结构的稳定性,从而提高苦瓜幼苗抗低温胁迫的能力,促进了苦瓜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以‘农大棉8号’为试验材料,在水培缺氮的情况下,利用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供体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处理棉花幼苗,研究了外源NO对氮素胁迫条件下棉花幼苗根系形态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外源NO能够增加氮素胁迫下棉花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主根直径和根干重。低浓度的NO(SNP浓度50~100μmol/L)能显著提高根表面积9.39%、根体积10.78%、主根直径8.63%、根系干重39.2%;高浓度NO对氮素胁迫缓解效应较弱。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低浓度的NO(SNP浓度50~100μmol/L)表现对氮素胁迫下棉花根系生长具有良好促进效应,可能利于增强棉花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5.
外源NO对NaCl胁迫下棉苗主要形态和相关生理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外源NO供体硝普钠(SNP)对不同NaCl胁迫程度下棉苗生长和叶片生理性状的影响。【方法】采用水培处理,试验设2个NaCl水平(50和100 mmol•L-1),各NaCl水平下设4个SNP浓度(0、50、100和200 μmol•L-1),同时设对照(0 mmol•L-1NaCl,0 μmol•L-1SNP),处理10 d后测定棉苗形态指标和叶片主要生理指标。【结果】NaCl胁迫抑制棉苗生长;外源NO供体SNP进一步抑制NaCl胁迫下棉苗节间伸长,显著降低植株含水量,尤其是根和茎的含水量;SNP处理显著增加轻度盐胁迫(50 mmol•L-1 NaCl)下棉苗比叶重,50-200 μmol•L-1SNP处理下比叶重增加10%-18%;SNP处理提高了高盐(100 mmol•L-1NaCl)胁迫下棉苗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叶绿素a/b值,显著提高了叶绿素a、b含量,以50 μmol•L-1SNP处理效果最显著,叶绿素a、b分别增加10.9%和9.8%;SNP显著提高了NaCl胁迫下叶片SOD活性和POD活性,降低了CAT活性。【结论】外源NO能够抑制棉苗节间伸长,缓解高浓度NaCl胁迫下棉苗叶绿素的降解,增强叶片抗氧化能力,改善叶质。本试验条件下,SNP对棉苗盐胁迫的缓解作用以50-100 μmol•L-1为宜,高浓度(200 μmol•L-1)SNP处理加剧了盐胁迫对棉苗的伤害。  相似文献   

6.
NO对低温胁迫下水稻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外源NO对低温胁迫下水稻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方法】以粳稻品种Kitaake为试验材料,于苗期2叶1心时进行低温胁迫处理,并对叶面喷施不同浓度一氧化氮供体硝普钠(SNP),研究不同浓度的SNP对水稻幼苗耐冷性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水稻幼苗株高、鲜质量、干质量均下降,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提高,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脯氨酸含量降低。叶面喷施SNP可减缓叶绿素的分解,提高SOD活性和脯氨酸(Pro)含量。不同浓度SNP对水稻幼苗的生理生化影响存在差异,50μmol/L SNP处理后,SOD和CAT活性及脯氨酸含量增幅均达到最大值,可溶性蛋白含量也较高。【结论】外源NO可缓解低温胁迫对水稻幼苗生长的抑制。  相似文献   

7.
王文  陈振德  罗庆熙  曹委 《中国农业科学》2010,43(17):3677-3683
【目的】苯丙烯酸是黄瓜根系分泌的毒性较大的酚酸类物质之一,与黄瓜的连作障碍有密切关系。研究外源一氧化氮对苯丙烯酸胁迫下黄瓜幼苗生长及活性氧代谢的缓解作用,初步探讨NO缓解黄瓜幼苗苯丙烯酸胁迫的生理机制。【方法】采用营养钵土培的方法,研究外源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对200μmol·L-1苯丙烯酸胁迫下黄瓜(Cucumis sativus L.)幼苗生长、抗氧化酶系统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100μmol·L-1NO供体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能显著缓解苯丙烯酸胁迫对黄瓜植株造成的伤害,可明显提高幼苗的生长量,增强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提高叶片叶绿素和脯氨酸(Pro)含量,降低了叶片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O2)含量和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与100μmol·L-1SNP处理相比,50、200和400μmol·L-1SNP处理促进黄瓜幼苗生长、缓解叶片氧化损伤和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的作用明显降低。【结论】外源NO能明显促进了苯丙烯酸胁迫下黄瓜幼苗的生长,提高了抗氧化酶活性,降低了活性氧代谢,其中以100μmol·L-1SNP缓解效果最好。因此认为,外源NO的确能缓解苯丙烯酸胁迫对黄瓜植株的伤害,提高黄瓜幼苗对苯丙烯酸胁迫的耐性,减缓因自毒作用引起的连作障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外源NO供体硝普钠(SNP)提高新疆棉花抗逆能力的内在机制。【方法】以棉花新陆早13号、新陆早33号为材料,通过室内人工模拟低温逆境的方法,研究SNP(100 μmol•L-1)对冷害胁迫下棉花幼苗的生长、叶绿素含量、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在正常生长条件下SNP对棉花幼苗生长、过氧化氢(H2O2)、脯氨酸(Pro)、可溶性蛋白质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影响不大,但显著提高了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此外,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最小荧光产量(F0)和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无明显影响,而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和光系统Ⅱ实际量子效率(ΦPSⅡ)显著增加;冷害胁迫下,外源NO处理显著提高了叶片的生长速率、SOD、POD、CAT、APX和GR的活性以及Pro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减少了H2O2和膜脂过氧化产物MDA的积累;外源NO明显提高了棉花叶片叶绿素含量、Pn、Gs、Tr、Fv/Fm、ETR和ΦPSⅡ,降低Ci和增加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避免过量的光伤害,维持较高的光系统Ⅱ活性。【结论】低温胁迫下,外源NO通过促进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剂含量的提高,降低H2O2和MDA的积累,保护了细胞膜结构的稳定性,从而减轻了冷害胁迫对棉花光系统Ⅱ的伤害,增强棉花的抗冷性。  相似文献   

9.
以100mmol·L-1NaCl作为盐胁迫条件,研究不同浓度的外源一氧化氮供体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处理5 d对盐胁迫下水稻幼苗叶片脂质过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SNP(10 μmol·L-1)可以在处理后期(第4~5天)显著地缓解盐胁迫对水稻幼苗叶片造成的氧化损伤,并与其对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等H2O2清除酶活性以及脯氨酸含量的上调作用一致.此外,较高浓度的SNP处理(50μmol·L-1)也具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脂质过氧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外源NO对渗透胁迫下黄瓜(Cucumis sativus L.)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作用。【方法】在25% PEG-6000胁迫下,研究0.1和0.5 mmol•L-1SNP(硝普钠)对黄瓜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叶片氧化损伤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0.1 mmol•L-1 SNP处理能显著缓解25%PEG-6000的胁迫伤害,使黄瓜种子萌发率提高0.24倍,发芽指数提高0.86倍,活力指数提高3.01倍;幼苗株高、根长和干重分别提高1.15,2.17和1.16倍;叶片Pro含量提高50.99%,SOD,CAT,POD和APX活性分别提高42.39%,66.58%,79.03%和116.39%,MDA含量降低80.50%。与0.1 mmol•L-1 SNP处理相比,0.5 mmol•L-1 SNP处理促进黄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缓解叶片氧化损伤和提高保护酶活性的作用明显或显著降低。【结论】0.1 mmol•L-1 SNP能显著促进渗透胁迫下黄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明显缓解叶片氧化损伤,显著提高SOD等保护酶活性;0.5 mmol•L-1 SNP的有效作用减弱,甚至抑制SOD活性。  相似文献   

11.
NO和ABA对自毒作用下辣椒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外源NO供体硝普钠(SNP)和ABA提高自毒作用下辣椒抗逆能力的内在机制。【方法】以甘肃省设施主栽辣椒品种‘陇椒2号’为材料,用连作3年辣椒的土壤和基质浸提液处理辣椒幼苗,研究喷施外源SNP(150 μmol•L-1)和ABA(100 μmol•L-1)对自毒作用下辣椒幼苗的叶片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以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土壤和基质浸提液均导致辣椒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光系统Ⅱ电子传递量子效率(ΦPS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P)、叶绿素含量以及叶绿素a/b显著下降,而胞间CO2浓度(Ci)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显著上升。外源NO处理显著提高辣椒幼苗叶片的Pn、Gs、Fv/Fm、ΦPSⅡ、qP和叶绿素含量,降低Ci和NPQ,对Tr无显著影响;外源ABA处理显著提高辣椒幼苗叶片的Pn、Fv/Fm、ΦPSⅡ、qP和叶绿素含量,降低Ci和NPQ,对Gs和 Tr无显著影响。【结论】自毒作用导致辣椒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非气孔因素,土壤浸提液处理对辣椒的自毒作用比基质浸提液处理的严重;外源NO和ABA通过提高自毒作用下辣椒叶绿素含量,维持较高的光系统Ⅱ活性和光合能力,增强辣椒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确定FSH是否能调节支持细胞cyclin D1 mRNA和cyclin E1 mRNA的表达及可能的机制。【方法】以培养的仔猪睾丸支持细胞为试验材料,通过添加各种信号通路的抑制剂,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检测cyclin D1 mRNA和cyclin E1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不同浓度的FSH(0—100 ng•mL-1)均可促进cyclin D1 mRNA和cyclin E1 mRNA的表达(P<0.05),在FSH浓度为50 ng•mL-1时两种基因的表达量最大(P<0.05);FSH(50 ng•mL-1)也以时间依赖的方式促进了cyclin D1 mRNA和cyclin E1 mRNA的表达(P<0.05),在作用30 min时其表达量达到高峰(P<0.05)。不同浓度的Foskolin (0—20 μmol•L-1)均可以促进cyclin D1 mRNA和cyclin E1 mRNA的表达(P<0.05),但均低于FSH单独作用时两种基因的表达量;Rp-cAMP(0—40 μmol•L-1)、H-89(0—30 μmol•L-1)和Verapamil(0—100 μg•mL-1)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了FSH诱导的cyclin D1 mRNA和cyclin E1 mRNA的表达(P<0.05),而且Rp-cAMP和Verapamil联合作用对FSH的抑制效果高于单独的抑制效果(P<0.05),但低于两者之和。此外,不同浓度的U0126(0—10 μmol•L-1)降低了FSH诱导的cyclin D1 mRNA和cyclin E1 mRNA的表达(P<0.05),而Rp-cAMP、H-89、Verapamil和U0126单独作用时,cyclin D1 mRNA和cyclin E1 mRNA的表达与对照相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FSH以剂量依赖和时间依赖的方式诱导了cyclin D1 mRNA和cyclin E1 mRNA的表达;cAMP-PKA、Ca2+和ERK1/2参与了FSH对cyclin D1 mRNA和cyclin E1 mRNA表达的调节。  相似文献   

13.
硼对果胶铝吸附解吸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梅  喻敏 《中国农业科学》2013,46(8):1595-1602
【目的】探讨硼对植物铝胁迫的缓解机理,研究果胶对铝的吸附解吸特征及硼的影响。【方法】利用等温吸附法,研究pH 3.5,25℃时,不同浓度硼处理后的果胶对铝的吸附解吸特性,并利用相关模型计算果胶对铝的吸附参数。【结果】随果胶浓度的上升,其对铝的吸附总量和解吸总量均显著上升,但单位果胶的吸附量和解吸量显著下降;随铝浓度的增加,果胶对铝的吸附量和解吸量也显著上升;硼处理果胶后,影响果胶对铝的吸附解吸特性,<25 µmol•L-1的低浓度硼处理后,果胶对铝的吸附量和解吸量随硼浓度的增加会显著减少,而当硼浓度>25 µmol•L-1时,随硼浓度的增加,果胶对铝的吸附量反而会增加,硼浓度为100 µmol•L-1时,果胶对铝的吸附量甚至显著大于硼浓度为0的对照,再增加硼浓度至200 µmol•L-1,果胶对铝的吸附量又开始减少,果胶对铝的吸附或许已经达到饱和。利用Langmuir、Freundlich方程较好地拟合了无硼和加硼条件下果胶对铝的吸附过程,由Langmuir模型计算的最大吸附量分别是5.757 mg•g-1和0.160 mg•g-1,Freundlich方程拟合所得参数n分别为1.4702和 - 0.1758,说明硼与果胶RG-Ⅱ的交联作用强烈影响果胶对Al3+ 的吸附。【结论】pH 3.5,25℃时,低浓度的硼(<25 µmol•L-1)可有效抑制果胶对铝的吸附,而高浓度的硼(>25 µmol•L-1)则促进果胶对铝的吸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动物可食性组织中克拉维酸残留检测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方法】1 g组织样品用3 mL 0.01 mol•L-1乙酸铵和3 mL乙腈提取后,经二氯甲烷反相提取净化,取水相定容到4 mL,正己烷除脂后上机检测。流动相为乙腈和0.1%甲酸水,梯度洗脱,经Luna 5μ C8色谱柱分离,采用电喷雾电离,多反应监测负离子模式对克拉维酸进行定量分析。【结果】采用基质匹配法对组织中克拉维酸的含量进行标准校正,克拉维酸质量浓度在5—500 μg•L-1范围内与峰面积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组织中加标样品的检出限(按信噪比S/N≥3计)为10 μg•kg-1,定量限(按信噪比S/N≥10计)为20 μg•kg-1。在定量限、1/2最高残留限量、最高残留限量、2倍最高残留限量4个添加水平下,组织中克拉维酸的平均回收率为76.39%—89.26%,日间相对标准偏差为1.89%—6.20%。【结论】该方法可用于动物可食性组织中克拉维酸残留的分析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