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7 毫秒
1.
为研究FnBPA-A不同遗传多态性重组质粒抗血清对牛源金黄色葡萄球菌与牛原代乳腺上皮细胞粘附作用的影响。采集奶牛乳腺组织样品,用组织块种植法和胰酶消化法进行纯化和传代培养,并利用对乳腺上皮细胞特异性角蛋白18进行鉴定。将4株不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作用于纯化的乳腺上皮细胞,分析不同菌株粘附牛乳腺上皮细胞的能力。进而比较研究FnBPA-A不同遗传多态性重组质粒免疫后的抗血清对4株不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与牛乳腺上皮细胞粘附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分离纯化获得了牛原代乳腺上皮细胞,分析了该乳腺上皮细胞的培养特性,不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对该细胞粘附的检测结果表明,4株不同分离株粘附牛乳腺上皮细胞的能力明显不同(P0.05),其中GY278菌株粘附乳腺细胞的能力最强。FnBPA-A不同遗传多态重组质粒免疫后的抗血清抑制不同菌株粘附牛乳腺上皮细胞的能力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pV-819、pV-309、pV-20-2免疫组的抗血清对4株牛源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的抑制作用高于其他免疫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体外分离培养牛乳腺上皮原代细胞,并构建牛白细胞介素-17(bIL-17)基因真核表达质粒,观察重组质粒在牛乳腺上皮细胞的表达.【方法】提取牛脾脏细胞总RNA,通过RT-PCR扩增bIL-17,将bIL-17连入pMD19-T进行测序,测序成功后将bIL-17插入含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EGFP-N3上,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EGFP-N3-bIL-17.用脂质体法将pEGFP-N3-bIL-17质粒转染于牛乳腺上皮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在细胞中的表达,RT-PCR检测bIL-17基因在细胞内的转录,定量ELISA检测bIL-17蛋白在细胞内的表达情况.【结果和结论】成功构建具有绿色荧光和新霉素抗性的双选择标记的牛白细胞介素-17真核表达载体,并可在牛乳腺上皮细胞成功表达.  相似文献   

3.
高温条件下miRNA-24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度约21-23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RNA分子,本研究旨在分析高温条件下miRNA-24对乳腺上皮细胞生长、凋亡的作用及其初步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奶牛乳腺上皮细胞,高温(41℃)处理所培养的细胞;应用miRNA基因沉默技术,抑制高温处理过的乳腺上皮细胞中miRNA-24的表达;采用细胞计数法分析细胞增殖情况;Hoechst33342/PI荧光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miRNA-24对乳腺上皮细胞凋亡的作用,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因子表达变化。【结果】抑制miRNA-24的表达,高温条件下的乳腺上皮细胞增殖能力显著增强(P0.05),凋亡细胞数显著减少(P0.05),促凋亡因子caspases-8和caspases-3表达量下调。【结论】内源性miRNA-24对乳腺组织发育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抑制miRNA-24的表达可以缓解高温诱导下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凋亡发生率、促进细胞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4.
牛乳腺上皮细胞的分离培养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比较了几种乳腺细胞分离培养方法的特点。实验证明:胶原酶消化法和组织块种植法均可用于培养牛原代乳腺细胞。其中,胶原酶消化法容易得到均匀的乳腺细胞,且上皮细胞所占比例也比较高;组织块培养法不容易丢失、损伤上皮细胞,但上皮细胞长出较晚,且占比例较低,然而,用于培养小动物乳腺组织具有优势,并且可结合组织块转移、胰蛋白酶消化纯化上皮细胞,用此方法本实验获得了牛乳腺上皮细胞富集的细胞系;同时讨论了乳腺上皮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关系,提出终末分化的腺上皮细胞已不再分裂增殖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奶山羊乳腺上皮细胞体外培养方法,并对原代和传代细胞进行形态观察。【方法】分别采用组织块法和胶原酶消化法培养奶山羊原代乳腺上皮细胞,然后通过胰酶消化法结合反复贴壁法纯化细胞,免疫组化法鉴定细胞,并利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结果】组织块法和胶原酶消化法均能培养奶山羊原代乳腺上皮细胞;纯化获得的细胞呈卵圆形或多角形,形成典型的鹅卵石或铺路石样,且细胞角蛋白检测呈阳性;多次传代后乳腺上皮细胞出现分化现象,形态多样,增殖仍然旺盛。【结论】成功建立了一种简单易行、经济而实用的奶山羊乳腺上皮细胞体外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苦参碱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入侵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过程中的干预作用及其原因,为苦参碱的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用CCK-8法检测苦参碱对BMECs增殖的影响,用庆大霉素保护试验检测苦参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入侵BMECs的影响;并在苦参碱干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BMECs后,分别采用RT-qPCR检测BMECs中抗菌肽基因的表达,Greiss法检测NO的分泌,Western blot检测NF-κB通路蛋白p65的表达。【结果】25~100μg/mL苦参碱均能促进BMECs的增殖,并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入侵BMECs;苦参碱干预能显著下调BMECs中抗菌肽基因TAP和BNBD5 mRNA的表达,抑制NO的分泌和NF-κB的活化,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苦参碱通过抑制NF-κB的活化来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入侵BMECs,并可显著下调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BMECs中抗菌肽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建立可用于基因打靶的乳腺上皮细胞系是乳腺生物反应器研制的重要环节,分别采用胰蛋白酶、胶原酶及其两者的混合消化液分离获得了包括少量成纤维细胞在内的原代牛乳腺上皮细胞,比较了不同消化方法的优缺点。利用Trypsin-EDTA阶段消化法在体外培养牛乳腺上皮细胞,观察了此细胞培养到第5代、10代、15代和20代时的细胞形态特征和生长特性,比较了该细胞在胶原基质和混合型基质包被培养皿中的培养效果。以乳腺腺泡上皮细胞中的细胞特征蛋白角蛋白18为标志,利用角蛋白18单克隆抗体进行了细胞免疫组化鉴定,证明分离培养细胞的上皮特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芒果苷抗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目的是为了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ELISA和Western blot检测芒果苷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的细胞凋亡是否有缓解作用。【结果】结果表明,芒果苷预处理可以显著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的肿瘤坏血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0(IL-10)在RAW264.7细胞中的分泌,以及促凋亡相关蛋白(Bax、Caspase-3)的表达(P0.05),且呈现浓度依赖性。【结论】芒果苷可以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一种简单且高效的原代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培养方法。【方法】采用组织块培养法、酶消化法培养奶牛乳腺上皮细胞;通过MTT法检测吸光度绘制细胞生长曲线;通过免疫组化法鉴定角蛋白-18的表达。【结果】酶消化法相比组织块培养法获得的细胞具有耗时短,获得量高等优点,MTT法绘制的生长曲线符合一般生物学特性,呈"S"型,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角蛋白-18阳性表达。【结论】酶消化法是一种简单且高效的培养原代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印楝素(azadirachtin, AZA)通过转录因子FOXO诱导草地贪夜蛾卵巢细胞sf9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草地贪夜蛾卵巢细胞分为AZA处理组和未处理组,采用CCK-8法检测AZA 对sf9 细胞增殖的影响;透射电镜观察sf9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流式细胞术分选Annexin V-FITC/PI染色的凋亡细胞;Western blot 检测p-FOXO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 RNAi FOXO后,检测FOXO基因表达量与Caspase-3的酶活性变化。【结果】CCK-8检测发现AZA可显著抑制sf9细胞增殖,并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通过透射电镜检测到5 mmol/L AZA可破坏sf9细胞的微观结构,导致细胞核收缩,染色质聚集,细胞质空泡状;流式细胞术分选Annexin V-FITC/PI染色的凋亡细胞,发现AZA诱导sf9细胞凋亡与时间呈正相关;进一步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发现AZA可诱导凋亡相关蛋白 Bim和 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而P-FOXO蛋白表达量降低,FOXO总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利用qRT-PCR进一步检测发现,FOXO基因表达量与AZA处理时间呈正相关,在此基础上通过RNAi技术沉默FOXO后,经AZA处理发现Caspase-3的酶活性显著降低。【结论】AZA可通过上调FOXO基因抑制草地贪夜蛾卵巢细胞sf9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11.
人凝血因子Ⅸ乳腺特异表达载体的构建及细胞转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人凝血因子Ⅸ(human coagulation factor Ⅸ,hFIX)是凝血过程中的关键因子,对临床治疗血友病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研究旨在构建人凝血因子Ⅸ乳腺表达载体,在猪乳腺上皮细胞中验证其乳腺特异表达能力,获得hFIX转基因雌性乳腺上皮细胞和猪胎儿成纤维细胞,为克隆乳腺特异表达人凝血因子Ⅸ的转基因猪做准备。【方法】按照TaKaRa公司RNAiso Reagent和Prime Script RT-PCR试剂盒的说明书,从人胎儿肝脏中提取RNA并扩增出人凝血因子Ⅸ(human coagulation factor Ⅸ,hFIX)cDNA序列,利用PCR方法扩增牛生长激素(BGH) polyA序列,将hFIX的cDNA序列与BGH polyA序列分别连接到表达载体pbCSN2-RC的牛酪蛋白(CSN2)启动子之后,构建带有新霉素抗性和红色荧光蛋白双筛选标记的乳腺特异性表达载体pbCSN2-hFIX-pA-RC。取本地屠宰的泌乳期猪乳房组织,利用组织块种植法培养猪乳腺细胞,并通过控时消化分离纯化猪乳腺上皮细胞,进行染色体分析后,挑选含有正常染色体数目的细胞,通过脂质体法将表达载体导入,经过G418筛选获得稳定表达红色荧光蛋白的转基因细胞,反转录、实时定量PCR验证乳腺表达载体构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为了只对雌性胎儿成纤维细胞进行转基因操作,首先对培养的猪胎儿成纤维细胞进行SRY基因PCR扩增,确定其性别。之后,利用脂质体将证明有效的表达载体导入细胞,并进行G418和红色荧光蛋白表达筛选,对经过鉴定的阳性细胞进行扩大培养和冷冻保存,为下一步的体细胞克隆做准备。【结果】经PCR和酶切鉴定,人凝血因子ⅨcDNA和BGH PolyA成功克隆到载体pbCSN2-RC中,获得具有双筛选标记的pbCSN2-hFIX-pA-RC。转染后G418和红色荧光蛋白表达阳性的猪乳腺上皮细胞,经实时定量PCR鉴定,hFIX有高效表达,证明所构建载体具有指导人FIX在乳腺特异表达的能力,可以用于生产乳腺特异表达的动物。将构建的载体转入雌性猪胎儿成纤维细胞,经G418和红色荧光蛋白的表达筛选,成功获得hFIX转基因阳性细胞。【结论】pbCSN2-RC所含的牛β-酪蛋白启动子可以成功特异性诱导hFIX在猪乳腺细胞的特异表达,获得的hFIX转基因阳性猪胎儿成纤维细胞,为下一步通过体细胞克隆培育hFIX乳腺生物反应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构建pcDNA3.1-hTERT、pcDNA3.1-SV40 T载体,线性化后,共转染荷斯坦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研究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和猿猴病毒40大T抗原(SV40 T)对荷斯坦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体外培养的作用,并对细胞进行RT-PCR检测分析及免疫荧光鉴定。结果表明,hTERT和SV40 T在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表达可以有效地延长细胞的体外培养时间,增加细胞传代次数,获得的细胞系可以正常表达角蛋白。说明在体外培养的乳腺细胞中共表达hTERT和SV40 T可以有效延长细胞寿命且不影响乳腺细胞特性。  相似文献   

13.
牛Nramp1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其活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牛Nramp1基因是主要的抗病候选基因,但其转录调控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欲确定牛Nramp1基因的启动子区域,找到启动子核心序列和主要的调控区,探索Nramp1基因表达机制。【方法】采用基因克隆、DNA测序、半定量RT-PCR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等技术手段,构建牛Nramp1基因5′侧翼区长片段及固定3′端的不同节段的pEGFP-N1和/或pGL3重组质粒,分别转染293T和RAW264.7细胞,并进行脂多糖(LPS)诱导,对不同片段的启动子活性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结果】牛Nramp1基因5′侧翼区长片段具有较强的启动子活性,+58—-89区域具有基本的启动子功能,+58—-1 748启动子活性最强。进一步研究表明,-89—-205 bp区域、 -278—-1 495 bp区域存在着正调控元件,在-205—-278 bp区域内存在着负调控元件;另外,LPS能显著增强启动子活性,其诱导牛Nramp1基因的表达具有细胞特异性和剂量依赖性。【结论】成功构建了含推测的牛Nramp1基因启动子片段的重组报告基因载体, 确定了启动子核心区域和主要的调控区域。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通草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乳糖合成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不同剂量通草提取物处理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利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乳腺上皮细胞增殖能力,乳糖/半乳糖检测试剂盒(Lactose/D-Galactose (Rapid) Assay Kit)检测乳腺上皮细胞培养液中乳糖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乳腺上皮细胞乳糖合成相关基因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葡萄糖转运蛋白8(GLUT8)、葡萄糖转运蛋白12(GLUT12)、己糖激酶Ⅰ(HKⅠ)、己糖激酶Ⅱ(HKⅡ)、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1(β-4GALT1)和α-乳清白蛋白(α-LA)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200、400、600μg(生药)·mL-1通草提取物提高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增殖能力(P<0.05),促进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合成分泌乳糖(P<0.05),并显著上调细胞GLUT1、GLUT8、HKⅡ、β-4GALT1及α-LA mRNA表达水平(P<0.05),但对GLUT4、GLUT12和HKⅠmRNA表达水平无显著影响(P>0.05)。研究表明,适当浓度通草提取物可提高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增殖能力,并通过上调乳腺上皮细胞GLUT1、GLUT8、HKⅡ、β-4GALT1和α-LA的mRNA表达,促进乳腺上皮细胞合成乳糖。  相似文献   

15.
丛姗  王瑞  温建勋  郝斐  李硕  梁浩  刘东军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2):2474-2481
【目的】建立适合的牛胚胎干细胞培养环境,保持其未分化状态,保证细胞的全能性。【方法】分别培养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mouse embryonic fibroblast,MEF)和牛胎儿成纤维细胞(bovine embryonic fibroblast,BEF),用丝裂霉素C处理两种成纤维细胞分别计数后按1﹕0、1﹕1、2﹕1、1﹕2和0﹕1的比例制成混合饲养层,观察牛胚胎干细胞的生长状态,并对生长在混合饲养层上的牛胚胎干细胞进行碱性磷酸酶,OCT4和SSEA-1免疫组化检测,OCT4、SOX2、NANOG mRNA 表达RT-PCR检测、体外分化形成拟胚体等试验。【结果】①生长在混合饲养层上的牛胚胎干细胞比单独生长在小鼠或牛胎儿成纤维细胞饲养层的结构致密、与滋养层界限明显;②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和牛胎儿成纤维细胞在1﹕1比例混合下牛胚胎干细胞克隆结构致密、显著堆积且边缘轮廓清晰优于其它比例组合;③获得的牛胚胎干细胞AKP染色及OCT4、SSEA-1抗原表达均成阳性,分别在体外分化培养形成了拟胚体。【结论】小鼠和牛胎儿成纤维细胞在以1﹕1的比例混合下制成的饲养层可更好地支持牛胚胎干细胞的体外培养,获得的克隆形态最好。  相似文献   

16.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在新疆的流行现状,对疑似该病病料进行地方毒株的分离,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将采自新疆不同地区疑似牛病毒性腹泻的病料接种MDBK细胞,并盲传2~4代;对分离株进行毒力测定及中和试验,应用RT-PCR方法扩增分离株的5'UTR基因片段并克隆测序分析.[结果]分离到的8 株病毒可发生细胞病变,在MDBK细胞上的TCID50为103~106.毒株血清中和实验结果,RT-PCR反应结果,克隆后重组质粒经BamH I、Hind III双酶切鉴定、重组质粒PCR鉴定结果均得到预计扩增片段.重组质粒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已发表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NADL株序列同源性为82.0;~94.8;.[结论]证实所分离到的病毒为BVDV,命名为B-S-1、B-S-2、B-S-3、B-S-4、B-S-5、B-S-6、B-G-1和B-G-2.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奶山羊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基因(stearoyl-CoA desaturase,SCD)在乳腺上皮细胞中对不饱和脂肪酸合成过程相关基因的调控及对细胞脂肪酸组成的影响。【方法】用RT-PCR方法从西农萨能羊乳腺组织中扩增SCD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和组织表达谱分析;构建重组腺病毒质粒,进行包装和扩增后,感染体外培养的奶山羊原代乳腺上皮细胞,实时定量检测相关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蛋白变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细胞内脂肪酸组成变化。【结果】①获得了全长1 080 bp的山羊乳腺SCD基因CDS(GenBank登录号:GU947654)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②奶山羊SCD基因在乳腺、肺和皮下脂肪组织中高表达,而在心脏、瘤胃和卵巢组织中的表达量较低;③成功构建了奶山羊SCD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并制备出高滴度的重组病毒液,重组腺病毒感染原代乳腺上皮细胞后,检测结果表明细胞中SCD基因过表达极显著,FASN、H-FABP、LEPR和LXRα等基因表达下调,而PPARγ和LPL基因的表达量显著性增加;④棕榈酸和硬脂酸的含量下降,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上升。【结论】SCD基因在奶山羊乳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FASN、H-FABP、LEPR、LXRα、PPARγ和LPL基因的表达与其相关,这些基因共同影响乳脂中脂肪酸的组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掌握牛结核病的感染情况及其感染原因,逐步控制包括人在内的结核病的发病率,帮助奶牛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方法]2010年下半年对乌鲁木齐周边地区部分牛用“提纯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方法进行了结核病监测.[结果]对监测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显示:此次共监测牛1 052头,其中检出结核阳性牛5头,阳性率为0.47;.[结论]牛结核病零星散发,应做好检疫和扑杀工作.  相似文献   

19.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select drugs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bovine papilloma in vitro, using bovine papilloma virus(BPV-2) infected mouse mammary epithelial(C127) cell lines as the infectious cell model system. C127 cell shapes changed with BPV infection observed under light microscopy. C127 cell shapes changed with BPV infection observed under light microscopy. PCR was used to confirm BPV infected C127 cells. mR NA levels of matrine to BPV-2 infected C127 cells were detected by RT-PCR. Apoptosis of BPV-infected C127 cells treated with matrine was analyzed by flow cytometry. Results showed that 80 μg· mL~(-1) matrine had a direct virucidal and intervention effect of BPV-2. Matrine inhibited the proliferation of BPV-infected cells. Therefore, matrine might be regarded as a therapeutic drug candidate for BPV induced bovine papilloma disease treatment in fu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