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吉林省普通大豆品种(系)异黄酮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超声波法对吉林省26份普通大豆品种(系)大豆异黄酮含量进行HPLC测定.建立了一种HPLC测定大豆籽粒中异黄酮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异黄酮各异构体在50~1000μmol·L~(-1)范围内线性系数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8~0.9999;检出限为1.09~2.06 mg·L~(-1),定量限为3.25~6.46 mg·L~(-1);异黄酮各异构体同收率为97.11%~103.31%;相对标准偏差(RSD,n=7)分别为2.03%~4.32%.该方法线性范围广,线性关系好,灵敏度和准确度高,适合于大豆及大豆制品中异黄酮含量的测定.测得吉林省261份普通大豆品种(系)中的异黄酮含量范围1.46~4.97 mg·g~(-1),超过4 mg·g~(-1)的品种(系)有23个,占测定品种(系)总数的8.81%.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生物制剂禾力素对大豆生长及对根部病害的影响,采用包衣、叶面喷施及纳米富硒包衣3种禾力素处理方式,测定了不同时期各处理对大豆植株生理活性和大豆胞囊线虫及根腐病防效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防菌剂禾力素不同处理方式对大豆幼苗生长均有一定促进作用,可以提高大豆幼苗的生理活性,叶绿素、蛋白质、可溶性总糖含量与对照相比,种子包衣处理分别增加了1.53,0.83和0.82 mg·g~(-1);纳米富硒包衣处理分别增加了1.48,0.69和0.26 mg·g~(-1);禾力素叶面喷施处理则分别增加1.14,0.37和0.36 mg·g~(-1)。禾力素不同处理方式对大豆胞囊线虫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种子包衣处理防病效果大于纳米富硒包衣处理,大于叶面喷施,其4个生育时期的平均防效为54.77%、33.43%和25.95%。  相似文献   

3.
为获得麦苗生产的最佳割苗期,对大麦品种福大麦1号和11凡8设置五个割苗期、割苗两次,并对麦苗产量、伽马氨基丁酸(GABA)含量和生长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各割苗期大麦苗干重和生长速率呈显著正相关,生长期越长麦苗干重越大,生长期与GABA含量不相关。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福大麦1号第一次割苗在第5期,干重和GABA含量最大,分别为20.31g·m~(-2)和1.83mg·g~(-1),第二次割苗在第4期,干重和GABA含量最大,分别为18.44g·m~(-2)和1.43mg·g~(-1);11凡8第一次割苗在第5期,干重和GABA含量最大,分别为25.15g·m~(-2)和1.51mg·g~(-1),第二次割苗在第4期,干重和GABA含量最大,分别为20.78g·m~(-2)和1.25mg·g~(-1)。比较产量、再生性和GABA含量发现,福大麦1号比11凡8更适合生产麦苗。  相似文献   

4.
以结瘤和非结瘤近等位基因大豆品系为材料,利用砂培方式,分析了不同供氮水平对大豆生长、碳氮代谢、结瘤和固氮的影响.结果表明:供氮水平直接影响大豆生物量,结瘤大豆在N2水平(54 mg尿素·kg-1砂)时生物量达到最大(9.16 g·株-1);非结瘤大豆在N4水平(216 mg尿素·kg-1砂)时生物量达到最大(6.36 g·株-1).植株体内碳氮含量与生物量的变化趋势相同.此外,结瘤品系N2水平大豆根瘤数最多(205个·株-1),极显著高于除N4以外的其它处理(P<0.01),该水平的共生固氮量最大,为275.92 mg·株-1,且与N3、N4、N5处理间差异极显著(P<0.01).因此,结瘤和非结瘤大豆对外源氮的需求存在显著差异,该试验条件下的氮阻遏阈值为N2水平,即54 mg尿素·kg-1砂.  相似文献   

5.
研究比较了10个日本菜用大豆和8个辽宁省育成的普通大豆品种的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日本菜用大豆品种的株高显著矮于辽宁省育成的普通大豆,且抗倒能力也显著强于普通大豆,而且以有限结荚习性居多,籽粒较大,百粒重显著大于普通大豆品种.虽然日本菜用大豆的产量要明显低于辽宁普通大豆的产量,但品质要显著好于辽宁普通大豆,尤其是蛋白质含量,有些品种高达50%.结果还表明:多数菜用大豆的油酸含量较高,平均含量为245 mg·g~(-1),而普通大豆平均含量为238 mg·g~(-1).  相似文献   

6.
谷春梅  姜雷  于寒松 《大豆科学》2019,38(3):434-442
为了最大程度降低豆浆中抗营养因子含量的同时保证品质优良,以干豆制浆为对照,利用不同浸泡介质(水、柠檬酸溶液、NaHCO_3溶液)及不同浸泡条件,探究前处理工艺条件以及介质的改变对豆浆中抗营养因子及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泡处理能有效降低豆浆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活性和植酸含量,但不同介质对不同抗营养因子的效果不同。经浸泡处理后的胰蛋白抑制因子的最低活性为30.88±1.35 TIU·mg-1,相对于未处理组降低了54%;植酸最低含量为3.46±0.15 mg·mL-1,相对于未处理组降低了77.4%;而经浸泡处理后的单宁含量却显著上升(P<0.05)。从降低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活性的效果来看,NaHCO_3>水>柠檬酸;从降低单宁含量的效果来看,柠檬酸>NaHCO_3>水;从降低植酸含量的效果来看,柠檬酸>水>NaHCO_3。除抗营养因子外,豆浆的品质指标也发生了显著变化,NaHCO_3浸泡组的总体品质最优,除了个别品质指标(蛋白质含量)与水浸泡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其它品质成分含量均显著高于水浸泡组,而柠檬酸浸泡组的品质为3组中最差。选取NaHCO_3溶液作为浸泡介质进行正交工艺优化,当浸泡温度为25℃,浸泡时间为16 h,浸泡豆水比为1∶4,NaHCO_3浓度为0.45%时,豆浆的抗营养因子的去除效果最好,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有关食用大豆会诱发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报道层出不穷,这无疑给消费者带来了困扰。通过比较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报道中肉类、水产类和豆类食品的嘌呤含量,发现大豆虽然含有较多的嘌呤(约1 800 mg·kg~(-1)),但适当的加工方法可以将其降低至安全范围以内(85~1 100 mg·kg~(-1))。综合国内外医学和健康领域中关于食用大豆是否对人体尿酸水平有影响的相关研究结果,认为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应当禁止食用大豆的观点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8.
大豆凝集素含量测定方法的改进与种质资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豆凝集素是大豆中一种主要的抗营养因子,对动物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含量作为评定动物饲料品质的重要指标.本文对血凝法测定大豆凝集素含量的方法进行了改进,并利用该方法对64份种质资源进行了凝集素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整粒种子粉碎过40目筛、样品与60~90℃石油醚比(WV)110脱脂10 h、样品与生理盐水(WV)110抽提10 h为宜,反应pH值在5.0~9.0为宜,反应温度在25℃左右为血凝法的最适条件,该方法具有快速鉴定、经济实用、适合大规模资源筛选等特点.64份种质资源中凝集素含量最低为1.88 mg·g-1,最高为37.5 mg·g-1,平均为11.91 mg·g-1,85%的品种(系)在1.88 mg·g-1到12.06 mg·g-1之间.  相似文献   

9.
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测定大豆异黄酮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检测大豆异黄酮5种组分(染料木素、染料木苷、大豆苷元、大豆苷和黄豆黄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并且测定了大豆各组织和不同时期胚的异黄酮含量.色谱条件:Phenomenex C18色谱柱(150mm×4.6mm,5.0 μm);流动相:甲醇-水(30∶70,v/v);流速:1 mL· min-1,检测波长:254nm...  相似文献   

10.
大豆种子中嘌呤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检测不同高氯酸浓度和水解温度对大豆种子的水解效果,检测不同流动相对鸟嘌呤、腺嘌呤、次黄嘌呤、黄嘌呤4种成分的分离效果,建立了稳定准确的大豆种子中多组分嘌呤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在100℃条件下,35%(v/v)的高氯酸处理60 min时豆粉水解效果最佳;使用Welch Ultimate Polar RP18(4.6 mm×250 mm,5.0μm)色谱柱以0.02 mol·L~(-1)磷酸二氢钾缓冲液(pH2.9)作为流动相时,4种嘌呤在0.05~25 mg·L~(-1)浓度范围内均可完全分离且响应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线性相关(r0.999 9),相对标准偏差为2.97%~6.25%,加标回收率为89.19%~110.97%。  相似文献   

11.
设计了一条绿色高效地提取纯化大豆异黄酮,并联产制备大豆分离蛋白和低聚糖的工艺。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RSM)优化,确定了超声辅助提取大豆异黄酮的工艺条件:超声功率250 W,70%乙醇,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120 min,大豆异黄酮提取量为2 104.25μg.g-1,提取率85.34%;并通过三步简单的分离纯化从豆粉中得到1 838.00μg.g-1、纯度为62.09%的异黄酮,最终收率74.54%;最后以提取异黄酮后的剩余豆渣为原料,联产制备了大豆分离蛋白(216.25 mg.g-1)和低聚糖(73.75 mg.g-1),全过程无废液废渣排出。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小麦营养品质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湖北省小麦营养品质状况,对2009年和2010年湖北省主要小麦生产县24份小麦样品的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1)8种必需氨基酸赖氨酸、苏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色氨酸和亮氨酸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55、3.70、5.55、4.06、6.03、2.17、1.43和8.79mg·g-1;赖氨酸的平均评分值为49,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苏氨酸平均评分值为70,为第二限制性氨基酸;10种非必需氨基酸天门冬氨酸、丝氨酸、谷氨酸、脯氨酸、甘氨酸、丙氨酸、酪氨酸、组氨酸、精氨酸和半胱氨酸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6.37、6.09、37.93、12.64、5.14、4.44、3.70、3.56、5.85和3.50mg·g-1;小麦蛋白质含量的平均值为13.18%。(2)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22.6、3.3和3.9g·kg-1,全磷含量比较充足,全钾含量相对不足。(3)微量元素铁、锰、铜、锌、硒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68.6、43.5、5.6、34.8和0.057mg·kg-1,铁、锰和锌含量较高,铜含量比较适宜,硒含量较低。(4)重金属元素镉、汞、铅、砷、铬和镍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0.053、0.003、0.061、0.020、0.198和0.191mg·kg-1,铅、砷、铬和汞的含量相对较低,处于清洁水平,部分样品中镉和镍的含量超过了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13.
通过比较在传统的淡豆豉(黑豆、黄豆)发酵工艺中加入人参后大豆异黄酮的含量变化,考察人参在淡豆豉发酵过程中对大豆异黄酮含量的影响。以大豆苷、染料木苷和染料木素为测定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柱为Agilent C18(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40∶60∶0.5);流速0.5 mL.min-1;检测波长260 nm。结果以黄豆为原料发酵的淡豆豉,加入人参后大豆苷和染料木素的含量显著升高,染料木苷显著降低;以黑豆为原料发酵的淡豆豉,加入人参后大豆苷的含量显著降低,染料木苷和染料木素的含量显著升高。因此,淡豆豉传统发酵工艺中加入人参后,大豆异黄酮含量变化因原料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14.
利用超声波技术,以大豆异黄酮主要组分染料木素为对照,根据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建立三波长比色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确定大豆异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乙醇浓度70%,料液比1:25,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5h,提取2次.比较新建立方法与之前建立HPLC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结果依次为:高效液相色谱法>三波长比色法>紫外分光光度...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121份来自全国各地种质资源的大豆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及菜用大豆相关品质及炭疽病抗性性状进行评价,筛选适宜浙江地区种植的菜用大豆品种资源。结果表明:121份大豆种质资源在生育期、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和炭疽病抗性方面呈现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各性状种质资源差异显著;生育期为80~128 d,鲜籽单株产量为14.973~148.791 g,可溶性蛋白含量为29.037~136.683 mg·g-1,可溶性糖含量为4.310~31.130 mg·g-1,游离氨基酸含量为6.560 7~37.972 7 mg·kg-1,维生素C含量为4.832~15.460 mg·kg-1。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从121份大豆种质资源中筛选出通化平顶香、豫豆19、中黄58、冀豆21、菏豆13、六月黄为适于浙江地区菜用大豆品种选育的资源。  相似文献   

16.
利用ADS-7大孔树脂分离纯化淡豆豉中异黄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染料木素为指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异黄酮的含量,并利用ADS-7大孔树脂分离纯化淡豆豉中异黄酮。结果表明:该树脂分离淡豆豉异黄酮的工艺参数为:上样液浓度0.225 g.mL-1,pH值4.5,最大上样量150 mL,以4 BV.h-1的流速吸附,以8倍柱床体积的70%乙醇作为洗脱剂,洗脱流速4 BV.h-1,树脂可重复使用2次。经初步吸附分离,异黄酮得率达40%以上。  相似文献   

17.
以根韦氏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fredii)和埃尔坎慢生根瘤菌(Bradyrhizobium elkanii)为研究材料,以0.001~100 mg·L~(-1)浓度的烯效唑培养两种根瘤菌,探究烯效唑对根瘤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烯效唑浓度范围内大于10 mg·L~(-1)时抑制根瘤菌数量,烯效唑浓度为1 mg·L~(-1)时对根瘤菌数量具有促进作用。大豆以1 mg·L~(-1)浓度烯效唑浸种,每2.5 kg土壤拌有30 m L对数生长期的根瘤菌菌液,在花荚期测定大豆叶片与根系的SOD、POD、CAT酶活力、丙二醛含量(MDA)及大豆根系酰脲含量,确定根瘤菌与烯效唑互作对大豆生长及共生固氮的影响。结果显示:与根瘤菌处理相比,根瘤菌与烯效唑互作可降低大豆植株中MDA含量达40%~60%,提高大豆根系酰脲含量达5%~8.4%,但对测定的3种酶活性影响不显著。试验结果证实了根瘤菌与烯效唑互作可提高大豆固氮能力,降低MDA含量。  相似文献   

18.
孙玉秋  许艳丽  李春杰  潘凤娟  张原 《大豆科学》2011,30(2):250-253,258
对采自黑龙江省35个市县112份大豆田土样,采用蔗糖梯度离心法,研究了大豆胞囊线虫种群分布和种群密度.结果表明:从黑龙江省采集的所有大豆根围土样都检测到了大豆胞囊线虫,各地胞囊线虫的种群密度不同,每100 g干土中的虫卵量差别大,100 g干土中,嫩江县的大豆胞囊线虫卵量多达30 583个,最少的是抚远县,100 g干...  相似文献   

19.
进口大豆在海上运输及储藏的过程中,容易因环境温湿度变化使得大豆局部含水量升高,从而引起局部发热,导致品质劣变。本文采用120 kg含水量16%和含杂量50%大豆局部包埋的方式,室温下常规储藏,模拟探究其局部发热条件及品质变化。结果表明:水分含量高的大豆更容易发热,对品质变化影响较大,包埋水分含量为20%的大豆在储藏21 d后,粗脂肪含量下降了0.95个百分点,酸价上升了4.36 mg·g-1,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下降了0.92%,蛋白持水性下降了1.09 g·g-1,持油性上升了0.78 g·g-1,乳化活性指数和乳化稳定性分别增加了3.38 m2·g-1和2.59%。而包埋120 kg含水量16%的大豆和包埋120 kg含杂量50%的大豆发热慢,发热温度较低,大豆粗脂肪、蛋白品质指标变化趋势相似,但是变化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