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塞北肉用型乌骨鸡是采用三元杂交方式,通过丝羽乌骨鸡、本地柴鸡、山地乌骨鸡杂交选育而成.新育成的肉用型乌骨鸡新品系集丝羽乌骨鸡的药用滋补功能、本地柴鸡的适应性、山地乌骨鸡的肉用性能等优势于一体,现将选育过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肉用型乌骨鸡是采用丝羽乌骨鸡、本地柴鸡和山地乌骨鸡进行三元杂交,然后横交固定,运用家系育种的方法经5年4个世代的选育、提高及扩群,培育而成的新品系.新育成的肉用型乌骨鸡品系集丝羽乌骨鸡的药用、滋补功能,本地柴鸡的适应性,山地乌骨鸡的肉用性能等优势于一体,既具有营养、滋补、药用功效,又具有耐寒冷气候的特点.现将肉用型乌骨鸡和丝羽乌骨鸡、本地柴鸡、山地乌骨鸡生产性能比较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利用选自家禽基因组的10个微卫星标记,对四川常羽乌骨鸡5个群体(四川山地乌骨鸡白羽系、黑羽系;黄忠山地乌骨鸡;黄忠山地乌骨鸡绿壳蛋系;草科乌骨鸡)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检测,计算了各群体的群体杂合度、群体间遗传距离,并根据遗传距离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所选择的微卫星标记在各群体中表现出较高的多态性;四川5个乌骨鸡群体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群体平均杂合度为0.5383到0.6659;各群体间的遗传距离有一定的差异;聚类分析将5个群体聚为三类。  相似文献   

4.
为了构建山地乌骨鸡β防御素Gal-2基因酵母表达载体,试验根据GenBank中鸡β防御素Gal-2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RT-PCR技术从山地乌骨鸡骨髓细胞中扩增出Gal-2基因,经PCR和酶切鉴定后测序,并采用DNAStar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再根据毕赤酵母偏爱密码子和山地乌骨鸡β-防御素Gal-2成熟肽编码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1对引物,采用PCR技术从重组质粒pMD18-T-Gal-2扩增出其成熟肽编码基因,并将其插入载体pPICZaA,构建重组质粒pPICZaA-Gal-2,将pPICZaA-Gal-2线性化,通过电击转入毕赤酵母菌株GS115,用1%甲醇诱导表达120 h,表达产物纯化后进行Tricine-SDS-PAGE电泳鉴定。结果表明:山地乌骨鸡β防御素Gal-2基因克隆成功;山地乌骨鸡β-防御素Gal-2成熟肽编码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山地乌骨鸡Gal-2基因在酵母中得到表达。  相似文献   

5.
为了构建山地乌骨鸡β防御素Gal -2基因酵母表达载体,试验根据GenBank中鸡β防御素Gal -2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RT - PCR技术从山地乌骨鸡骨髓细胞中扩增出Gal -2基因,经PCR和酶切鉴定后测序,并采用DNAStar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再根据毕赤酵母偏爱密码子和山地乌骨鸡β -防御素Gal -2...  相似文献   

6.
四川山地乌骨鸡主要分布于四川深丘和中低山区,羽色有黑羽、白羽、麻羽,是四川省独具特色的品种资源,1996年通过四川省品种认定,并正式命名。它体格较一般乌骨鸡大,药用肉用兼具,市场销路好,但抗病力较差,娇嫩难养。笔者在实践中摸索了一点养好山地乌骨鸡的经...  相似文献   

7.
生活在凉山州喜德县山区的彝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自然选育出肉质细嫩,口味鲜美,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深受消费者喜爱,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的山地红羽乌骨鸡。喜德县委、县政府把山地红羽乌骨鸡的选育与开发利用项目列为山区彝族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2001年,县畜牧局与西昌华宁集团公司在喜德共同建立了山地乌骨鸡脱温中心。许多山区彝族群众已成批购买了经脱温中心饲喂35日龄左右,并开展了一次马立克氏苗注射、两次新加传免疫、两次法氏囊免疫的山地乌骨鸡的脱温鸡苗。据我们对部分农户的饲养情况实地入户…  相似文献   

8.
山地乌骨鸡     
山地乌骨鸡是四川盆地南部与滇北高原交界地区,经过长期自然选育形成的具有与原产地江西、福建“丝羽乌骨鸡”一样价值的药、肉、蛋兼用地方珍禽,在四川筠连、沐川、兴义、叙永及云南盐津等县广泛分布。山地乌骨鸡的饲养数量占该地区养鸡总数的20~30%,目前估约饲养100万只。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通过大骨鸡与四川山地乌骨鸡正反交杂交试验,进行生长发育与蛋用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杂交组的产蛋量、生长速度和肉用性状比纯繁组有显著提高,杂交组的开产日龄性状与山地乌骨鸡纯繁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接上期) 在开展集约化养鸡的同时,仍保持土种鸡的发掘与生产,其中发掘出四川山地乌骨鸡.1994年对四川盆地南部、西南边缘地带的正常羽乌骨鸡开展调查研究.获得乌骨鸡类群,称为四川山地乌骨鸡,并开发利用.四川山地乌骨鸡为乌皮、乌肉、乌骨,典型个体的喙、眼睑、胫、趾和口腔粘膜、泄殖腔粘膜,内脏均呈乌黑色.主要分布于四川盆地的叙永、珙县、兴文、沐川等县,数量约20万只. 长期以来,四川鸭鹅饲养管理粗放,多采用天然环境,田野草虫,残余谷稻等饲料,雏鸭约有30%采用`棚鸭'放养,充分利用稻田残余谷粒.1990年后,以鸭鹅为主的水禽业突飞猛进,在…  相似文献   

11.
黄羽肉鸡与四川山地黑羽乌骨鸡杂交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四川山地乌骨鸡作父本,黄羽肉鸡作母本进行杂交,杂交后代在生长速度、12周龄累计料肉比等方面体现了极显著的杂种优势。屠宰性能得到普遍改善,胸腿肌率得到了显著提高,说明黄羽肉鸡能与四川山地乌骨鸡配套进行仿土鸡的商品生产。  相似文献   

12.
塞北肉用型乌骨鸡是由河北北方学院,通过丝羽乌骨鸡、山地乌骨鸡、本地柴鸡三元杂交选育而成的。历经五年的工作。选育成了一个遗传性状较为稳定,生产性能显著提高,具备了丝羽乌骨鸡的“十全”特征,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并适应冀西北地区寒冷气候条件等特征的塞北肉用型乌骨鸡品系。[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采用庄河大骨鸡与四川山地乌骨鸡2个鸡种,通过纯繁和正反杂交,进行生长发育与蛋用性能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杂交组的生长速度、产蛋量、肉用性状比纯繁组都有显著的提高, 杂交组的开产日龄性状与山地乌骨鸡纯繁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衡南乌骨鸡产于湖南省湘南一带,是当地农户经过精心选育、培育的稀有家禽品种。衡南县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无污染水域资源以及天然饵料较丰富,发展乌骨鸡养殖具有得天独厚自然生态环境优势,因此,大力发展乌骨鸡养殖产业,带动衡南县整体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本文详细阐述衡南乌骨鸡养殖现状、技术、条件、产业构建以及发展策略,更好地带动当地广大农户走上富裕。  相似文献   

15.
塞北乌骨鸡生长发育规律及生长曲线拟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塞北乌骨鸡是通过丝羽乌骨鸡、山地乌骨鸡、本地柴鸡杂交选育而成,生产性能显著提高。试验用logistic非线性动物生长模型拟合了塞北乌骨鸡1~14周龄的平均体重,进行生长曲线分析,结果表明:logistic方程能很好地拟合塞北乌骨鸡的生长过程,拟合度均在0.99以上,其生长的拐点时间为8.80周龄,拐点体重为744.75 g,极限体重参数1489.50 g。90日龄肉用性能达到上市要求。  相似文献   

16.
四川山地乌骨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山地乌骨鸡是1996年经四川省畜牧食品局品种鉴定委员会命名的一种珍稀家禽,以皮乌、肉乌和骨乌而得名,是群众喜养和爱食的肉药兼用型鸡,是经长期自然选择、闭锁繁殖和严格的多代选育形成的地方优良品种.主产于四川省兴文县,珙县、筠连、高县、叙永等县,宜宾县、屏山县、江安县南部山丘地带有少量分布.自古以来,产区人民素有选用乌骨鸡作产妇、体弱者和病人滋补佳品,辅助良药的习惯.经现代生物学和西医学科生化检测:四川山地乌骨鸡与本地其它鸡相比,含人体必需的各种氨基酸,总量高12.08%;蛋白质含量达22.03%,脂肪含量低13.18%,尤其是含促进血红细胞,血红蛋白生成的黑色素和紫胶素、含延缓衰老和有助美容的维生素E相当丰富.因而乌骨鸡对人体具有特殊的营养滋补、保健美容和强身治疗作用.近年来,四川山地乌骨鸡发展迅速,1980年底存栏24万只,1998年增加到280万只.乌骨鸡在存栏  相似文献   

17.
凉山黑羽毛乌骨鸡生产于四川凉山南部金沙江流域中低山干热河谷地区和山地区域,以宁南,会东等县居多,是这一特殊自然,地理生态环境下形成的原始珍禽鸡种,本次调查测定表明:凉山黑羽乌骨鸡不仅具有乌皮,乌骨,乌肉的典型特征,而且从体尺,体重,前期生长速度,产肉性能,乌黑度表现等均有别于四川山地乌骨鸡,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正喜德山地乌骨鸡是当地山区彝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经人为和自然选择,从本地土鸡中选育出来的具有乌皮、乌肉、乌骨,善于在山地林间自由觅食,抗病力和适应性强,肉蛋兼用的品种类群。由于人们习惯性地将喜德本地乌骨鸡称为喜德山地乌骨鸡,故将此品种类群暂定名为喜德山地乌骨鸡。喜德山地乌骨阉鸡是将60~70日龄,体重在0.75~1.25kg,已有踩踏母鸡行为的山地乌骨公鸡,经外科手术摘除睾丸去势后,育肥成为供屠宰和食用的阉鸡。  相似文献   

19.
值得大力开发的地方珍禽──山地乌骨鸡王成,张晓红,杨家义山地乌骨鸡是四川盆地南部与滇北高原交界地区长期自然选育形成的药、肉、蛋兼用的地方珍禽,以四川药连回林、冰川大埔、兴文大坝、云南盐津牛寨等地闻名。这种鸡占该地区养鸡总数的20%-30%,目前估约数...  相似文献   

20.
天府乌骨鸡与贵州山地乌骨鸡线粒体DNA的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12只天府乌骨鸡、11只贵州山地乌骨鸡和11只矮小型乌骨鸡共34个个体的控制区(D-环)部分序列(539bp),结果显示线粒体D环部分序列有11种单倍型,分布在4个不同的序列变异类型中,提示其至少有4个不同的母系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