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蔬菜和瓜类利用定植沟覆盖地膜,采用 “先盖天、后盖地”的方法(改良覆盖)可以收到早熟、丰产的效果。我们在生产实践中体验到这种方法在防寒效果上还不够理想,故从1988年开始,笔者进行了增加稻草苫覆盖来提高防寒(保温)效果的探索。并在地膜覆盖的方式上也作了改进,使蔬菜一直生长在地膜下,靠在膜上增加通风孔调节膜内温湿度,创造更适合蔬菜生长的田间小气候。经过3年的实践,采用沟、膜、苫三结合方法种植的结球甘蓝可在4月中、下旬收获;还可套种番茄,能起到“一膜多用”的效果。现将具体做法和一些粗浅的体会介绍如下。 一、生产场地和设…  相似文献   

2.
以"翠翠"青花菜为试材,研究了不同颜色薄膜覆盖对青花菜植株生长以及花球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色膜覆盖有利于植株的生长,而不同薄膜覆盖均可显著促进花球的生长,并且提高了光合产物向产品器官花球的分配效率,即无色膜、红膜、蓝膜、紫膜的花球/植株重量比值分别比露地增加了127.6%、95.2%、124.3%、177.9%;有色膜处理的青花菜叶绿素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显著高于露地和无色膜,其中红膜最显著,叶绿素(a+b)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比露地高出25.4%、31.1%;同时,红膜处理显著增加了青花菜的可溶性糖含量;有色膜覆盖显著提高了青花菜的维生素C含量,以红膜提高最显著,蓝膜和紫膜次之,二者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探索了单膜、双膜和露地3种栽培方式对甜菜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双膜覆盖能明显提高甜菜种子的田间发芽势,较露地提高58.34%,较单膜提高23.34%;双膜覆盖的甜菜苗期百株重、子叶叶面积均较单膜表现好;地膜覆盖明显增加甜菜的青头比例,单膜、双膜分别较露地青头长度增加4.07%和41.29%;单膜和双膜覆盖甜菜块根产量分别较露地增产41.61%和33.83%;单膜、双膜分别较露地含糖率提高1.25和1.07个糖度;单膜、双膜分别较露地块根产糖量增加52.36%和43.26%.  相似文献   

4.
刘玉花 《北方园艺》2013,(11):31-33
以"向阳9"大果沙棘为试材,研究比较了白膜覆盖、黑膜覆盖、降解膜覆盖和露地平插对沙棘扦插苗生长及除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地膜覆盖后增温效果表现为,白膜覆盖>降解膜覆盖>黑膜覆盖>处露地平插,5cm的土壤温度均高于10cm;除草效果表现为,黑膜覆盖>降解膜覆盖>白膜覆盖;白膜覆盖、黑膜覆盖和降解膜覆盖的沙棘插条成活率、新枝生长量、茎粗及根重均显著高于露地;普通白膜和黑膜的残留量大,而降解膜到收获时基本腐烂,不会造成残膜污染。在红山嘴苗圃的扦插育苗中采用黑膜覆盖或降解膜覆盖进行覆盖最好。  相似文献   

5.
立足蔬菜生产一线,以新品种选育、栽培形式改良、示范推广为技术节点,探索总结了1套水果苤蓝春大棚3膜覆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通过在大棚内加盖第2层膜和地膜,与外棚膜一起形成3膜覆盖保温结构,为苤蓝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与传统露地、地膜覆盖栽培相比,定植时间从3月中旬、3月下旬提前到2月上中旬,667 m2产量4 000 kg以上,产值9 600元以上,实现了水果苤蓝早种早收,高产高效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旱地小麦休闲期深翻深施有机肥、覆盖和不覆盖下不同播种方式对幼苗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可显著提高越冬期0~60cm土壤蓄水量,增加分蘖数、单株叶面积和干物质量;显著降低越冬期幼苗POD,SOD的活性以及幼苗脯氨酸含量,提高越冬期幼苗丙二醛的含量.结果还表明,无论覆盖或不覆盖,全膜覆土穴播提高了0~60cm土壤蓄水量,增加了单株叶面积、分蘖数和干物质量;采用全膜覆土穴播的POD,SOD活性降低、脯氨酸含量减少、丙二醛含量提高,且差异与其他处理达到显著水平.可见,旱地小麦休闲期深翻覆盖配套全膜覆土穴播的栽培措施有利于提高土壤蓄水量,促进旱地小麦生长.  相似文献   

7.
张显伟 《蔬菜》1991,(1):10-11
改良式地膜覆盖西瓜是近几年来营口地区瓜农在总结西瓜栽培的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种栽培方法。改良式地膜覆盖也叫沟膜栽培,是把西瓜的幼苗栽在畦沟内,再在畦的上面覆盖一层地膜,即先盖天后盖地的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清不同地表覆盖措施(黑膜覆盖、白膜覆盖、行间生草、清耕对照)对苹果园土壤水文状况的影响,于2014—2015年采用HL20土壤墒情监测仪对山旱塬区花牛苹果园土壤水分状况进行定位监测,采用SF-L树干径流仪和Watch Dog 2900ET自动气象站对树干径流及环境因子进行了连续观测,并同时调查苹果产量。结果表明:不同覆盖措施下土壤水分补偿效果显现的时间均比降水量最大值出现的时间滞后1个月左右,处理的前2个月黑膜覆盖的土壤含水量最低,2个月之后不同覆盖措施的土壤贮水量均表现为黑膜覆盖白膜覆盖行间生草清耕对照;不同物候期不同覆盖措施的土壤剖面平均含水量均表现为黑膜覆盖行间生草白膜覆盖清耕对照;不同覆盖措施中白膜覆盖处理的667 m~2产量最高,达1 848.37 kg,黑膜覆盖的水分利用率最高,为143.59 kg·mm~(-1)·hm~(-2)。综合来看,不同覆盖措施均使苹果树产量及水分利用率有明显提高,地膜覆盖对苹果园土壤保墒效果更好,覆膜时间以春季2—3月较好。  相似文献   

9.
南方单体大棚冬季外覆盖保温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塑料薄膜和无纺布为试材,采用“无纺布外覆盖十二道膜覆盖”与“二道膜覆盖”2种覆盖形式研究冬季单体大棚的保温效果.结果表明:“无纺布外覆盖十二道膜覆盖”形式夜间保温效果明显优于“二道膜覆盖”形式,保温效果4.9℃.无纺布外覆盖后,大棚温度低于5℃的时间为1.03~5.49 h,高于10℃的时间却有2.58~8.59 h,棚角下部温度均高于棚角上部温度.“无纺布外覆盖十二道膜覆盖”形式下,番茄植株生长健壮,产量较“二道膜覆盖”提高9.08%~35.24%.  相似文献   

10.
以"塞维斯"水果黄瓜为试材,采用大棚基质栽培方式,对3种不同结构的塑料大棚(对称型侧开窗大棚A、锯齿型顶侧开窗大棚B、不对称型顶侧开窗大棚C)和3种不同覆盖材料(PE膜、PO膜、SC膜)进行温光效应观测,并比较了不同处理对黄瓜生长的影响。通过对大棚结构的优化和覆盖材料的筛选,以期改善大棚的温光环境,为蔬菜作物提供较适宜的生长环境。结果表明:1)3种不同结构大棚的散热性能BCA;棚内光照强度CAB;黄瓜产量BCA,B产量较A提高16.71%,C产量较A提高11.2%。2)3种不同覆盖材料大棚内温度差异主要来源于覆盖材料的透光性,SC膜和PO膜透光率高于PE膜;透光率直接影响黄瓜的产量,3种不同覆盖材料大棚的黄瓜产量POSCPE,PO膜和SC膜对黄瓜增产显著,每667 m~2产量分别为8 595、7 995kg,分别较PE提高29.35%和21.87%。综上所述,锯齿型顶侧开窗大棚和PO膜性能最优,为适合当地生产需要,应建设锯齿型顶侧开窗结构的大棚,并覆盖PO膜进行生产。  相似文献   

11.
 早春茬番茄双层“天膜”覆盖栽培早春茬番茄栽培长期以来广泛采用的是3层或4层覆盖,即大棚内搭小拱棚、小拱棚下盖地膜或在3层覆盖的基础上再在小拱棚上盖草帘。近年来,笔者在大棚内改用双层“天膜”加地膜;或双层“天膜”加小拱棚覆盖技术,明显地提高了棚温,在最...  相似文献   

12.
以甜脆豆品种"合欢"为试材,研究了不同覆膜方式对土壤含水量及甜脆豆部分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覆盖+草、全膜覆盖2种方式均较半覆盖(CK)土壤含水量分别增加了15.3%和23.6%,采收期分别延长了3d和6d,植株鲜重分别提高32.5%和46.5%、植株干重分别提高31.8%和48.7%,增产效果以草+全膜覆盖方式最为显著,产量达1 583.5kg/667m2,较对照增产19.5%。  相似文献   

13.
《蔬菜》2016,(1)
深冬期(12月下旬-翌年2月下旬),分别在新型日光温室及多膜覆盖温室内,对棚内夜间最低温度,植物物候期、产量产值等指标进行测量分析,并研究温室的结构、塑料薄膜覆盖层数对棚内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棚保温效果最佳,平均最低温度分别比普通棚和外界温度高1.28℃和13.2℃;新型日光温室可提前作物物候期,与普通棚体比较,可提前3 d开花,提前5 d采收,提前4 d进入盛果期;优化棚体较普通棚体667 m2产量增加388 kg,提高6.86%,每667 m2增加2 275元,提高7.11%。多膜覆盖保温效果显著,三膜覆盖的最低温度平均为11.87℃,比外界气温高出16.07℃;二膜覆盖的最低温度平均9.09℃,比外界气温高出13.29℃;三膜覆盖较二膜覆盖667 m2产量增加134.5 kg,提高9.37%、每667 m2产值增加1 517.6元,提高8.34%,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4.
茄果类蔬菜高畦沟栽一膜两用新法641101四川内江市中区伏龙乡新农业开发部凌志勇茄果类蔬菜(番茄、茄子、辣椒)高畦沟栽是一种改良式地膜覆盖栽培。所谓沟栽,就是把菜苗卧栽或斜栽在沟里,沟上面覆盖薄膜。这层薄膜开始可作为天膜,起到防霜防寒作用,苗子顶膜时...  相似文献   

15.
PO膜和PE膜日光温室温光环境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相同结构日光温室覆盖PO膜与PE膜后冬季室内温光环境的监测,比较研究了这两种膜对日光温室冬季温光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PO膜覆盖的温室透光率较PE膜高4.5~ 4.7个百分点;PO膜覆盖的温室日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总体上比PE膜覆盖的高1℃左右,晴天温度差异大于阴天,可达2℃以上,且PO膜的保温性能更好;PO膜覆盖的温室10、20 cm地温较PE膜覆盖的高2℃左右,维持在13~ 18℃.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相同结构日光温室覆盖PO膜与PE膜后冬季室内温光环境的监测,比较研究了这两种膜对日光温室冬季温光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PO膜覆盖的温室透光率较PE膜高4.5~4.7个百分点;PO膜覆盖的温室日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总体上比PE膜覆盖的高1℃左右,晴天温度差异大于阴天,可达2℃以上,且PO膜的保温性能更好;PO膜覆盖的温室10、20cm地温较PE膜覆盖的高2℃左右,维持在13~18℃。  相似文献   

17.
刘玉华 《蔬菜》1989,(6):1-3
蔬菜地膜改良覆盖卧式栽培是在小高畦地膜覆盖形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蔬菜地膜改良覆盖卧式栽培即是在春秋整地开沟后,把菜苗卧栽于沟内两侧,沟外插上钢丝弓或竹竽弓,上扣地膜。苗大后将天膜改为地膜,把原来的地沟变为小高畦。这种方法可使一膜两用。既操作方便,有防霜、防冻、保温之效,又投资少,增产增收。1982年春在海淀区四季青乡曙光大队进行此项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取得了良好效果。 1982年试验4亩春番茄,品种为强丰。试验地对照提前20天定植,提早10天上市。亩产6945公斤,亩产值1130元,比对照亩产增29.9%,产值增35.1%。1986年大面积推广,其中  相似文献   

18.
研究不同覆盖材料、不同覆盖时间地面覆盖对早熟温州蜜柑果实品质及覆膜对桔园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早熟温州蜜柑果实膨大着色期,两种覆盖材料(进口透气膜和银黑反光膜)桔园覆盖都显著提高早熟温州蜜柑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提早果皮着色效应。进口透气膜覆盖桔园,不会使其土壤温度发生变化,适宜的覆盖时间为8月中旬。桔园在8月中旬覆盖银黑反光膜会导致桔园土壤温度非常显著地升高,9月初覆盖该膜则不会出现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9.
王雪花  任晔  冯均科  杨晨晨 《蔬菜》2021,(11):25-29
为了研究不同覆盖方式对土壤物理特性、有效养分以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以早大白马铃薯为试验材料,设置常规露地(对照)和普通聚乙烯地膜、生物可降解膜、稻草3种覆盖方式,比较了不同时期土壤含水率、pH值、养分含量以及产量。结果表明:稻草覆盖保水效果最佳;生物可降解膜覆盖、稻草覆盖在马铃薯生长后期可提高土壤肥力,以生物可降解膜覆盖尤为明显,成熟期几乎所有速效养分指标均高于其他处理,与对照相比,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高出7.49 g/kg、23.00 mg/kg、11.0 mg/kg、26.0 mg/kg。综合成本效益,除了稻草覆盖由于小薯多而效益比对照降低22.2%外,普通聚乙烯地膜覆盖和生物可降解膜覆盖比对照效益分别提高29.7%和24.2%。总之,普通聚乙烯地膜和生物可降解膜均可提高马铃薯产量和效益,但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还可以改善土壤养分状况,减少环境污染,更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根据生产实践总结了一套科学有效的冬茼蒿—早春松花菜—肉丝瓜—秋胡萝卜高效种植模式,该模式采用双膜覆盖,瞄准春节前后市场,复种指数高、蔬菜品种多、农民收益好、劳动力成本低,而且有利于抗台防涝、改良土壤,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