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究武汉市东湖绿心的合理规划利用方式,基于生态承载力理论,采用3种不同方法,对东湖绿心生态承载力作出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自然净第一性生产力较高,但陆域生产力偏低;生态现状处于轻度赤字;总体碳氧不平衡。依据评价结果,对东湖绿心提出了规划控制策略——东湖绿心核心区仍需要5.84km2的标准林地建设,才能达到本区域的碳氧平衡;此外,东湖绿心核心区的规划人口上限为5.59万人,开发强度上限为46.65%。  相似文献   

2.
<正>长株潭生态绿心地区是长株潭城市群生态屏障、两型社会生态服务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2011年3月,习近平同志视察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时指出,"建立生态绿心,是保值增值的,是长株潭与其他城市群的一个重要区别""湖南保护好这个生态绿心,50年后将在全国、全世界都有重要影响"。为此,本刊联合省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处,全文刊登修改后的《条例》,旨在倡导社会各界人士积极投身长株潭生态绿心保护,为全国新型城镇化和城市生态保护提供湖南经验。  相似文献   

3.
生态绿心是长株潭城市群的重要生态屏障,亦是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之间的“绿楔子”,为三市市民提供了一座天然绿色“中央公园”。湘潭县绿心区位于县域东北部,处于长株潭生态绿心区的最南端,呈“J”分布,是湘潭市与株洲市之间的重要生态屏障和缓冲区,面积1232.34公顷,涉及8个建制村,有林地面积达413公顷。  相似文献   

4.
分析汤阴县森林城市建设的现状条件,与《河南省省级森林县城评选考核办法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逐项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汤阴县35项指标中有25项已达标,10项不达标。汤阴县森林城市建设定位为"人文古县,绿色汤阴",以建设成"城在林中,林在城中,人在绿中"的具有突出地域特色的森林生态城市为目标,构建"一心、一核、一轴、三带、三区、多点"的森林网络结构建设布局。从森林生态网络、森林产业、森林生态文化和森林支撑保障建设四大工程阐述汤阴县省级森林县城建设重点。  相似文献   

5.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主要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业有害生物入侵是影响国家、地区和全球生态安全的主要问题之一,随着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大,一些林业有害生物,通过不同途径侵入了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对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的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为此,文章总结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林业生产中几种重要入侵生物,就如何建设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采用区域特征分析的方法开展森林城市建设规划,在对湖北省咸宁市的生态格局、林业产业格局和森林文化特色等区域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立了咸宁市森林城市建设"一心、五翼、二廊、三带、三区、多点"的总体布局,并构建森林生态体系、森林产业体系、生态文化体系和支撑体系四大工程框架。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可以使规划更加贴近实际,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7.
建设珠三角森林生态廊道有助于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安全屏障,是建设高品质森林城市群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区域生态一体化的主要途径。在论述森林生态廊道的基本概念、类型及划分标准和总体布局的基础上,对珠三角地区森林生态廊道进行SWOT分析,从森林质量提升、裸露地复绿、协调生态保护与惠民目标等方面为珠三角森林生态廊道整体提升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8.
根据景德镇环境优势和生态城市建设需求,指出了景德镇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应立足于国家中部地区崛起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以“世界瓷都、千年古镇、生态之城”为城市发展形象目标,采取“绿楔聚心、交通导向、组团生长”的理念,以中心城区森林绿地建设为核心,构建中心城区“生态基质—绿色廊道—绿地斑块”的生态绿地系统网络格局和城乡一体化“一核一星、三区多点、蓝脉绿网”森林城市建设空间布局,彰显“世界瓷都、艺术之城、千年古镇、生态家园”森林城市特色,达到“四面环青屏、处处邻绿景、四水绕城郭、绿网织全城、文化彰底蕴”的森林城市建设效果,为景德镇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繁荣和谐魅力瓷都”奠定生态基础。  相似文献   

9.
"区域绿地规划"在21世纪初成为中国大地风景园林实践的热门领域。随着中国城镇化率跃升过50%,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生态城市和扩大区域竞争实力无一不借力于区域绿地规划。文中通过回顾区域绿地规划的原本宗旨,归纳当下中国境内发生的区域绿地规划的4种实践途径:生态控制线途径、区域绿道网络途径、区域绿心途径和绿色基础设施途径,对当代中国区域绿地规划实践进行总结和反思。    相似文献   

10.
美丽乡村建设需要打造生态乡村。许兴村位于"长株潭"城市群的生态绿心地区,山青水秀,打造生态乡村条件得天独厚。文章探索生态乡村规划的编制方法体系,构建了以理念规划、发展策划"两划合一"为总体思路和以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生态产业发展、乡村绿化建设和生态文化建设等5个方面为建设内容的乡村生态环境建设体系,以期提出建立理想生态乡村的具体措施和方法,不断丰富生态乡村旅游市场和产品的多元化研究,推进生态乡村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