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保证播种后地表不低于30%的作物秸秆、残茬粉碎覆盖,或保留高留茬秸秆30%以上及作物残留物覆盖率不低于30%的耕作技术。它可减少土壤风蚀、水蚀,减少土壤流失和抑制农田扬尘,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能明显提高旱区粮食产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  相似文献   

2.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小麦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施免耕、少耕,用农作物秸秆覆盖地表,减少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先进农业耕作技术。1主要技术内容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小麦生产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四项技术内容:一是改革铧式犁翻耕土壤的传统耕作方式,实行免耕或少耕。免耕就是除播种之外不进行任何耕作;少耕包括深松与表土耕作,深松即疏松深层土壤,基本上不破坏土壤结构和地面植被,可提高天然降雨入渗率,增加土壤含水量。二是将30%以上的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在培肥地力的同时,用秸秆盖土,根茬固土,保护土壤,减少风蚀、水蚀和水分无效蒸发,提高天然降雨利用率。  相似文献   

3.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  相似文献   

4.
<正>技术概述:保护性耕作又称保护性农业,是在地表有作物秸秆或根茬覆盖情况下,采用免耕或少耕方式播种,并通过轮作减少杂草病虫害的一项先进农业技术。主要目的:一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蓄水、保水能力,增强土壤抗旱能力,提高粮食产量;二是增强土壤抗侵蚀能力,减少土壤风蚀、水蚀,保护生态环境;三是减少作业环节,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基本特征:不翻耕土地,地表有秸秆或根茬覆盖,采用轮作等方式防  相似文献   

5.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保护土壤,减少水土风失、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已大面积应用。近年来,我国把保护性耕作列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大项目来抓,并在河  相似文献   

6.
1保护性耕作技术1.1保护性耕作主要技术内容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主要包括四项技术内容:一是改革铧式犁翻耕土壤的传统耕作方式,实行免耕或少耕。免耕就是除播种之外不进行任何耕作。  相似文献   

7.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众多减少土壤侵蚀方法中的一种。从广义上来说,保护性耕作是对一种耕作体系的定义,是指在作物收获后,将足够的谷物秸秆覆盖在地表以保护土壤不被侵蚀。总的来说,覆盖量达到30%时.就被认为是保护性耕作。根据土壤类型、谷物轮作方式、冬季作物以及其他的因素,秸秆覆盖方式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8.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是20世纪30年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耕作模式,其核心是少耕、免耕、秸秆覆盖,目的是保水、保土、保肥,主要内容是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田间耕作,通过有效的机械化手段,以达到保证作业质量、增产增效和保护耕地的作用。实行保护性耕作,第一,可以保护土壤,减少水土流失和地表水分蒸发,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第二,能够减少地表沙尘飘移,保护生态;第三,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能力;第四,可有效地减少劳动力和机械投入,提高劳动生产率。实施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可获得节本增效和可持续发展的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9.
一、保护性耕作的内涵 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翻耕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它的作用是: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将耕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并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一种耕作技术,它有利于保水保土。在不影响农业产量的情况下,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根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冰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作物生产。保护性耕作是一场新的耕作革命,是一种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双赢”的耕作方法;未来10~20年中,保护性耕作将对农业可持续发展产生更加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所谓保护性耕作,就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用作物秸秆覆盖地表,减少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其核心技术:一是取消铧式犁翻耕土壤的传统耕作方式,实行免耕少耕;二是利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三是实行免耕播种,在有秸秆或残茬覆盖的地表实现开沟、播种、施肥、施药、覆土、镇压一次性复式作业,二至三年深松一次;四是改耕翻铲地为药剂除草。  相似文献   

11.
秸秆粉碎还田机可以有效地将作物秸秆粉碎并均匀地抛撒在田间,实现秸秆覆盖地表,防止土壤被风刮走或被雨水冲走,同时也有效地避免了秸秆焚烧,是实现保护性耕作的重要机具,因此选好用好秸秆粉碎还田机,使其在农业生产中充分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保护性耕作与节水补灌技术组合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保护性耕作目前主要应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作物生产及牧草的种植,是对农田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实行免耕、少耕,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和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  相似文献   

13.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保证播种后地表用不低于30%的作物秸秆、残茬粉碎覆盖,或保留高留茬秸秆30%以上及作物残留物覆盖率不低于30%的耕作技术。它可减少土壤风蚀、水蚀,减少土壤流失和抑制农田扬尘,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为探寻适宜东北辽河平原地区的最佳保护性耕作模式,以传统耕作模式为对照,探讨不同秸秆残茬覆盖模式对土壤含水率、地温及风蚀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覆盖模式对土壤含水率、地温及风蚀的影响不同;与传统耕作模式相比,保护性耕作土壤的含水率及地表温度较高,且地表粗糙度大、土壤风蚀量小;在所有处理中,留茬全覆盖模式的防治风蚀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当今世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先进实用技术。以地表秸秆覆盖还田,免耕播种和秸秆覆盖浅耕还田,旋耕播种为主要技术内容,取代了传统的秸秆废弃焚烧,土壤耕翻播种作业方式。地表秸秆覆盖有抑制沙尘暴形成的作用,有效地防止了农作物秸秆废弃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提高了土壤蓄水保墒能力,秸秆腐化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了地力;免耕播种减少了生产工序,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土壤水分利用率,增加了粮食产量,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6.
<正>1当前实施保护性耕作中存在的问题(1)保护性耕作方法使地表环境变差,病、虫、草害增加。保护性耕作采用免耕、少耕和秸秆覆盖技术,具有保水、保土效果,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一定效益,但同时也使地表环境变差,给播种等后续作业带来一定困难,由于大量秸秆覆盖和不整地,使地表杂  相似文献   

17.
保护性耕作是农业部在全国重点引进和推广的一项农机化实用技术,通过对农田实行免耕或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或残茬覆盖地表,用化学药物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从而减少土壤风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节本增效,保护环境,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先进耕作技术。截至2010年底,山东省兖州市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达到1.05万hm(215.7万亩),占全市种植面积的31.6%,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保护性耕作农业是当今国际上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它是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田间耕作,通过机械化手段,保证免耕播种质量。实施保护性耕作,一可以保护土壤,减少水土流失和地表水分蒸发;二能够减少地表沙尘漂移;三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四可有效地减少劳动力和机械投入,提高劳动生产率。国内外大量实践表明,实施以残茬覆盖为主要内容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是实现保土、保水、保肥和保持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是旱作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保护性耕作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耕作技术,主要有四项内容,即免耕或少耕播种施肥技术。机械高茬收割、秸秆残茬覆盖及表土处理技术,深松技术,杂草、病虫害控制和防治技术。它是20世纪30年代起源于美国,世界上应用最广、效果最好的一项旱作农业技术。目前,保护性耕作已受到普遍重视。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有着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20.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适应中国北方农业发展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是一种适合中国农业需求的现代保护性耕作。我国目前开展的保护性耕作既不同于国外采用大型机具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也不同于非洲等地的手工保护性耕作。除了要求不翻耕土壤、地表有秸秆覆盖、少免耕播种外,还要求采用机械化作业,保持高产稳产,节约资源,少用除草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