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正>近日,猪丹毒病情在江城县各地又有抬头之势,不少农村饲养的猪受感染,有的甚至死亡,给养猪户带来经济损失。1发病情况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俗称"打火印",其主要特征高热、急性败血症、皮肤疹块(亚急性)、慢性疣状心内膜炎、皮肤坏死与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慢性)。2临床症状急性败血型患猪发病突然,体温升高达42℃以上,寒战,病猪行走时僵直、跛行,似乎感到疼痛,站立数分钟后又卧倒,站  相似文献   

2.
猪丹毒是一种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该病以高热、急性败血症,亚急性出现皮肤疹块,慢性型产生心内膜炎、关节炎及皮肤坏死为主要特征。该病的发生和流行,导致猪机体免疫力下降,诱发其他传染病,给养猪户(场)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3.
<正>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该病可在猪群间不断传播,且近年来,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有直线上升趋势,给养猪生产带来了巨大经济损失。2016年9月,笔者接诊1病例,经诊断为猪丹毒杆菌感染。现介绍如下。1临床症状2016年9月,诸暨市某养猪户饲养2头长势良好猪发现食欲不振,皮肤发红,突然死亡。后经询问  相似文献   

4.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猪和多种动物的急性热性传染性疾病,临床上可表现为急性败血症、亚急性皮肤出现疹块以及慢性关节炎和心内膜炎等不同病型。现将一例猪丹毒的检疫及体会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2013年1月初,厦门屠宰场在宰前检疫中发现某批发行调运的1车40头生猪中有1头猪被毛杂  相似文献   

5.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也是人兽共患的传染病.临床以败血症、高热、皮肤出现紫红色疹块、浆液性纤维素性关节炎和疣状心内膜炎等症状为特征,是威胁养猪业的一种重要传染病.近几年来,由于生猪高热综合征的流行,养猪户注重了生猪口蹄疫、猪瘟以及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控工作,而忽视了猪丹毒的防治,该病有逐步抬头的趋势,尤其是中小规模养猪场的发病率更高.  相似文献   

6.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猪的传染病,该病对养猪业威胁较大。 一、临床诊断 目前,根据猪丹毒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一般可作出初步诊断。但由于急性型猪丹毒往往不易与其他急性的猪病相区别,故较为确实可靠的诊断方法是细菌检查和动物接种,血清学检查也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1.流行病学:猪丹毒主要经消化道感染,也可以通过损伤皮肤及蚊、螫蝇、虱、蜱等吸血昆虫叮咬而传播。猪丹毒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  相似文献   

7.
猪丹毒属于急性热性传染病当中的一类,猪丹毒杆菌属于其病原,其临床症状包含高热、皮肤坏死、皮肤疹块、急性败血症、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以及慢性疣状心内膜炎,在世界各地广泛流行,严重危害了养猪业。猪丹毒病四季中均有出现,病猪与带菌猪属于猪丹毒病的传染源。就猪丹毒杆菌而言,其存在于带菌猪的扁桃体、骨髓、腺体处、胆囊以及回盲瓣等。并且,病猪与带菌猪会在粪尿当中把猪丹毒杆菌排出来,进而对饲料、场舍、饮水、用具以及土壤等产生污染,易感猪通过消化道感染此病。此病也可以借助损伤皮肤和蝇、蚊等吸血昆虫传播[1]。  相似文献   

8.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猪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高热、急性败血症、皮肤疹块(亚急性)、慢性疣状心内膜炎及皮肤坏死与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慢性)。上世纪猪丹毒曾是常见病之一,严重威胁养猪业。当时用常规的青霉素就能得到控制,而后疫苗诞生,该病对猪业影响越来越小。然而,随着养殖环境恶化,猪病呈多样化,猪丹毒发病率似乎有上  相似文献   

9.
1猪丹毒 猪丹毒是红斑丹毒丝菌,俗称猪丹毒杆菌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高热、急性败血症、皮肤疹块、慢性疣状心内膜炎及皮肤坏死与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目前集约化养猪场比较少见,但仍未完全控制。本病呈世界性分布。这是猪的高热性急性传染病。病猪临床上以体温升高,败血症,颌下皮肤出现疹块为特征。本病发生于架子猪,特急性型体温高达42℃以上,体表出现红斑,躺卧不起,迅速死亡。  相似文献   

10.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以急性败血症、亚急性皮肤疹块、慢性疣状心内膜炎、皮肤坏死和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为特征。该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对养猪业危害极大。为了使养猪户更多地了解该病,加强防范意识,就猪丹毒的临床症状、病理剖检、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以期为科学防治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猪丹毒是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高热、急性败血症、皮肤疹块(亚急性)、慢性疣状心内膜炎及皮肤坏死与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慢性)。1临床症状(1)临床上,体温40℃以上,个别41℃。胎衣因供血不足,脱落,造成胎猪死亡,母猪表现流产和产死胎。急性病例,不见症状就表现死亡。皮肤上有隆起的斑块,指压褪色,无食欲。斑块逐渐变暗、变硬、脱  相似文献   

12.
<正>猪丹毒是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临床症状与剖检特征为高热、急性败血症、亚急性皮肤疹块、慢性疣状心内膜炎及皮肤坏死与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人也能够感染发病,俗称为"类丹毒"病。猪丹毒杆菌一般通过损伤的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引起发病。因此,猪丹毒也是人畜共患的疾病,更是威胁养猪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笔者在多年的实践经验中发现,猪丹毒和很多猪病症状有许多相似之处,也总结出了一些最简单的临床诊断方法,对基层  相似文献   

13.
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以急性败血症、亚急性皮肤疹块、慢性疣状心内膜炎、皮肤坏死和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为特征.该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对养猪业危害极大.为了使养猪户更多地了解该病,加强防范意识,就猪丹毒的临床症状、病理剖捡、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以期为科学防治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兽医临床上,猪的肠道紊乱和皮肤红斑疫病主要有猪瘟、猪丹毒、猪弓形虫病、猪肺疫、猪炭疽、猪急性败血性链球菌病、猪刚伤寒等。这几种疫病均以发热为特征,在鉴别上比较容易混淆。笔者根据工作实践经验,浅述以上这几种疫病的临床诊断要点。一、猪瘟:各年龄组猪均易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高。;流行猛烈。高热稽留.脓性结膜炎,皮肤点状红斑指压不褪色,先便秘后腹泻,粪便有纤维索性粘液。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猪炭疽最明显的区别在于:猪瘟各种年龄猪都发生,红斑指压不褪色;猪丹毒主要侵害架子猪,红斑格压褪色;猪瘟和猪丹毒不…  相似文献   

15.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该病在规模化养猪场发生率较低,但常散发于农村散养户。基于此,笔者从病原、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等方面对该病进行了简要阐述,同时介绍了防治技术,旨在为养猪户更好地诊断和防治猪丹毒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猪丹毒是猪丹毒丝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病因为革兰氏阳性小杆菌,对外界环境抵抗力极强。 (一)发病特征 猪丹毒常发生在夏秋炎热多雨季节,为急性热性传染病,由胞内菌猪丹毒杆菌引起。主要表现为高热、急性败血症、皮肤疹块(亚急性)、慢性疣状心内膜炎及皮肤坏死与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慢性)。病猪及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潜伏期1~7d。  相似文献   

17.
猪丹毒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猪的急性、慢性、败血性传染病。丹毒杆菌抵抗力较强,病尸深埋土壤中可存活240天。丹毒杆菌病为人畜共患病。 临床症状:病菌感染后,一般3~7天发病,急性败血型潜伏期仅1天。表现高热42~43℃,皮肤发红或出现紫斑块,指压褪色。亚急性型患猪胸、背、臀部皮肤出现界限明显,突出皮肤表面,大小不等的长方形、方形、菱形、圆形疹块。慢性有的表现为关节部位肿大、  相似文献   

18.
王桂香 《中国猪业》2009,4(5):46-46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猪的传染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对养猪业危害很大,每年都有猪丹毒的发生和流行,为了使养猪户更多的了解此病,加强防范意识,现就猪丹毒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猪丹毒是猪丹毒丝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病因为革兰氏阳性小杆菌,对外界环境抵抗力极强. (一)发病特征 猪丹毒常发生在夏秋炎热多雨季节,为急性热性传染病,由胞内菌猪丹毒杆菌引起.主要表现为高热、急性败血症、皮肤疹块(亚急性)、慢性疣状心内膜炎及皮肤坏死与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慢性).病猪及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潜伏期1 ~7d.  相似文献   

20.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型传染病,急性型猪丹毒呈败血症状。亚急性型猪丹毒出现皮肤疹块,俗称"打火印",慢性型猪丹毒主要发生心内膜炎和关节炎。该病可感染各年龄的猪,但主要侵害育成猪和育肥猪。猪丹毒在我国各地普遍流行,对养猪业危害很大。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积极预防该病对猪群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