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安阳市为例,探讨了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在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利用土地生态适宜性与生态环境敏感性的关联关系和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的结果,将安阳市划分为了6个土地生态适宜利用类型区,提出了相应的土地生态开发建议性措施,协调了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为规划环评过程中对土地利用方式和空间布局的评价提供了科学的生态适宜性依据。  相似文献   

2.
永城市陈四楼煤矿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采取指数和法和极限条件法对陈四楼煤矿土地复垦适宜性进行评价。以GIS软件为平台,利用河南省永城市土壤图、地形图、土地利用现状图进行空间叠加分析最终确定4个评价单元。依据研究区的自然、经济、社会现状和相关技术标准,确定了宜农、宜林、宜渔3个复垦方向的评价指标,然后采用指数和法和极限条件法对矿区复垦土地进行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评价总面积为73.7 hm2,其中适宜农业种植用地面积为25 hm2,适宜林业种植用地面积为20 hm2,适宜渔业养殖用地面积为28.7 hm2。通过评价研究建立矿区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等级体系。  相似文献   

3.
研究旨在为新建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评定和验收提供参考.依据《耕地质量等级》(GB/T 33469-2016)标准,利用ArcGIS对安徽涡阳县新建高标准农田进行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分析高标田建设前后的耕地质量等级变化情况以及耕地质量评价指标提升程度.结果 表明,涡阳县新建高标准农田平均耕地质量等级为3.17等,相较2019...  相似文献   

4.
为了加强郑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利用监管,突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产业优势,利用2004年的IKONOS影像图、2007年的QuickBird影像图为数据源,应用ERDAS IMAGINE等遥感图像处理软件,采用人机交互信息提取方法获取开发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及动态变化信息,并对获取信息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利用方面存在建设用地规模增长过快、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不高、土地绿化率低等问题。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为确保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质量,规范土地开发整理验收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依据土地开发整理有关理论,提出选取工程质量评价因素应遵循的原则。运用特尔菲法选取了耕地平整、农田水利、道路、生态环境以及土壤自然质量等为河北省太行山山地丘陵区土地开发整理工程质量评价因素及因子,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各个工程质量因素赋予权重,并用加权平均法求得工程质量综合分值,最后对工程质量划分等级,便于指导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和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6.
2007年郑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为了加强郑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利用监管,突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产业优势,利用2004年的IKONOS影像图、2007年的QuickBird影像图为数据源,应用ERDAS IMAGINE等遥感图像处理软件,采用人机交互信息提取方法获取开发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及动态变化信息,并对获取信息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利用方面存在建设用地规模增长过快、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不高、土地绿化率低等问题。针对发现的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对国内外农田生态保育现状与研究进展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农田生态保育的新观念,其基本内涵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农田基础设施与条件建设、农田防污治污体系构建和生物多样性保育等;讨论了该领域的若干重大问题,揭示出相关重要科学问题;提出了“藏粮于田”战略及其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8.
基于马尔可夫模型的郑州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郑州市为研究对象,利用1995年、2000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图,运用GIS技术分析了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过程以及土地利用各类型之间的相互转化情况。在此基础上,求得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转移矩阵,据此分析郑州市1995—2000年间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空间过程。同时运用马尔柯夫模型对2005年和2010年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演变趋势预测进行了分析,得出研究区内耕地进一步增加,林地总面积也在减少,城乡、工矿、居民用地的总量在减小的结论,从而达到全面把握郑州市土地变化规律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采用GIS技术与方法,在耕地地力调查分析数据的基础上,对吐列毛杜农场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壤图叠加后划分评价单元,确定参评因素,通过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建立层次模型和隶属函数模型,确定各因素所占权重,最终获得地力等级。结果表明,吐列毛杜农场耕地总体水平较好,现将耕地共划分为五个等级,其中,一等地面积为962.18hm2,占耕地总 面 积 的7.65%;二 等 地 面 积 为3422.18hm2,占27.22%;三 等 地 面 积 为3840..56hm2,占30.55%;四等地面积为2683.49hm2,占21.34%;五等地面积为1664.76hm2,占13..24%。针对不同等级耕地的属性特征进行了描述性分析,指出了研究区耕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合理利用和改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从旅游角度,对我国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与分析。首先,从气候、大气、声音、园林绿化、交通、市容、环境维护等方面选择10个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首次把气候条件作为生态环境质量的一个构成方面;其次,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生态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标;然后,对我国省会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最后,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与入境旅游流的关系进行了计量分析。主要结论有:我国省会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存在较大差异;同一个城市在不同方面的生态环境质量存在较大的差异;气候、园林绿化、车辆通畅等环境质量与入境旅游流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目的是为农产品产地认证和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此文综述了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在评价标准选取、评价指标选择和指标权重确定的研究进展,总结了传统方法和基于GIS方法在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中的优缺点,最后对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区域土壤环境质量的可拓物元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更加客观评价区域土壤环境质量,使土地资源得到合理规划和利用,将物元法引入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体系中,构建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物元模型。通过实地土壤取样、测量,用物元分析法得出土壤中各种影响因子对一定区域内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实验结果表明:评价区内土壤中Cu含量为II级,其他重金属含量均符合I级标准,综合土壤环境质量评级结果为I级,具体等级值为1.342,即精确的等级是介于I级和II级之间,更偏重于I级。该评价方法可以科学、有效地应用监测数据,评价结果较为可信,能较科学地判定土壤环境质量级别,同时也可反映各污染因子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并对污染程度加以区分和量化。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国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平衡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农用地、建设用地、生态保护三者之间的矛盾,从国土空间开发角度,分析了生态文明建设对国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需求,在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地质环境、生态环境4个方面构建了国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技术方法,以湖南省汨罗市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承载力评价应由社会经济和人口驱动转变为资源环境禀赋和开发利用程度驱动,定义国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内涵为一定空间范围内既能够支撑区域经济发展又不破坏其生态环境的可开发规模和强度及支撑保障能力。汨罗市的实证评价结果显示汨罗市国土资源环境承载力盈余的有10个乡镇,承载力均衡的有4个乡镇,承载力超载的有1个乡镇,与实际情况相符。研究结果为精细化、差异化制定相关政策、规划等提供了可能,达到了统筹国土空间合理配置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湖南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差异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结合湖南省区域发展实际,从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投入、土地利用效益和土地生态环境质量等方面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07年湖南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具有较高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2)湖南省城市土地利用集约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从东到西逐渐降低;(3)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高低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集约度的高低与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土地整理前后耕地质量变化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科学发展观来看,耕地在数量上的扩张是有限的,但在提升耕地质量方面却具有相对大的空间。土地开发整理的基本功能是有效补充耕地面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土地集约化利用和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其本质就是有效提高耕地质量。笔者根据项目区土地整理初步工程设计,结合农用地分等成果,对土地整理前后耕地质量变化情况做出评价,使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现重耕地数量到重耕地质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为给新疆干旱区域河谷区的新增耕地质量评定以及高质量耕地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采用综合评价法对伊犁河谷区新源县10 个项目区新增耕地质量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与伊犁河谷区的平均耕地质量水平比较,新源县新增耕地自然质量和利用质量较好,经济质量较低。伊犁河谷区新增耕地的主要障碍因素有水资源的利用率不高,林网化程度较低,人为管理和施肥措施不到位,土壤盐碱化较重。伊犁河谷区在今后新增耕地开发利用中要注重考虑各质量影响因素,通过加强耕地管理、提高施肥技能、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调整农业结构等措施,保证新增耕地质量的稳步提升和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土地整治规划环境质量影响综合评价定量化的难题,探索简便易行的土地整治规划环境质量影响综合评价技术方法,以土地整治规划实施前后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为切入点,以规划实施对环境系统结构-功能-价值的影响为分析评价对象,构建了环境质量影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环境质量综合影响指数法定量评价模型,应用该方法对商丘市的土地整治规划进行了环境影响综合定量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评价指标易于定量化取值,综合影响指数法评价模型简便易行,规划方案实施对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的影响值为+11.76,规划实施对区域环境质量的影响总体是有利的,规划方案具有环境可行性。以规划实施对环境系统结构-功能-价值的影响为切入点,构建的环境质量影响评价指标体系针对性强、评价指标易于量化;环境质量影响综合评价模型法使评价工作得以大幅简化,实用性强,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借鉴国内PSR概念模型的基础上,结合西北干旱生态脆弱区的特点及实际情况,建立了基于改进PSR模型的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体系,采用2001—2010年的相关数据,运用熵值法、线性加权法及障碍因素诊断法等定量研究方法对玉门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结合西北干旱生态脆弱区的特点及实际情况,建立的基于改进PSR模型的西北干旱区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体系和评价结果与研究区实际情况相吻合。(2)2001—2010年玉门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的综合指数由0.2510上升到0.7027,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等级由“不健康”逐步转变为“亚健康状态”。(3)阻碍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状况改善的障碍因素主要集中在系统响应和系统状态方面,主要因子包括建设用地比例、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增长率、人均建设用地、土地违法案件处理率、农民人均纯收入等。(4)提高土地利用系统健康水平,必须依据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的评价结果,坚持科学发展观,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19.
土地整理项目后效益评价是土地整理项目后评价的核心组成部分,笔者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三方面构建土地整理项目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泰兴市分界乡土地整理项目为例开展实证研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项目后效益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泰兴市分界乡土地整理项目综合评价等级为“基本成功”,社会效益成功度最高,经济效益次之,生态效益成功度最低,项目建设从整体上取得了较好的综合效益。在此基础上,分析该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当前土地整理项目开展及后效益评价的建议,以期对我国东部平原区土地整理项目后效益评价工作起到参考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耕地质量空间插值方法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高效、规范化的空间插值方法,快速、准确获取县域乃至全国的耕地质量指标分布图,是建设耕地质量大数据平台、服务宏观决策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研究通过文献梳理和研究述评,归纳了目前空间插值方法的概念、流程,明晰了其精度影响因素以及在耕地质量监测评价中的应用现状。结论:为满足耕地质量大数据平台建设的实际应用需求,未来需从4个方向开展空间插值方法的深入研究,包括分区域空间插值、考虑地理阻隔的空间插值、基于辅助变量的空间插值和空间插值的功能模块设计。研究成果可为耕地质量数据标准化处理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