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李荣刚 《当代农业》2011,(21):48-48
一、秸秆留高茬还田 秸秆留高茬直接还田.就是在麦子收割时,留下一定高度、数量的麦基部秸秆,稻作水田直接耕翻(水旋耕)入土还田.旱作灭茬覆盖于地表还田。  相似文献   

2.
秸秆机械集中沟埋还田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测试改进的开沟机开沟质量是否满足秸秆集中沟埋还田开沟埋草、覆土要求,研究了秸秆机械沟埋还田对埋草沟的排水降渍效果及小麦生长情况的影响,通过大田试验,采用秸秆机械沟埋和常规还田方式,将上季作物秸秆进行全量还田(秸秆沟埋量2.1 kg.m-1),设置沟埋深度为20,30 cm,常规还田(CK)3个处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梯形沟上、下口宽分别约为35.00和19.20 cm,D2,D3处理间平均开沟深度分别为19.50,29.90 cm,集中抛土距离分别为38.00,41.00 cm,集中覆土厚度分别为11.45,17.17 cm,土壤破碎率均达90%以上;埋草沟具有与排水沟相近的土壤降渍效果,各处理下埋草沟含水量下降幅度均大于CK,不同深度埋草沟的降渍效果优劣排序为30.00 cm深优于20.00 cm;埋草沟上小麦出苗及生长情况均好于CK。该机开沟作业质量稳定、性能测试良好、满足埋草覆土要求;埋草沟具有排水功能、对小麦出苗及生长无影响,秸秆机械集中沟埋还田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超高茬直播稻就是在麦子留高茬30cm左右收割后,把多余草秸塞入麦田沟系内,让全部秸秆自然还田,然后将催好芽的稻谷均匀播入田中。为探索适合本地的超高茬直播水稻高效高产栽培技术,我市在2002年试验示范的基础上,2003年又在东兴镇农业实验园区进行连片50亩的超高茬直播稻的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秸秆直接还田的主要形式,包括小麦(水稻)留高茬、秸草覆盖、玉米秸秆直接还田等,并从养分、改土、优化农田生态环境等方面分析了秸秆直接还田的效应,以期为推广秸秆直接还田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超高茬抛栽稻是在麦子留高茬(30cm左右)收割后,把多余草秸塞入原麦田沟系内,让其全部秸秆自然还田.然后将秧苗均匀抛人大田中。这一稻作方式是继直播、抛栽、超高茬直播之后,又一简便的轻型栽培新方式,它不栽秧、不耕耙整地、不焚烧秸秆,从而减少田间劳作和劳动强度。在保持单产水平与常规抛栽稻持平或略增的前提下,省工、省本,减少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也便于田间操作,易被农民接受。  相似文献   

6.
超高茬全量麦草免耕水稻塑盘抛栽,就是在麦子留高茬(30cm左右)收割后,把多余草秸塞入原麦田沟系内,让其全部秸秆自然还田,然后将秧苗均匀抛入大田中.我市已连续3年对这一稻作方式进行试验示范.本文将综合3年试验资料,结合示范方实践,对其生产优势、生育特点及群体质量栽培技术等进行探讨,为该项新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不同沟埋还田模式对菠萝秸秆腐解特性的影响,共设置5种沟埋还田处理[(1)沟埋10 cm还田起垄覆膜(DRF10);(2)沟埋20 cm还田起垄覆膜(DRF20);(3)沟埋30 cm还田起垄覆膜(DRF30);(4)沟埋30 cm还田起垄(DR30);(5)沟埋30 cm还田平作(DC30)]来分析5种还田模式下菠萝秸秆腐解率,腐解速率,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的释放率,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结果表明:菠萝秸秆腐解主要聚集在还田腐解前60 d,腐解率达到56%以上;在还田腐解15~30 d秸秆的腐解速率达到最高。DRF20处理在秸秆还田腐解15 d纤维素释放率和腐解率都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在还田腐解30 d其木质素释放率和腐解率也最高。而DRF30处理腐解率,腐解速率及纤维素、半纤维素释放率都显著低于其他处理。还田腐解540 d后DRF30处理木质素释放率及腐解率都显著高于其他处理。DRF30处理土壤含水量、温度高于DR30和DC30处理。DRF30、DR30和DC30处理酶活性高于其他处理,但并不总显著。秸秆腐解率与纤维素、木质素释放率呈显著正相关,与磷酸酶呈显著负相关。综上所...  相似文献   

8.
水稻走道式秸秆还田免耕抛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走道式秸秆还田免耕抛秧技术,明显优于秸秆覆盖式还田免耕抛秧技术及厢沟埋草秸秆还田方式;具有操作简便,节本高效,生态环保的特点,能有效解决当前秸秆"禁烧"难题,易于推广,社会经济效益显著.经科技查新,该技术属国内首创,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秸秆还田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的有效措施。江苏泰县推广了墒沟埋草技术。在稻麦两熟区小麦收获后,在田间的墒沟内埋入小麦秸秆,然后全田施肥,浅旋耕,灌溉(Vp6w6n?(Vp6w6n?浅水插秧(墒沟不栽插)。墒沟中的小麦秸秆经过一季高温腐熟后变成优质草泥肥。水稻收割后,将墒沟内的草泥肥就近均匀撒入畦面作为三麦的基肥。实施墒沟埋草技术,每亩可就地积造4立方米优质有机肥。这项技术不仅  相似文献   

10.
秸秆和绿肥还田对稻米营养与蒸煮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试验以优粳5356为材料,研究绿肥和秸秆还田对稻米营养和蒸煮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对稻米淀粉RVA谱的影响因还田方式而异,秸秆均匀还田处理使稻米食味品质变劣,而埋入墒沟处理的得到改善;绿肥还田中黑麦草还田使品质变劣的趋势低于紫云英还田。  相似文献   

11.
为有效利用和处理农作物秸秆,我们在经过摸索和实践之后,成功地推广应用了二项秸秆还田新技术。一是厢沟埋草还田技术,该技术普遍适用于稻-麦(油)两熟制种植区;二是稻田保护性耕作技术,该技术适用于有水源保障的自由灌溉稻-麦(油)两熟制种植区。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秸秆机械集中沟埋还田的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秸秆机械沟埋和常规还田方式,将上季作物秸秆进行全量还田(稻麦秸秆沟埋量分别为2.10,1.05 kg·m-1)。设置沟埋深度20 cm(D2),30 cm(D3),常规还田(CK)3个处理,分析稻麦作物从播到收生育全过程农田的成本投入与收入关系以及生态补偿来评价秸秆机械集中沟埋还田对稻麦轮作田总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常规还田,沟深20,30 cm机械开沟秸秆集中沟埋还田投入成本分别为15 423.80,18 686.89,21 585.56元·hm-2·a-1,经济总收入分别为43 038.24,47 890.57,45 721.98元·hm-2·a-1;CK,D2,D3生态功能价值分别为37 960.75,51 621.85,40 632.34元·hm-2·a-1,生态补偿价值分别为197.68,770.97,525.21元·hm-2·a-1,经济总效益分别为27 812.30,29 974.66,24 661.64元·hm-2·a-1。秸秆机械集中沟埋还田较常规还田成本投入大,通过生态补偿机制建立,获得生态补偿量,沟深20 cm的秸秆机械集中沟埋还田具有更佳的经济总收入和效益,在不影响作物实际产量的情况下,选择适宜的开沟深度进行秸秆机械集中沟埋全量还田可较常规还田获得更高的总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1技术简介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就是在谷物收获后,使用机械直接将收获后的农作物秸秆粉碎翻埋或整秆扁压还田。它包括秸秆粉碎还田、根茬粉碎还田、整秆翻埋还田、整秆扁压还田等多种形式,可一次完成多道工序,具有便捷、快速、低成本的优势。不仅抢农时,抢积温,解决了及时处理大  相似文献   

14.
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和小麦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准确评价秸秆还田措施在改善土壤肥力、促进粮食增产中的作用,我们在连续秸秆还田试验、土壤肥力定点观察、小麦玉米产量调查等方面做了有针对性的研究。一、秸秆还田试验(一)试验方法试验安排在修武县王屯乡的中产田上进行。设处理1:还田施肥区(还田加常规施肥);处理2:常规施肥区(秸秆不还田);处理3:秸秆还田区(小麦留高茬,玉米秸秆全部还田)。三处理对比排列,重复3次。其它按生产常规进行管理。试验过程中定时定位取土测定土壤养分。(二)结果与分析试验得到:秸秆还田有助于培肥地力。在科学施肥的基础上进行秸秆还田,对土壤的培肥效果更…  相似文献   

15.
玉米秸秆还田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生育、提高作物产量,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但是,随着玉米秸秆直接还田技术的推广,小麦缺苗、弱苗以及冬春死苗的现象时有发生。分析原因,本人认为秸秆还田技术不当、配套技术不够完善是其主要原因。玉米秸秆直接还田的技术要点可概括为"时早、量适、秆碎、均匀、增氮、埋严、土实、墒足"。在掌握玉米秸秆直接还田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小麦播种与前期管理的配套技术工作,如适当增加播种量、注意偏管等,就可预防或明显减轻小麦缺苗、弱苗和冬春死苗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合理利用农作物秸秆问题直接关系到土壤肥力、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的维护、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以及生产安全等可持续发展问题。该研究设深旋还田、浅旋还田、留高茬还田、覆盖还田4种方式进行稻秸还田方式和不同稻秸还田量的试验,结果表明:相同稻秸还田量水平下,有效积温和光照时数表现为不还田>半量还田>全量还田。不同稻秸还田方式相互比较,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的群体干物重均表现为深旋还田>浅旋还田>覆盖还田>留高茬还田。不同稻秸还田方式各生育阶段的群众干物质积累量除拔节期至孕穗期外,表现为深旋还田>浅旋还田>覆盖还田>留高茬还田。  相似文献   

17.
李荣刚 《农家致富》2006,(22):47-47
一、模式原理超高茬麦田套稻是指在麦子生长中后期,将处理后的稻种直接散播在麦田地表,稻麦共生,收麦时超高留茬30厘米左右,自然竖立.机收多余麦秸就地散开或就近埋入麦田撒套沟内,任其在稻作期间自然腐解、全量还田的一种种稻技术。不耕地、不整地、不育秧、不栽秧、秸秆自然还田,是其主要技术特征。  相似文献   

18.
秸秆还田技术是沃土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秸秆还田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措施。在小麦收获时,使用联合收割机直接将收获后的小麦秸秆粉碎翻埋还田,它包括秸秆粉碎还田、根茬粉碎还田、整秆翻埋还田等多种形式,可一次完成多道工序,具有便捷、快速、低成本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施赞红 《农家致富》2009,(18):46-46
一、秸秆全量机械化还田 江苏省苏州市将秸秆全量机械化还田作为秸秆综合利用的重点,在抓秸秆机械化还田过程中,重点解决机械配套和建立农机专业化服务组织。将手拖耕翻改为中拖耕翻、中拖配套的小犁刀旋耕机改为大犁刀旋耕机,在耕翻上水后用中拖配套秸秆翻埋机进行水耙压草,提高秸秆翻埋效果。  相似文献   

20.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还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秸秆直接还田方式主要有两种,即翻压还田和覆盖还田。翻压还田指作物收获后,将作物秸秆粉碎或整株或高留茬直接翻压土壤内。覆盖还田包括两种形式:一是将作物秸秆铺盖于田间或作物株行之间;二是残茬覆盖,其主要形式为留高茬。近几年,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种植制度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