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国畜禽种业》2011,7(11):153-153
日前,农业部发布《全国畜牧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农业部提出,到2015年全国畜禽规模养殖比重提高10~15%.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6%。同时,还首次提出对畜牧业的金融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畜牧业贷款担保基金、担保公司,为养殖加工龙头企业融资提供服务。分析人士指出,金融政策的推出有望使规模化养殖企业突破资金、规模瓶颈。  相似文献   

2.
以养殖标准化促进现代畜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为进一步发挥标准化规模养殖在规范畜牧业生产、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尽快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现代畜牧业持续健康平稳发展,2010年国家农业部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韵意见》。意见提出了今后的发展目标:力争到2015年,全国畜禽规模养殖比重在现有基础上再提高10-15个百分点.其中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比重要占规模养殖场的50%,并且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的排泄物实现达标排放或资源化利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显著增强,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垦》2010,(6):1-2
从今年开始,农业部将启动畜禽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计划在全国启动创建1500个畜禽标准化示范场,涉及生猪、奶牛、蛋鸡、肉鸡、肉牛和肉羊等6个主要畜禽品种,力争到2015年,全国主要畜禽规模养殖比重在现有基础上提高10~15个百分点,其中达到标准化的规模养殖场占规模养殖场总量的50%。农业部要求,各地在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开展过程中,要按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工作方案》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荣真 《新农业》2014,(5):63-62
2008年以来,阜新市围绕辽宁省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项目,把大力发展以标准化养殖小区为重点的规模养殖,作为现阶段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战略措施来抓,取得很好成效。  相似文献   

5.
标准化规模养殖可以更新畜牧业的发展方式和发展方向,改善原有的畜牧业发展基础,不断提高畜牧业发展的科学规范性,从而保证畜牧业整体生产水平的提高。文中阐述利用标准化规模养殖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性,并列举推行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我国是畜牧业大国,随着畜禽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畜禽粪便、污水等养殖废弃物的产生量也迅速增加,畜禽养殖污染已成为我国农业污染首要来源。条例从规划入手,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编制畜牧业发展规划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规定畜牧业发展规划应当统筹考虑环境承载能力以及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要求,合理布局,科学确定畜禽养殖的品种、规模、  相似文献   

7.
2010年11月4日,农业部在湖北宜昌召开的全国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现场会上提出,力争到2015年,全国主要畜禽规模养殖比重在现有基础上提高10~15个百分点,其中达到标准化的养殖场占规模养殖场总量的50%,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排泄物基本实现达标排放或资源化利用,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农业部畜牧业司会同全国畜牧总站、全国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全国饲料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紧紧围绕行业发展需求,尤其是针对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和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需要,组织制定了《标准化养殖场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奶牛》、《标准化养殖场肉牛》、《标准化养殖场肉羊》、《标准化养殖场肉鸡》、《标准化养殖场蛋鸡》等一系列重大标准,对规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农业部发布《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我国生猪生产发展的思路、布局和主要任务。《规划》提出,到2020年,生猪生产保持稳定略增,猪肉保持基本自给,规模比重稳步提高,规模场户成为生猪养殖主体,生猪出栏率、母猪生产效率、劳动生产率持续提高,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大幅提高,生产与环境协调发展。我国高度重视生猪生产发展。在政策带动和市场拉动下,生猪生产能力持续增强,2015年,全国生猪  相似文献   

10.
马博 《农民致富之友》2014,(14):232-232
新形势下,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为生猪生产经营的主要方式,只有积极推进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才能促进畜牧业实现又快又好的持续发展。本文重点对现代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建设现状进行分析,然后针对性的提出几点建议,以期能为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畜禽标准化生态健康养殖是现代畜牧业发展必由之路。随着相城区“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畜禽养殖从散养向规模养殖转变,非标准化养殖向标准化生产转变.分散无序经营向产业化经营发展。为适应相城区畜牧业的转型升级,加快相城区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步伐.进一步发挥畜禽标准化生态健康养殖在规范畜牧业生产、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中的重要作用,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尽快由粗放型向标准化生态健康养殖转变,由分散无序经营向产业化经营发展转变,促进现代畜牧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结合相城区畜牧业生产的实际情况,以市场为导向,以畜牧业生产持续稳定保供为目的,  相似文献   

12.
奶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畜牧业的重要标志.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是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居民膳食结构、增强国民体质的需要。当前我国奶业正处在从数量扩张向结构优化、全面提高产业素质和竞争力转变的关键时期,农户散养模式所占比重逐年降低。标准化规模养殖不断加快,奶牛养殖设施化水平不断提高,2010年,全国年存栏100头以上奶牛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28%.比2005年提高了17个百分点。但不容忽视的是我国奶牛养殖仍显落后。小规模散养户仍是生鲜乳生产的主体。我国60%的奶牛由存栏20头以下的小规模户饲养,生产设施简陋,卫生防疫条件差,大大制约了我国奶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饲料博览》2010,(5):54-56
<正>农牧发[2010]6号2010年3月29日,农业部畜牧业司出台了《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的出台推进了我国畜禽标准化的规模养殖。  相似文献   

14.
现代畜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标准化规模养殖又是现代畜牧业的重要标志。自河北省畜牧工作会议上确定河北畜牧业进入现代畜牧业发展道路上以后,迁安市积极贯彻省畜牧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促进现代畜牧业健康发展。对迁安市来讲,发展现代畜牧业,核心任务是尽快改变畜牧业基础脆弱、生产条件落后和发展方式粗放的现状,不断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当前,迁安市畜牧业发展正处在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加速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矛盾和问题凸显。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促进现代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行业动态     
《新农业》2012,(17):6-9
于康震要求推进畜禽养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同步发展农业部国家首席兽医师于康震2012年11月6日在浙江省龙游县举办全国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现场会上强调,要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强化科技支撑,加大示范引导,推进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同步发展,力争在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中,率先实现畜牧业现代化。于康震指出,"十二五"是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重要战略时期,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发展思路,把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向纵深推进。蛋鸡、肉鸡产业要抓好先进管理技术和现代化设施设备的应用;生猪和奶业要推进规模化、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国家大力投资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以推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推动我国的畜牧业生产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变。但在行情低迷的时候,很多业主只看眼前利益,对政府推动标准化养殖的意图和目的认识不清,导致养殖和参与标准化养殖的积极性不高。如何引导业主进行标准化规模养殖、规避市场行情风险、使标准化养殖业在市场经济中立于不亏之地而又能  相似文献   

17.
《农业质量标准》2012,(3):79-79
日前,从广西全区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现场培训会获悉.自2010年农业部启动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以来.广西已创建51个农业部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其中5个场进入了“全国百例典型示范场”行列.同时还创建了92个自治区级标准化示范场。从规模化水平看。全区生猪规模养殖比重达60%.肉鸡规模养殖比重达80%。  相似文献   

18.
农业部近日要求,各地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尽快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强化标准化规模养殖规划布局,促进现代畜牧业持续健康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19.
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动物疫病防控能力、解决畜禽养殖污染问题的有效途径。规模化养殖能够显著提升养殖户养殖效益,并且方便集中管理。文章分析江城县规模化养殖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发展对策,以期为当地畜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标准化养殖小区是一种新型的集约化养殖方式,是畜牧业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养殖的重要方式,是科技进步和发展畜牧业规模经济的有效载体。分析了开阳县蛋鸡养殖小区标准化建设项目的建设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