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通过大鼠饲喂试验研究了不同磷水平对磷吸收的影响,旨在进一步揭示无机磷的吸收机理.试验选用120只体重相近的昆明大白鼠,随机分成4个处理,每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大白鼠,分别饲喂含磷(总磷)0.2%、0.4%、0.6%、0.8%的饲粮,试验期14d,测定血钙血磷、骨钙骨磷及不同肠段Na+/PiⅡb载体转运蛋白mRNA表达量和磷的吸收等指标.结果表明,0.2%低磷组回肠、空肠、十二指肠Na+/PiⅡb载体转运蛋白mRNA表达量分别是0.6%磷水平组的3.10(P<0.01)、3.07(P<0.01)、2.17倍(P<0.05);但肾脏中Na+/PiⅡb mRNA表达量比其他3个磷水平组分别低9.19、12.86、23.15倍,差异均极显著(P<0.01);0.2%低磷组中回肠Na+/PiⅡb mRNA表达量分别是空肠、十二指肠和肾脏的1.34(P>0.05)、3.43(P<0.05)和95.53倍(P<0.01);肾脏中Na+/PiⅡb mRNA的表达量最低,分别比空肠、十二指肠低70.92、27.85倍,差异均极显著(P<0.01).0.2%低磷组磷吸收比0.6%和0.8%磷水平组分别提高了22.11%(P<0.05)和19.35%(P<0.05),同时还提高了血清中维生素D3含量(P<0.05).研究表明,低磷提高了小肠中Na+/PiⅡb载体转运蛋白mRNA表达量和磷的吸收,且在低磷条件下,大鼠Na+/PiⅡb载体转运蛋白mRNA表达量以回肠最高,肾脏最低.  相似文献   

2.
家禽无机磷吸收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磷是动物饲粮成本中除能量和蛋白质外,居第三位重要的营养素.家禽肠道无机磷吸收机制正成为国内外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综述了无机磷吸收机制的研究历程、磷转运蛋白家族、磷主动转运的特性及影响家禽无机磷吸收的因素,并提出家禽磷吸收机制中尚需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NaPi-Ⅱ型协同转运载体蛋白与磷吸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部分磷(60%~80%)以不能被动物消化的植酸磷的形式存在,只能被动物排出体外,造成浪费;另一方面,由于动物不能利用植酸磷,在饲料中又不得不人为添加更多的工业合成磷,而这些添加的磷不能完全被吸收利用,60%的无机磷被排出体外,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目前,规模化畜禽养殖业中过量磷的排泄导致的环境污染,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一种非再生资源,磷在饲料工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继蛋白质和能量以外第三种最昂贵的饲料原料.了解磷的吸收作用机制对提高磷在生产上的利用和减少其带来的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而NaPi-Ⅱ型协同转运载体蛋白是对磷在小肠中的吸收有重要影响的一种载体蛋白.  相似文献   

4.
维生素D对动物小肠无机磷吸收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维生素D对动物无机磷吸收的影响机制,维生素D对动物血清中Pi含量、肠道组织Na+-Pi流通速度、肠道刷状缘膜囊泡中Pi吸收速度、动物肠道Na+-Pi-IIb mRNA及Na+-Pi-IIb蛋白数量的影响.从生理和分子方面为无机磷的吸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浓度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对猪小肠上皮细胞钠离子依赖型Ⅱb磷转运蛋白(NaPi-Ⅱb)表达和磷吸收的影响.选用第3~8代猪小肠上皮细胞进行试验,按单因素试验设计,将试验细胞分为1个对照组和5个CGRP(1×10-11~1×10-7 mmol/L)试验组,每组设6个重复.用4-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细胞生长速度,采用比色法测定CGRP干预24 h后细胞上清液磷含量,用RT-PCR法检测NaPi-Ⅱb mRNA相对表达量,以及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NaPi-Ⅱb蛋白表达.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CGRP对细胞生长没有显著影响(P>0.05);各试验组均极显著或显著地促进了磷的吸收和NaPi-ⅡbmRNA的相对表达量(P<0.01或P<0.05);除1×10-10 mmol/L组外均显著提高了NaPi-Ⅱb蛋白的表达(P<0.05).研究结果表明,CGRP通过诱导小肠上皮细胞中NaPi-Ⅱb的表达促进细胞磷的吸收,其中以1×10-9、1×10-8 mmol/L浓度的CGRP促进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单胃动物小肠内可消化性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及其调控机制。可消化性碳水化合物在单胃动物体内的降解产物主要为葡萄糖、果糖、半乳糖和双糖。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在小肠内,由小肠内绒毛上皮细胞或细胞间隙直接吸收;双糖在双糖酶的作用下水解成单糖形式,为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其吸收机制可分为3个途径:主动吸收、被动吸收以及通过细胞间隙直接吸收。其中主动吸收是主要的吸收途径。调控小肠可消化性碳水化合物吸收的因素较多,包括吸收面积、Na 电化学梯度、细胞膜脂质成分、转运细胞与非转运细胞比例、转运子周转速率、亲和系数等因素。通过多种因子的调控作用,能有效地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以满足动物体的生长和发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选取6头体重接近的3月龄生长期大白猪,屠宰后刮下肠黏膜,提取3段小肠上皮细胞刷状缘膜囊泡(Brush-border membrane vesicles,BBMV)。在室温条件下,研究各段小肠BBMV磷的摄入量,pH和钠离子依赖性,并测定BBMV磷吸收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生长猪BBMV对磷的主动吸收和被动扩散在酸性pH下均受到抑制。钠离子水平影响BBMV磷的主动吸收。pH7.4条件下,测得钠依赖型磷转运系统Hill系数(napp)为2.07,即转运1个磷酸根,至少有2个钠离子与其协同转运。不同肠段BBMV磷的主动吸收并没有显著差异。pH7.4条件下,生长猪钠依赖型磷转运系统对磷的亲和力常数(Km)为(0.43±0.09)mmol/L。最大转运速度(Vmax)为(2.25±0.19)nmol/(mg蛋白.15 s)。  相似文献   

8.
饲粮蛋白质在瘤胃或肠道被降解成多肽,并进一步被分解成氨基酸和小肽,然后被吸收、利用。肠道氨基酸的转运受多种氨基酸转运载体,如中性、酸性和碱性氨基酸转运载体等的调节,小肽的转运则由小肽转运载体1介导。目前,对氨基酸及小肽转运载体基因的表达和功能调节相关的分子机制还不清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文综述了动物小肠肽与氨基酸转运载体等,重点介绍了其基因表达调节的分子机制、影响因素以及营养调控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SLC39A是动物体内重要的锌转运蛋白家族之一,直接参与细胞内锌离子的稳态调控。SLC39A4(溶质运载蛋白39号家族4号成员)作为该家族的重要成员,在小肠锌吸收和锌稳态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且SLC39A4基因和蛋白表达受锌水平的调控。  相似文献   

10.
日粮磷水平对肉鸡磷代谢及Na/Pi-Ⅱb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论文旨在探讨不同磷水平对肉鸡磷代谢及小肠Na/Pi-Ⅱb(钠依赖Ⅱb型磷转运载体蛋白)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选择60日龄体质量约1.5 kg的三黄肉鸡40只,随机分配至日粮总磷水平分别为0.4%(A组)、0.6%(B组)、0.8%(C组)和1.0%(D组)(钙∶有效磷=2∶1)的4个处理中,每个处理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鸡(1个代谢笼),其中B处理为对照组。试验结果表明,血清磷随日粮磷水平提高而升高,血清钙随日粮磷水平提高而下降;日粮总磷水平在0.8%时,血清AKP活性最低,而钙磷代谢率最高;与对照组相比,较低磷(TP 0.4%)提高肉鸡空肠前段(P<0.01)和空肠后段(P>0.05)Na/Pi-Ⅱb mRNA表达水平,而高磷(TP 0.8%,TP 1.0%)则降低肉鸡十二指肠(P<0.01)、空肠段(P>0.05)Na/Pi-Ⅱb mRNA表达水平;十二指肠和空肠前段对磷的吸收率随饲粮磷水平的提高而下降,各肠段对磷的体外吸收率在较低磷(TP 0.4%)时最高。结果提示,低磷日粮条件下,提高日粮磷水平可上调Na/PiⅡ-b mRNA表达量,促进磷的吸收,日粮磷水平过高时,则抑制Na/PiⅡ-b mRN...  相似文献   

11.
微量元素铜在动物机体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铜在动物体内的吸收及转运1.1铜的吸收动物体内的铜主要通过采食饲料和饮水获得。用放射性同位素法研究表明,铜进入消化道后主要在十二指肠和小肠前端吸收,部分也可发生在胃部和小肠远端,一些通过胆汁排出的铜经肝肠循环再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12.
二价金属离子转运蛋白1(divalent metal transporter 1,DMT1)是动物跨膜铁转运蛋白,它主要是介导小肠上皮细胞的铁吸收以及参与铁从内吞小体跨膜转运到胞浆的过程。DMT1 mRNA有2种存在形式:“ IRE”和“-IRE”型,它的表达与铁呈依赖性关系。DMT1 mRNA调控主要是通过DMT1-IRE结合到IRP1的铁参与后的转录调控,但也存在其他未知的调控机制。文中对DMT1的主要功能和铁依赖性调控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脂肪酸在动物体内的消化吸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通过小肠上皮细胞的消化、吸收和转运。脂肪酸吸收研究方法主要分为体内法和体外法。脂肪酸的吸收主要发生在小肠的前2/3部分,而小肠上皮细胞内含有脂肪酸结合蛋白对脂肪酸的吸收以及脂肪酸在细胞内的转运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文中主要综述了脂肪酸的吸收及脂肪酸结合蛋白的相关功能,着重概括了小肠内表达的I-FABP、L-FABP两种蛋白。  相似文献   

14.
脂肪酸的吸收与脂肪酸结合蛋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肪酸在动物体内的消化吸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通过小肠上皮细胞的消化、吸收和转运。脂肪酸吸收研究方法主要分为体内法和体外法。脂肪酸的吸收主要发生在小肠的前2/3部分,而小肠上皮细胞内含有脂肪酸结合蛋白对脂肪酸的吸收以及脂肪酸在细胞内的转运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文中主要综述了脂肪酸的吸收及脂肪酸结合蛋白的相关功能,着重概括了小肠内表达的I-FABP、L-FABP两种蛋白。  相似文献   

15.
脂肪酸是动物必需的能源和结构物质,脂肪酸的吸收、转运和代谢对动物的健康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一些蛋白介导了不同细胞对脂肪酸的吸收和排出。脂肪酸转运蛋白家族(FATPs)是一个膜蛋白家族,拥有6个家族成员,它们能够特异性调控脂肪酸在不同细胞的跨膜转运。本文对FATPs的家族成员、表达特点、功能调控及其参与的脂肪酸转运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6.
小肽转运载体介导的小肽的吸收在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和提高动物生产性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肠道作为动物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肠道内环境的稳态对动物机体的健康和生长发育至关重要。由于小肽转运载体参与营养物质转运及调控肠道稳态与肠道炎症,所以肽转运蛋白成为了营养学、生理学、药理学上的研究焦点。本文就小肽转运载体的结构、转运机制、功能、表达及活性调控进行了综述,特别总结了小肽转运载体1在肠道炎症与调控肠道稳态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微量元素锌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锌是动物必需微量元素,能够促进动物生长发育,提高机体免疫力,在动物生产应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锌的代谢、来源、生物学效价及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等方面作以详细的介绍。1锌在动物体内的代谢及作用正常动物体内锌的总含量约为30毫克/千克。锌的吸收部位因畜种有所不同,在单胃动物锌主要在小肠远端被吸收;在反刍动物约有1/3的锌在真胃吸收,其余在小肠;鸡在腺胃和小肠。被吸收的锌与血液转运蛋白结合,运送到肝脏和其它组织。锌在体内以小分子可溶性物质参与代谢,吸收过程包括快速进入粘膜细胞和比较缓慢地进入血液两…  相似文献   

18.
营养物质在肠内被分解成肽和氨基酸后,通过不同的吸收途径进入肠上皮细胞,然后进入血液供机体的蛋白合成或产能需要,研究者在鱼类中已经发现肽载体蛋白并对其分子结构进行了分析,对其转运特性和调控因素进行了一些研究,而氨基酸载体的研究还是空白,只是通过同位素示踪技术对小肠的吸收动力学进行过研究。文章综述了近年来鱼类小肠对肽及游离氨基酸吸收方面的研究,旨在为研究饲料配方的平衡性或者进行小肠营养生理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和思路。  相似文献   

19.
陈安国  何红虎 《饲料工业》1992,13(10):34-35
<正> 众所周知,磷是动物生长所必需的矿物质元素之一,它在动物体内必须与钙保持适宜的比例,否则就会影响钙的吸收与代谢乃至动物的正常生长。由于常用饲料中往往缺磷,尤其是缺乏无机磷,因此为了满足动物对磷的需要,通常在日粮中补充适量的无机磷。磷酸氢钙和脱胶骨粉是目前最常用的两种无机磷源。两者对生长猪的饲养效果究竟有何差异,经济效益何者为高,目前众说不一。但  相似文献   

20.
哺乳动物机体内铁稳态的维持对生长发育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幼龄快速生长阶段.铁的缺乏不仅严重影响幼龄动物的生长性能,而且会给中枢神经系统带来不可逆的损伤;但是机体铁过量也将对幼龄动物造成氧化应激并产生长期的副作用.动物机体在成年阶段对铁吸收过程能够精准地调控,但在幼龄阶段其铁调控功能并不成熟.幼龄动物小肠铁吸收的效率非常高,因此,对幼龄动物补铁需要慎重.本文就幼龄动物铁的吸收及其调控特点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