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菌丝融合型测定结果表明,32个茭白纹枯病菌菌株隶属于两个菌丝融合群:30个属AG1群,占测定菌株的93.95%,其中AG1-1A、AG1-IC两亚群菌株依次为24与6,有两菌株为AG4,占6.25%.显然,AG1-IA为优势融合群,占测定菌株的75%.融合群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AG1-IA致病性强,AG1-IC弱,AG4基本不致病.茭白与水稻两种纹枯病菌交互接种,其发病基本一致.由此,作者认为这两种纹枯病菌为同一病原物,或者说茭白、水稻是同一病原物的两个寄主植物.  相似文献   

2.
《中国瓜菜》2017,(10):12-17
采用生长速度法研究了黑龙江省马铃薯黑痣病菌菌丝生长的条件、黑痣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菌丝融合群情况,为病害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黑痣病病菌菌丝的适宜生长条件为25~30℃,低温情况下生长速度缓慢且在5℃不生长;最适合生长的p H值为7;黑暗环境更适合黑痣病病菌的生长;在本试验的几种碳源中,最利于病菌生长的是可溶性淀粉,在本试验的几种氮源中,最有利于病菌生长的是酵母粉。从黑龙江省7个马铃薯主产区采集马铃薯黑痣病样品100份,融合群测定结果表明,这些菌株分别属于AG-8、AG-6、AG-5、AG-4、AG-1-IC、AG-3和AG-1-IA融合群,其中AG-1-IA群有8个菌株,AG-1-IC群有13个菌株,AG-3群有10个菌株,AG-4群有20个菌株,AG-5群有17个菌株,AG-6群有10个菌株,AG-8群有14个菌株,其中AG-4为优势菌群。黑龙江省的马铃薯黑痣病菌融合群分布比较复杂,同一地点可能出现不同的融合群,同一融合群也会在不同的地区出现。  相似文献   

3.
以山东省寿光市保护地栽培蔬菜上分离的30个灰霉病菌菌株为试材,采用菌落培养性状观察和菌饼活体接种法,研究灰霉病菌的菌系划分及对黄瓜叶片的致病力差异。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划分为菌核型、菌丝型和孢子型3个菌系,不同菌株对黄瓜叶片的致病力分化显著,致病力强弱与寄主植物无显著相关性;强致病力菌株以菌核型为主,菌丝型和孢子型菌株致病力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4.
闫静  周祖法  朱徐燕 《食用菌》2012,(4):19-19,22
比较三个金福菇菌株在含40%的菌糠料上的菌丝生长情况和生物转化率,结果表明:1号菌株菌丝平均生长速度为0.280cm/d,菌丝洁白、浓密。2号菌株菌丝生长缓慢,生长势弱,而且污染率高达12.3%。3号菌株菌丝生长情况介于1、2号菌株之间。但是从生物学转化率看,三个菌株生物学转化率均在90%以上,而且三个菌株之间差异不显著。综合分析,1号菌株是比较适宜利用菌糠料栽培的金福菇菌株。  相似文献   

5.
双孢蘑菇的单孢分离和单孢杂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一种较为简单易行、高效、选择性强的单孢分离法,分离获得双孢蘑菇的单孢菌林158株,并对这些单孢菌株的培养性状、菌丝间融合和自发营养缺陷型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来自同一子实体的许多单孢子在PDA培养基上其菌丝体形态、生长速度均有显著差异:单孢菌株之间的融合率为18.1%;单孢菌株中存在自发营养缺陷型,自然发生率为10.15%;活蘑菇菌丝体及高浓度孢子悬液对于单孢子萌发均具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揭示东北地区茄子黄萎病菌的遗传变异,从东北地区4个省49个县(市)的茄子主产区采集黄萎病菌株,从中分离、鉴定并选取80个单孢菌株,对其培养特性、致病力和ISSR(Inter-simple sequencerepeat)遗传分化进行了研究。菌株培养性状研究表明,在PDA培养基上存在4种不同的培养类型,其中菌核型菌株最多,占供试菌株的56.25%,菌丝型菌株最少,仅占供试菌株的7.5%。通过鉴别寄主接种试验,对供试菌株进行致病力分化测定,明确了东北地区茄子主产区存在黄萎病菌强(Ⅰ型)、中(Ⅱ型)、弱(Ⅲ型)3种致病力类型,分别占供试菌株的26.25%,31.25%和42.50%。特异性引物PCR检测结果显示,在供试菌株中落叶型菌株占31.25%,以中、强致病力菌株为主;非落叶型菌株为68.75%,多为弱致病力类型菌株。ISSR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地区茄子黄萎病菌的遗传分化较小,并且遗传分化与地理来源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多主棒孢菌CcTLS1基因对黄瓜棒孢叶斑病的致病机理,以多主棒孢菌强致病力菌株HG14102524和弱致病力菌株HG15052104为研究对象,通过对CcTLS1在强致病力菌株中敲除、回补以及在弱致病力菌株中异源表达等方法,研究CcTLS1在多主棒孢菌对黄瓜致病过程中的作用。CcTLS1全长为1 222 bp,与GenBank中已注释的基因无序列相似性。与野生型菌株相比,CcTLS1基因敲除菌株对黄瓜的致病力明显下降,产孢量和产孢梗数量显著减少,菌丝变细易卷曲,隔膜减少,纤维二糖水解酶分泌显著降低;而CcTLS1回补菌株致病力、产孢量以及纤维二糖水解酶分泌得到恢复;与野生型菌株相比,CcTLS1异源表达菌株对黄瓜的致病力提升,菌丝粗壮且隔膜增多,纤维素酶及纤维二糖分解酶分泌显著增加。影响多主棒孢菌致病的蛋白激酶基因CCK1、产孢相关基因(Ccflbc、CcstuA)以及黑色素合成相关基因CcSCD1,在CcTLS1基因敲除菌株中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下调。结果表明,CcTLS1的表达影响菌株产孢机制、菌丝生长、蛋白激酶表达以及黑色素合成,在多主棒孢菌致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西瓜枯萎病生物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离纯化得到西瓜维管束内的镰刀菌8种,以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和茄病镰刀菌(F.solani)为优势种群。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尖孢镰刀菌的FO-1菌株致病力最强,属于西瓜专化型病菌(F.oxysporum f.sp.niveum),FO-3菌株致病最弱,茄病镰刀菌的FS-1菌株致病力弱,FS-2菌株致病力较强,其余镰刀菌种的致病力弱或无致病力。用孢子浓度为10~6个/ml的FO-3、FS-1菌液分别注射接种2真叶期的西瓜苗,间隔不同时间后再接种强菌株FO-1,可减轻枯萎病的发生,其中以接种FS-1菌株5天后或接种FO-3菌株15天和再接种强菌株FO-1的交叉保护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9.
贺兰山东麓葡萄霜霉病菌致病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贺兰山东麓地区葡萄霜霉病菌株的致病力,以不同抗性的3个葡萄品种作为鉴别寄主,采用叶盘接种法,对采自贺兰山东麓地区的40份葡萄霜霉病菌株进行致病性分析。结果表明:40份葡萄霜霉病菌株均有致病性,不同寄主品种间发病有明显差异,病情指数在0.00~41.50。经病情指数聚类分析,将40份酿酒葡萄品种分为3类,其中抗病性较强的品种13个,占32.50%;抗病性中等的品种22个,占55.00%;感病品种5个,占12.50%。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同一菌株对不同鉴别寄主的反应不同,不同菌株对相同寄主的侵染能力、致病力也不同。可见,贺兰山东麓不同地区葡萄霜霉病菌存在致病性分化现象。  相似文献   

10.
湖南是莲子的主产省,全省每年种植湘莲26664-33330万m2,年产高达5.6万t以上。莲子经加工后的莲壳目前多被当作废料丢弃或烧掉,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据湖南省食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测定,莲壳含有丰富的适宜食用菌生长的营养物质,尤以P含量居多,占52.4%,其次是粗纤维(21.14%),并含有一定量的N(1.08%)和K(0.76%)等,这些物质均有利于食用菌菌丝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为此,我们于1992年开始对莲壳生产平菇进行了试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导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菌株我们将筛选出的12株菌株(1号湘…  相似文献   

11.
茭白纹枯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强  曹碚生 《长江蔬菜》2003,(11):35-37
综述了茭白纹枯病在病原物、影响病害发生的因素、病害对产量的影响及病害的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内蒙古西部地区一种新病害——胡萝卜镰刀菌根腐病病原菌种类,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用胡萝卜片接种、有伤口和无伤口胡萝卜肉质根接种及盆栽接种进行致病性测定,并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到的3个菌株F1、F2和F3均表现致病性。经形态学鉴定,F1菌株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F2和F3为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进一步采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对病原菌r DNA-ITS进行PCR扩增,并将测序结果在Gen Bank中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鉴定结果和形态学鉴定的结果一致。明确了内蒙古西部地区胡萝卜镰刀菌根腐病的病原菌种类为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和茄病镰刀菌(F.solani)。  相似文献   

13.
纹枯病对不同茭白品种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比较茭白不同品种类型间纹枯病的发病率、危害程度及病害所致的产量损失.结果表明,一熟茭品种"蒋墅茭"的发病率、危害程度及相应的产量损失要高于二熟茭(秋茭);二熟茭中,无锡型品种要高于苏州型品种.  相似文献   

14.
甜瓜细菌性软腐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浙江义乌等地的甜瓜(CucumismeloL.)果实上普遍发生一种外观褐色小斑,果肉水渍状腐烂现象,局部田块发病率高,损失严重。为确定病原,从病果上分离到4个细菌菌株,分别定名为M1、M2、M3和M4。烟草过敏性反应和致病性测定表明M2和M4不具致病性,而M1和M3在烟草上能引起典型的过敏性坏死反应,接种甜瓜24h内即导致果实的明显腐烂,所引起的腐烂症状与田间发病果实一致。对M1和M3进行培养性状、革兰氏染色、形态学和鞭毛观察、马铃薯薯块腐烂试验,以及16SrRNA基因测序和比较,结果证明该病害是由软腐欧氏杆菌软腐亚种Erwiniacarotovorasubsp.carotovora引起。  相似文献   

15.
苦瓜枯萎病病原的鉴定及植株体内菌量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福建省福州市的苦瓜枯萎病病株上分离到19个镰刀菌菌株,经Booth镰刀菌鉴定方法及尖孢镰刀菌特异性引物(FOF1/FOR1)PCR鉴定,确定19个菌株均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将该菌株回接健康苦瓜幼苗,植株表现枯萎症状,重新分离又获得相同的病原物。采用分段取不同病株样本的方法研究了该菌在植株体内的数量分布,结果表明无症植株、中度病株和重度病株体内均存在尖孢镰刀菌,无症植株含菌量最低,中度病株含菌量最高,重度病株含菌量次之,但均表现为茎基部含菌量最高,根部次之,茎中部则低于根部,茎顶部和叶片均未分离到病原菌。  相似文献   

16.
我国梨腐烂病病原菌的初步鉴定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了对我国梨腐烂病病原菌进行初步鉴定和序列分析,【方法】从我国15个省(市)梨产区采集腐烂病样品并观察其田间危害症状,通过组织分离法分离获得168份梨腐烂病菌分离株,从中选取72份进行单孢纯化,共获得79份梨腐烂病菌纯化分离株;观察在PDA、25℃黑暗条件下病原菌菌落形态以及产孢体形态,并对其在梨枝条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器徒手切片置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构特征和分生孢子形态;采用菌丝块接种法测定梨腐烂病菌在‘翠冠’梨离体枝条上的致病力。对部分菌株rDNA-ITS进行PCR扩增、测序,利用BLAST软件与GenBank数据库进行序列相似性分析,并用MEGA 4.1和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根据梨腐烂病菌各分离株在PDA上的菌落形态特征可分为Ⅰ型和Ⅱ型两种菌落类型,不同梨腐烂病菌分离株在PDA上产生多种类型的产孢体,不同梨腐烂病菌菌株在离体梨树枝条上的致病力存在差异,我国梨腐烂病菌的rDNA-ITS核苷酸序列一致率为99.98%~100%,与苹果腐烂病菌分别聚在同一亚组的两个分支。【结论】我国梨腐烂病病原菌存在不同的菌落类型,其rDNA-ITS核苷酸序列分析显示均为V.mali var.pyri。  相似文献   

17.
多主棒孢菌在黄瓜、番茄和茄子寄主上致病力的分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从山东、辽宁和北京蔬菜栽培地采集的黄瓜、番茄及茄子发病组织上分离的31株多主棒孢菌,和从海南橡胶上分离的10株多主棒孢菌,采用喷雾接种的方法,测定其在盆栽黄瓜、番茄和茄子上的致病力。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寄主来源菌株的致病力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寄主来源同致病力分化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从而证明多主棒孢菌的种内菌株存在寄主专化性的特征。相同寄主和相同地理来源的病原菌群体中致病力也存在强、中、弱的差异,说明多主棒孢菌具有明显的致病力分化现象。  相似文献   

18.
2016—2018年以洛阳地区不同牡丹种植地的根腐病株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根腐病病原菌的分离纯化,根据柯赫氏法则检测分离物的致病性,同时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基因序列分析对具有致病性的分离物进行鉴定,以明确引起洛阳地区牡丹根腐病发病的主要病原菌种类。结果表明:从30份根腐病株中共分离获得15株病原分离物,离体致病性检测表明9株分离物具有显著致病性;根据形态学特征,初步鉴定9株致病分离物为镰刀菌属(Fusarium)真菌,rDNA-ITS序列和EF-1α基因序列分析表明其中7株致病分离物为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2株致病分离物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因此,该研究结果初步表明茄病镰刀菌和尖孢镰刀菌是引发洛阳地区牡丹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菌种类,2种病原菌复合侵染引起根腐病的发生,其中茄病镰刀菌为优势致病菌。  相似文献   

19.
 从合肥、蚌埠、长丰、和县等地采集的番茄、辣椒、草莓、葡萄等发病组织上分离鉴定获得23个灰葡萄孢菌株, 采用菌丝块创伤接种法, 分别测定了这些菌株对草莓果实和叶片的致力。结果初步表明, 所有供试菌株接种草莓果实和叶片后均引起发病, 但病斑的平均直径有显著差异, 并在不同草莓品种上表现也有差异, 显示灰葡萄孢菌株间对草莓果实和叶片的致病力存在明显的分化。按照在草莓果实和叶片所致病斑的平均直径大小可将供试菌株划分为致病力较强、中等和较弱3种类型。总体来说, 来自草莓和番茄的菌株对草莓果实和叶片的致病力较强, 来自辣椒的菌株对草莓果实和叶片的致病力较弱, 但来自相同寄主的菌株间致病力也存在差异, 菌株致病力差异与菌株地域来源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20.
茄子褐纹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2011 年采用室内离体接种致病性测定、形态学鉴定方法对武汉市茄子褐纹病病原进行研究,并测定了其相关生物学特性。从武汉市各茄子种植区采集茄褐纹病病样,分离获得来自茄子病株叶、茎、果等器官的15 个生长较一致的真菌分离物;经致病性试验证实,分离物均为茄子褐纹病病原菌;经形态学鉴定,15 个菌株均为Phomopsis vexans。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原菌最适生长的培养基为PDA 和PSA,最适宜产孢培养基为燕麦培养基;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30 ℃ ;最适pH 值为4~7;光照有利于菌丝生长;能够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碳源以麦芽糖利用效果最好,氮源以硝酸钠利用效果最好;菌丝生长的致死温度为55 ℃ 25 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