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大豆是一种高蛋白含量的作物,在畜禽养殖中多用作蛋白饲料,但其中含有的抗营养因子限制了大豆的使用。大豆球蛋白及β-伴大豆球蛋白是主要的抗原蛋白。本文介绍了大豆球蛋白及β-伴大豆球蛋白的结构、抗营养作用和抗原性的消除方法。  相似文献   

2.
β-伴大豆球蛋白等抗原蛋白热稳定性较强,其抗原活性难以完全去除,可导致仔猪等幼龄动物产生过敏反应,从而影响其生理健康、日粮养分消化利用和生产性能。目前针对不同大豆制品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已有大量研究,但大豆抗原蛋白在幼龄畜禽日粮中的安全剂量尚不明确。本文对β-伴大豆球蛋白的理化性质及对仔猪的致敏机制、大豆制品中β-伴大豆球蛋白含量及大豆制品在仔猪生产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并对β-伴大豆球蛋白在仔猪日粮中的安全剂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β-伴大豆球蛋白(β-conglycinin)是引起动物过敏反应的主要致敏原之一,经消化酶降解后仍存在具有免疫活性的抗酶解物质,目前它对动物的致敏机理和强度还没有确切定论。试验旨在分离纯化出β-伴大豆球蛋白抗酶解肽,为后续的体外试验提供刺激源,从而为研究抗酶解肽对机体的致敏作用及机制提供必要的条件。试验通过模拟体外环境,利用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消化β-伴大豆球蛋白,分析β-伴大豆球蛋白中主要的抗酶解肽段,并用β-伴大豆球蛋白致敏的兔血清免疫印迹试验检测抗酶解肽段的免疫活性,利用凝胶层析技术分离纯化β-伴大豆球蛋白抗酶解肽。结果表明:β-伴大豆球蛋白在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的连续消化下产生大量抗酶解的肽段,其中有3条主要的抗酶解肽段,分子量分别约为52、30、25 ku。52 ku含量相对较高,且均具有免疫活性。酶解产物经葡聚糖G-100凝胶层析分离纯化后,得到分子量为52 ku的抗酶解肽段纯品。  相似文献   

4.
大豆β-伴大豆球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大豆抗原蛋白的研究中,β-伴大豆球蛋白的研究比较重要。在其结构和特性方面,β-伴大豆球蛋白的α′亚基和该亚基上的Soymetide研究较为深入,并且摄入β-伴大豆球蛋白与体内甘油三酯含量有一定关系。很多研究表明,仔猪腹泻、犊牛腹泻的主要诱因来自于抗原性蛋白所引起的体内消化道免疫反应。不同的加工工艺如挤压膨化、乙醇浸提,可以降低β-伴大豆球蛋白对于机体的损害,本文还基于现在的研究提出了进一步的展望。  相似文献   

5.
随机从2窝“杜长约”三元杂交仔猪中挑选12头,分成A、B、C3组,每组4个重复,公、母各半。21日龄断奶;22-26日龄,A组饲喂不舍任何豆科植物的代乳料,B、C组分别饲喂合纯化的蒸汽处理前、后β-伴大豆球蛋白的代乳料。26日龄全部屠宰,取胃、空肠中段、盲肠和结肠中的食糜,以测定消化道各部位β-伴大豆球蛋白的免疫活性。结果表明:随着消化道的延续,β-伴大豆球蛋白的免疫活性均呈下降趋势;与消化道其他部位比较起来,活性在胃和空肠下降幅度较大,到空肠中段基本丧失,从空肠中段到结肠无明显变化;整个消化道中,采食含未经蒸汽处理β-伴大豆球蛋白代乳料仔猪中β-伴大豆球蛋白免疫活性的下降幅度均小于采食含蒸汽处理β-伴大豆球蛋白代乳料的仔猪。  相似文献   

6.
8头初生荷斯坦公犊牛,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头。分别饲喂含生全脂大豆粉的代乳料和全乳。1、3、7、10、14、18、22、26、30、34、38、42日龄早饲前采血5mL,分离血清,以提纯大豆球蛋白、β-伴大豆球蛋白及其相邻收集馏分(7S二峰、11S二峰)为抗原,采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滴度。结果表明:A组犊牛自10日龄起全部开始腹泻,20日龄左右粪便中可见脱落的肠黏膜,而B组犊牛无腹泻发生;A组犊牛血清中各种大豆抗原蛋白的特异性抗体滴度均极显著地(P<0.01)高于B组;饲喂初乳后,3日龄血清抗体滴度出现一个峰值;在持续饲喂大豆蛋白的情况下,6周龄内血清抗体持续升高,未见下降趋势,其中7S二峰致敏性高于大豆球蛋白、β-伴大豆球蛋白和11S二峰;β-伴大豆球蛋白在30日龄前致敏性高于大豆球蛋白和11S二峰。  相似文献   

7.
大豆中所含的抗原蛋白是引起幼龄动物发生过敏反应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以自备分离纯化大豆球蛋白和β-伴球蛋白作为试验材料,以原代培养小鼠肠上皮细胞作为试验模型,研究0、1、5和10mg/mL纯化大豆球蛋白和β-伴球蛋白对小鼠肠上皮细胞完整性和免疫的影响。结果表明:超过5mg/mL大豆球蛋白和β-伴球蛋白能破坏小鼠肠上皮细胞完整性,抑制上皮细胞增殖。显著提高培养液乳酸脱氢酶(LDH)和谷草转氨酶(GOT)水平。大豆球蛋白和β-伴球蛋白能显著提高体外培养的小鼠肠上皮细胞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的分泌,促使其发生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8.
蒸汽处理对纯化大豆抗原含量及免疫原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分别从生、熟大豆中分离纯化后,通过电泳进行分析鉴定。将经过鉴定后的纯化抗原皮下注射18~22g的昆明小鼠,利用琼脂扩散试验及免疫酶技术检测所得抗血清与原有抗原是否发生免疫应答反应。结果表明,生大豆所得提纯样品中11S 2峰和7S 1峰分别为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蒸汽处理可使大豆球蛋白含量明显减少,免疫原性丧失;而β伴大豆球蛋白经同样处理后,含量虽稍有下降,其免疫原性却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9.
大豆抗原蛋白对小鼠肠上皮细胞吸收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中所含的大豆球蛋白和β-伴球蛋白会导致幼龄动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功能发生下降,进而出现腹泻等症状。试验以自备分离纯化大豆球蛋白和β-伴球蛋白作为试验材料,以原代培养小鼠肠上皮细胞作为试验模型,研究了0、1、5和10mg/mL纯化大豆球蛋白和β-伴球蛋白对小鼠肠上皮细胞Na+-K+-ATP酶及小肽转运蛋白1(PEPT1)和二价金属离子转运体(DMT1)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球蛋白和β-伴球蛋白能增强小鼠肠上皮细胞Na+-K+-ATP酶活性,降低PEPT1和DMTl基因的表达量,而且β-伴球蛋白的作用明显大于大豆球蛋白。  相似文献   

10.
该文简要介绍了大豆中主要抗原物质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对幼龄畜禽致敏作用的研究现状,并对其机理进行了综述,同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和重点工作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对断奶仔猪的免疫原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用56头7日龄"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按体重和性别随机分成7组,每组8头。仔猪经皮下注射进行免疫,其中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0.5mg,试验组分别注射3个剂量(每千克体重100,500和1000μg)的大豆球蛋白(11S)和β-伴大豆球蛋白(7S),21日龄时进行二免。所有仔猪均于22日龄时断奶,在7、21、35日龄经前腔静脉采血,用于免疫指标的测定,同时进行仔猪的皮肤红斑直径试验。结果显示,仔猪对11S和7S的过敏反应呈++,并且7S的免疫原性显著高于11S的免疫原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仔猪每千克体重注射100μg的11S和7S后皮肤红斑直径差异不显著,而每千克体重注射500、1000μg的11S和7S后红斑直径极显著降低(P<0.01),且每千克体重注射500μg和000μg的7S后的红斑直径分别极显著低于注射相应剂量的11S的红斑直径(P<0.01)。每千克体重注射500、1000μg的7S后能极显著提高仔猪的木糖吸收能力(P<0.01),并且能产生有效的抗体效价滴度,但两剂量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对仔猪进行免疫11S和7S的最适剂量为每千克体重500μg。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β-伴大豆球蛋白在仔猪胃肠组织中的分布规律。选用母本品种、胎次相同及体重相近的28日龄健康的杜*长*大断奶仔公猪2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仔猪。对照组饲喂不含大豆抗原蛋白的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含4% β-伴大豆球蛋白的日粮。试验期5 d。结果表明,在仔猪消化道内,仔猪空肠后段中β-伴大豆球蛋白含量最高,而胃和小肠前半段的含量较低,且胃、十二指肠黏膜中β-伴大豆球蛋白含量显著高于胃肠组织(P<0.05)。  相似文献   

13.
<正>很早人们便发现大豆产品能引起人和动物的不良反应(Duke,1934),而且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大豆抗原蛋白的存在有很大关系(Li等,1990;Li等,1991a;Friesen等,1993)。大豆抗原蛋白主要包括大豆球蛋白(glycinin)、α-伴大豆球蛋白(α-conglycinin)、β-伴大豆球蛋白(β-conglycinin)和γ-伴大豆球蛋白(γ-cong-lycinin)(Castimpoolas等,1969)。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大豆球蛋白和β-伴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及其使动物产生腹泻的作用机理,说明了大豆抗原蛋白对动物的抗营养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优化糖基化去除大豆球蛋白免疫原性的方法,本试验采用果寡糖与粗提大豆球蛋白进行干热法糖基化反应,选择不同的温湿度反应条件组合,测定各个反应条件下0~120 h产物的蛋白质溶解状况及免疫原性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组产物的蛋白质溶解均有下降,而免疫原性去除效果增强,其中在65℃、75%相对湿度、蛋白质与糖摩尔比1∶14时反应60 h条件下蛋白质溶解及免疫原性去除效果最为理想。该条件可以作为干热法糖基化反应去除大豆球蛋白免疫原性的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16.
大豆贮藏蛋白主要由大豆球蛋白和伴大豆球蛋白组成[1-2],大豆肽是大豆蛋白质酶解的产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作用。伴大豆球蛋白水解肽作为一种植物蛋白来源的多肽,已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而其抗菌活性研究方面的报道较少,并且很久以来被  相似文献   

17.
研究灌服伴大豆球蛋白水解肽的麻鸭,在肌肉注射大肠杆菌O78后的健康状况,并分析有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感染对照组出现典型的大肠杆菌病病理变化,而灌服伴大豆球蛋白水解肽的鸭只临床症状较轻.与感染对照组比较,伴大豆球蛋白水解肽能显著提高鸭脾脏IL-2水平与肠道黏膜sIgA水平,显著降低脾脏TNF-α水平,说明伴大豆球蛋白水解肽能提高动物机体免疫机能,抵御外源性大肠杆菌的侵袭感染,预防胃肠道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建立伴大豆球蛋白酶解产生抑菌肽的最适条件,对酶解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后进一步测定其抑菌活性。采用复合风味蛋白酶水解伴大豆球蛋白,测定不同时间的酶解液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结果显示:2 h水解产生的酶解肽具有抑菌活性,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是2.6和3.2 mg/mL。2 h水解液经Sephadex-G15分离纯化,采用平板计数法鉴定各组分。结果显示:CP2组分对大肠杆菌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本研究证明伴大豆球蛋白的复合风味蛋白酶酶解肽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细胞体外培养技术,研究不同浓度7Sβ-伴大豆球蛋白对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J2细胞)的影响。试验分为A、B、C、D、E、F 6组,其中A为对照组,其余各组中分别添加1、5、10、5、5 mg·mL-1的β-伴大豆球蛋白,并且在E和F组分别添加1μmol·L-1 NF-κB(PDTC)和iNOS(L-NAME)抑制剂。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用ELISA法检测细胞NO、DAO、5-HT、IL-6和IL-10含量,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p-NF-κB p65、iNOS、COX-2的蛋白表达量,用qPCR法检测细胞NF-κB p65、IKKβ、iNOS、IKKα、COX-2 mRNA的相对转录量。结果显示:β-伴大豆球蛋白降低IPEC-J2细胞存活率,添加PDTC和L-NAME增高IPEC-J2细胞存活率,促进NO、DAO、5-HT和IL-6的分泌,并降低IL-10的分泌,同时增加p-NF-κB p65、iNOS、COX-2的蛋白表达量及NF-κB p65、IKKβ、iNOS、IKKα、COX-2 mRNA的相对转录量,添加PDTC和L-NAME后抑制了β-伴大豆球蛋白的作用。结果表明,β-伴大豆球蛋白引起IPEC-J2细胞损伤,随浓度增大损伤增加,PDTC和L-NAME可以降低β-伴大豆球蛋白对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探讨β-伴大豆球蛋白通过上调NOD样受体蛋白-3(NLRP-3)表达诱导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J2)焦亡的作用机制。利用慢病毒转染IPEC-J2沉默目的基因NLRP-3,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验证目的基因沉默效果。慢病毒转染成功沉默目的基因NLRP-3后,将样本分为4组:A组为对照组(未转染),B组为阴性对照组(转染慢病毒空载体),C组为干扰组(转染携带NLRP-3干扰片段的慢病毒载体),D组为β-伴大豆球蛋白调节组(转染携带NLRP-3干扰片段的慢病毒载体+10 mg/mL的β-伴大豆球蛋白)。利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活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细胞阳性变化;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Caspase-1、IL-1β和消皮素D(GSDMD)的mRNA相对表达量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1)与A组相比,B组的NLRP-3 mRNA相对表达量及蛋白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C组细胞NLRP-3 mRNA相对表达量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极显著低于A组和B组(P0.01)。2)与A组相比,C组细胞Caspase-1含量显著降低(P0.05),IL-1β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NLRP-3、ASC、Caspase-1、IL-1β、GSDMD mRNA相对表达量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3)与B组相比,C组细胞Caspase-1和IL-1β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NLRP-3、ASC、Caspase-1、IL-1β、GSDMD mRNA相对表达量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 0.05)。4)与C组相比,D组细胞活性极显著降低(P 0.01),IL-1β和Caspase-1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TUNEL染色显示细胞呈阳性表达,透射电镜观察可见D组细胞肿胀、细胞膜破裂、胞浆内容物流出,线粒体变性肿胀,NLRP-3、ASC、Caspase-1、IL-1β和GSDMD mRNA相对表达量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β-伴大豆球蛋白上调NLRP-3表达,并通过NLRP-3/Caspase-1/GSDMD信号通路介导IPEC-J2细胞焦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