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和龙芽     
政和龙芽是属青茶类毛峰。是综合提炼政和白毛猴的传统经验和江苏洞庭碧螺春的炒制特点,去粗取精、取长补短,精巧技术的产品。是用政和大白茶种制成的外形特别肥壮,洁白多毫,在杀青前先经过轻度萎凋,使鲜叶失水率达10%,叶质也起了变化。高温杀青、使叶不致郁黄和变红,叶底的独有特点。锅内揉捻和做形,然后烘干。政和白毛猴杀青前先要较重的萎凋失水率20—25%左右。但其色泽似绿非绿,汤色叶底泛黄。碧螺舂杀青后在锅中边炒,边搓捻边干,外形卷曲为螺旋的特点,其外形细嫩,肥壮洁白不及龙芽,汤  相似文献   

2.
硒是茶叶中微量元素之一,对茶叶的品质具有重要的影响。本实验以安徽省富硒地区石台县茶鲜叶为原料加工成绿茶,分别设置了不同的鲜叶摊放时间、杀青程度、杀青方式、投叶量和揉捻时间等参数,研究加工工艺对绿茶主要理化成分特别是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杀青程度加重、揉捻压力加重,绿茶酚氨比降低,但同时会造成硒含量、水浸出物含量降低;随着摊放时间延长,绿茶酚氨比降低、水浸出物含量上升,但硒含量降低;采用滚筒杀青的绿茶比微波杀青的酚氨比低、硒含量高,但水浸出物含量低;揉捻中度投叶量(8kg)的绿茶酚氨比低、硒含量较高、水浸出物含量高,揉捻较长时间(30min)的绿茶酚氨比较低、硒含量高、水浸出物含量高。在一定条件下,通过改变摊放时间、杀青程度、揉捻投叶量、揉捻时间、揉捻压力等工艺,可以有效增加绿茶中的硒含量,  相似文献   

3.
白霜雾毫,产于安徽舒城县。在一九八七年被评为安徽省十种名茶之首。白霜雾毫外形成朵匀直,色译银绿油润,汤色浅黄绿匀亮,滋味鲜醇,嫩香高长,叶底嫩绿匀亮。白霜毫雾于谷雨前采尚未开展的一芽一叶,采后当天进行拣剔制作。拣剔时选取苗锋挺秀一致的芽叶,即薄摊于篾匾中,时间不宜长,确保芽叶新鲜。白霜雾毫制作分杀青兼做形——拉小火——复火——烘老火四个工序。杀青用二口排连的斜锅灶,前锅(右锅)杀青为主,后锅理条为主。前锅投叶量约一两左右,锅温以鲜叶下锅后有响声为宜,随后手持稻草把在锅内顺时针翻抛,炒至叶质柔软、光泽消失,即可  相似文献   

4.
在制造“祁红”的揉捻工序中,对较粗老鲜叶采用的加压方法(空揉45分钟—加压10分钟—减压5分钟—加压10分钟—减压5分钟—加压10分钟——减压5分钟)揉捻时间长,揉捻叶质差,不利于“发酵”的问题。为此,在祁门茶科所进行了“连续多次加压”揉捻的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银芽茶是江苏金坛方六茶场新创制的烘青绿茶,其品质特征:芽叶细嫩,形直微曲,色青翠披白毫,香高长,汤明亮,味醇鲜爽,叶底匀嫩。八四年六月参加“江苏省绿茶品质评比会”名列前茅。现将银芽茶的炒制技术介绍于下: 一、鲜叶:要求芽叶细嫩、新鲜、匀整,无杂质。特级银芽茶,鲜叶一芽一叶初展,每斤鲜叶一般有0.6~0.9万个芽头,每斤干茶需2.5~3.5万个芽头。采回的鲜叶及时用竹匾摊放在阴凉通风处,常轻翻动(防止伤芽),3~4小时后炒制。雨水叶要待芽叶表面水凉干后方能杀青。二、杀青:投叶量:每锅特级为0.4~0.5公斤,一级为0.5~0.75公斤。锅温:特级  相似文献   

6.
1.新做庄茶和改进后的这兩种制茶規程在配合机具制茶时是較茶农原有制茶規程优越,能縮減制茶时間,提高工效50%左右,提高品質一級。 2.杀青溫度在220℃—240℃为宜,投叶量25—30市斤,时間4—6分鐘。 3.蒸茶和揉捻应当根据茶叶含水量多少决定。蒸茶时間不足,叶片脆性大。时間太長,叶片韌性降低,易揉成絲瓜瓤。揉茶掌握“輕揉少揉、逐步加压、递延揉时”。 4.发酵主要靠霉菌和叶內酵素进行嫌气活动,促使后期发酵。发酵的适当溫度在45°—50℃之間,叶间相对湿度在40%。发酵完成应具备猪肝色或棕褐色,发出南路边茶的特殊香气。  相似文献   

7.
信阳毛尖茶生产线配套加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高信阳毛尖的生产能力与茶叶的品质,以决定信阳毛尖茶品质的杀青、揉捻、理条、烘干等4个关键工艺参数的确定为对象,对信阳毛尖茶流水线作业的配套加工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杀青时,滚筒进叶口35 cm处空气温度115~120℃,杀青时间2 min;高、中、低档鲜叶原料揉捻时间6~8 min、15~18 min、25 min;理条时间5 min,投叶量0.75~1.0 kg,温度90℃;初烘温度115~120℃,时间6~8 min、复烘温度70~80℃,时间25~30 min,上述条件下生产的信阳毛尖茶感官评审得分最高,外形和内质俱佳。本研究集成了一套信阳毛尖茶生产线加工技术,为信阳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大做强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8.
德宏州芒市优质绿茶加工标准化生产技术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芒市茶叶加工现状及存在问题,针对优质绿茶加工提出关键技术措施:更新设备,改进加工工艺,实现清洁化生产;鲜叶适度萎凋,轻度发酵;高温恒温匀速杀青;安装揉捻机无端变速器,控制揉盘转速,提高揉捻质量;恒温均匀烘培。结果表明:茶叶品质得到提高,为芒市打造优质高效的绿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lyy@ahau.edu.cn     
 不同芽叶中β-半乳糖苷酶活性存在差异,嫩芽叶>老叶>嫩茎。芽叶中的β-半乳糖苷酶活性在摊放2h后上升到最高峰,为鲜叶酶活性的1.2倍;随着摊放时间的延长,酶活性又逐渐下降,8h后酶活性降至鲜叶酶活的85%。揉捻及发酵过程中β-半乳糖苷酶活性呈大幅度下降。微波杀青处理后,β-半乳糖苷酶快速失活,摊放冷却后没有复性。  相似文献   

10.
Study on Variation of --Galactosidase Activity During Tea Processing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芽叶中β-半乳糖苷酶活性存在差异,嫩芽叶>老叶>嫩茎。芽叶中的β-半乳糖苷酶活性在摊放2h后上升到最高峰,为鲜叶酶活性的1.2倍;随着摊放时间的延长,酶活性又逐渐下降,8h后酶活性降至鲜叶酶活的85%。揉捻及发酵过程中β-半乳糖苷酶活性呈大幅度下降。微波杀青处理后,β-半乳糖苷酶快速失活,摊放冷却后没有复性。  相似文献   

11.
锅式杀青机历来只有24~27转/分的一档转速。根据多年的实践,觉得有改进必要。杀青时锅壁与鲜叶接触传导热量,提高了叶温,因此,快速制止了酶的活性。其实除温度外,杀青机的转速也与提高叶温有关,转速太快,青叶接触锅壁时间少,在短时间内,叶温难以迅速提高,造成杀青不匀,时间拖长,容易产生红梗红叶或青张青气等不正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介了宣州区名优茶塔泉云雾的采制技术,主要加工流程为鲜叶采摘和摊放、杀青、揉捻做形、初烘、摊凉、复烘、干茶捡剔、分级包装等。  相似文献   

13.
陈学林 《茶业通报》2003,25(1):36-36
近年来,一些主要银杏叶产地,纷纷仿照绿茶的生产工艺生产银杏叶茶,即运用杀青、揉捻、烘炒等工艺流程进行初制。但由于银杏树鲜叶的外部特征、主要内含成分、酶类等与茶树鲜叶有很大的差异。如何根据其特点,探索出合理的杀青工艺,生产出色、香、味符合消费者口味的优质银杏叶茶,是笔者开展该项研究的目的所在。1试验材料及机械设备1.1试验材料马铃种嫩叶,含1芽2叶初展,叶形大小为成熟叶面积1/4左右,含水率为76%。1.2机械设备110型筒式杀青机,转速25r/min。50型滚筒连续杀青机,筒体长度3000mm,两炉膛…  相似文献   

14.
嵊县谷来乡勤勇社副主任馬法生,在党的領导与支持下,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創造飞輪杀青、揉捻制茶机获得初步成功。机器效能与成本:飞輪杀青、揉捻联合机是在原来單架杀青机、揉捻机,結合成为二架揉捻机和四座式杀青机的联合机,它的优点很多: 1.效率高。原来需要11人操作的工厂,現在通过飞輪的帶动,加裝二根六尺長的鉄軸和一个重400斤、直径六尺的飞輪及9个軸承,可以減少到三个人操作,而生产量仍然日产在2000斤以上,效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砖茶品质,有效降低氟含量,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25个不同茶树品种1芽5叶原料的氟含量,这些茶树品种氟含量为181.92~345.06 mg/kg,‘中茶302’是含氟量最低的茶树品种。以1芽5叶‘中茶302’为原料,在参照传统砖生产工艺的基础上,优化出3条砖茶生产工艺,生产低氟砖茶。比较砖茶氟含量、理化指标、内含成分检测及感官审评,结果表明:最优生产工艺为工艺3,即鲜叶→摊放→杀青→揉捻→复炒→复揉→晒→渥堆→蒸→渥堆→炒干→蒸、压砖→砖茶,该工艺所制砖茶氟含量、理化指标符合国家标准(GB/T 9833.4—2013);感官品质优于传统砖茶;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比传统砖茶增加了9.41%、36.39%、26.94%、27.23%、15.29%。通过选用低氟砖茶品种,控制原料嫩度,优化砖茶加工工艺,能实现砖茶的低氟优质。  相似文献   

16.
碾茶和玉露茶一样,是以覆盖茶园中所生长起来的茶芽制成的。鲜叶蒸过后不揉捻就进行烘干。因消费者强烈要求碾茶品质要有鲜明的浓绿色和非常高雅的香气,为此,把鲜叶比玉露茶受覆盖影响更大的芽叶,采来制成碾茶。碾茶制造只有蒸叶和烘干二个过程,虽极为简单,但根据鲜叶蒸的程度,在烘干时,烘干机内的温度和湿度,必须作微妙的调节。优质碾茶的特征是叶色浓绿、香气高雅、叶皱折少而不重叠。制造优质的碾茶,十分重要就是制造过程中的操作不可在中途停顿,而要连续地进行到底。制造程序如下:  相似文献   

17.
徐钢军 《茶业通报》1989,11(3):16-17
鲜叶—杀青—揉捻—干燥是绿毛茶初制加工的基本工艺流程,是初制茶质量产生和形成的过程。原料是决定产品质量的物质基础,但加工工艺处理不当,初制技术掌握不好,即使有优质的原料也不会生产出内外兼优的毛茶。因此,从全面提高产品质量的观点出发,对操作者、鲜叶原料、初制设备、加工工艺方法、生产环境等五个方面必须环环扣紧,层层抓好,加强对这五大因素的管理,以工作质量保证产品质量,从而提高茶叶生产的经济效益,这无疑对国家、集体、个人都会带来一定的好处。本文就初制毛茶现场质量保证体系谈几点看法。初制绿毛茶现场质量保证体系为鲜叶质量保证、在制品质量保证和质量检验三方面。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茶叶萎凋叶揉捻的基本目的是破裂叶細胞,使挤出細胞汁于叶表上而为揉捻叶的醱酵創造有利条件。除此,叶子在揉捻机里揉捻成条使能符合于成条外表形狀的要求。茶叶揉捻的机器—揉捻机(除第一次揉捻采用开口式揉捻机外)均用有压力,被应用于萎凋叶第二次和第三吹的揉捻时。通过压力使茶叶揉捻得更好,也就是說要加强萎凋叶的破碎。利用压力的週期—15分鐘,而最先10分鐘施压视萎凋叶萎凋程度和投入量多少而定。萎凋过度的叶子需要較重的压力,相反的萎凋不足就要較輕的压力。最后5分鐘的揉捻則不用压力。  相似文献   

19.
名优祁红初制中的揉捻与发酵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名优祁红初制中普遍反映的揉捻困难和发酵程度难掌控的问题。选用‘祁门槠叶’种一级鲜叶原料,经相同萎凋后,以传统祁红初制工序为对照,揉捻方式(A)设置A1(一次空揉+轻压)、A2(二次空揉+轻压)、A3(二次空揉+轻压+稍重压)3处理;发酵程度(B)设置B1(偏轻,黄红色)、B2(适中,铜红色)、B3(稍重,红褐色)3处理。通过对揉捻叶的细胞破损率、成条率和芽叶完整率的测定比较,优选最佳的揉捻方式;根据对干茶样品的感官审评与生化成分分析结果,选择最适宜的发酵程度。结果表明:揉捻A3处理,叶细胞破损率87.4%,成条率84.6%,芽叶完整率59.7%,比较符合名优祁红初制的揉捻要求;发酵B2处理制得的茶样,主要生化成分比例协调,感官审评综合评分94.10分,发酵程度适宜。因此,名优祁红初制中的揉捻工序选用A3揉捻方式为好,发酵程度掌控在B2为宜。  相似文献   

20.
杀青是绿茶初制中最关鍵的工序,而温度又是杀青诸技术因素中具决定作用的重要条件,其它因素(如转速、闷透、投叶量、时间等)只能视温度的具体变化掌握调节,才能发挥积极配合作用、达到绿茶色、香、味特有的传统风格。在过去的有关资料上,确定绿茶杀青“锅温”为220°—240℃,或280°—300℃,或锅底烧成微红色。测试手段是水银计还是各种热电偶或其它测温计?测试时间多长?对于各种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