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枫 《山东家禽》2004,(8):14-16
在世界范围内。只要使种公鸡达到一定的条件。鸡群就会获得良好的受精率。然而,为了获得良好的受精率。就需要管理好鸡群,确保种公鸡在各个不同的年龄阶段获得正确的骨架发育、睾丸发育和均匀度.确保控制好种公鸡的饲喂,正确的公母比例以及种公鸡适宜的肥胖程度。  相似文献   

2.
在世界范围内,只要使种公鸡达到一定的条件,鸡群就会获得良好的受精率。然而,为了获得良好的受精率,就需要管理好鸡群,确保种公鸡在各个不同的年龄阶段获得正确的骨架发育、睾丸发育和均匀度,确保控制好种公鸡的饲喂、正确的公母比例以及种公鸡适宜的肥胖度。饲舍安排  相似文献   

3.
只有使种公鸡达到一定的条件,鸡群才会获得良好的受精率。因此,为了获得良好的受精率,需要管理好鸡群,确保种公鸡在各个不同的年龄阶段获得正确的骨架发育、睾丸发育和均匀度,确保控制好种公鸡的饲喂、正确的公母比例以及种公鸡适宜的肥胖程度。  相似文献   

4.
为了获得良好的受精率,就需要管理好鸡群,确保种公鸡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获得正常的骨架发育、睾丸发育和均匀度。确保控制好种公鸡的饲喂方法,正确的公母比例以及种公鸡适宜的肥胖程度。  相似文献   

5.
胡入胜 《山东家禽》2014,(11):21-23
在我国现代肉种鸡的生产中,公鸡和母鸡都是影响受精率的重要因素,但是公鸡对受精率的影响更大。因为公鸡的问题影响受精率主要是受公母配比、有效交配次数、精子浓度与质量等三方面的影响。为了获得良好的受精率,就需要从细节入手管理好鸡群,确保种公鸡在各个不同的周龄阶段获得正确的骨架发育、睾丸发育和体重均匀度,坚持公母分饲、合理的公母比例以及种公鸡适宜的体况是获得良好受精率的根本保障,笔者结合种公鸡的饲养管理实践,现归纳如下几点需要注意的管理细节,对指导生产具有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6.
肉种鸡从光照刺激到产蛋5%之间对外界反应比较敏感,如管理不当会对种鸡生产性能造成较大影响。因此,此间通过光照刺激促进种母鸡开产以及利用饲喂与光照管理提高其产蛋性能,使种母鸡按照目标体重曲线生长并采用推荐的光照程序使鸡群平稳地进入产蛋期;保持种公鸡的最佳体况、数量正确与种母鸡匹配,以获得最佳的受精率并确保受精率持续性良好是此阶段管理的重中之重,因此在饲养管理上应注意以下要点。  相似文献   

7.
鸡场在进行人工授精时总是强调技术动作的规范,而忽略了另一重要因素——鸡体。须知,种蛋受精率的高低不仅和人工授精的操作有关,更主要的是和鸡体有直接关系。这在种鸡人工授精管理中是不能被忽视的。一种鸡饲养管理上常被忽略的问题1强调开产鸡群的饲养管理而忽略育雏、育成鸡群的饲养管理种鸡生产性能如何和种鸡在育雏、育成阶段的饲养管理有直接关系,育雏、育成阶段控制得好,种鸡开产后的各项生产性能也好,受精率也高。相反,忽略了加强对育雏、育成鸡群的饲养管理,种鸡开产后不仅产蛋率低,而且受精率也低,各项生产性能都不理想。在种鸡人工授精的管理中,不仅要强调开产鸡群的饲养管理,更重要的是要加强种鸡育雏、育成阶段的饲养管理,这是关键,是种鸡群高产蛋率、高受精率的基础。2强调公鸡的饲养管理而忽略母鸡的饲养管理种鸡场往往注重公鸡的培育与淘汰,重视公鸡的营养补充与疫病防制,而母鸡却没有被同等重要看待,片面强调种公鸡的作用,而忽略了种母鸡的作用。其实,就种鸡而言,种蛋受精率的高低不仅仅决定于公鸡,也决定于母鸡,两者同样重要。在种鸡的人工授精生产中,不仅公鸡要健康,营养要充足,母鸡也一样。如果母鸡营养不良,很难想象鸡群会有好的产蛋率和受精率;如果...  相似文献   

8.
韩枫 《水禽世界》2000,(5):20-21
倘若鸡舍内的环境对整个鸡群来说是一个颇为理想的世界,种公鸡与种母鸡都能在饲料平衡、光照恰当、体重适宜等条件下饲养,达到理想的产蛋率和受精率,也许就没有任何必要在鸡群中采用青年种公鸡替换老龄种公鸡的程序.然而,在许多情况下,鸡群在整个生产周期至少要替换一次种公鸡,有时甚至两次.鸡群为何要替换种公鸡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受精率太低.  相似文献   

9.
公鸡睾丸生长发育的几个关键阶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公鸡睾丸的发育程度对鸡群受精率的高低和维持非常重要,受精率低的鸡群通常公鸡睾丸也较小.因此,无论在哪个阶段任何管理方法都不应该损害公鸡睾丸的生长发育.为了使公鸡的睾丸更好地发育,就必须了解公鸡睾丸发育的几个关键阶段.  相似文献   

10.
倘若鸡舍内的环境对整个鸡群来说是一个颇为理想的世界,种公鸡与种母鸡都能在饲料平衡、光照恰当、体重适宜等条件下饲养,达到理想的产蛋率和受精率,也许就没有任何必要在鸡群中采用青年种公鸡替换老龄种公鸡的程序。然而,在许多情况下,鸡群在整个生产周期至少要替换一次种公鸡,有时甚至两次。鸡群为何要替换种公鸡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受精率太低。   鸡群至 40周龄时,由于种公鸡交配的频率变缓,而种母鸡,从其生理学方面来看,则需要交配的次数更加频繁才能维持较高的受精率,因而到此年龄阶段,肉种鸡的受精率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