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榛子叶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榛子叶中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开发榛子叶资源。方法利用1HNMR、13CNMR谱与化学方法鉴定从榛子叶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的结构。采用荧光酶标记法测定榛子叶提取物的抗金属蛋白酶活性。结果从榛子叶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1,3,5,8-四羟基-2,4-二(3-甲基丁-2-烯基)双苯吡酮(1),山奈酚(2),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3),对羟基苯甲酸(4),儿茶酚(5),2,7-二羟基-3,5-三甲氧基-9,10-二氢菲(6)。测定了化合物(6)的抗金属蛋白酶活性。结论化合物(1)~(6)为首次从该植物叶中获得,化合物(6)对金属蛋白酶(MMP)的抑制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2.
采用色谱方法分离,通过波谱学方法鉴定结构,研究蒙古苍耳子的化学成分。从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其中5个黄酮类化合物,2个为甾体类化合物,1个为糖苷类化合物,鉴定结构分别为:5,7,4’-三羟基-3’,5'-二甲氧基黄酮(1),3,5,3'-三羟基-6,7,4'-三甲氧基黄酮(2),3,5,6,7,3'-五羟基-4’-甲氧基黄酮(3),槲皮素(4),芹菜素(5),羽扇豆醇(6),豆甾醇(7)和5,3’,4'-三羟基-7-氧-β-D-葡萄糖苷(木犀草素-7-0-β-D-葡萄糖苷)luteolin-7-0-β-D-glucoside(8)。首次从蒙古苍耳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8。  相似文献   

3.
田永强  赵海波  刘航  田苗  侯相民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340-14341,14344
[目的]研究镰形棘豆(Oxytropis falcataBunge)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镰形棘豆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8种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柚皮素(2)、5,6-二羟基-2,7,3′,4′-四甲氧基黄酮醇(3)、5,6-二羟基-2,7,4′-三甲氧基黄酮醇(4)、3′,4′,5,7-四羟基双氢黄酮(5)、黄芹素(6)、7α-hydrox-ysitosterol(7)、7-oxositosterol(8)。[结论]化合物2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本论文报道运用有机溶剂提取,正、反相(C18)硅胶柱层析、制备高压色谱方法从云南松松针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学成分。利用1H-NMR,13C-NMR和MS光谱方法鉴定了这1 0个化合物分别为:(Z)-3-甲氧基-5-羟基二苯乙烯(1),(E)-3-甲氧基-5-羟基二苯乙烯(2),4-羟基-3-甲氧基苯乙胺(3),5,8,4’-三羟基-3,7-二甲氧基-6-甲基黄酮(4),5,8-二羟基-3,7,4’-三甲氧基-6-甲基黄酮(5),覆盆子酮(6),松脂醇(7),12α-羟基松香酸(8),β-谷甾醇(9),亚麻酸(10)。  相似文献   

5.
郭生虎  朱金霞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5):6992-6993
[目的]研究大戟科大戟属植物钩腺犬戟(Euphorbia sieboldiana MerrelDecme.)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葡聚糖凝胶柱层析等色谱技术分离化合物,并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特征鉴定其结构。[结果]从钩腺大戟根的石油醚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良香树脂醇乙酸酯(β-amyrin acetate I)、2,4-二羟基16-甲氧基-3-醛基-苯乙酮(2,4-dihydroxy-5-methoxy-3-alde-hydoacetophenone,Ⅱ、1-(2,4二羟基-6-甲氧基-3-甲基)-苯乙酮[1-(2,4-dihydroxy-6-methoxy-3-methylphenyl)ethanone,Ⅲ]、3-甲氧基4羟基-反式苯丙烯酸正十八醇酯(octadecanyl-3-methoxy-4-hydroxy-benzeneacrylate Ⅳ)、阻谷甾醇(β-sitosterol,V)、二十八烷醇(1-octacosanol,Ⅵ)。[结论]所分得的6个化合物均为首坎从该植物申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研究紫珠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为运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反相Rp-18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紫珠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通过理化性质,MS,1H-NMR和13C-NMR等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紫珠地上部分分得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7-二羟基-3,5-二甲氧基黄酮(4',7-dihydroxy-3,5-dimethoxyflavone,1),5-羟基-3,4',7-三甲氧基黄酮(5-hydroxy-3,4',7-trimethoxyflavone,2),5-hydroxy-3,3',4',7-tetramethoxyflovone (retusin,3).结论:化合物1和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西藏沙棘(Hippophae thibetana)叶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MCI柱色谱法及半制备HPLC研究西藏沙棘枝叶的化学成分,依据波谱数据鉴定其化合物结构。[结果]试验共得到7种化合物:Δ5,22豆甾醇(1),齐墩果酸(2),3'-甲氧基-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3),3'-甲氧基-槲皮素-3-O-a-L-鼠李糖-(1→2)-β-D-葡萄糖苷(4),表儿茶素(5),对羟基苯甲酸丁酯(6),3,4-二甲氧基-5-羟基-苯酚-1-O-α-D-阿拉伯糖-(1→6)-β-D-葡萄糖苷(7);其中化合物1、5、6、7为首次从西藏沙棘中分离得到。[结论]研究可为西藏沙棘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八角枝叶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质谱法(MS)和核磁共振法(NMR),对从八角枝叶中分离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八角枝叶中分离到了7种化合物,分别为Nortrachelogenin-8′-O-β-D-glucopyranoside(1)、Dihydrobuddlenol B(2)、Naringenin-4′-O-β-Dglucopyranoside(3)、槲皮素-3-O-L吡喃鼠李糖(4)、Benzeneethanol-4-O-β-D-glucopyranoside(5)、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甲酯(6)和莽草酸(7)。【结论】从八角枝叶中分离得到7种化合物,化合物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野藿香蜜挥发性成分的化学成分研究到目前为止未见报道。本试验用丙酮提取和气相色谱法对野藿香蜜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和鉴定。分离出56个峰,确认了其中的27种化合物。主要化学成分为:5-羟甲基-2-呋喃甲醛(27.96%);4-甲基-4-羟基-2-戊酮(5.27%);2,3-二氢-3,5-二羟基-6-甲基-4H-4-吡喃酮(5.22%);2,2-二甲基-1,3-二氧-4-甲醇(2.77%)。胸腺嘧啶(2.02%);4-甲氧基苯甲醇(1.82%);4-甲氧基苯甲酸(1.34%);软脂酸(0.46%);α-亚麻酸甲酯(0.83%)。占挥发性成分的47.69%。  相似文献   

10.
利用色谱技术对云南玉溪产区‘红花大金元’烟叶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分离得到7个酚类化合物,经NMR波谱方法及其理化性质分别鉴定为:松脂酚(1),紫丁香树脂酚(2),咖啡酸甲酯(3),4-羟基-3,5-二甲氧基苯甲醛(4),4-羟基-3-甲氧基苯乙酮(5),2,4-二羟基苯乙酮(6),对羟基苯乙酮(7)。其中,化合物1,2,4,6,7为首次从烟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金花茶花中的木脂素类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Sephadex LH-20凝胶柱、C18反相色谱柱、半制备高压液相色谱等色谱方法对金花茶花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同时运用1H-NMR,13C-NMR,ESI-MS等多种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共得到8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桉脂素,2)(+)-diasyringaresinol,3)(+)-isoeucommin A,4)Pinoresinol 4-O-glucoside,5)7S, 8R, 8 ′R-(-)-lariciresinol-4′-O-D-glucopyranoside,6)(+)-Isolariciresinol 9-O-β-D-glucopyranoside,7)(+)-Isolariciresinol 9′-O-β-D-glucopyranoside,8)3′, 4-O-dimethylcedrusin。本实验8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华中五味子藤茎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华中五味子藤茎为材料,采用硅胶柱层析、MCI树脂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等方法,分离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ABTS方法评价其抗氧化活性,以全面了解华中五味子的化学成分,明确其藤茎中药效成分及活性作用。结果表明:1)从藤茎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胡萝卜苷(1)、pinobatol (2)、Matairesinol 4′-O-glucoside (3)、(-)-secoisolariciresinol-O-a-L-rhamnopyranoside (4)、(-)-secoisolariciresinol 9-O-α-L-arabinopyranoside (5)、(-)-儿茶素 (6) 和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7);2)化合物2~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3)化合物2~7清除ABTS自由基IC50值分别为14.43、13.45、7.39、3.84、1.88、14.11 μg·mL-1;化合物4~6抗氧化活性与阳性对照品相当。  相似文献   

13.
邵玉田  杨超  夏吾炯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2,(7):1447-1449,1464
[目的]对卷柏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与鉴定。[方法]从传统中草药卷柏全草中分离得到化合物,采用柱层析色谱法及制备型薄层色谱法对化合物进行纯化,再通过核磁及质谱分析的方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最后用MTT法测试化合物的抗癌活性。[结果]试验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巴西棕榈酸(1)、葡萄糖(2)、β-谷甾醇(3)、穗花杉双黄酮(4)、selaginellin(5)、selaginellin M(6)和selaginellin A(7);并且在所测试的3种化合物中,以化合物7抑制HeLa癌细胞生长的活性最好。[结论]为更好地开发利用卷柏植物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古代麻黄中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来探讨其化学成分的稳定性。[方法]采用乙醇回流提取法提取麻黄中的化学成分,并采用色谱分离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然后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其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古代麻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苷(1)、槲皮素-3-O-β-L-吡喃鼠李糖苷(2)、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苷-4″-E-(4-羟基)-肉桂酸酯(3)、刺五加酮(4)、胆甾-5-烯-3β-正十四酸酯(5)、β-谷甾醇(6)、正二十八烷醇(7)和正二十六羧酸(8)。[结论]研究发现,麻黄中黄酮类成分结构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Dendrobium thyrsiflorum and determine its bioactive compounds. [Method] The compounds were extracted by 95% alcohol and isolated by column chromatography on silica gel and Sephadex LH-20. Their structures were identified by spectroscopic analysis(1H NMR and13 C NMR). [Result] Seven compounds were obtained and identified as 4, 7-dihydroxy-2-methoxy-9, 10-dihydrophenan-threne(1), syringaldehyde(2),moscatin(3), gigantol(4), batatasin III(5), tristin(6) and stigmasterol(7). [Conclusion] Compounds 1 and 2 were isolated from this medicinal plant for the first time.  相似文献   

16.
为建立烤烟焦油含量的预测模型,对烤烟总糖含量(X1)、还原糖含量(X2)、总氮含量(X3)、烟碱含量(X4)、钾含量(X5)、氯含量(X6)、糖碱比(X7)、氮碱比(X8)和钾氯比(X9)9项化学指标进行基于相关分析和统计检验的多重共线性诊断,并对其与焦油含量(Y)进行了岭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烤烟总糖、还原糖、总氮、烟碱、糖碱比和氮碱比6项化学指标间存在共线性,且9项化学指标与焦油含量间均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表明采用岭回归方法建立的以该9项化学指标为自变量的烤烟焦油含量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是合理的。当岭回归参数为0.08时的烤烟焦油含量预测模型为Y=18.800 9–0.000 7X1–0.034 2X2+1.625 2X3+0.691 1X4–0.968 68X5+0.292 70X6–0.029 9X7–3.519 3X8–0.056 87X9(R2=0.817 5)。回归方程通过显著性检验(P<0.01),且回归系数的符号均与相关分析结果相一致,有效地使运用最小二乘法估计时符号不合理的回归系数变得合理。  相似文献   

17.
南美蟛蜞菊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南美蟛蜞菊叶的挥发油,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的方法对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测试分析,运用气相色谱峰面积归一法确定各个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共分离鉴定出56个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α-蒎烯(30.35%)、a-水芹烯(16.67%)、D-柠檬烯(15.92%)、1,2,3,4,4a,5,6,8a-八氢-7-甲基-4-亚甲基-1-(1-甲基乙基)-萘(4.71%)、1-乙烯基-1-甲基-2-(1-甲基乙烯基)-4-(1-乙缩醛甲基)-环己烷(4.08%)、石竹烯(3.45%)、1-甲基-2-(1-甲基乙基)-苯(3.37%)等。  相似文献   

18.
采用常规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等多种色谱分离手段,从五味子油饼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依据理化.性质、光谱学分析和化学方法,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是:五味子丙素(Schisandrin C,1)、五味子乙素(Schizandrin B,2)、五味子甲素(Schisandrin A,3)、五味子酯甲(Schisantherin A,4)、Angeloylgomisin H(5)、五味子醇乙(Schisandrol B,6)、五味子醇甲(schisandrol A,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