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夏天真正到来,是伴着第一声蝉鸣开始的。在我家老屋的后面,有一条长长的河堤,河堤下面栽满了树,这片林子,是蝉的家,也是听蝉鸣的最好去处。一天中,蝉的鸣叫声大有不同。清晨的蝉鸣孤单而悠长,和声极少。中午时分,骄阳似火,酷热难当,蝉鸣便显得急躁、庞大,甚至有点儿刺耳。当人们热得大汗淋漓时,蝉鸣便显得有些疯狂了。经过无数次翻腾,傍晚的蝉鸣疲倦了,有气无力,像极了劳作了一天的人  相似文献   

2.
夏日听蝉     
张永全 《中国林业》2013,(15):53-53
爱上蝉,缘于蝉鸣,我一直固执地认为,蝉鸣是夏天最有特色的声音。夏日里有蝉的歌唱,夏变得清脆而有生气。夏日午后,躺于树荫处,听蝉鸣不倦,高低错落,余音袅袅,不绝于耳,蝉声掩埋了城市的喧嚣和聒噪,听着阵阵蝉鸣,心灵便得以安谧。  相似文献   

3.
金蝉鸣夏     
正夏,蓬勃而热烈。蝉,使足了劲儿为她歌唱。童年,在夏日的蝉鸣里清纯而欢愉。一渠清水从村前流过,两岸树木成林,夏荫蔽日,蝉便在这里安顿下来。夏天是醒来的季节,蝉似乎醒得更早一些。蝉鸣,使平淡的村庄多了几许亮朗和激越。无数只蝉一起歌唱,蝉鸣渐密渐浓,嘹亮清越,裹着渠水的轻吟,从丛林里泻出来。蝉的歌声一浪高过一浪,如鼓乐齐鸣,如浪潮迸涌,那气势,似乎能把天空举起来。一缕蝉鸣  相似文献   

4.
夏日蝉鸣     
正炎炎夏日总有蝉鸣相伴,仿佛夏天与蝉是一对孪生兄弟,缺一不可。蝉鸣曾融进了中华文明的精髓,引发了不少文人骚客的无限愁怀——骆宾王听蝉鸣是满腔悲愤、满腹惆怅的:"露重飞难进,风多晌易沉";白居易却从蝉鸣中引发了无限乡愁:"一闻愁意结,再听乡心起。渭上新蝉声,先听浑相似";柳永听蝉鸣则引发  相似文献   

5.
觅蝉     
正夏天如每日的晨昏一样,总会如期而至,可这个夏天,有些安静,安静到空气中总是静悄悄的。在这静悄悄的气息里,我想起了一种声音,一个在我生命的夏天不断重复的声音,蝉声。忽地,蝉声没了,这让我有些不习惯,有了一种夏天不再是夏天的感觉,是夏天还没来到?还是夏天已经走远。而我此时,明明正盘踞在伏天,却为何听不见蝉鸣,蝉,这些不知疲倦的蝉,哪儿去了呢?我在疑惑,是今年的天不够热的缘故吗?还是城市的集中化,人离自然越来越远了?或许这两者原因  相似文献   

6.
夏夜蝉趣     
当第一声蝉鸣从树上流泻下来,真正的夏天就开始了。几声惊雷,一场透雨,就将地下沉睡的蝉猴儿惊醒了。当第一只勇敢的蝉猴儿化做具有金色羽翼的蝉,并唱出第一曲夏的抒情诗时,同类们也象受了感召似的,纷纷从地下急不可待跃跃欲试地钻出土层。捉蝉猴儿就是我们童年的最大乐事了。  相似文献   

7.
乡村七月     
一蝉一遍一遍的背诵远去季节的嘱托。七月,用汗流浃背证明着自己。成熟从这里起步。蝉鸣的远端,想象着的秋天,正向我们一步步靠近。七月的风,在乡村上空盘旋,火热被风感染。金色的液汁从风的唇边滑落,滴在老农的脸上,禾苗在老农的笑声中飞快的成长。二七月的黄昏,被一群一群的蜻蜓无休止的纠缠着,显得很疲惫,很无柰。但心满意足的感觉,让七月的黄昏淡定了许多。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随着四旁绿化树木的增加,蝉害已逐渐成为人们注意的问题。据调查,有140多种林木和果树的枝梢均受蝉害,尤以杨、柳、榆、苹果、桃、梨等严重,目前尚未发现有效的天敌。但在美国东南部和中部有一种蝉  相似文献   

9.
夏日炎炎,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到了晚上总想找个凉爽地方休息,或全家出去在河堤散步,感受河边晚风的清凉,或在家里享受空调的冷气,或在院落的树荫下乘凉闲谈……而我则喜欢在家沏杯绿茶,吟读《唐诗宋词》,在诗意中避暑消夏。宋代诗人葛元怀,喜欢从品味大自然的情状中体会无穷的乐趣,他在《夏日》诗中写道:"晓荷承坠露,晚岫障斜阳。树下地常阴,水边风最凉。蟑移惊鹊近,鹭飞得鱼忙。独坐观群动,闲消夏日长。"诗人一边闲看鸣蝉惊飞,喜鹊栖枝,鹭鸟惊  相似文献   

10.
吃蝉记     
陈明淳 《湖南林业》2009,(11):35-35
独卧小院,蝉歌绵绵,于燥热之中似乎骤增了些许幽静。于是想到了蝉。记得前年夏日出差山东,汽车从省会济南出发,沿黄河古道直抵黄河口,车过一个叫陈镇的地方,见集贸市场口上有条巷道,人们肩背手提,熙熙攘攘,甚是热闹。一问,说是蝉交易处,买蝉回去吃,并戏言:“三天不吃蝉,口臭”。吃蝉,我不禁愕然。  相似文献   

11.
蝉鸣     
我家的楼前有十几棵粗壮的大椿树。一年四季有三季常绿,肥厚的叶片,逞条形状,油光光的,繁茂的枝杈,横七竖八,四处伸展。冬天,绿叶散尽,挂满枝头的是一串串风干了的树种子,微风一吹,像风铃一样哗哗作响。尤其是到了夏天,飞来飞去的蝉和一阵接一阵的蝉鸣着实给我的生活增添了几分色彩和悠闲。  相似文献   

12.
聆听蝉鸣     
王纯 《中国林业》2014,(13):56-56
阳光洒下,树影斑驳,浓密的枝叶间,蝉安安稳稳地栖息着,开始了生命的歌唱。蝉在歌唱什么呢?寂静的夏日午后,暑热蒸腾,一切都安静了。时光悠长的影子缓缓游移,人们都睡了,鸟也歇了,风也远了。只有蝉,还在鸣唱。你听,“知了一一知了”,无数蝉声汇集,大合唱一般。夏天,便有了声响。  相似文献   

13.
柳梅与浪花     
黄河流经的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掉尔盟境内,有一处数华里长的黄河大堤,堤上,一排排碗口粗的柳树、榆树、沙枣和刺槐,昂首挺胸地守护在河堤两岸;堤内,正在流凌,被封在厚厚冰层下的浪花,又重新见到了天日。它高兴地跑呵,跳呵,当跑到靠近河边的一棵柳树时,突然停了下来,于是,一次有意义的谈话便开始了。  相似文献   

14.
信号(下)     
信号(下)蝉的鸣叫是人们十分熟悉的。蝉出像鹿一样,雄的用叫声吸引雌的。但是蝉发音跟人不一样,它们没有声带,只是在腹部两侧长着一层薄膜。当它们鸣叫时,这层薄膜便像鼓民一样震动起来。青娃和蟾蜍在繁殖季节都是最吵人的动物。它们喉部那巨大的声囊可以将声音扩大...  相似文献   

15.
爷爷是棵树     
我的同学跟我说起这样一件事:每年的植树节,他都要开车去离城五十多华里的河堤上为爷爷浇水,因为爷爷是一棵树。他说,原来河堤的东侧是一片近千亩的大沙滩,沙滩与河堤之间隔着大片的盐碱地,连草都不愿意长。每年的春天,狂风肆虐,尘沙漫卷,遮天蔽日,沙滩大有漫过河堤之势。上世纪六十年代这里开始造林固沙。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同学的爷爷是林业局的一名干部,参与了多年的植树造林活动。  相似文献   

16.
泡桐丛枝病和枣疯病病害症状相似,病原皆为MLO。传播媒介前者是茶翅蝽和虻蝽,后者为中拟菱蚊叶蝉(简称枣叶蝉)。1981年6月,将40多头饲枣疯病病毒7天的枣叶蝉成虫,接于锦纶纱笼内的5株泡桐实生苗上,8月中旬成虫全部死亡。1982年8月上旬,有一株苗木呈现典型的丛枝病症状,3个月后逐渐枯死。1983年初,又有一株苗木表现丛枝症状。1982年9月初、10底分别将枣叶蝉传毒发病的泡桐苗上的小叶柄、叶脉进行固定包埋,做超簿切片进行电镜观察。发现叶脉  相似文献   

17.
<正>唐朝诗人虞世南在《蝉》一诗中说:"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意在借蝉表明,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而文人眼中,夏蝉性情高洁,入土重生,蜕变新生,这些都符合文人追求的洁身自好、寻找新生的朴素愿望。蝉在文人的笔下,总被赋予了丰富的意味。蝉喜欢栖息在柳树上。古人常画"高柳鸣蝉",非常有道理。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在《夏天  相似文献   

18.
蝉的食用,早在公元前12世纪就有了记载,并且是帝王和贵族的珍贵食品,殷代还用蝉作祭品。在春秋时代,有人就采蝉食用,战国时代《庄子·达生篇》、三国时代曹植《蝉赋》、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乾隆《潮州府志》等都有以蝉为食的记载。近年来,我国南方和山东、河南等省,群众捕蝉为食更为普及,不少地方还视为待客的佳肴。据文献资料统计,目前世界上食用昆虫已达12目400余种。而在坦桑尼亚、津巴布韦等地蟋蟀和蚱蝉是居民餐桌上的佳品。蚱蝉种群数量多,个体大,分布广,作为害虫是人们力求控制和消灭的对象,但蚱  相似文献   

19.
蝉花是蝉若虫被蝉拟青霉寄生所形成的虫菌复合体,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古人对其形态、功用等早有描述。近年来蝉花所含有的活性物质及其功用受到科研工作者的普遍关注,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该文就蝉花的本草记载进行考证,并对其形态、分类进行探讨,同时对其有效成分、药理功能、人工培育等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搞好河堤绿化不仅有利于美化河堤,调节气候,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固堤防洪,保护农田,保证农业生产的稳产增产,因此河堤绿化工作切不可忽视。近几年来,桂林地区各级政府重视了河堤绿化工作。全地区有五大主干河流及67条主要支流,全程总长为765.6公里,绿化面积约占60%。但是,贯穿于全州、兴安、灵川、永福、荔浦、恭城等产粮县的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