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该文结合生产试验,对提高塞罕坝地区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原理与技术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得出塞罕坝地区造林,采用机械开沟整地方式,比人工穴状整地造林成活率提高3.7个百分点,造林保存率提高19.3个百分点。提出选择适当的整地方式、造林树种,采取有效的苗木处理方法和抚育方法可以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  相似文献   

2.
黄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严重的春季干旱所造成的新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低,是长期以来制约林业生产发展的瓶颈。为加速荒山绿化,解决大面积干旱石质荒山造林成活率低的问题,河南省嵩县从1994年开始容器育苗造林。通过12年的试验、示范、推广,容器苗造林已成为近年来荒山造林的主要方式之一,年均推广5000万袋,极大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显著提升了林业建设工程的科技含量,效果十分显著。以前多采用小容器苗造林,因其带土少、抗逆性差,成活率保存率低,2000年以来多采用大容器苗造林,连年成活率均在90%以上。采用大容器苗造林…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河套地区盐碱地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通过3次高垄造林对比试验,对影响成活率的因素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高垄造林可有效降低土壤盐碱化,提高成活率和保存率,同时适当加大造林密度将有助于提高林地效益。  相似文献   

4.
乌拉特前旗属干旱、半干旱地区,地貌类型复杂多样,造林立地条件较差。恶劣的自然条件,使大量土地日趋沙化,直接影响着这些地区的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提高。文章对当前制约造林的沙化土地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治理的具体措施,可为同类地区提供造林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鄂尔多斯地区干旱半干旱困难立地条件下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减少土壤侵蚀和风蚀,选择不同困难立地开展不同造林方法和模式试验。结果表明:干旱硬梁区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分别达80%和72%以上,其他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分别达到以上90%和85%以上;丘陵沟壑区土壤侵蚀量减少30%以上,沙区风蚀量减少30%以上。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景泰地区影响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效果因子分析和对实地试验观测研究,得出西北干旱荒漠区春季造林成活率低于秋季造林,但是春季造林保存率高于秋季造林。  相似文献   

7.
河套平原属干旱、半干旱地区,自然条件复杂严酷,困难立地条件造林问题多、难度大,成活率、保存率低,在河套地区采取合适的工程技术措施的造林技术措施,是提高人工造林成活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干旱气候特征是制约豫西丘陵区造林效果的主要因子,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低已成为林业生产发展的瓶颈。该文针对该区特点,提出以截干、容器苗、保水剂、高效节水为主的抗旱配套技术,有效地提高了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9.
<正>宁夏区南部山区自然条件恶劣,立地条件差,水土流失严重,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都不高,林木生长缓慢。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我们经过3 a栽植试验,成功地总结出了一套"16452"水平沟整地法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10.
节水保水技术在山杏造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节水保水技术和传统技术在山杏造林中成活率、保存率、生长特性的影响对比调查的结果表明,应用节水保水技术进行造林,可以显著提高造林的成活率、保存率和苗木的生长量,当年成活率可提高39.3%,5年保存率提高43.1%,5年平均株高提高1.2%,5年平均地径提高37.7%。  相似文献   

11.
张掖市甘州区兔儿坝滩是河西走廊北部生态屏障的重要地段,气候干旱,造林立地条件差,加之技术措施单一,导致多年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很低,为此,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了河西走廊北部风沙区困难立地条件造林试验,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顶凌造林可提高造林成活率10~20个百分点,截干造林与全苗栽植相比,造林成活率提高10个百分点。因此,在干旱困难立地条件下造林,综合应用抗旱造林技术,不但可提高造林成活率,而且造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建水县是滇东南岩溶山地的典型地区,于2006年在建水县的闫把寺进行不同造林方法(直播、袋苗、裸根苗)对马鹿花、苦刺、新银合欢3个树种的造林试验,经过2006~2011年6年的观测结果表明,马鹿花直播造林的成活率较高;苦刺以袋苗造林效果最好,成活率达94.6%,保存率达86.7%;新银合欢3种造林方法的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均较高,造林成活率在86.7%以上,次年保存率在77.9%以上。3个树种造林的株高和地径生长排列次序均为袋苗〉裸根苗〉直播,均以袋苗造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采用深穴整地、穴底植苗、草灌覆盖的造林新方法,可有效地保持土壤水分,土壤含水率超过了水平梯田整地常规植苗造林的林地;造林2a后落叶松保存率达95.6%,常规造林仅为52.4%,对提高干旱地区落叶松造林成活率有显著作用;落叶松幼树高度和当年生长量均比常规植苗造林的高。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一年生木荷容器苗和裸根苗在不同造林地类型上造林,比较造林效果。结果表明:木荷容器苗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在不同的造林地类型中均明显优于裸根苗。木荷容器苗造林树高生长和地径在不同的造林地类型中均明显优于裸根苗,并且差异显著。不同的造林地类型中,采伐迹地的成活率、保存率、树高生长量和地径生长量最好,其次为林冠下,再次为生物防火带。  相似文献   

15.
利用福建省南平樟湖国有林场不同类型和规格的木荷苗木造林对比试验林,系统研究苗木类型与规格对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幼林生长及叉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轻基质营养袋苗、大田裸根Ⅰ级苗和大田裸根Ⅱ级苗3种类型和规格的木荷苗木造林成效差异显著,其中采用轻基质营养袋苗造林可取得95.56%的造林保存率,且叉干率只有3.47%;造林后木荷1年生幼苗地径、树高和冠幅的平均值分别达到了1.63cm、107.10cm和56.43cm;造林后2年生,其地径、树高和冠幅的平均值分别达到了2.61cm、224.90cm和113.07cm,均优于大田裸根Ⅱ级苗和大田裸根Ⅰ级苗的造林成效,说明采用木荷轻基质营养袋苗造林可显著提高造林成活率和生长量,降低林木叉干率,全面提升造林成效。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辽西北干旱半干旱石质山区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低的问题,选取抗旱能力较强的侧柏为供试树种,采用鱼鳞坑整地方式,分别采用常规植苗造林、覆膜造林及客土袋造林方法进行造林试验,当年入冬前调查成活率,3年后调查保存率,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应用客土袋造林方法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显著高于其他2种方法,确定客土袋造林方法为最适合石质山地的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17.
在宁夏干旱区3种不同立地条件下开展梭梭人工造林试验的结果表明,半流动沙丘、丘间低地、沙障防护沙地3种不同立地类型造林成活率分别为66%、62%、68%,保存率为43%、55%、59%。这证明通过人工布设沙障机械固沙,能够有效防止风沙流动对梭梭幼苗的侵蚀,提高半流动沙丘迎风坡面沙地梭梭造林保存率。  相似文献   

18.
主要对绿色草原牧场的草原防护林进行研究,选择栽植10个乡土树种和外引种,观测树种抗性、成活率、生长发育和保存情况,以及防护效果;对各树种适应性进行评价,选择适宜半干旱风沙地区的草原防护林树种;并通过对4种造林方法的比较研究和评价,选择出半干旱风沙地区草原防护林建设的科学营造技术。  相似文献   

19.
泸定县大渡河干旱河谷区营养袋育苗与雨季造林技术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泸定县大渡河流域属干热干旱河谷地带,常规育苗造林成活较差。本文使用云南松、辐射松、岷江柏3种树种开展营养袋育苗和大田育苗进行对比试验,试验表明3种树种的营养袋育苗较常规育苗在出苗率、1 a生苗高、地径、须根长度、须根数量等方面,其增幅都在20%~71%间,差异显著;同时在对三种树种采用雨季营养袋造林和常规裸根造林对比试验中,结果表明前者较后者在当年成活率,年均高生长、年均地径生长,3 a保存率,都有着显著差异,且营养袋造林成活后抗逆强、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