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斧翅沙芥(Pugionium dolabratum Maxim.)是十字花科,属于沙芥属,为双子叶二年生草本植物,植株具有强烈的芥辣味,全株呈球形,高60~100厘米,植丛的直径50~100厘米。近几年人工栽培斧翅沙芥很多,国内、外对不同野生植物进行人工栽培及繁殖技术的研究很多,但对斧翅沙芥不同叶龄品质的这一研究未报道。本文通过对斧翅沙芥不同叶龄期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确定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多的时期,及开始适宜的食用期和采收期,以期为人工栽培出高品质的斧翅沙芥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以斧形沙芥为材料,通过甲醇浸提液萃取斧形沙芥种子,研究其提取液对白菜、解除休眠斧形沙芥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探讨斧形沙芥种子休眠与种子内源抑制物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斧形沙芥种子存在较强生理活性的内源抑制物质,不同溶剂提取斧形沙芥种子内源抑制物质的活性不同,抑制活性由强到弱依次为甲醇、乙酸乙酯、乙醚、石油醚。  相似文献   

3.
以斧形沙芥为材料,通过甲醇浸提液萃取斧形沙芥种子,研究其提取液对白菜、解除休眠斧形沙芥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探讨斧形沙芥种子休眠与种子内源抑制物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斧形沙芥种子存在较强生理活性的内源抑制物质,不同溶剂提取斧形沙芥种子内源抑制物质的活性不同,抑制活性由强到弱依次为甲醇、乙酸乙酯、乙醚、石油醚。  相似文献   

4.
以前,沙芥的开发利用以采摘天然野生沙芥为主,人工栽培较少,造成了资源严重破坏,现在野生沙芥分布范围严重萎缩,影响了沙芥的繁衍。近年来,不少人提出了两种栽培方法:一是选沙丘凹处向阳背风沙漠中下部栽培,一是在农区内沙土地栽培,但栽培技术不全面,沙芥产量不稳定。因此研究人工栽培沙芥,显得十分重要。本文根据调查研究,提出农田栽培技术,根据本技术,沙芥每667m2可达3500~4000kg。现将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民勤地区斧形沙芥温室种植过程中的土地平整、土壤消毒杀菌、苗床整理、选种、种子处理、播种、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采收等环节进行技术总结,以期为斧形沙芥在干旱荒漠区人工栽培的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沙芥的人工种植前景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沙芥是两年生沙地草本植物,重点分布在沙漠地带。由于可以食用,加之营养价值较高,现已被人工种植。人工栽培沙芥不但经济效益可观,而且有极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沙芥种植、加工在陶乐县已逐步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产业,且势头强劲,发展潜力巨大。为了规范农户们的种植技术,根据笔者两年来的观察分析,现将沙芥种植前景及栽培技术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沙芥的生物学特性及种植产量与效益的分析,从平整田块、施肥要求、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的防治、鲜菜采收等方面介绍了野生沙芥人工无公害栽培技术。采用该技术可使野生沙芥产量达60 000 kg/hm2。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集中研究了沙芥在不同叶龄时期主要营养成分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沙芥可溶性糖、淀粉、维生素C、蛋白质、氨基酸和叶绿素含量最高值出现在8-12片叶期,是沙芥的最适宜采收期。在呼和浩特地区进行人工训话栽培时,其产品新鲜叶片维生素C的含量可达到238.84 mg·100g-1FW,为辣椒维生素C含量117.5 mg·100g-1FW的2倍。因此,沙芥是一种维生素C含量较高的野生蔬菜。在沙芥的适宜采收期,蛋白质含量≥3mg·100g-1FW,氨基酸含量≥25μg·100g-1FW,可溶性糖含量≥60%DW,淀粉≥40%DW,叶绿素含量≥0.07 mg·g-1FW。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别从栽培措施、干旱胁迫生理指标、栽培模式和品种比较等方面阐述和归纳了相关学者对黄秋葵的研究成果,并对黄秋葵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农业生产和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支撑和便利。  相似文献   

10.
沙芥属(Puionium Gaertn.)蔬菜是以食用叶片为主的沙生蔬菜,本文通过测定其植株不同苗龄期几种营养成分的含量,掌握其变化规律,从而为初始采收期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其结果表明:沙芥和斧翅沙芥种在8片~12片叶间维生素C、蛋白质、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已达到较高的水平。由于此期植株已进入旺盛生长期,因此可作为人工栽培始收期。  相似文献   

11.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1年生沙芥幼苗期、旺盛生长期、生长衰退期的根、茎、叶等材料进行了形态及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幼苗期已分化出发达的保护组织、输导组织和贮水组织;旺盛生长期各器官输导组织发达,但机械组织不发达.在旺盛生长期和生长衰退期,根、茎均具有发达的髓,髓内有异常次生生长形成的维管组织,用于贮藏水分和养分.为适应沙漠干旱环境,沙芥各器官还形成了表皮、副表皮、泡状细胞、下陷的气孔和较大的气孔下室、长短导管分子并存及环栅型叶等特化结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超干处理对沙芥属蔬菜种子活力及抗氧化代谢的影响,为沙芥属蔬菜种子耐干性及贮藏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硅胶干燥法将沙芥种子(4.5%)和斧形沙芥种子(4.3%)的含水量分别降至3.1%、2.2%、1.3%,测定不同含水量条件下种子的生活力及抗氧化代谢的变化。【结果】种子含水量由CK降至1.3%时,斧形沙芥种子活力保持较高水平,而沙芥种子则急剧下降;脱水后3个含水量的沙芥和斧形沙芥种子的相对电导率均低于CK,细胞膜完整性保持良好;超干处理会使沙芥属蔬菜种子的MDA含量和 产生速率增加;超干处理对种子内4种抗氧化酶(SOD,CAT,GPX,APX)活性无明显影响。【结论】沙芥和斧形沙芥种子均具有较强的耐干性,但斧形沙芥种子抵御伤害的能力及种子的耐干性均强于沙芥种子,含水量2.2%是沙芥种子发芽率和活力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13.
沙芥属(PugioniumGaertn.)植物的分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J.Gaertner于1791年建立沙芥属(Pugionium)以来,一些学者先后在蒙古高原发现了本属的另外几个种和变种,但是,对个别种和变种的存在的与否以本属植物在内蒙古的分布一直存在着分歧意见,作者经实施调查及查阅标本以及后认为,本属植物共有4种,即:沙芥(P.cornutum(L.)Gaertn.),斧形沙芥(P.dolabratumMaxim.)距沙芥(P.calcaratumKom.)  相似文献   

14.
十字花科沙芥属植物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有关沙芥属蔬菜植物在分类学、解剖学、营养及化学成分、春化特性、种子生理、抗旱生理、加工工艺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对存在的问题及展望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在对转录组和蛋白组数据联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RT–PCR方法克隆得到沙芥幼苗叶片2个小分子热激蛋白基因PcHSP26.5和PcHSP17.8,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它们的核苷酸和编码蛋白,通过Real–time PCR分析其在高温、低温、NaCl、ABA和干旱复水胁迫下的表达模式。PcHSP26.5和PcHSP17.8开放阅读框分别为699 bp和462 bp,分别编码282和153个氨基酸,其中PcHSP26.5包含1个内含子。PcHSP26.5、PcHSP17.8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6 480、17 490,理论等电点分别为6.36、5.99;均无跨膜结构与信号肽位点,属于亲水蛋白。亚细胞定位预测和进化树分析表明,PcHSP26.5主要定位于线粒体中,属于MⅡ亚族;PcHSP17.8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中,属于CⅠ亚族。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沙芥PcHSP26.5和PcHSP17.8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在1 h达到顶峰,之后下降;低温胁迫下,沙芥PcHSP26.5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0.5 h达到顶峰,之后下降,沙芥PcHSP17.8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0.5~12 h内低于对照,24 h时出现上升趋势;NaCl胁迫下,沙芥PcHSP26.5和PcHSP17.8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分别在 1 h和3 h达到顶峰,之后下降;ABA胁迫下,沙芥PcHSP26.5和PcHSP17.8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在2 h达到顶峰,之后下降;干旱复水胁迫下,沙芥PcHSP26.5和PcHSP17.8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在干旱9 d达到顶峰,复水后下降。  相似文献   

16.
通过建立平均降雨量、平均气温与沙芥生长期菜蛾发生量之间的模糊矩阵,预测沙芥生长期菜蛾的发生量,验证结果表明:历史符合率达100%,且2005年预报与实际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17.
张红瑞  王文全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208-7209
就水飞蓟在我国近年来栽培方面的研究状况作一概述,并提出以后栽培研究的关键问题及展望。  相似文献   

18.
沙芥化学成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用系统化学预试法对沙芥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沙芥中含有氨基酸、蛋白质、糖及其甙类、酚类、鞣质、有机酸、皂甙、黄酮、内酯、香豆素、生物碱、甾醇等各类化学物质,是一种具有较高开发价值的药用植物.  相似文献   

19.
沙芥饲养小菜蛾实验种群生命表的组建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沙芥饲养,构建了小菜蛾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内禀增长率(rm),净增殖率(Ro),平均世代周期(T)和种群加倍时间(t)分别为0.186 4,76.304 8,23.251 9和3.718 6。分析小菜蛾种群对干扰的反应时间,发现其抗药性很强。  相似文献   

20.
水分胁迫下蒙古冰草、扁穗冰草和滨麦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蒙古冰草(Agropyron mongolioum keng)、扁穗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L.)Gaertn)和滨麦(Leymus mollis)为材料,用聚乙二醇6 000(PEG 6 000)模拟土壤水分胁迫,对它们的叶片相对含水量、质膜相对透性、游离脯氨酸及叶绿素指标进行对比,利用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其抗旱排序为滨麦>蒙古冰草>扁穗冰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