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北省黄冈县渔民李胜保夫妇误捕中华鲟,主动与渔政部门联系,并把中华鲟放回长江,受到了渔政部门和当地群众的称赞。今年5月26日上午,湖北省黄冈县团风镇渔民李胜保夫妇,在长江团风江段作业时,捕到一条大鲟鱼。因鱼的个体大,怕误伤,李胜保夫妇设法把鱼用绳、网绑好固定在水下保护着,然后立即上岸到黄  相似文献   

2.
1993年10月19日,江苏省邗江县渔业乡渔民徐宝安在长江支流经六圩下口处从事螃蟹捕捞作业时,捕获一条国家一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中华鲟,约2.5米长、225公斤重。随后,他立即向县渔政管理部门报告,并协助渔政人员将中华鲟放回长江,有力地保护  相似文献   

3.
4月23日上午11时30分,一条2.18米长,140公斤重的中华鲟,由东海区渔政局中国渔政24号船运抵长江口,在206灯浮处放生。这条中华鲟是在葛洲坝下捕获,空运来沪,在完成了有关科研项目后,为了  相似文献   

4.
南京濒临长江,所辖江段范围长约100公里。上游南面至江宁铜江和尚港与马鞍山交界,从大胜关至和尚港江面,现为江宁县江宁渔业队的作业场所,约有40条拖网船捕蟹;北面至江浦县驻马河口与安徽和县毗邻,从土坎河口至西江一带由江浦县长江渔业队57条拖网船生产。下游南面至南京市栖霞区长江乡新河口与句容下蜀相连,此段江面由栖霞区长江乡6条拖  相似文献   

5.
1999年3月1日,江苏靖江市斜桥镇一渔民误捕到1尾标志放流的中华鲟,标志号为“长江所NO:299”,靖江渔政站随即派员赶赴现场,进行测量、记录等技术处理,然后放回长江,并请靖江电视台对整个处理过程作了现场录像。这尾靖江渔民误捕的中华鲟(幼鲟)经权威部门认?..  相似文献   

6.
9月19日上午10点,上海崇明县渔政站把56尾幼鲟顺利放归长江口205灯浮北侧海面,其中30尾挂有放流标志牌。参加放流的有东海区渔政局、长江中下游水产资源管理委员会、市渔政处等领导和专家30多人。 今年崇明渔政站在崇明东部滩涂插网和浅水流网中共抢救误捕中华鲟幼鱼193尾,抢救人员把这批幼鲟集中到团结沙中华鲟幼鲟暂养基地集中暂养。经过两个多月的精心暂养,193尾中华鲟幼鱼体长从原来的20~25厘米,分别长到40~50厘米,最长达55厘米;体重从50~150克增加到400~450克,最重的超  相似文献   

7.
1994年“上海市中华鲟抢救中心”首批中华鲟放流活动于9月7日在长江口“灯浮”206号附近海面的“中国渔政”602号船上隆重举行。 经过7年来的实践和摸索,1994年崇明保护误捕中华鲟幼鱼工作终于摆脱了费用大、成活率低的困境,自7月中旬至8月28日,在崇明东部滩涂插网及丝网中共抢救误捕幼鲟59尾,可望全部成活。幼鲟误捕时平均体长22公分、体重150克,经过1个多月的科学精心暂养,体长平均长到40公分,体重400克,最长  相似文献   

8.
9月26日,经崇明县中华鲟抢救中心救护的22尾中华鲟在距离崇明岛东滩20海里的长江口水域被放流。这是上海市渔政系统进行的第16次中华鲟放流活动。长江口崇明岛东滩水域是中华鲟幼鱼进入海洋前的集中地,亦是中华鲟幼鱼洄游过程中数量最集中,栖息时间最长的天然场所。但是,从事渔业生产的插网、流刺网极易对幼鲟造成伤害和误捕,渔民误捕以后通常会及时送交中华鲟抢救中心救治。今年,崇明县中华鲟抢救中心共抢救中华鲟幼鱼620尾,其中481尾经救治即放入长江,另有139尾经救治后暂养于抢救池中。本次放流的22尾是误捕受伤后,经过抢救中心…  相似文献   

9.
1993年4月24日,据一条重134kg,长2.18m 的大型中华鲟,在中国渔政24号船的护送下,安全返回长江口海域。这条中华鲟是因科研需要于1992年11月在长江宜昌江段捕获的,后经空远来沪,完成了各项科学研究项目后决定放流的。  相似文献   

10.
市场动态     
<正>长江禁渔南京鱼价未见涨据悉,今年南京长江禁渔时间为4月1日12时至6月30日12时,涉及上下游全长98公里的长江水域及通江河口地带。在4—6月,在长江里捕一只螺、虾都被视为违规。每年春初都是刀鱼洄游季节,也是渔民下网捕捞的黄金季节。南京市渔政部门负责人介绍,今年  相似文献   

11.
长江葛洲坝工程兴建后,使大型鱼类中华鲟的生殖洄游通道受阻,为使这一珍稀鱼类得以延续和增殖,湖北省水产局受农牧渔业部委托,组织全国有关水产科研单位,成立中华鲟坝下人工繁殖科研协作组。该组于1983年11月11日上午10时对捕自宜昌地区古老背江段的一对成熟雌雄亲鲟,进  相似文献   

12.
去年11月8日上午,长江葛洲坝中华鲟人工繁殖研究所在宜昌地区江段将身长3公分左右的20万尾中华鲟幼鱼投放长江。至此,从1984年以来,这个研究所共向长江放流人工繁育的各种规格的中华鲟仔、幼鱼110万尾。其中人工培育的体重3克以上的幼鲟放入长江后比其自然繁殖的成活率要高得多。从而,开辟出一条人工增殖中华鲟幼鲟资源之路。  相似文献   

13.
由国家农业部等组织放流的10万尾中华鲟沿江而下,目前已陆续通过长江江阴段。据渔政部门的监测报告显示,江阴渔民严守“禁渔令”,目前无一捕杀现象发生。“拯救中华鲟,保护生命河”,是这次放流的主题。据了解,此次放流的10万尾长10厘米以上的中华鲟幼鱼,从2000年3月10日零时至4月15日24时陆续沿江游经江苏省江阴市。为确保这一名贵珍稀鱼类放流回归过程中平安无事,江阴市渔政部门加大禁渔的宣传和执法力度,确保了万无一失10万中华鲟游经长江江阴段  相似文献   

14.
信息走廊     
《中国水产》2001,303(2)
“中华鲟世纪放流”在荆州举行许洪善由农业部长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和湖北省荆州市政府共同举办的2000年中华鲟世纪放流活动于2000年12月21日上午在荆州市沙市渡口举办,5万尾2月龄中华鲟鱼苗和100尾14月龄中华鲟放流长江。这次放流的中华鲟鱼苗平均体重9.3克,其中有2万尾采用美国西北海洋技术公司提供的微型数码标志,14月龄中华鲟平均体重3340克,均携带银质标志牌。专家透露,1999年12月28日宜昌放流的10万尾中华鲟已于2000年3月至8月在长江口及东海海区陆续回捕,并首次回捕到放流的2月龄鲟鱼苗,这表明目前采取的增殖放流形式是有…  相似文献   

15.
回眸中华鲟幼鱼保护13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88年以来,崇明县渔政站在东海区渔政局、市渔政处等有关上级部门的领导关心下,共抢救幼鲟2126尾,放流419尾,为保护中华鲟资源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保护中华鲟幼鱼是保护中华鲟的重要环节 1980年以前,中华鲟在长江里的年平均捕捞量为400尾至 600尾之间,约 25万公斤,崇明奚家港等地有专门船只从事中华鲟捕捞。1981年葛洲坝截流后,把中华鲟产卵洄游群体阻隔在坝下,并导致产卵群体的多极化。据长江水产研究所有关材料显示,1983-1984年调查认为长江中达到产卵群体的中华鲟资源量为2176尾,…  相似文献   

16.
祖国各地     
葛洲坝坝下中华鲟人工繁殖获得成功长江葛洲坝工程兴建后,使大型鱼类中华鲟的生殖洄游通道受阻,为使这一珍稀鱼类得以延续和增殖,湖北省水产局受农牧渔业部委托,组织全国有关水产科研单位,成立中华鲟坝下人工繁殖科研协作组。该组于一九八三年11月11日上午10时对捕自宜昌地区古老背江段的一对成熟雌雄亲鲟,进行人工催产,催产剂为鲟垂体加LRH—A,至13日零时15分采得大量的卵子和精液,即进行湿法授精,并以黄泥桨脱粘  相似文献   

17.
(肖乐报道张嘉秋摄影)2002年12月11日下午,江苏省南京市渔民孙永来在长江南京下关水域从事捕捞作业时,无意中捕到一条长3.3米、重117公斤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鲟。这是长江下游首次发现体重这么大的白鲟。这种白鲟非常珍稀,全世界只有我国才有。专家表示,白鲟有“长江活化石”之称,已濒临灭绝,且我国从未捕获过活体白鲟。这是10年来首次在长江中下游发现白鲟的踪迹。  相似文献   

18.
为了拯救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中华鲟,崇明县渔政站和新民养鳗场在1990年利用养鳗池暂养成功10尾中华鲟幼鱼的基础上,今年又暂养成功中华鲟幼鱼60尾。于9月6日上午,有关科技人员给幼鲟(40cm左右)系上放流标志,在“中国渔政”602号船的护送下,顺利放归东海。  相似文献   

19.
吴铠 《中国水产》2010,(4):22-22
<正>本刊讯(特约记者吴铠)2010年3月6日08:12,上海市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接到崇明渔民的中华鲟抢救热线,称在佘山岛附近水域进行鳗苗捕捞作业时,误捕到一尾巨型中华鲟,该中华鲟受伤严重,急需救援。鉴于崇明基地  相似文献   

20.
2003年元月6日晚9时左右,江苏省靖江市渔民张灿荣、顾贵清在长江新港段江面东南3~4公里处下网捞蟹苗,收第2网时收上一条将网底搅缠成一团的中华鲟。张灿荣率先发现了鱼脊上的标志牌,他猜这是国家保护动物。当日是靖江市自1986年以来温度最低的一天,陆地气温降至零下5~6度。在无法取出与蟹网缠成一团的鱼时,他遂赶紧停止作业往家赶。从家里取出剪刀剪破鱼网,小心翼翼取出中华鲟,及时打电话上报靖江市渔政管理站。市渔政管理站会同靖江日报社现场摄影、测量,该鱼体长75厘米,重2.4千克,标志牌上写的是16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