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平邑甜茶为试材,采用水培的方法,研究了1/2 Hoagland营养液(正常养分)、1/5 Hoagland(中等养分)、清水(低养分)3种不同养分条件下,植物源生长调节剂"碧护"(0.136%芸苔素·吲哚乙酸·赤霉酸)对苹果幼苗生长和养分积累的效应,以期为苹果化肥减施增效技术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结果表明:养分减至对照1/5不会影响植株的叶绿素含量。中等养分条件下,根系构型各项指标与正常养分条件下差异不显著;在低养分条件下,苹果的叶和根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根系活力下降,根系平均直径和总体积均显著下降。施加"碧护"可以缓解养分减少对苹果幼苗造成的不利影响,甚至可以使幼苗生长和体内营养积累达到正常养分条件下的水平。说明"碧护"对低养分条件下苹果幼苗的生长和养分积累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控失肥与控释肥均属于新型肥料,都是通过添加助剂来减少养分流失,减缓养分释放速率,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但他们之间也存在着诸多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技术原理不同。控失肥是重点解决肥料养分迁移问题。添加助剂溶解后形成的网状结构能"网捕"或"定植"养分分子在植株根系周围,供植物吸收,达到控制养分迁移、流失目的,未被作物吸收的养分可供下  相似文献   

3.
盐渍化土壤枸杞叶养分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311-A拟饱和最优回归试验,研究了盐渍化土壤枸杞园不同氮磷钾配比、不同生育期、枸杞叶片养分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较优的氮磷钾配比,叶片养分含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大;2 a间叶片全氮含量在全生育期均呈"M"型变化趋势,全磷变化不大,基本趋于平缓,全钾在现蕾初期含量较高,到秋果后期含量逐渐降低;中度盐渍化土壤叶片养分变化与轻度及非盐渍化土壤叶片养分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冀西北坝上地区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对该地区4种土地利用方式(围封林地、围封采伐地、未围封林地和耕地)下的土壤化学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 表明:耕地的pH在7.5~8.5之间,明显高于其他3种土地利用方式(在6.5~7.5之间)(P<0.05);耕地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及速效氮、磷、钾都明显高于3种林地(P<0.05);2种封育林地表层土壤(0~10 cm)各养分含量明显高于未封育林地(P<0.05),但深层土壤差异不明显.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的垂直分布有显著影响,耕地土壤养分,除速效磷外,均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养分含量变化曲线呈"V"型;3种林地土壤养分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拐点均在10~20 cm土层,养分含量变化曲线呈"L"型.由以上结果得出结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含量及其空间分布具有明显影响,耕地因为人工施肥的原因各养分含量明显高于林地,但土壤有明显的盐碱化趋势;封育可明显提高林地表层土壤养分含量,但对深层土壤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柴达木地区枸杞干物质积累及养分吸收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青海省柴达木地区目前栽培较广的"宁杞5号"为研究对象,研究滴灌施肥条件枸杞干物质积累、枸杞产量与氮磷钾含量、氮磷钾积累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枸杞全生育期干物质累积量呈"S型"曲线变化,在盛果期至秋果期干物质积累达到最高峰,叶片在不同时期总干物质积累量中的比例在77.5%~6.64%变化。柴达木地区枸杞养分主要限制因子为氮,其次为钾和磷,且养分吸收高峰出现在8月下旬的盛果期。每生产100kg枸杞干果养分的需求量平均为N 11.2kg、P2O52.2kg、K2O 6.7kg。当年新生油条是氮、磷、钾养分的优先分配部位。  相似文献   

6.
间作对板栗林地土壤养分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北京市怀柔区,以板栗早熟品种—"燕山早丰"为研究对象,采用花生和红薯为间作物,以清耕栗园为对照,通过测定分析土壤N、P、K、有机质和果实可溶性糖、淀粉、蛋白质、脂肪等指标的动态变化,研究了间作物对板栗林地土壤养分、叶片营养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间作地还是对照,5~9月土壤0~50 cm的N、P、K和有机质的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但间作花生的土壤养分含量在7月之后,下降趋势逐渐变缓并明显高于对照。而间作红薯的土壤养分含量始终低于对照;红薯与板栗对养分竞争激烈,而豆科类植物与板栗间作更有利于提高林地土壤养分含量和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7.
对云南省保山地区"帕拉英达"杧果成熟功能叶片中氮、磷、钾、钙、镁、硫等6种营养元素含量跟踪分析。结果表明,叶片养分年平均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钙氮钾磷镁硫,分别为25.16、15.20、4.56、1.39、1.35、1.34g/kg;不同生育期叶片养分含量变化规律有所差异,根据叶片养分含量的变化规律,可把"帕拉英达"杧果生长周期分为4个阶段,即营养生长期(8月至次年1月)、生殖生长期(1—3月)、果实膨大期(4—5月)和果实成熟期(6—7月)。  相似文献   

8.
以"上海青"小白菜为研究对象,利用田间模拟试验,研究了铅污染不同程度土壤施用不同保水剂用量对小白菜生长与物质产量、氮磷钾养分吸收与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土壤铅污染加重不利于蔬菜生长与养分吸收利用,施用保水剂改良污染土壤能够影响蔬菜的生长和吸收利用氮磷钾养分,但影响程度受污染程度和保水剂用量综合制约。铅污染土壤上施用保水剂可增加蔬菜生物量10.0%~23.3%,在铅污染较轻土壤上加大保水剂用量和污染较重土壤上施用较小剂量保水剂更有利于蔬菜生长。适宜的保水剂用量促进氮磷钾养分吸收积累,且随生长天数增加而表现愈明显;保水剂施用提高了养分利用率,但不同养分种类间有所差异。铅污染较轻土壤施用较大剂量和污染较重土壤上施用较小剂量保水剂改良铅污染土壤能综合提高氮磷钾养分利用效率。保水剂1.2g/kg干土用量相对2.4g/kg干土用量改良铅污染土壤,实现蔬菜提产增效。  相似文献   

9.
根施氮磷钾肥对“新温185号”核桃坚果粗脂肪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渊  潘存德  陈虹 《北方园艺》2015,(12):152-155
以"新温185号"核桃为试材,采用"3414"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检验根施N、P、K肥对其坚果的粗脂肪含量效应,为"新温185号"核桃生产园的施肥与土壤养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新温185号"核桃坚果粗脂肪含量百分数(E%)分子的反正弦(Arcsin E)同P肥施用量(纯P2O5量,P)、P肥施用量的自乘(P×P或P2)、K肥施用量(纯K2O量,K)、K肥施用量的自乘(K×K或K2)存在极显著(P0.001)的线性相关关系。在中等土壤养分条件下,当P肥施用量(纯P2O5量)小于0.4840kg/株和/或K肥施用量(纯K2O量)小于0.1975kg/株时,对"新温185号"核桃的坚果粗脂肪含量均存在正效应,反之则存在负效应。在新疆南疆盆地"新温185号"核桃生产园田间施肥与土壤养分管理中须根据土壤养分状况适度施用P、K肥。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红地球"葡萄的产量和品质,降低人工施肥成本,试验设置2个处理,T1处理:腐植酸水溶肥+氨基酸水溶肥+生物有机水溶肥、T2处理:生物有机水溶肥,以常规施磷酸二铵尿素为对照,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水溶肥对土壤养分及"红地球"葡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T1处理的水溶肥施用效果最好,土壤养分和"红地球"葡萄叶片养分提高显著,同时有效促进新梢生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6.9%,可溶性总糖含量提高10.92%,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提高4.65%,可滴定酸含量降低13.65%,糖酸比提高29.21%,产量比对照提高12.65%,施肥效果最优,而且果实品质提高显著,为当地"红地球"葡萄大面积推广提供施肥方案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果树栽培年限的延长,以及不合理施肥等因素影响,果园土壤养分利用率低、土壤元素发生拮抗等问题凸显,造成养分失调、病虫害蔓延、果实品质下降,对果树产业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六方面着手,恢复土壤生态平衡,提高土壤再生能力,减少(防控)土传病害,实现土壤生态环保。1施足有机肥1.1有机肥是果树生长的养分仓库施入土壤的有机肥能够逐年积累,形成土壤"养分库",缓慢分解释放矿质养分、有机养分和二氧化碳等,供给果  相似文献   

12.
刘慧 《蔬菜》2016,(7):29-35
通过在北京市延庆区设施蔬菜主产区日光温室和钢架大棚耕层土壤取样,测定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及有效铜、锌、铁、锰微量元素等养分含量,分析延庆区设施菜田土壤养分资源的现状及不同棚龄的土壤有机质和大量元素等养分特征。结果表明:延庆区设施菜田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6.4 g/kg、2.0 g/kg、260.1 mg/kg、81.0 mg/kg、373 mg/kg,总体水平极高。特别是一直施用鸡粪和沼液的张山营镇土壤养分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乡镇,长期单一肥料施用导致土壤养分累积效应明显。随着棚龄的增加,设施菜田土壤有机质和大量元素含量并未随棚龄增加而呈现显著升高的趋势。但各棚龄段极高的土壤养分绝对含量表明不论是大量元素还是微量元素的累积仍然对土壤环境造成潜在的危险。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一减两增三平衡"的养分管理对策:即严控氮肥施用量,增施微生物肥,增施有机肥;有机-无机,大量-微量相结合,适时适法平衡施肥。  相似文献   

13.
矮化密植苹果园土壤养分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金世纪"苹果为试材,对昆明市西山区团结街道办事处4个矮化密植苹果园的土壤养分状况、果实品质进行了调查、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4个矮化密植苹果园的土壤pH值平均为5.99;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偏低,且果园之间各肥料的施用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土壤有机质与土壤各养分间均呈正相关,pH值与土壤各养分间呈负相关;不同土壤养分与果实品质也存在着相关性,其中单果质量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硼、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均呈正相关,与土壤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可溶性固形物与pH值、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葡萄主产区施肥现状调查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9年在怀来、涿鹿和昌黎葡萄集中种植的乡镇按照"一县三镇三村五户"的原则和要求,发放跟踪调查问卷148份,调查果园施肥状况,以提高河北省葡萄主产区肥料利用率,实现养分资源的综合管理,指导农户科学施肥。结果表明:有机肥施用量变化差异较大,怀来74%的农户投入小于1 000kg/667m2,涿鹿88%的农户为4 000~5 000kg/667m2;葡萄主产区养分施用量过大,投入量为N 53.7~138.8kg/667m2,P2O527.8~45.7kg/667m2,K2O 23.8~71.3kg/667m2,氮磷钾养分比例不协调,钾比例偏低;施肥时期不恰当,整个生育期氮肥过多,磷钾肥不能及时供应。建议实现养分资源的综合管理,提高肥料养分的利用率;加强科学技术在葡萄施肥中的应用,研发生产葡萄专用肥。  相似文献   

15.
以苦瓜品种"热科1号"为试材,采用盆栽的方式,研究了苦瓜干物质分配和大量(N、P、K)、中量(Ca、Mg)、微量(Zn、B)养分的吸收规律,以及干物质积累量与养分积累量的相关性,以期为实际生产中的肥料施用提供参考依据,实现养分的合理分配和利用。结果表明:苦瓜总的干物质积累比例为根∶茎蔓∶叶片∶果实=1∶31.24∶27.80∶31.49。各元素吸收比例为N∶P∶K=1.00∶0.15∶1.33;Ca∶Mg=1.00∶0.19;Zn∶B=1.00∶1.60。按照平均生产1 000 kg苦瓜计算,所需要的N含量为5.48 kg,P含量为0.84 kg,K含量为6.21 kg,Ca含量为2.44 kg,Mg含量为0.47 kg,Zn含量为0.02 kg,B含量为0.04 kg。苦瓜的干物质积累量与养分积累量呈显著正相关。苦瓜养分吸收整体表现为K>N>P>Ca>Mg>B>Zn。在实际生产中,应该注意各种养分的合理配施,在结果期适当增加B肥的投入比例,可以增加果实的养分积累,从而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6.
金建良 《果农之友》2007,(12):43-44
对进入结果期的板栗树,结实"空苞"多怎么办?我的经验是采用冬控"空苞"的新技术,如果树体养分不足,特别是土壤贫瘠硼肥缺乏的,则板栗"空苞"多,而且结实率减少。实践证  相似文献   

17.
调查了云南省元谋县夏黑葡萄"跑花"情况,分析了其发生的原因为:树体养分积累不充足,棚内温湿度变化频繁,棚体设计不合理,地膜覆盖太早,破眠过早等。同时提出了加强管理,确保树体养分贮藏充足;前期增加氮肥施用量,后期偏重磷钾肥;加强棚内温湿度调节;建造大棚时应预留通风口;适时覆地膜;适时破眠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中国瓜菜》2010,23(2):57-57
<正>设施菜地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土壤盐渍化、酸性化和养分比例失调等现象日趋严重。这种变化,生产上称为"土壤障碍"。大量调查和研究表明:设施菜地"土壤障碍"的形成和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山西天镇设施菜地土壤养分状况,以设施菜地相邻大田土壤为对照,选择当地有代表性的设施大棚21个,采用"S"型五点式采样,采集0~20 cm土壤样品进行分析化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天镇县设施菜地土壤p H值较对照(8.26)降低了1.5~2.5,出现了明显酸化趋势;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平均为15.41 g·kg~(-1),整体含量偏低,导致土壤养分得不到合理利用;土壤全氮质量分数在0.4~0.6 g·kg~(-1),有效磷质量分数小于30 mg·kg~(-1),依据菜地土壤养分分级标准,氮磷含量均属于严重缺乏;土壤速效钾质量分数大于200 mg·kg~(-1),超过了作物需求量,后期应严格控制钾肥施用量。总之,当地设施蔬菜生产中的不合理施肥,已导致土壤养分供应与蔬菜养分需求严重失调,今后应推广科学施肥。  相似文献   

20.
沈阳地区"寒富"苹果栽培新区土壤管理及养分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沈阳地区具有代表性的8个县、区内处于盛果期的果园为调查对象,调查果园的管理状况并用土钻采集土壤样本,研究分析了"寒富"苹果栽培新区的土壤管理及0~20、20~40、40~60cm土层土壤的pH值、有机质以及速效态的N、P、K等养分现状。结果表明:调查的苹果园大多已由传统的土壤清耕管理模式转为自然生草模式,果园平均草种15种;"寒富"苹果园土壤pH值处于6.01~7.69,部分果园土壤为弱酸性;土壤养分分布极不平衡且土壤养分表聚化明显,其中有机质含量为(1.27±0.28)%,速效氮、磷、钾含量分别为(54.05±12.43)、(24.69±5.98)、(108.34±22.87)mg/kg。因此,针对以上现状应及时改善沈阳地区"寒富"苹果园的管理现状,适当调整施肥策略以促进"寒富"苹果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