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3 毫秒
1.
不同覆膜方式对马铃薯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费乌瑞它为试验材料,不覆膜为对照,研究了白膜全膜覆盖、黑膜全膜覆盖、白膜全膜覆盖+膜上盖土、黑膜全膜覆盖+膜上盖土、侧膜覆盖、稻草覆盖后盖白膜6种覆膜方式对马铃薯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黑膜覆盖+膜上盖土能促进出苗,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马铃薯的干物质含量、商品薯率及产量,是适合黔中地区马铃薯栽培的最佳覆膜方式。  相似文献   

2.
阐明地膜和稻秸覆盖对冬作马铃薯产量、品质和杂草发生的影响,为冬作马铃薯高效栽培提供参考。在大田条件下,以‘费乌瑞它’和‘闽薯1号’为试材,设置4种覆盖栽培方式,分析各处理产量、营养品质及杂草防效的差异。结果表明,与露地栽培相比,地膜和稻秸覆盖处理商品薯产量分别提高3.2%~15.8%和13.7%~30.9%,总产量分别提高3.2%~18.1%和14.8%~21.9%。黑膜覆盖处理下的块茎淀粉含量最高,较对照显著提高15.9%~19.3%;黑膜和稻秸覆盖有助于提高块茎维生素C含量,相比对照增幅分别为10.1%~39.6%和26.7%~36.1%。覆盖栽培明显抑制马铃薯田间杂草发生,黑膜、白膜和稻秸覆盖处理杂草鲜重较对照分别下降66.4%~77.6%、32.4%~34.5%和25.9%~37.4%,其中黑膜覆盖的杂草鲜重防效最明显。综上,地膜和稻秸覆盖有助于提高马铃薯产量,采用黑膜覆盖还有利于改善块茎品质,而且具有明显的抑草效果。  相似文献   

3.
不同类型地膜覆盖对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张维国 《作物杂志》2013,29(1):87-90
在青海省互助县曹家堡进行不同类型地膜覆盖马铃薯单因素试验,以白膜覆盖、黑膜覆盖、降解膜覆盖为处理,以起垄露地种植和平地种植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在土壤深度0~10cm处,增温效果为白膜起垄>起垄降解膜>起垄黑膜>起垄露地>露地平种,10cm深处的增温效果>土壤表面。各种地膜覆盖后均可缩短马铃薯的生育期,提前收获,白膜覆盖和降解膜覆盖缩短生育期的作用大,黑膜覆盖作用小。白膜、黑膜和降解膜起垄覆盖马铃薯后,均可增加马铃薯株高、茎粗,提高马铃薯的结薯数和大薯率,提高马铃薯块茎产量和块茎淀粉产量,但干物质含量和淀粉含量下降,黑膜覆盖后干物质含量、淀粉含量下降的少,白膜覆盖和降解膜覆盖下降的多。普通白膜和黑膜的残留量大,降解膜到收获时基本腐烂。采用白膜或降解膜进行马铃薯覆盖最好。  相似文献   

4.
柳永强 《中国种业》2017,(12):49-50
在陇中半干旱区,采用黑膜覆盖、黑膜覆盖+滴灌两种种植模式,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下陇薯7号的生长发育、产量及抗旱性。结果表明,黑膜覆盖模式下,随种植密度的增加,马铃薯产量与大薯重量均先升高后降低,在密度为51000株/hm~2时产量最高;黑膜覆盖+滴灌模式下,密度51000株/hm~2与57000株/hm~2的产量较高,二者基本持平。黑膜覆盖+滴灌模式比黑膜覆盖模式马铃薯产量增幅明显,其平均抗旱指数达到1.40,说明黑膜覆盖+滴灌是陇中旱作区马铃薯抗旱栽培的高效模式。  相似文献   

5.
以费乌瑞它一级种薯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地膜及不同覆盖方式对冬作马铃薯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冬作区覆膜,以开沟播种施肥+起垄覆黑膜的方式最好,其次是开沟播种施肥+起垄覆白膜+膜上覆细土的方式,两种处理经济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6.
黔中地区覆膜盖土对马铃薯商品薯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索覆膜盖土栽培对黔中地区马铃薯商品薯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以‘宣薯2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大小的整薯、不同膜色和盖土方式对土壤温度、湿度、出苗天数、马铃薯商品薯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黔中地区覆白膜和白膜盖土栽培在出苗前、苗期具有增温保湿的效果,土壤温度比对照高0.42~6.84℃,湿度比对照提高1.64%~18.95%,出苗快、成熟早;中后期覆膜盖土栽培能有效降低土层湿度和温度,特别是成熟期土层湿度比对照降低了5.93%~6.4%,有效降低了烂薯率,商品薯产量比对照增产25.96%;采用30 g左右小薯能大幅度降低种薯用量,降低生产成本,取得最大经济效益。因此,采用小薯覆白膜盖土栽培能有效的提高马铃薯商品薯产量,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黔西北山区马铃薯的产量,以威芋 5 号马铃薯原种为试验材料,研究白色透明膜垄作、黑膜垄作覆土自动破膜、白膜半膜覆盖集雨、黑膜半膜覆盖集雨 4 种不同覆膜方式及露地栽培不覆膜对马铃薯的生育期、经济性状、产量及种植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地膜能有效缩短马铃薯的生育期,覆膜最高能缩短 16d;不同海拔地区覆膜方式也会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在海拔为 953m 的地区以白膜半膜覆盖集雨和白色透明膜垄作的覆膜方式马铃薯产量最高,分别达 2079.91kg/667m2、2078.54kg/667m2,较露地栽培不覆膜增产 25.17%、25.09%;海拔高度 1562m 的地区白色透明膜垄作的覆膜方式马铃薯产量最高,达 2286.12kg/667m2,较露地栽培不覆膜增产 28.99%。4 种不同覆膜方式均较露地栽培不覆膜纯收益增加。因此,推荐在黔西北山区中低海拔 950m 左右地区种植马铃薯采用白膜半膜覆盖集雨和白色透明膜垄作的覆膜方式,在海拔 1500m 以上地区采用白色透明膜垄作的覆膜方式。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早春马铃薯霜冻和干旱带来的灾害问题,提高马铃薯单产,以当地品种‘合作88’与引进品种‘青薯9号’为主体作物,采用大垄双行白膜下滴灌、大垄双行滴灌、大垄双行覆白膜、大垄双行、大垄双行稻草包芯、大垄双行覆黑膜、常规栽培7种栽培模式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合作88’产量最高的栽培方式是常规栽培 (57.18t/hm2),其次是大垄双行覆白膜(53.76t/hm2),产量最低的是大垄双行覆黑膜 (33.23t/hm2);‘青薯9号’产量最高的是大垄双行(64.26t/hm2),其次是大垄双行白膜下滴灌((61.14t/hm2),大垄双行覆黑膜的产量 (40.46t/hm2)最低。(2)除常规栽培外,其余6种栽培方式下‘青薯9号’的产量均高于‘合作88’。(3)大垄双行覆黑膜栽培下的纯收入(‘合作88’ 6.30万元/hm2,‘青薯9号’ 8.45万元/hm2)和产投比(‘合作88’2.95,‘青薯9号’3.58)最低。常规栽培下‘合作88’马铃薯的产投比(5.82)和纯收入(14.27万元/hm2)最高;大垄双行栽培下‘青薯9号’马铃薯的产投比(6.11)和纯收入(15.81万元/hm2)最高。因此,在建水县甸尾乡试验区,‘合作88’马铃薯最佳的栽培模式是常规栽培,‘青薯9号’最适宜的种植模式是大垄双行,且在栽培方式和管理措施适宜的情况下‘青薯9号’马铃薯是一个高产的品种。研究结果可为早春马铃薯种植方式的选择和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不同覆盖方式对冬闲稻田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在冬闲稻田里以中薯3号为试验材料,进行了稻草覆盖、摆播稻草+地膜覆盖、沟播稻草+地膜覆盖、地膜覆盖、敞土等不同覆盖方式栽培马铃薯的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冬闲稻田地膜覆盖栽培的马铃薯出苗最早,地膜覆盖和沟播稻草+地膜覆盖栽培的马铃薯出苗率最高;敞土栽培的马铃薯植株的株高显著低于覆盖栽培;摆播或沟播稻草+地膜覆盖栽培马铃薯的产量和商品薯率最高,稻草覆盖栽培和地膜覆盖栽培次之,产量和商品薯率显著高于敞土栽培;摆播或沟播稻草+地膜覆盖栽培马铃薯的效益最高,地膜覆盖和稻草覆盖栽培马铃薯的效益次之,敞土栽培马铃薯的效益最低。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早春马铃薯霜冻和干旱带来的灾害问题,提高马铃薯单产,以当地品种‘合作88’与引进品种‘青薯9号’为主体作物,采用大垄双行白膜下滴灌、大垄双行滴灌、大垄双行覆白膜、大垄双行、大垄双行稻草包芯、大垄双行覆黑膜、常规栽培7种栽培模式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合作88’产量最高的栽培方式是常规栽培(57.18 t/hm~2),其次是大垄双行覆白膜(53.76 t/hm~2),产量最低的是大垄双行覆黑膜(33.23 t/hm~2);‘青薯9号’产量最高的是大垄双行(64.26 t/hm~2),其次是大垄双行白膜下滴灌(61.14 t/hm~2),大垄双行覆黑膜的产量(40.46 t/hm~2)最低。(2)除常规栽培外,其余6种栽培方式下‘青薯9号’的产量均高于‘合作88’。(3)大垄双行覆黑膜栽培下的纯收入(‘合作88’6.30万元/hm~2,‘青薯9号’8.45万元/hm~2)和产投比(‘合作88’2.95,‘青薯9号’3.58)最低。常规栽培下‘合作88’马铃薯的产投比(5.82)和纯收入(14.27万元/hm~2)最高;大垄双行栽培下‘青薯9号’马铃薯的产投比(6.11)和纯收入(15.81万元/hm~2)最高。因此,在建水县甸尾乡试验区,‘合作88’马铃薯最佳的栽培模式是常规栽培,‘青薯9号’最适宜的种植模式是大垄双行,且在栽培方式和管理措施适宜的情况下‘青薯9号’马铃薯是一个高产的品种。研究结果可为早春马铃薯种植方式的选择和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冬种马铃薯新品种‘闽薯1号’高产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 ‘闽薯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探讨不同品种和栽培方式对冬种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6种不同处理间商品薯产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其中,以‘闽薯1号’稻草包芯+地膜覆盖栽培的鲜薯产量为39.39 t/hm2,增产44.23%,大中薯率高达95.2%,生育期缩短5天,每公顷可增加纯收入1.66万元,增产增效最为显著。其次是‘闽薯1号’地膜覆盖栽培,‘紫花851’常规栽培处理最低。(2)同一品种不同栽培方式的产量、大中薯率和商品率表现依次为稻草包芯+地膜覆盖>地膜覆盖>常规栽培。(3)同一栽培方式不同品种的产量差异显著,表现依次为‘闽薯1号’>‘紫花851’。稻草包芯+地膜覆盖栽培具有增产增效显著、增温保墒、保水防旱、抑制杂草、减轻病虫害和防霜冻害等优点。马铃薯新品种‘闽薯1号’采用稻草包芯+地膜覆盖配套栽培技术,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贵州冬种马铃薯增产增效的栽培技术,以及早熟马铃薯新品种‘滇黔芋23号’在冬种区域的适宜性和丰产性,选用‘滇黔芋23号’原原种,采用液态膜、地膜、塑料薄膜小拱棚、稻草等覆盖方式进行小区试验,对地温、马铃薯各性状和产量结果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覆盖方式较对照有增温效果,在低温时增温保温效果高于高温,能提高地温0.41-2.35℃;覆盖处理较对照提早出苗2~15天,出苗率也高于对照,其中小拱棚处理出苗最早、出苗率最高;覆盖处理较对照可缩短马铃薯生育期4-10天,也以小拱棚处理提前10天最短;综合经济性状以稻草覆盖处理最好,产量也最高,比对照增产20.3%,差异性分析表明其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稻草覆盖栽培方式和品种‘滇黔芋23号’适合荔波县生产,应加大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垄作沟覆不同地膜对旱地马铃薯光合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于2018—2019年在宁夏南部山区设置垄上覆盖普通塑料地膜,沟内分别覆盖普通塑料地膜(DD)、可降解渗水地膜(DS)和麻纤维地膜(DM),以沟不覆盖为对照(CK),研究其对作物关键生育时期(播后60~120 d)土壤水分、马铃薯功能叶光合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现蕾期(播后60 d)不同覆盖处理可显著提高0~100 cm层土壤贮水量, 2018年以DD处理最高, 2019年以DM处理最高,分别较CK显著提高11.2%和21.6%。马铃薯关键生育时期,除2019年DS处理叶面积指数较CK显著提高外,其他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不同覆盖处理可有效提高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其中在块茎膨大期(播后120 d) DM处理分别较CK显著提高30.0%和23.2%。2年块茎膨大期DD、DM和DS处理块茎干物质累积量平均分别较CK显著提高54.9%、50.0%和22.6%,马铃薯产量平均分别较CK增产13.2%、14.1%和5.2%,平均净收入分别增收16.3%、14.6%和4.0%,而DS处理马铃薯产量和净收益与CK相比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生物可降解地膜对马铃薯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为研究旱作条件下生物降解地膜对马铃薯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紫花白’作为试验材料,设置裸地(CK)、聚乙烯塑料地膜、生物可降解A膜、玉米秸秆、生物可降解B膜5种覆盖材料来研究生物可降解地膜对马铃薯耕层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裸地(CK)相比,聚乙烯塑料地膜、生物可降解A膜、玉米秸秆、生物可降解B膜4种覆盖材料处理下耕层土壤(0~ 25 cm)日平均温度提高2.02、1.67、1.40、1.47℃;各覆盖材料均可提高土壤含水量,聚乙烯塑料地膜、生物可降解A膜、玉米秸秆、生物可降解B膜覆盖耕层土壤(0~25 cm)平均含水量提高3.12%、2.00%、1.92%、2.48%;各覆盖材料较对照马铃薯块茎产量增加6.25%、21.18%、17.07%、31.71%。试验结果表明,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可以提高土层的温度、土壤含水率以及马铃薯产量,在不同覆盖方式中,生物可降解B膜覆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结合当前生产实际,2012-2013年在贵州省的金沙县安洛乡、玉屏县朱家场镇、荔波县朝阳镇、黄平县浪洞乡,以脱毒马铃薯中薯系列品种为试验材料,对目前贵州省脱毒早熟马铃薯不同覆盖物(黑色农膜、稻草)及肥料(缓释肥料、单质混配肥料)处理进行对比试验,以探索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铃薯生长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比覆草、施用缓释肥比施用混配肥更能优化马铃薯的农艺性状,有利于其生长,同时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可见,在马铃薯生产中,应该根据生产实际,适宜的运用免耕覆膜栽培和缓控释肥料技术,以实现马铃薯的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适宜黔东南州马铃薯覆盖栽培方式,进行了常规栽培、地膜覆盖栽培、稻草覆盖栽培、稻草加地膜覆盖栽培4种栽培方式试验.结果表明:稻草加地膜覆盖栽培方式产量最高,达2 987.5kg/667 m2,较不覆膜不盖稻草的对照增产30.7%,稻草覆盖和地膜覆盖则次之,分别比对照增产15.2%和13.6%.得出黔东南州冬春作的推荐栽培方式是有稻草的条件下,采用稻草加地膜覆盖的方式较好;缺乏稻草时,可采用地膜覆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针对云贵高原高海拔冷凉地区马铃薯产量低的问题,通过采取覆膜等栽培措施提高地温以增加产量。为明确该地区最适宜的覆膜模式,通过3年的大田试验,设置4种栽培模式:平播后起垄(A1)、侧膜覆膜(A2)、覆膜覆土(A3)和大垄双行(A4,对照),分析不同模式对土壤温湿度、产量及发育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以野马村为代表的云贵高海拔冷凉地区马铃薯全生育期内平均气温为14℃,比最适气温低4℃,土壤湿度>45%,水分不是主要限制因素,而提高地温是增产的关键。覆膜覆土是以野马村为代表的云贵高原高海拔冷凉地区的最适种植模式,可提早结薯9d,增产26.8%,提高商品薯率1.05%。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西北半干旱雨养农业区马铃薯(SolanumtuberosumL.)生产中沟垄不同覆盖种植方式的增产效果和水分利用特点,在2016年和2017年设置了大田试验,包括秸秆带状沟覆宽垄种植、秸秆带状沟覆微垄种植、全覆膜沟垄种植和露地平作4个处理。结果表明,在干旱年份(2016年),沟垄覆盖种植可显著降低马铃薯全生育期耗水量6.1%~13.2%,平均提高块茎形成期1.2~1.8 m土层含水量7.6%,全覆膜沟垄作可显著提高淀粉积累期0~0.2 m土壤含水量30.3%。在平水年份(2017年),除全覆膜沟垄种植显著降低马铃薯全生育期耗水量22.2%外,其余处理与露地平作无显著差异;沟垄覆盖种植0~2m土壤含水量在马铃薯块茎形成期、块茎膨大期和淀粉积累期分别平均比露地平作高8.7%、13.0%和13.1%。与露地平作相比, 2个生长季沟垄覆盖种植可使马铃薯全生育期0~2 m土壤平均贮水量提高5.4%~15.5%,单株生物量增加12.8%~147.4%,成熟期株高增加21.1~39.7cm,进而马铃薯增产51.6%~88.2%,水分利用效率提高68.2%~111.7%。以玉米秸秆带状沟覆微垄种植增产增效最显著,2年平均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纯经济收益分别较露地平作提高87.8%、97.5%和254.2%。因此,玉米秸秆带状沟覆微垄种植能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此外,与全覆膜沟垄种植相比,秸秆带状沟覆微垄种植具有操作简单、无污染、投入产出比高等优点,适宜在西北半干旱区马铃薯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19.
覆膜栽培对甘薯幼根生长发育、块根形成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用济徐23为材料,进行2年的大田试验和一年的盆栽试验,研究2种覆膜栽培对甘薯生长前期幼根生长发育和吸收能力、分化根内源激素含量和封垄期单株块根鲜重的影响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覆黑色膜和覆透明膜处理与对照相比,均显著(P<0.05)增加甘薯秧苗栽植后10 d和20 d的幼根数量、总长度、鲜重、表面积、体积和幼根根系的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其中的幼根数量、鲜重、体积、幼根根系的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在2种覆膜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覆黑色膜优于覆透明膜;2种覆膜处理显著(P<0.05)提高秧苗栽植后10 d的根系活力,且覆黑色膜优于覆透明膜。同时,在块根分化期(秧苗栽植后20 d和30 d)2种覆膜处理显著(P<0.05)提高了分化根的ZR含量,促进初生形成层的活动和块根形成;在块根膨大初期(秧苗栽植后40 d)2种覆膜处理显著(P<0.05)提高分化根的ABA含量和显著(P<0.05)降低分化根的GA含量,促进次生形成层的活动、淀粉积累和块根膨大,其中,块根膨大初期2种覆膜处理ABA和GA含量差异显著(P<0.05),均覆黑色膜处理效果最好。在2年的大田试验中,2种覆膜处理与对照相比,均显著提高了甘薯封垄期的单株有效薯块数和单薯鲜重,覆黑色膜的单株有效薯块数高于覆透明膜,而覆透明膜的单薯鲜重显著(P<0.05)大于覆黑色膜处理。覆黑色膜和覆透明膜处理2011年分别增产10.71%和5.76%,2012年分别增产12.99%和7.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