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笔者综述了SSR分子标记在国内石斛属植物中遗传多样性分析、亲缘关系比较、指纹图谱和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品种鉴定、种质纯度鉴定等方面的应用进展,从开发范围、开发深度与标准化应用3个方面分析了目前SSR分子标记在石斛属植物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后期SSR分子标记开发应针对更多石斛属下组别和品种,结合最新三代测序技术挖掘性状关联标记,制定品种鉴定的国家或行业统一标准,以期为该标记在石斛属植物中的深入应用提供更多参考。  相似文献   

2.
蹇黎 《种子》2012,31(3):59-62
DNA分子标记技术在石蒜属植物的进化和系统发育分析、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鉴定、品种指纹图谱和遗传图谱的构建、目标性状基因定位与克隆等研究领域已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主要几种用于石蒜属植物的DNA分子标记技术( RAPD、AFLP、SSR、ISSR、EAT、SRAP、SNP)的基本特点、原理及其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科研团队对贵州、云南、四川等我国石斛分布主产区进行了资源调查和采集,省内主要包括兴义、三都、独山、望谟、赤水以及铜仁等地区,历时20多天,行程5000多公里,共引种保存的石斛属种质资源种源150个,种质资源1000余份,其中铁皮石斛600余份,引种保存石斛属植物64种,其中贵州分布的石斛属植物22种.  相似文献   

4.
枇杷种质资源SSR标记指纹图谱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构建枇杷种质资源指纹图谱,采用SSR标记技术对国家枇杷种质资源圃33份品种进行多态性分析,从近缘属苹果属和梨属的51对SSR引物中筛选出能够稳定扩增,多态性好的7对引物,Hi01d05F、Hi12f04F、CH02B10F、Hi03a03、Hi03e04、Hi04a05和Hi02c07来构建指纹图谱。结果表明,应用这7对引物可100%区别33个枇杷种质。这种SSR标记构建的枇杷种质资源指纹图谱对于品种分类及鉴定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石斛是中国名贵兰花,有着极高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为充分评价和利用石斛资源,现已广泛应用分子技术对石斛基因层面开展研究,其中SSR分子标记由于具有共显性、高多态性和数量丰富等特点在石斛研究中应用广泛,但在基因定位和分子辅助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因此,本研究简要概括了石斛SSR分子标记的开发方法及其在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及QTL定位,DNA指纹图谱构建和杂种鉴定等方面的应用。重点总结了石斛高多态性引物和QTL定位,以期为今后石斛重要性状的关联基因定位、功能分析和分子定向育种等提供理论基础及借鉴。  相似文献   

6.
为加强水稻种质资源的管理及保护,针对SNP鉴定费用昂贵的缺陷,本研究发展了一种快速筛选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标记构建DNA指纹图谱的方法。本研究首先采用"分而治之"和"贪婪"的组合策略从全基因组SNP标记中筛选出可鉴定全部参试材料的SNP组合,再通过程序循环精简其中的SNP标记,用少量的SNP标记构建指纹图谱。利用该方法对117个水稻种质SNP标记进行筛选,最少用12个SNP标记可完全鉴定该套种质。为提高种质鉴定的容错能力,进一步采用由39个核心SNP标记组成的SNP并集组合构建指纹图谱。本研究为精简SNP构建指纹图谱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构建的种质指纹图谱结果亦可为水稻种质资源鉴定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丰富杨树栽培品种的遗传信息,收集了中国北方地区广泛栽培的33个杨树品种,进行指纹图谱构建、系谱关系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SSR技术对33份杨树种质进行指纹图谱构建和系谱关系鉴定。从杨树SSR数据库中选取22对SSR引物,挑选出4对扩增条带清晰、具有多态性且重复性好的引物,对33份杨树种质进行筛选与鉴定,并构建指纹图谱,利用NTEDIT.LINK进行聚类分析,其聚类结果与传统分类学上的结果一致。研究表明,SSR分子标记技术在杨树品种鉴定中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同时为开展杨树资源遗传亲缘关系分析和杂种优势等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世界流行石斛属观赏种介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石斛属(Dendrobium spp.)主要分布于东南亚的热带、亚热带以及大洋洲,全世界分布超过1000种。石斛属是兰科大属,是重要的种质资源植物。该类植物喜欢干燥、低温、阳光充足的环境,适应我国的气候,引进国外开发程度高,市场容量大的优良观赏石斛兰,有非常重要的经济价值和后期效益。国外石斛属植物不但种类丰富,且生产栽培技术熟练,市场占有量大。本文介绍10个有较大开发前景的石斛属优良观赏种。  相似文献   

9.
花椰菜生物技术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生物技术在花椰菜遗传育种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已经建立起离体再生与单倍体诱导技术体系;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花椰菜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绘制了主要花椰菜品种核酸指纹,为品种DUS测试、新品种保护以及种质资源评价利用提供重要依据;已经鉴定与分离出与抗性、品质和产量相关基因,建立了稳定遗传转化技术体系。本文还对生物技术在花椰菜遗传育种中的进一步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分子标记技术在甜菜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分子标记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互紧密结合能显著提高育种效率。为了更好地阐明分子标记在甜菜育种中的作用,总结了国内外分子标记在甜菜亲缘关系及遗传多样性研究、遗传连锁图谱构建、数量性状基因定位(QTL)、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杂种优势及种质鉴定中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指出建立相应的高效分子标记辅助选育体系,创造出高产、优质、多抗或具广谱抗性的甜菜种质或品种是甜菜分子育种的研究方向。当前甜菜种质资源鉴定的关键任务是大力开发新型的分子标记进行甜菜种质资源遗传分析,绘制指纹图谱、进一步构建甜菜种质分子身份证。今后应加强对甜菜重要农艺性状基因进行精细定位,充分发掘QTL的信息,构建更为饱和的分子标记连锁图谱。  相似文献   

11.
应用ISSR分子标记绘制红麻种质资源DNA指纹图谱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6份红麻种质资源为材料, 对UBC807~UBC80等80个ISSR引物进行筛选, 筛选出多态性好的ISSR引物20个。利用这20个ISSR引物扩增来自国内外84份红麻种质资源, 共获得230条谱带, 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11.5条谱带, 其中多态性谱带185条, 多态性条带比率为80.43%, 表明供试的红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较丰富。以供试84份红麻种质资源的ISSR扩增谱带为基础, 建立了供试材料扩增条带指纹数据库的Excel文件。根据指纹图谱唯一性原则, 采用自行开发的DNA指纹数据分析软件, 再从20个多态性好的ISSR引物中遴选出UBC 813、UBC 825、UBC 836、UBC 888和UBC 889引物, 绘制出82个红麻种质资源的DNA指纹图谱, 为红麻种质资源分子身份证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利用SRAP分子标记对搜集的35份资源(24份人工栽培铁皮石斛、9份石斛属植物、石斛伪品石豆兰和石仙桃各1份)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进行分析。从30对SRAP引物中筛选出10对多态性引物,共获得90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98.9%。SRAP标记检测结果显示,来源不同的人工栽培铁皮石斛的遗传多样性非常丰富。UPGMA聚类分析可将上述样品分为8类,其中24份铁皮石斛资源聚为一簇,而与其他石斛和石斛伪品明显分开,1份未知石斛经验证为铁皮石斛和滇桂石斛的杂交种。  相似文献   

13.
旨在减少药用石斛产业化发展中对野生中药材资源的依赖,筛选适合人工栽培的优良种质,实现中药产业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以湖北英山引种收集的13个药用石斛原生种质为试材,采用物候期观测、茎叶形态和花形态等生物学特性观测方法,同时进行生长适应性比较。结果表明:不同药用石斛种质的物候期不同,花期最早在3月底,多数集中在4—5月,最晚可到7—8月。不同种质间茎叶形态和花形态存在显著差异,可分为高大型、普通型和小型3个类型。不同药用石斛种质的花瓣和唇瓣颜色主要在白色到黄绿色之间变化。花瓣质地以革质为主,少数为厚革质、纸质或膜质。‘霍山石斛’、‘铁皮石斛’、‘铜皮石斛’和‘罗河石斛’的生长适应性较好。湖北省英山县地理气候条件优越,适合大多数药用石斛的生长。物候期、茎叶形态和花形态是区分药用石斛种质类别的重要指标。‘霍山石斛’、‘铁皮石斛’、‘铜皮石斛’(江西种源)是可以在湖北省推广发展的优质种质。  相似文献   

14.
石斛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RAPD技术对10种石斛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从100条10bp的RAPD引物中筛选获得17条多态性引物,对石斛属的10个种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获得200条多态性带,平均每个引物产生11.8个多态性条带。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356~0.676。根据RAPD标记的结果,采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将石斛属的10个种区分开来,划分为4类。结果表明:RAPD标记技术较好地从分子水平上揭示石斛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5.
DNA指纹图谱技术及其在作物品种资源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随着各种新型DNA分子标记的出现,带动了DNA指纹图谱技术的快速发展。本文简要阐述了几种常见DNA指纹鉴定技术,如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简称RFLP)、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简称RAPD)、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简称AFLP)、简单重复序列或微卫星标记(simplesequencerepeat,简称SSR)、内部简单重复序列(inter-simplesequencerepeat,简称ISSR)和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简称SNPs)等的基本原理、在技术上的优缺点及其在作物品种资源中的应用,包括品种的鉴定、纯度的检测、品种亲缘关系与分类的研究及品种专利权的正当维护等。同时,对DNA指纹图谱技术在应用中的存在问题及相应的解决途径进行了简单的讨论,如目前DNA的提取方法与育种应用的大规模群体不相适应和大多数DNA指纹图谱检测技术仍比较繁琐,限制了该技术在育种中的大规模应用等。  相似文献   

16.
花生耐盐性鉴定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了进一步明确花生耐盐性的鉴定指标,提高花生耐盐种质的筛选效率,尽快培育出耐盐花生新品种,笔者从盐胁迫对花生生长发育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花生耐盐性鉴定方法与评价指标和优异耐盐种质筛选3个方面总结了花生耐盐性的研究进展。指出目前采用的鉴定指标和评价方法对花生耐盐性判断不够全面、准确,就未来花生耐盐性鉴定的研究方向给出建议,提出尽快建立花生耐盐评价体系的重要性,强调应同时兼顾筛选种质的耐盐性和耐碱性,保证筛选的种质材料具有广泛的大田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T o investigate cold tolerance of different cultivars and species in Dendrobium Sw. in North China, 8 strains of Dendrobium officinal and other 5 Dendrobium species were used to compare their cold-hardiness index in this study. The content of electrolyte leakage was increasing in Dendrobium Sw. as the temperature decreasing, while the content of peroxidase(POD) activity and the soluble sugar showed a rising trend before a downward trend. Besides, external morphology was another evaluation standard of cold tolerance. Thu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Dendrobium officinal and other Dendrobium species in the cold tolerance, and their cold tolerance capacity was as follows: s1 > s100 >s13 > 1301 > s300 > Dendrobium nobile > s126 > s145 > s95 > Dendrobium lindleyi > Dendrobium chrysotoxum > Dendrobium thyrsiflorum > Dendrobium lohohense.  相似文献   

18.
以亲缘关系较近的辽宁1号、辽宁2号、辽宁3号、辽宁6号、辽宁8号为试材,将AFLP技术体系在核桃研究上进行优化,并筛选出20对多态性高的AFLP引物组合,用于核桃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19.
P.K. Gupta  R.K. Varshney 《Euphytica》2000,113(3):163-185
In recent years, a variety of molecular markers, based on microsatellites or simple sequence repeats (SSRs) have become the markers of choice, thus necessitating their development and use in a variety of plant systems. In this review, the basic principles underlying different hybridization-based (oligonucleotide fingerprinting) and PCR based approaches (STMS, MP-PCR, AMP-PCR/ ISSR/ ASSR, RAMPs/ dRAMPs, SAMPL), making use of microsatellites, have been outlined. Different methods for enrichment of genomic libraries for microsatellites have also been outlined. Relevant literature on the subject, giving a summary of results obtained using each approach, has been reviewed and critically discussed. The review also includes a discussion on literature, which deals with the use of microsatellites in genome mapping, gene tagging, DNA fingerprinting, characterization of germplasm and cytogenetics research. Special emphasis has been laid on the genome of bread wheat, where the work done in the authors' own laboratory has also been briefly reviewed.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