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德威乐植物营养剂对油茶果实及叶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叶面喷水、淋施300倍液、喷施300倍液、喷施600倍液4种处理方法对油茶幼果喷施、土壤淋施德威乐植物营养剂,并设空白对照,探索不同处理方法对油茶保果率、果实和叶片的影响。结果表明:空白对照保果率为51.04%,喷600倍液处理保果率最高,比对照提高31.70%,喷300倍液处理比对照提高21.39%,淋300倍液处理比对照提高15.65%;德威乐植物营养剂也可促进油茶果实的膨大和叶片的生长,但对不同系列油茶的影响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修剪对油茶果实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7年生油茶的4个品种为对象开展冬季修剪和春季修剪,研究修剪对油茶果实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修剪能提高油茶果实的单果重、果径、单果籽粒数、籽粒大小、出籽率和含油率,且冬季修剪对各指标的提升效果优于春季修剪;冬季修剪的平均单果重达28.4 g,分别比春季修剪和对照的平均单果重高3.3 g和5.9 g;春季修剪的鲜果出鲜籽率和鲜果出干籽率分别为36.7%和19.6%,分别显著高出对照28.3%和41.0%,但与冬季修剪的差异不显著;冬季修剪和春季修剪的鲜果含油率分别为6.0%和5.0%,分别比对照高出62.2%和35.1%;不同品种对修剪的反映效果不一样,主要表现在不同的修剪时间的各经济指标的高低变化趋势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3.
调查渝东南地区2022年夏季极端高温干旱复合因素对‘长林3号’、‘长林4号’、‘长林40号’及‘长林53号’油茶生长及果实性状的影响,以期为‘长林’系列油茶选育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高温干旱影响油茶植株生长,抑制茶果纵径、横径生长,降低油茶鲜出籽率,减少单果质量和单株产果量。在高温、干旱双重逆境胁迫下,苗木和成林以‘长林53号’抗旱能力最强,果实经济性状(单果质量、纵径、横径、籽质量、鲜出籽率及单株鲜果产量)表现最好;幼林以‘长林3号’抗旱能力最强,果实茶籽数量最多。综上所述,‘长林53号’在极端高温干旱情况下,生长发育和性状表现较好,抵御高温干旱胁迫能力突出,建议作为该区域的优良品种进行培育、推广。  相似文献   

4.
野生秋橄榄果实形态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烟台市野生秋橄榄为材料,应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对11个单株果实和种子11个形态学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秋橄榄果实和种子的11个性状在11个单株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是果肉鲜重(变异系数CV为22.08%),其次是单果重(CV为15.94%);性状最稳定的是种子干重(CV为2,43%),其次为种子横径(CV为4.31%).各形态学性状间果实横径与单果重和果肉鲜重和平均果肉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可从果实横径对单果重及果肉鲜重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龙眼葡萄的果实性状特征,通过连续3年对龙眼葡萄的果粒重、果粒大小(果粒纵径、横径、果型指数、体积)、种籽数、种籽重和含糖量观测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性状指标在不同年份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以2004年单果均重最大,2003年单果重变异系数最大。龙眼葡萄的果型为椭圆形或圆形,是完全种籽的果实类型,含2~3粒种籽的果实占大多数,其比例分别为69.4%,83.4%,82.3%。对2年的葡萄果粒含糖量分析发现,葡萄果粒的平均含糖量分别为16.03%,15.89%,含糖量在14%以上的分布频率分别占83.42%,82.29%。龙眼葡萄果实各品质指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单果重、种籽数、种籽重、果粒纵径、果粒横径和体积等性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果型指数与单果重及含糖量相关性不显著,表明龙眼葡萄果实的形态对果粒的重量和含糖量没有影响。果型指数与种籽数或种籽重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说明果实的形态对种籽的个数及单果重有影响,推测椭圆形果粒的种籽个数及单果重小,而圆形果粒种籽个数及质量要多。含糖量与其他性状的相关性在不同年间有差异,2004年含糖量与单果重、果粒纵径存在弱相关性,2005年含糖量与种籽数存在弱相关性。果穗不同部位的果实在形态上和种籽含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基部的果型指数最大,含糖量最高,种籽数及种籽重最小,尖部则反之。  相似文献   

6.
对31个柚类品种主要果实性状的变异情况及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主要果实性状变异系数的分布范围很广,在9.18%~82.59%之间。单果重和果实横径、果实纵径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果汁率呈显著正相关,与正常种子数、风味呈显著负相关;维生素C与果实横径、果汁率和可滴定酸呈显著负相关;风味与维生素C、固酸比、糖酸比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可滴定酸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果汁率、可食率、单果重和果实横径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茄子花培后代的观察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从长茄杂交种“牟尼卡”(编号06-1001)进行花药培养获得的花培品系二代(DH2)和三代(DH3)的主要植物学性状进行了观察与比较。结果表明,从同一接种材料可以获得不同类型的花培品系,其始花节位、果形指数和单果重变异幅度很大,15个二代品系中,有46.7%的品系始花节位与接种材料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标准,有40.0%的品系果形指数与接种材料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标准,有33.3%的品系单果重与接种材料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标准。同一品系不同世代间始花节位、果实横径、果实纵径、果形指数和单果重能稳定遗传;品系内个体间始花节位、果实横径、果实纵径、果形指数和单果重变异系数较小(<10%),系内整齐一致。此外,初步选育的花培品系“06-139”和以花培品系为亲本的杂交组合“05-203”开始在农业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不同施用方式和浓度下,海藻发酵液对樱桃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var.cerasiforme Alef)生长发育和果实品质的影响。采用叶面喷施和根部浇灌两种施肥方式分别设置梯度,以清水为空白对照,壳寡糖肥料添加剂成品为阳性对照,对生长和产量、叶绿素及果实营养成分的相关指标进行了检测。在叶面喷施的施肥方式下,与空白对照相比,生长和产量方面,300倍稀释处理组的海藻发酵液对果形指数、单株产量的影响显著,与阳性对照效果相仿;100倍和300倍稀释处理组的海藻发酵液对叶面积显著增加;其余各处理组对单果鲜重/干重和单株果数影响不显著。叶绿素方面,各处理组的叶绿素含量均显著增加;果实营养成分方面,100倍和300倍稀释处理组的可溶性蛋白、抗坏血酸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增加,其中300倍稀释处理组效果最佳;其余各处理组对可溶性糖增加不显著。根部浇灌的施肥方式下,与空白对照相比,生长和产量方面,仅100倍稀释处理组的叶面积、单果鲜重/干重、单株产量提升明显,其余处理组均无明显差异;叶绿素和果实营养成分的各项指标普遍只有100倍处理组提升显著。综上,海藻发酵液在樱桃番茄中的最佳施用方式为叶面喷施,最佳浓度为300倍稀释。  相似文献   

9.
硅钙肥对库尔勒香梨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探讨硅、钙肥在库尔勒香梨上的施用效果,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施用果蔬钙肥和硅肥对库尔勒香梨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5个处理均提高了库尔勒香梨果实的单果重、硬度、V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除幼果期与膨大期喷施果蔬钙肥和硅肥外可滴定酸含量均低于对照,但影响较小。在各处理中,幼果期和膨大期树冠喷施果蔬钙肥,同时配合土施硅肥的处理对于提高果实单果重、硬度、V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单果重、果实硬度、V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增加了14.51%、10.97%、51.61%和8.05%,且与对照之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因此,施用果蔬钙肥和硅肥对于提高库尔勒香梨果实品质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既能提高果品产量,又能改善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0.
以6个不同成熟度咖啡果实为对象,对果实的11个表型性状进行测定,分析不同成熟度对咖啡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成熟度咖啡鲜果的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形指数、果皮厚、种子纵径、种子横径、种形指数、单果重、种子重、种子数、果实硬度间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随着成熟度的增加,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皮厚、种子纵径、种子横径、单果重、种子重逐渐增加,果实硬度、果形指数、种形指数总体上逐渐减小。咖啡大多数果实性状指标间均具有相关性,且这种相关性在不同成熟度间存在差异。随着成熟度的增加,指标间的相关性逐渐增加,部分指标由不相关向相关性转变。主成分分析显示,11个表型性状可归纳为3个主成分,分别为果实大小因子、种子形状因子、果实形状因子。最终确定果实横径、单果重、种子重、种形指数、果形指数等5个指标作为评价咖啡外观品质的关键性指标。综合分析认为,成熟度为Ⅵ、Ⅴ时,咖啡的果实品质最好,成熟度为Ⅳ、Ⅲ果实品质较差,成熟度为Ⅰ、Ⅱ时,果实品质最差。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不同浸提方法提取油茶林地的铜(Cu)含量与油茶果实中Cu 含量的相关性,分析不同Cu 提取剂的有效性及对果实Cu 含量的影响。采用HCl、ASI、Bray、DTPA、Mehlich3 等5 种浸提剂提取油茶林地土壤Cu,并采用ICP-AES测定提取液及果壳、种皮和种仁的铜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提取方法对Cu提取能力不同,提取能力顺序为:ASI>DTPA>HCl>M3>Bray;不同浸提方法测得的土壤有效铜含量之间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油茶种仁Cu含量最高,达14.267 mg/kg,其次为种皮,果壳Cu含量最低;5 种方法测定的土壤有效铜含量与油茶果壳、种仁Cu含量呈正相关,其中与油茶种仁Cu含量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与种皮中Cu含量呈负相关。本实验表明,土壤和果实Cu含量测得值均低于国家标准,为油茶无公害生产提供可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磷胁迫对不同油茶优良无性系Apase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揭示磷素胁迫条件下油茶无性系Apase的变化规律和筛选磷高效利用型油茶无性系,本文通过沙培试验设计3种磷素处理水平(0、0.05、0.5 mmol/L),进行磷胁迫条件下不同油茶无性系Apase活性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低磷处理(P0、P1)根系分泌、根系和叶片APase活性均明显高于正常供磷处理(P2);不同油茶无性系对磷缺乏的适应性存在明显差异,在低磷胁迫下,‘湘林81’、‘湘林4’根系分泌性Apase活性较强,表明其能较好利用土壤中的难溶性磷来适应低磷环境;‘湘林67’具有较高的根系和叶片Apase活性,表明其能有效地重复利用自身体内的有机磷来适应低磷环境。相关性分析表明根系APase活性与净光合速率存在较大的正相关性,叶片APase活性与净光合速率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油茶对2种常见牧草的化感作用,本研究以紫花苜蓿、紫云英为受体材料,采用培养皿滤纸法,测定了不同浓度油茶鲜叶浸提液下2种牧草种子的萌发指标和幼苗生长生理指标。结果显示:油茶对2种牧草种子的萌发在总体上呈现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效应;不同浓度的油茶鲜叶浸提液对2种牧草幼苗苗高、根长、鲜重、干重以及活力指数整体上均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但抑制根的增粗;油茶对紫花苜蓿幼苗的丙二醛、叶绿素a及叶绿素b含量整体上有显著促进作用,但这三个指标在紫云英中改变不显著;从化感综合指标可以得出,油茶鲜叶浸提液对紫花苜蓿和紫云英有较明显的化感促进作用。本研究为油茶与紫花苜蓿和紫云英间作方面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不同种类盐胁迫对马蔺幼苗生长状况的影响,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总质量浓度为0.3%的NaCl、NaHCO3单盐溶液及其不同配比的混合盐溶液胁迫对马蔺(Iris lactea var. chinensis)幼苗生长量、地上部干鲜重比值、地下部干鲜重比值以及根系构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0.3%NaCl溶液对叶数和株高增长量的影响最小,其次为3种混合盐溶液,各处理在第14天时株高增幅达到最大。经0.3%NaHCO3处理后的幼苗地上部干鲜重的比值为空白对照的2.17倍,地下部干鲜重则为空白对照的56.61%,随着混合溶液中NaHCO3浓度的上升,地上部干鲜重比值表现出上升的趋势,地下部干鲜重比值则表现出下降的趋势。经35天处理后,0.3%NaHCO3胁迫的马蔺幼苗根系总长、根系表面积较对照均显著下降,降幅分别为39.73%、26.08%,而各处理间的根系体积却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显示,0.3%NaHCO3溶液对马蔺幼苗的胁迫作用最强,2种单盐对根系的胁迫作用强于混合盐胁迫,而0.3%NaCl溶液对生长量的胁迫作用最弱。  相似文献   

15.
为了选育高产优质的海南油茶品种,促进海南油茶籽油品质升级.本研究通过对海南油茶不同产区的调查分析,从海南种植油茶的主要区域选出优良单株,着重从单株的植物学主要性状、果实主要性状、经济性状差异性、茶油脂肪酸组成及含量、脂肪酸间的相关性等方面具体分析优异单株的农艺性状及其茶油品质.结果表明,植物学性状表现为树高在1.4~8...  相似文献   

16.
气象条件对油茶合理采摘期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气象条件对油茶合理采摘期的影响,选用‘长林40 号’和‘赣兴48 号’油茶品种为研究对象,设置5 个不同收获时期,结合积温、特殊天气等主要气象因素,分析不同采摘期下不同地区2 个油茶品种各自含油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茶果的逐渐成熟,‘赣兴48 号’油茶籽仁干基含油率和鲜果含油率整体都呈先增后降的趋势,‘长林40 号’油茶籽仁干基含油率呈直线上升的趋势,鲜果含油率呈先增后降的趋势;‘长林40 号’油茶籽仁干基含油率在10 月28 日达到最大,而‘赣兴48 号’在10 月23日达到最大;2 个油茶品种鲜果含油率均在10 月23 日为最大;随着积温的升高,油茶籽仁干基含油率总体也呈升高趋势;冰冻和采摘期的低温连阴雨天气对茶果油脂的积累均有显著不利影响。综合试验数据得出,霜降前后2天且天气状况适宜的时间段为油茶果采摘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17.
不同林地管理方式对油茶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提高油茶的种植经营水平,研究修剪、林下养鸡、对照(CK)3种林地管理方式对油茶林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茶幼林林下养鸡使油茶坐果率显著降低,坐果率比对照减少了9.1%,从而使产量大幅度降低;油茶林下养鸡能使林地土壤肥力提高,土壤有效氮含量、有效P和有效K分别比对照提高了33.3、8.9、0.5 mg/kg;修剪能使油茶当年坐果率降低,比对照减少了4.5%,但保果率却大幅度提高,比对照增加了28.1%,产量比对照增加了0.28 kg/株。  相似文献   

18.
光质对油茶嫁接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短期内不同光质处理对油茶嫁接苗高度和地径影响的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结果.明:嫁接苗的高度和地径在各处理间分别达到显著、极显著性差异,且全光照下生长的油茶嫁接苗的高度和地径均高于室外环境生长;综合不同光质下油茶嫁接苗的高度和地径的多重比较结果得出,蓝光更有利于油茶嫁接苗的伸长生长和增粗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