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催花期施氮对观赏凤梨激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为了探讨催花期氮素对观赏凤梨成花效果的影响以及为凤梨花期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丹尼斯’凤梨为试材,研究了催花期施氮处理对其内源激素含量及比值的影响。【结果】催花期施氮处理不同程度地降低了植株叶片和生长点玉米素核苷(ZRs)和脱落酸(ABA)含量,提高了赤霉素(GAs)含量,但对叶片和生长点生长素(IAA)含量影响较小,从而引起叶片和生长点ABA/IAA、ABA/GAs、ZRs/GAs和ZRs/IAA比值的显著降低,同时植株成花率下降、花期推迟、成花质量降低。【结论】催花期施氮通过影响植株内源激素含量和比值的动态平衡从而降低植株催花效果。  相似文献   

2.
王英  赵杨  冉洁 《种子》2018,(3):7-11
棕榈为典型的雌雄异株植物,以棕榈雌雄株不同发育时期的花为材料,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对赤霉素(GA_3)、生长素(IAA)、脱落酸(ABA)和玉米素核苷(ZR)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其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棕榈雌雄花发育过程中,雌花的IAA、ABA和ZR含量在相对应的时期均高于雄花,高含量的IAA、ABA和ZR更有利于雌花的发育与成熟;高含量的GA_3更有利于雄花花粉的成熟。在激素平衡中,高水平的IAA/ABA、ABA/GA_3和ZR/GA_3比值,有利于雌花的发育和雄花花粉的成熟;低水平的ZR/ABA比值有利于雌花和雄花花粉的成熟。  相似文献   

3.
木麻黄自毒作用物对其幼苗内源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武星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9):100-103
以15年生木麻黄根系的水浸液作为他感作用物,采用水培方法研究木麻黄自毒作用对其苗木内源激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木麻黄自毒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其幼苗叶、根中生长类激素IAA、GR、iPAs和ZRs含量下降,且随自毒作用物质浓度升高下降幅度增大,ABA含量、ABA/IAA、ABA/GA、ABA/iPAs、ABA/ZRs、ABA/IAA+GA+iPAs+ZRs增加,内源激素失衡。木麻黄自毒作用对其根、茎和叶生长量和生物量下降与IAA、GR、iPAs和ZRs含量减少和ABA含量增加及内源激素失衡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莲雾产期调节的内在生理生化机理,以‘粉红种’莲雾为材料,研究莲雾反季节遮阳催花过程中叶片内源激素IAA、GA3、ABA、ZT含量的动态变化和激素平衡(比值)的变化。结果表明:在遮阳处理后,叶片的IAA、ZT、GA3、ABA含量均降低;喷施催花药剂后,IAA、ZT、ABA含量上升,GA3含量下降。遮阳抑制了莲雾的营养生长。在花芽分化期,高水平的ABA、ZT,低水平的GA3,IAA/ABA、GA3/ABA、(IAA GA3)/ABA低,ZT/GA3高有利于莲雾成花。其中,高水平的ABA、GA3/ABA低、ZT/GA3高可能在莲雾的花芽分化中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构建光皮树花药组织培养技术体系,以光皮树优良无性系湘林G1小孢子不同发育时期的花药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诱导,结合对其小孢子不同发育时期中花的形态特征观察和叶片中GA、IAA、ZR、ABA内源激素变化研究,综合分析小孢子不同发育期对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皮树优良无性系湘林G1小孢子在花粉母细胞、四分体、单核细胞和双核细胞4个时期的花药愈伤组织诱导具有显著差异,其中处于单核靠边时期能获得较高诱导率;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与小孢子不同发育时期叶片中内源激素GA、IAA、ZR、ABA的含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与ABA的含量成显著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茶树解除休眠前后体内激素等物质变化及锌的积极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彩  方兴汉 《作物学报》1993,19(2):179-184
为了探讨茶树解除休眠前后内源激素的变化及锌对此过程的作用,测定了成龄茶树休眠芽和顶端新梢核酸、可溶性蛋白、二种形态的脱落酸(ABA)含量及不同浓度锌处理苗体内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s)和ABA含量。结果表明,茶树解除休眠前后ABA的形态明显不同,游离太代谢趋于活跃,蛋白质合成加速。锌处理促进GAs和IAA含量  相似文献   

7.
《种子》2018,(11)
为了解内源植物激素的含量对膏桐雌雄花分化的调控和雌雄花比例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法对皱叶膏桐和普通膏桐花芽分化不同时期进行激素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在花序原基形成期和小花原基分化期,皱叶膏桐与普通膏桐GA和IAA含量无显著差异,ZR和ABA含量差异显著(p0.05),(IAA+GA+ZR)/ABA的比值越高,越有利于雌花原基的形成和雄花原基的败育。在小花分化期和盛花期皱叶膏桐与普通膏桐GA、IAA、ZR和ABA含量有显著差异,高水平的GA和ZR有利于雌雄花器官的发育。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植物激素变化与百合休眠和花芽分化之间的关系,以‘木门’百合为试材,通过糖类物质变化和显微观测确定了休眠解除和花芽分化时期,并通过HPLC-MS技术进行了激素含量变化分析。结果表明‘木门’百合种球在3℃冷藏条件下56天左右休眠解除,70天左右开始花芽分化,其进程分为花芽分化初期、小花原基分化期和花器官分化期3个时期;休眠解除前GA3/ABA上升,IAA/ABA、ZR/ABA比值保持低水平,休眠解除后GA3/ABA保持升高,IAA/ABA、ZR/ABA比值升高;花芽分化初期ZR上升、GA3下降、ZR/GA3急剧上升,小花原基分化期ZR下降、GA3上升、ZR/GA3急剧下降,花器官分化期ZR和GA3均上升,ZR/GA3稳定不变。由此可见,低水平IAA/ABA、ZR/ABA促进休眠维持,持续上升的GA3/ABA促进休眠解除,ZR/GA3上升促进花芽分化起始,下降则促进小花原基形成。本研究结果将为‘木门’百合的采后储藏和开花调节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选用2个粒重差异较大的小麦品种济麦20(小粒型)和山农710331(大粒型),对比研究其籽粒发育过程中4种主要内源激素(IAA,GAs,ZR和ABA)的含量变化及籽粒灌浆特征。结果表明,2个品种内源激素含量变化动态趋势基本一致,但品种间内源激素含量存在基因型差异。在籽粒发育过程中,IAA,GAs和ZR含量呈籽粒发育前期高、后期低的趋势,而ABA含量呈“V”型曲线变化。用Logistic方程拟合籽粒灌浆过程可以看出,籽粒灌浆启动时间、灌浆速率以及灌浆持续时间共同决定小麦最终籽粒重的高低。与小粒型品种济麦20相比,大粒型品种山农710331籽粒发育初期较高的ZR含量使其籽粒灌浆启动时间早;在整个籽粒发育过程中较高的GAs,ZR和ABA含量与较高的籽粒灌浆速率相联系;籽粒发育后期较高的ZR含量及相对较低的ABA增幅,可能是其籽粒灌浆持续时间较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外源IAA、GA3和ABA影响不同穗型小麦分蘖发生的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山农15和山农8355为材料,研究外源生长素(IAA)、赤霉素(GA3)、脱落酸(ABA)对小麦分蘖发生的影响及其作用方式。结果显示,外源IAA和GA3可抑制分蘖的发生,而外源ABA则仅减缓了分蘖发生速率。进一步分析外源激素对分蘖芽生长动态及分蘖节中内源激素变化的影响,发现外源IAA和GA3完全抑制分蘖芽的生长,而外源ABA明显减缓了分蘖芽的生长速率。外源IAA提高分蘖节中IAA含量和IAA/ZT比,抑制ZT含量的提高;外源GA3提高分蘖节中IAA含量、IAA/ZT比和ABA/ZT比,抑制ZT含量的提高;外源ABA提高分蘖节中ABA/ZT比,减缓了ZT含量的升高速率。相关性分析显示,分蘖芽的生长与ZT呈显著正相关,与IAA、IAA/ZT比和ABA/ZT比呈显著负相关,与GA3和ABA呈不显著的负相关。试验结果表明,IAA和ZT在小麦分蘖发生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外源激素主要通过影响内源IAA、ZT含量以及IAA/ZT比和ABA/ZT比来影响分蘖芽的生长,进而调控小麦分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以勒杜鹃(Bougaivillea glabra)为材料,研究成花过程中叶片内源激素含量和碳氮营养的变化,为勒杜鹃花期调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勒杜鹃花芽分化前期L姐和GA3含量降低,ABA、ZT含量的升高;花芽分化中期GA3、ABA含量继续上升,ZT略有下降;花芽分化末期,ZT/IAA、ABA/IAA、ZT/GA3、ABA/GA3比值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在初花期时ZT/IAA、ZT/GA3呈现下降趋势。勒杜鹃花芽分化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先升后降,总氮含量持续下降。  相似文献   

12.
本文估算辣椒雄性不育杂种一代农艺性状与花蕾和叶片中生化物含量间、花蕾和叶片中生化物质含量间及花蕾或叶片中生化物质含量间的相关系数。结果表明,叶片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与植株形态性状间相关性较强,游离脯氨酸和IAA含量与果实性状间相关密切。花蕾中可溶性糖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与果实性状间的相关性较强,IAA含量与植株形态性状间相关密切。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在花蕾和叶片中的含量有一定的相关性,IAA、ABA、ZRs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相关性很小。  相似文献   

13.
刘世红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1):144-148
为研究油棕抗寒性与内源激素的关系,人工设置温度梯度,模拟Logistic方程,求取低温半致死温度,鉴定抗寒性,采用ELISA技术测定自然降温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含量。结果表明,4个品种低温半致死温度分别为-4.1℃(T1)、-0.92℃(T2)、-2.89℃(T3)、2.18℃(M1),抗寒能力为T1>T3>T2>M1。自然降温过程中,从26℃降到18℃,IAA、GA、CTK、ABA含量基本不变,低于18℃后,IAA、ABA含量显著增加,GA含量稍有增加,CTK含量降低,ETH含量则变化不规律;ABA/CTK比值升高,ABA/IAA、GA/IAA、CTK/IAA、ETH/IAA比值先升高后降低。抗寒性高的品种,IAA、ABA含量高,IAA/ABA、IAA/ETH、GA/ETH、CTK/ETH、ABA/ETH比值高,表明油棕叶片IAA和ABA含量的增加利于提高抗寒力。  相似文献   

14.
乙烯利、多效唑对龙眼防冲梢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5年生‘石硖’结果树为试材,在顶芽萌动期喷施不同浓度的乙烯利和多效唑,观察其对龙眼花芽分化的影响,筛选出适合的龙眼预防冲梢药剂。结果发现在春季龙眼花穗顶芽刚开始萌动,芽体变软时喷施乙烯利233 mg/L+多效唑90 mg/L,或者乙烯利300 mg/L+多效唑90 mg/L对龙眼预防冲梢、促进花穗形成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