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不同改良剂与培肥方式对咸灌土壤改良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探讨改良剂对咸灌土壤的改良效果,采用咸水灌溉下小麦大田种植试验的方法,通过对不同改良剂与培肥方式结合等10个处理的土壤进行采样,分析施用改良剂与培肥方式对咸灌土壤理化性质、养分状况与小麦产量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改良剂和培肥可降低土壤容重,增大渗透系数和毛管孔隙度,降低土壤pH和全盐含量;增加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而各处理的碱解氮含量低于对照处理;同时可提高小麦产量。因此,在本试验中,T4和T5处理,即改良剂B(醋渣+牛粪+石膏)+有机肥+无机肥和改良剂B+无机肥对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和使小麦增产的效果最好,可作为充分利用咸水资源和盐渍化土壤改良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不同土壤改良剂对白浆土养分变化及大豆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宝国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4):251-254
为了探讨白浆土不同改良剂组合施用效果,在大田条件下,试验设7个处理,研究生物肥、有机肥和石灰对白浆土养分变化和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不同改良剂处理提高了大豆不同生育期株高、干物重,显著提高了大豆的粒数、荚数、但对百粒重影响不明显。不同改良剂施用提高了大豆产量,增产幅度为9.7%-25.6%,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提高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和pH值含量,改善土壤化学性状;提高大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改善大豆品质。综合以上分析,白浆土上应用生物肥+有机肥是比较好的改良剂组合。  相似文献   

3.
滨海盐碱地不同培肥方式对作物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给滨海盐碱地区土壤培肥及作物高产高效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滨海盐碱地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模式为例,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氮肥、高效有机肥、改良剂不同配比对小麦、玉米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滨海盐碱地上种植冬小麦施用氮肥、有机肥及土壤改良剂均可提高籽粒产量,且三者增产幅度分别为9.52%~29.52%,2.30%~17.82%,2.19%~11.48%;玉米季施用氮肥、有机肥均可提高玉米产量,增产幅度分别为29.37%~45.74%,1.69%~11.15%,小麦改良剂的后效对玉米也有明显增产效果,增产幅度为3.50%~8.33%。盐碱地施用氮肥、有机肥、改良剂对于提高土壤肥力效果明显,其中O3(N_2O3A2)效果最佳,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均最高;施用土壤改良剂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且能降低土壤盐碱含量。通过建立施肥效应模型,获得本试验条件下周年小麦玉米总产量最高可达16 770.46 kg/hm~2,对应的氮肥、有机肥、改良剂周年施用量分别为763,2 250,3 167 kg/hm~2。因此,滨海盐碱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模式施肥应重视氮肥、有机肥及土壤改良剂的配合施用,可获得一定的作物高产。  相似文献   

4.
复合间作栽培模式对滨海盐渍土养分和有机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复合间作栽培模式对滨海盐渍土的改良作用,选择木本植物沙枣、杜梨和草本植物红花、胡卢巴为试验材料,采用4种间作模式(T1:胡卢巴+沙枣;T2:第1年红花+沙枣、第2年胡卢巴+沙枣;T3:红花+杜梨;T4:红花+沙枣),研究不同间作模式对滨海盐渍土0~10 cm、10~30 cm和30~50 cm 3个土层养分和有机质含量的影响。按照国家标准分别测定土壤中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及有机质含量,结果表明:4种间作模式种植后均提高了土壤0~50 cm土层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及有机质含量,但不同间作模式对土壤中各物质增幅影响效果有显著差异。间作种植后养分和有机质含量在0~10 cm、10~30 cm和30~50 cm 3个土层中增幅最高的间作模式分别为:水解氮——T2(92.1%)、T2(199.8%)和T2(370.5%),速效磷-T4(69.1%)、T1(558.9%)和T1(245.7%),速效钾——T1(144.9%)、T2(119.5%)和T1(132.0%),有机质——T2(82.5%)、T2(212.3%)和T1(180.6%)。综合分析,T1和T2模式在4种间作模式中改良滨海盐渍土效果较好,可作为生物改良滨海盐渍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豫北平原土壤养分与施肥状况探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准确定位,在豫北平原进行网格取样(20km×20km),同时进行农业生产状况和农民施肥习惯调查。土壤样品分析结果表明:豫北平原土壤养分状况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土壤有机质、土壤速效磷均处于中高水平,而土壤碱解氮和土壤速效钾处于中低水平。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相比土壤养分含量有明显变化,土壤有机质、土壤速效磷含量显著提高,而土壤碱解氮、土壤速效钾含量下降。施肥调查表明:90%以上农户采用秸秆还田,重视施用氮、磷肥,而忽视施钾肥,存在所施肥料养分单一、养分配比、施肥方式不合理等问题。豫北平原应重视有机肥施用、推广秸秆还田,注意减少磷肥用量、注重补施钾肥,采用复合和缓/控释氮肥及合理的施氮技术。政府和农业科技部门应重视宣传和加大平衡施肥技术的推广。  相似文献   

6.
不同土壤改良剂对南方酸性土壤的改良效果研究   总被引:20,自引:7,他引:20  
针对南方土壤酸性的问题,通过盆栽试验,选用了8种土壤改良剂并以此作为改土措施,研究了不同土壤改良剂对高粱生长特性、土壤物理性状和化学性状的影响,根据高粱、土壤和改良剂之间的相互作用,探讨了改良剂的作用机制,揭示了酸性土壤在改良剂作用下各项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XP2、脱硫灰改良剂和有机肥对高粱生长有较好的作用。酸性土壤施用腐植酸、腐植酸+石灰、XP2、有机肥和脱硫灰改良剂,分别较对照土壤容重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石灰、XP1、市售改良剂分别较对照土壤容重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经Duncan多重比较,除石灰处理外,其余施用改良剂的处理与不施改良剂(对照)之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XP1处理和含有石灰的处理土壤pH较对照处理有较大幅度的提升,达到2个单位左右,差异呈显著水平(P<0.05)。施用改良剂还可有效缓解酸性土壤铝毒的危害,红壤、赤红壤石灰处理分别比对照降低了18.0%、18.7%,XP1处理降低了16.4%、16.0%。  相似文献   

7.
保护地土壤改良剂(PSIM)对土壤理化性状的效果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保护地土壤上施用改良剂能够降低土壤容错、增加0.25-0.50mm团粒量、缓解土壤酸化、丰富有机质和全氮含量,调节速效养分,提高微量元素含量,有效降低土壤表层盐分含量。  相似文献   

8.
施用改良剂后盐渍化土壤养分和棉花产量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初步阐明在施用土壤改良剂后盐渍化土壤养分和棉花生长变化。利用4种不同的土壤改良剂,通过田间试验探讨施入不同品种改良剂后棉区盐渍化土壤的养分及棉花生长和产量变化。结果表明,盐渍化土壤输入4种改良剂后,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说明这4种改良剂对盐渍化土壤具有明显的改土培肥效果,其中以DS1997和磷石膏的改土效果较显著。棉区盐渍化土壤输入改良剂后,土壤肥力得到明显改善,并促进了棉花的生长发育,棉花的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由此得出,土壤改良剂可有效减少盐分危害,改善土壤质量,进而提高土地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出适合当地滴管模式下次生盐碱化土壤的土壤改良剂,在常年滴灌、次生盐碱化严重的地块,选用5种不同土壤改良剂进行大田试验,研究其对次生盐碱化土壤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施用土壤改良剂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次生盐碱化土壤结构,降低土壤盐分,提高土壤养分,对糯玉米株高的影响表现出循序渐进的趋势,对糯玉米叶绿素含量的影响表现出“前强、中弱、后平”的趋势,而且能够提高糯玉米的产量、产值、净增产及产量构成,但对土壤含水量、全氮含量、糯玉米茎周的影响不明显。不同土壤改良剂适宜性综合判定结果为:滴施型土壤改良剂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提高糯玉米产量方面较基施型土壤改良剂效果显著,滴施型聚马来酸类的盐碱土改良剂最适宜当地次生盐碱化土壤,其次为黄腐植酸类的盐碱土壤改良剂。  相似文献   

10.
通过2年大田试验,研究优化施肥对东营滨海盐渍土棉花生长及土壤养分供应能力的影响。设不施肥、农民传统施肥、优化施肥、优化施肥+有机肥4个处理。结果表明:与农民传统施肥对比,优化施肥及优化施肥+有机肥处理有效提高了棉花产量、肥料农学利用率、偏生产力;施肥改变了土壤盐基离子组成,农民传统施肥、优化施肥、优化施肥+有机肥处理Na+及Cl-所占比分别减少2.29%,3.45%,6.15%,K+、Ca2+、Mg2+、SO_2-4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优化施肥+有机肥处理能明显提高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其中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比传统施肥和优化施肥高7.8%~17.0%和5.0%~13.3%;施肥提高了土壤速效养分,优化施肥+有机肥处理速效P和速效K含量总体处于较高水平,而N0-3-N、NH+4-N含量总体表现为传统施肥优化施肥+有机肥优化施肥不施肥,这说明优化施肥能有效降低土壤NO-3-N、NH+4-N含量,进而NO-3-N、NH+4-N的流失风险也随之减小。采用N、K肥基施+蕾期花期2次追施的优化施肥处理,不仅减少了肥料用量,而且提高了产量,配合施用有机肥增产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2种土壤复合改良剂(由微生物菌剂和园林腐熟废弃物组成)对盐渍土的改良及肥力作用,本研究采用60天室内恒温(30℃)培养法,对不同处理的盐碱土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结果 表明:园林腐熟物能够提高盐碱土电导率和土壤碱度,而在园林腐熟物基础上添加不同浓度的微生物菌剂对盐碱土电导率值和土壤碱度的影响不显著,表明2种复合改良剂...  相似文献   

12.
为了构建合理的吹填盐土改良技术并探索其改良效果,采用蒸渗仪土柱模拟试验法,对设置秸秆掺拌、秸秆柱、秸秆层综合处理的土柱和对照土柱进行了持续淋水条件下粘质吹填盐土脱盐动态的研究。研究显示:与对照相比,秸秆技术处理能够显著提高土壤的通透性,提高盐分淋洗速率和单位水量淋盐量,缓解盐分的逐层累积现象和返盐现象,缩短淋盐时间、节约淡水资源达50%以上。对照土柱淋盐过程中出现了较为明显的碱化现象,而改良土柱秸秆形成大孔隙以及脱硫石膏的添加,有效缓解了碱化现象。对照土柱淋盐后,有机质、全氮含量均显著降低,而改良土柱通过秸秆掺拌等有效提高了有机质、全氮含量。结果表明,该项技术对粘质吹填盐土的改良具有节约淡水、提高淋盐速率、抑制脱盐碱化现象和缩短淋盐时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红地球’葡萄在南方沿海地区设施栽培中存在的着色差、风味淡及设施葡萄园土壤板结、酸化、盐渍化等问题,通过在冬季基肥中增施不同的有机肥,研究其对土壤理化性质、营养状况、植株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施用碳基生物肥、生物菌肥和菜饼肥均可以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效果以碳基生物肥最佳,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分别较对照显著提高43.77%、35.45%和57.9%;菜饼肥对土壤微量元素的增加效果最好,交换性钙和镁含量分别较对照显著提高40.58%和13.74%;施用有机肥可以不同程度上降低容重、增加孔隙度、降低土壤含盐量、提高pH,效果以施用菜饼肥最佳。施用有机肥可以增加叶面积,提高枝条木质化程度,施用菜饼肥的叶面积和枝蔓木质化程度分别提高了21.62%和14.31%;施用腐熟菜饼肥的果实综合品质最高,单果重、TSS、固酸比分别提高26.46%、2°Brix和34.20%,经济效益以腐熟菜饼肥和碳基生物肥为最好,每公顷效益分别增加至58794和39456元。施用不同有机肥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土壤有机质、营养元素含量,降低土壤含盐量、降低容重、增加孔隙度、提高土壤酸碱度,进而促进枝蔓生长、提高品质和效益,综合效果以施用腐熟菜饼肥最佳。  相似文献   

14.
为了减轻和抑制咸水灌溉土壤盐分积累及对土壤理化环境的影响,研究3种有机无机-土壤改良剂配方进行咸灌土壤改良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有机无机-土壤改良剂能够明显地改善土壤物理环境,施用土壤改良剂的土壤容重比咸灌土壤和对照降低8.55%~12.82%;土壤毛管孔隙增加5.68%~10.63%;土壤渗水速率提高22.41%~49.14%。土壤改良剂能够有效地调控咸灌土壤的化学离子组成,施用改良剂处理的土壤Na++K+、Cl-分别比对照减少了43.38%~64.88%和99.65%~122.69%;Ca2+增加了15.91%~67.21%。改良剂B和C降盐效果较改良剂A更为明显,比咸灌土壤分别下降了20.45%~57.35%,同时土壤pH降低了0.36%~1.84%。有机无机-土壤改良剂还为土壤、作物提供了充足的天然腐殖酸、活性有机物质以及Ca、S等营养物质,增加了玉米抗逆能力,提高产量,比对照增产20.63%~34.28%。  相似文献   

15.
重度盐渍化土壤灌溉碱性淡水与施用改良剂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试验采用了灌水和施用改良剂相结合的方法对重度盐渍化土壤进行改良。试验采用2因素3水平组合设计,3个灌水量,3个改良剂施用量,12个处理,3次重复。结果表明:灌水量525m3/hm2土壤全盐量由1.72%降至0.48%~0.64%、灌水量750m3/hm2土壤全盐量降至 0.4%~0.6%。改良剂不同施用量与对照相比,土壤ESP下降幅度为2.83%~26.44%;土壤HCO3-下降幅度9.13%~43.47%;土壤Cl-下降幅度19.6%~29.9%;土壤SO42-增加幅度10.36%~58.22%;土壤Ca2+增加幅度0.68%~62.24%。灌水量750m3/hm2洗盐效果明显,改良剂施用量4500kg/km2防碱效果明显。但从节水和土壤盐分积累分析,灌水量525 m3/hm2、改良剂施用量3000 kg/km2为宜。  相似文献   

16.
以中棉所79为材料,于2012和2013年在江苏大丰稻麦原种场盐碱地设计高垄覆膜、高垄不覆膜、土壤脱盐剂+覆膜、土壤脱盐剂+高垄覆膜、土壤脱盐剂+高垄不覆膜和平作覆膜6个处理对棉花出苗、产量及与抗盐相关的生理指标影响。结果表明:与平作覆膜相比(CK),高垄覆膜+土壤脱盐剂能显著提高籽棉产量和促进出苗,产量比对照提高32.00%~113.78%;土表20 cm土壤盐分降低最多,下降42.07%,出苗率提高148.8%。同时高垄覆膜+土壤脱盐剂处理能有效地减少棉苗叶片丙二醛和脯氨酸的积累,降低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因此,高垄覆膜与土壤脱盐剂的应用,由于能有效降低中重度盐碱地的盐分,从而有利于棉花发芽出苗,降低盐分逆境对棉苗的胁迫效应,最终促进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有机类肥料部分替代化肥影响新垦红壤生菜地产量的因素,按照等量替代20%化肥氮的原则,设置不施肥(CK)、常规化肥(CF)、生物有机肥+80%化肥(B)、精制有机肥+80%化肥(O)、生物有机肥+精制有机肥+80%化肥(B+O)这5个处理,研究其对土壤理化性质、养分吸收量、产量及可持续性指数的影响,利用结构方程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