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指出了滨海县因缺雨水冲刷,盐分板结在土壤表层上,形成严重的土壤盐碱化,给造林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探讨了在立地条件差的盐碱地,要保证造林效果,提高造林成活率,必须采用适宜于盐碱地的造林技术和模式,以提高造林效率,为盐碱地造林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福清沿海滩涂围垦区盐碱地造林绿化的试验研究,打破了旧的一套造林模式,采用适合盐碱地特点的造林技术措施,使盐碱地造林绿化获得成功,文章对造林模式和管理办法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水是干旱荒漠区发展生态林业的制约因素 ,如何克服恶劣的环境条件 ,增加植被盖度 ,改善生态环境是林业研究工作的目的 ,为此工作的重点是寻找抗旱节水造林的方法、途径、技术及材料。通过不同容器造林试验 ,分析总结出植树袋是一种优于其它容器的造林材料 ,它的使用将会使干旱区造林效果呈现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4.
浅谈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总结各地多年生产实践证明,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可概括为六句话,即“挖大抗、栽壮苗、夏浇水、秋覆土、勤补植、严管护”。同时加大科技含量,在育苗方面增加菌根、菌推广面积,培育干旱、半干旱区特有适应菌根苗,严格把好造林栽植过程中的各道工序,保证造林前苗木不失水、吸足水,加强抚育管护,精耕细作,提高土壤的保水、保墒能力,使有限的水发挥最大的作用,这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关键,也是基础工作,同时增加高科技产品推广利用面,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探索一条适应干旱、半干旱区特有的抗旱造林技术,使林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为创造绿色家园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我国北方地区气候干旱少雨,年降水量远远小于蒸散需求,如何采取有效的工程与生物的综合技术措施,集中利用有限的水分条件,改善植物的生长环境条件,提高造林质量,是当前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所必须解决的技术问题。7月开始,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区进入雨季,雨季的降水量要占到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此时水热同步,土壤水分、气温与大气湿度相对较高,阴雨天比较多,有利于种子萌发和幼树生长,较适宜播种造林与针叶树植苗造林。而加强雨季造林管理,提高造林技术,延长造林时间,成为提高干旱半干旱区造林质量的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干旱半干旱区盐碱地造林展望李玉空,樊文颖,董锦兰一、盐碱地的治理措施:1.洗盐排盐,排除土壤盐分,以水利工程措施为主,搞好排灌配套体系。通过灌水淋洗土壤表层盐分,排盐控制地下水位,防止盐分向地表聚积。2.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通过深翻深耕,...  相似文献   

7.
对干旱区、半干旱区造林技术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提出了先进适用的抗旱造林技术,经过实践应用,有效地解决了水源缺乏情况下工程造林的成活率问题,提高了造林质量,本技术可作为抗旱造林的重要技术措施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8.
半干旱区造林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探讨了在半干旱区目前应用较广的几种造林技术及其优势,为半干旱地区的造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盐碱地沙棘造林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赵军  郭春华 《沙棘》2001,14(2):20-22
齐齐哈尔市园艺研究所在完成了沙棘盐碱地栽培试验基础上进行了沙棘盐碱地造林试验研究,进行了不同造林模式比较,初步确定了沙棘盐碱地造林模式。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经济的飞速发展,盐碱地的开发利用已成为全世界普遍关注的热点。经历长期、反复的探索和实践,广大的科技工作者积累了丰富的盐碱地改良利用经验。然而,由于盐碱地类型复杂,改良十分困难。目前,关于盐碱地开发利用模式的研究,仍然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课题。文章结合山西北部盐碱地改良利用与造林技术,进行了探讨分析,值得林业同仁共同借鉴、学习。  相似文献   

11.
对碳汇林业的背景、相关概念、碳汇造林国内外现状、CDM造林再造林项目运行程序及设计书内容、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涉及的几个技术问题进行了综述,建议:山东具有碳汇造林的条件、积极争取碳汇造林项目、强化农用林和经济林的碳汇作用、加强干瘠山地、盐碱地及沿海防护林碳汇造林、加强中幼林的可持续经营管理、加紧实施山东森林碳汇储量与潜力研究、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及技术培训等。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适合辽西半干旱区油松的最佳造林方式,对容器苗造林、塑料袋保苗造林、裸根造林3种方式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容器苗造林方式下苗木保水性好,造林的成活率及保存率最高,造林的成本显著低于裸根造林;塑料袋保苗造林方式下苗木的保水性、成活率等均好于裸根造林方式,其造林成本最低。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类型区划及植被恢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内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成因及植被恢复技术进行了分析.在充分研究四川干旱半干旱区现状的基础上,将全省划分为横断山区干热河谷区、横断山区干暖河谷区、横断山区干温河谷区和横断山区得荣乡城半干旱区等4个造林类型区.指出要将水分和土壤作为植被恢复技术的重要因子,并针对4个造林类型区提出了不同的植被恢复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盐碱地和旱地造林成活率较低难度大,文章就盐碱地造林技术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盐碱地造林成活率较低,文章就盐碱地造林技术提出了一些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干旱区和半干旱区造林不当会加速荒漠化的进程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干旱区和半干旱区的造林主要受水分条件的限制。森林因蒸发量大,会加剧干旱区和半干旱区缺水的局面。造林必须满足树木对水分的需要,否则造林就会加速荒漠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盐碱地造林是科技人员长期关注的问题。由于土壤盐碱化具有明显的地区性,探讨局部地区的盐碱地造林技术更具有实际意义。为此,为克服扦插造林的不足,采用嫩枝或硬枝扦插育苗造林,在pH值9.2以上碱化土立地条件下,造林成活率由85%提高到95%。并探讨了柽柳天然更新过程中野生苗木生长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林业实用技术》2021,(9):47-51
干旱缺水是影响干旱区造林绿化的主要制约因素,抗旱造林成为现阶段干旱区造林绿化的关键技术之一。本研究以青海的油松、白榆、青杨等树种造林为例,以含水率、土壤温度、植物生长量为指标,采用集雨托盘、黑地膜、白地膜、保水剂、防渗袋、集水盆、育苗袋7种抗旱技术进行试验对比,判断不同造林抗旱技术的效果,筛选最优的抗旱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实施抗旱造林技术的实验区,其土壤含水率较未实施抗旱技术的对比区域平均增加(2.732±1.920)%;覆盖技术的保水效果较防渗技术平均低(4.856±1.980)%;按保水能力强弱对比,依次是集水盆育苗袋防渗袋集雨托盘黑地膜白地膜空地;综合保水率、土壤温度和林木成活率和生长量以及成本投入等指标,推荐集水托盘或者集水盆技术作为主要抗旱造林技术。本研究对干旱区造林成本削减和效率提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水湿盐碱地造林技术是重点研究课题之一;华池林区缺乏水湿盐碱地造林技术,影响整流域治理进程。在华池林区选择13个树种,以小叶杨为主开展整地、苗龄、季节、混交等水湿盐碱地造林试验。结果表明,小叶杨、旱柳、沙柳为水湿盐碱地造林适宜树种,生长量与荒山造林相近;水湿盐碱地造林,小叶杨适宜苗龄为4 a,适宜季节为春季,最佳整地方式为排水沟加机械挖穴,沟距4 m,沟宽、深各40 cm,穴直径、深各40 cm;4 a生小叶杨与1 a生沙柳1:1混交,水湿盐碱地造林次春存活效果与荒山相同。上述措施次春存活率均超过90%。  相似文献   

20.
人工造林理论及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造林的历史久远,在当前的西部大开发中,又以植被恢复,生态环境建设为切入点,人工造林尤为重要。文章对人工造林的理论及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人工造林与林业在21世纪初面临的任务和发展现状,对人工造林面对的生态问题,可持续经营,生态林业等做出评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