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路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性研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路沉积物是来源和物质组成都很复杂的重要的环境介质之一,介绍国内外不同城市道路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研究现状,综述路面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主要种类和含量,比较沉积物中重金属赋存状态的研究方法,对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进行分析探讨,探析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影响因素及其迁移转化过程,对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来源进行了判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控制道路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措施的建议,并指出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为评价兴仁高砷煤矿区水体沉积物的污染水平及其生态风险 ,以贵州省表生沉积物背景值作为基准评价沉积物污染水平 ,采用 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环境生态风险.结果表明 :交乐、潘家庄和小尖山煤矿区水体沉积物均表现出低pH值 ,高SO2 -4 、As、Fe等特征.与贵州表生沉积物背景值相比 ,交乐煤矿区水体沉积物中Fe、As和Hg平均值分别超过背景值4082倍、358 .8倍和19 .3倍 ;潘家庄煤矿区水体沉积物中Fe、As和 Hg平均值分别超过背景值3478倍、8 .3倍和0 .55倍 ;小尖山煤矿区水体沉积物中Fe、As和Hg平均超过背景值2457倍、5 .6倍和0 .65倍.利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分析表明 :交乐、潘家庄和小尖山煤矿区水体沉积物主要受到As、Hg污染.交乐、潘家庄和小尖山煤矿区水体沉积物各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Eir )从高到低依次为As > Hg >Cd> Cu> Pb>Cr>Zn ,As >Hg >Cd>Cu>Pb>Zn>Cr ,As = Hg >Cd>Cu>Pb>Cr>Zn.生态风险指数(RI)交乐>小尖山>潘家庄 ,交乐沉积物中重金属生态风险程度为很强风险 ,潘家庄和小尖山沉积物中重金属生态风险程度为中等风险.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法)测定土壤和沉积物中锡的方法。优化了仪器参数,采用在线内标法消除基体效应干扰,比较了多种消解体系及两种加热方式对测定土壤和沉积物中锡的影响。实验表明:不含氢氟酸的体系不利于土壤和沉积物中锡的析出,其测定结果偏低;含氢氟酸的多种体系(包括硝酸-氢氟酸-盐酸-高氯酸、硝酸-氢氟酸-盐酸以及硝酸-氢氟酸-高氯酸体系)用于测定土壤和沉积物中锡的结果令人满意,满足环境监测要求。  相似文献   

4.
收集了2008年7月、2013年9月、2016年9月锦州海域三季的监测数据,详细分析了锦州海域沉积物主要污染物指标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围填海实施前(2008年7月)区域海洋沉积物环境为一般,围填海实施中(2013年9月)和现阶段(2016年9月)区域海洋沉积物环境为良好,围填海项目的实施后,海域沉积物呈现向好的变化趋势。究其成因,随着港区的建设,大规模地疏浚和回填,使港区受污染的表层层沉积物得到了有效地清除和控制。  相似文献   

5.
以淮河附近自然沟渠沉积物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强度的干湿交替频率,研究了干湿交替对沟渠沉积物氮素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沉积物中氨氮与总氮、DOC(溶解性有机碳)呈显著相关性,DOC和总氮呈显著相关性。中强度的干湿交替过程对沉积物中总氮、硝态氮、DOC的去除效果显著,去除率分别达43.20%、81.70%、39.18%,低强度的干湿交替对沉积物中氨氮的去除效率良好,达75.70%。实验结果表明:在适当的干湿交替驱动下,沟渠中各形态氮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6.
潮间带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评价及生物有效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潮间带是一个典型的环境脆弱带和敏感带,极易受到人类活动的破坏.潮间带重金属除了直接对潮间带生物有影响外,还可以通过过食物链的富集和放大作用影响人类健康,同时由于潮间带水动力和生物活动的影响,造成重金属的重新分布和释放,产生重金属的"二次污染",直接危害近岸环境.开展重金属元素在潮间带沉积物中含量、赋存形态、污染评价及其生物有效性已成为目前环境科学领域中十分重要的研究内容和任务,国内外学者均对河流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文章从这4个方面阐述了潮间带沉积物重金属研究进展,以期为潮间带沉积物重金属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珠海淇澳红树林沉积物的重金属含量及分布特征,并运用沉积物富集系数法进行了富集评价以及利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价。两种评价显示,重金属在沉积物中除Cd、As外,均未发生明显的富集和累积。湿地内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148.17,799.66)),整体上处于中等生态风险水平。其中Cd的潜在生态风险最大,As次之,其他5种重金属Cr、Ni、Cu、Zn和Pb仅具有轻微生态风险。湿地的部分区域存在对重金属的沉积和富集的"聚集区",因此在保护和治理湿地工程中必须重点关注重金属"聚集区",也要重视监控和治理沉积物中的Cd与As。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南盘江是珠江的源头,是珠江三角洲水质调济的重要源泉。针对南盘江沉积物的pH值和有机质,在南盘江设置12个取样点取样进行了实验,并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盘江的沉积物主要偏碱性,南盘江采样点范围内的沿程上,pH值呈现出升降彼此起伏的不规则变化。南盘江顺流而下的沿程上采样点范围内,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呈现出升降彼此起伏的不规则变化。有机质含量最大值为61.65g/kg,最小值为9.72g/kg。南盘江沉积物的有机质和pH值成负相关,显著性水平为0.65的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
为加强对查干湖沉积物中有机质演化历史的认知,采集并对比分析了查干湖3个柱状岩芯沉积物有机质含量的时空变异特征,结合经济数据,定性解释其含量的污染历史并推断了污染原因。结果表明:查干湖沉积柱中有机质的平均值为9.656 g/kg,沉积柱表层中有机质含量增加明显,不同沉积柱中有机质含量有一定差异,沉积物有机质含量变化趋势较好地反映了查干湖渔业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选定受体模型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化学质量平衡法作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其定义、原理及存在的优缺点,并从在大气、水、沉积物3个方面,分析了化学质量平衡法在其中的应用。结果表明:现阶段对于该模型的应用,仍以大气和沉积物研究为主,在水污染源解析工作中应用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1.
唐鸿达  高良敏 《绿色科技》2013,(8):183-185,189
对淮南矿区潘集杨庄塌陷水域沉积物中的营养盐及重金属元素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其环境现状和受污染程度。结果表明:潘集杨庄塌陷水域沉积物OI和ON属于尚清洁级别。沉积物的重金属污染主要以Cd元素为主,并依据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表明该区域重金属总潜在风险达到强生态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12.
指出了当前环境形势下,河流、湖泊面临的一个主要环境问题就是富营养化,其主要是由于河流、湖泊等水体流入了大量的营养物质所造成.在有效控制了外源污染物后,污染沉积下来的物质即污染沉积物便成为潜在的污染源.湖泊沉积物中的磷在一些特定条件下会转变成为湖泊营养物质磷的来源.主要分析了当前我国湖泊出现富营养化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危害,并探究了控制湖泊富营养化的技术措施以及对湖泊沉积物中磷污染释放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指出了河流是为全球人口提供淡水资源的重要渠道,其水环境状况与人类的健康、生活、生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以河流沉积物重金属研究为背景,对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研究进展和河流沉积物重金属研究方法及生态风险评价方法进行了综述和分析。结果表明:BCR法可以有效提供更多更全面关于重金属形态分析的信息;河流广泛污染以及各种现有重金属形态在河流中的不同影响评价研究却不够充分;单一重金属元素污染评价研究较为成熟,而能够反映沉积物污染环境因子的综合效应的评论方法却不够深入;在各流域内加强多种重金属和其他元素的协同污染评价研究,以解决重金属污染是否呈元素关联形态;根据评估目的以及研究的侧重点选择适当的评估方法,来确保数据结论的准确性,为水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研究提供科学有效的实验方法。最后,提出了对在国内流域水环境全面的背景数据库依托下,研究的侧重点应偏向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方法方面,并研究经济、环保的生态恢复手段,从根本上改变污染的现状。  相似文献   

14.
以太湖百渎港湿地植被恢复区为研究区,研究湿地植物群落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沉积物中黏土含量平均值为10.44%,粉砂含量平均值73.85%,砂含量平均值为15.75%,即粉砂的平均值最高,砂其次,黏土最低,说明沉积物组成以粉砂为主。从平均粒径的平均值分析来看,对照区沉积物的颗粒基本上比其他湿地植物群落分布区总体要粗,说明湿地植物的存在有利于细颗粒的沉降。在58个采样点中,有35个采样点的分选系数处于中级别,有45个采样点的偏态处于正偏级别,有32个采样点的峰态处于窄级别。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湖泊沉积物氮磷赋存转化是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驱动因素,尤其在湖泊外源营养盐输入得到有效控制后,其内源过程将严重制约湖泊生态的修复。因此,沉积物氮磷营养盐的研究对深入了解湖泊营养盐循环及湖泊富营养化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对近30年(1991~2020)湖泊沉积物氮磷赋存转化相关研究的文献进行了归纳总结,结果表明:沉积物氮磷营养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赋存形态、含量及分布特征、界面的迁移转化及其影响因素、水质和生态效应等方面,提出了未来还需要拓展同位素示踪等研究方法,加强多要素协同下影响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土壤/沉积物中的铁、锰和铝的(氢)氧化物对磷和重金属的吸附解吸,在极大程度上控制着这些元素在土壤/沉积物和水体中的浓度、形态和迁移转化,关系到人类健康。本文列举了磷和重金属的环境效应,以铁、锰和铝的(氢)氧化物为例,阐述了土壤/沉积物中氧化物的组成、氧化物吸附磷和重金属的3种机制(内层络合、外层络合和存留于扩散团间)与吸附模型(等温吸附的经验和半经验方程与表面络合模型),分析了氧化物对磷和重金属行为调控的影响因素,指出氧化物间可能存在的竞争或协同吸附现象。认为当前结合各种现代测试技术在原子或分子水平上认识氧化物-水界面的吸附反应本质以及多晶型或不同氧化物共同参与下的多界面复杂反应过程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指出了磷是多数淡水湖泊的营养控制性因子,沉积物中的磷向上覆水体释放会对水体中磷含量产生重要影响。不同形态的磷有着不同的释放强度,而且影响因素也有所不同。对沉积物磷形态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以后的发展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选取洪泽湖为研究对象,于2008年采集洪泽湖沉积物样品17个,以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Cu、Cd、Pb、Zn、Ni、Cr)的总量为主要研究内容,运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教法对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洪泽湖Cu、Ni、Zn、Pb、Cr污染的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北部湖区,Cd污染主要在西部湖区。Pb是全湖污染最严重的重金属。Cu、Ni、Zn、Pb、Cr的潜在生态危害较小(低风险),Cd的潜在生态危害较大(高风险),总的潜在生态危害为低风险,Cd的影响最大(达到81%)。  相似文献   

19.
采用微波消解前处理技术、结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或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对水系沉积物中Pb、Cd、Cu、Zn、Cr、Mn、Co、V、B、Ba、Be、Mo、Ti和Ni 14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以硝酸-双氧水-氢氟酸混合酸溶解样品,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各元素的方法检出限在0.3~2.9ng/g,沉积物样中添加标准物质的回收率为89%~110%,精密度RSD7%(n=6)。采用该方法对土壤标准样品(GBW07304a)进行验证,测定值均在保证值范围内。该方法样品处理程序简单快速、线性范围宽、分析重现性好、结果准确,适用于大批量水系沉积物样品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病理解剖和超微结构研究发现,溃疡病菌是在胞间隙和被分解了的细胞壁中穿行的;其对寄主组织最直接的危害是分解并利用细胞壁,破坏寄主组织细胞结构;抗病的毛白杨在被病菌侵害后,细胞内形成高电子密度的羽形结晶状沉积物,细胞壁膨胀而不疏散,而感病的北京杨和中抗的陕林4号杨在被病菌侵害后,细胞内并不形成类似毛白杨的沉积物,它们的细胞壁因侵染而变得膨胀且松散,毛白杨与北京杨、陕林4号杨在细胞壁结构上的不同,可能是毛白杨产生抗病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