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实验选用同批次婺源本地群体种鲜叶,不同加工方法共计6种茶样依次进行感官审评、化学滋味鉴定,同时进行问卷调查统计,通过所得数据尝试分析冷冻发酵茶叶的适宜加工方法及冲泡时间。研究结果:适宜加工方法为鲜叶—液氮倾倒浸透180 s—经6 h醒冻—炭火烘焙干燥;该工艺红茶出汤较慢,故而适宜冲泡时间为3 min左右。  相似文献   

2.
浅谈看茶焙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论那一种茶类,初制、精制或初、精制联合一条龙加工都要经过干燥这道工序。干燥的方法很多,其目的一样:一方面排除多余水分,防止霉变,利于贮藏;另一方面提高品质。即发展香气,改善滋味,美化色泽和形状等等。这里,仅就乌龙茶(半成品茶)精制干燥(机器烘焙──俗称焙茶)应该掌握的“八看”茶叶焙茶浅析如下:一、看高、中、低档茶培茶高档茶火候要轻,目的在于提高香气,改善口味,使色泽油润光亮;低档条火候要重,才能去掉苦涩感和其他杂味,促使香味纯正;中档茶火候掌握在高、低档茶之间,称为中等火功。二、青春、夏、暑、…  相似文献   

3.
宋振硕  周为  周黎 《中国茶叶》2009,31(12):8-10
综述了微波技术在茶叶加工中的应用,包括微波加热技术在茶叶初制加工中杀青、干燥工艺中的应用,微波萃取技术在茶叶深加工中提取茶多酚、咖啡碱、茶多糖、茶皂素、茶黄酮的应用,以及在茶饮料加工中浸提和杀菌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乌龙茶精制烘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流行方向 ,茶叶产品也必须要有有效日期 ,所以茶叶必须烘焙到一定的干燥度才能保存长久。偶然机会认识了从事茶叶机械研制的台湾人杨先生 ,从他的烘焙机学到了一些精制烘焙茶叶的道理 ,加上本人从工作中了解烘焙茶叶重要的目的。1、降低茶叶中的水分含量 ,改善或调整茶叶香气及滋味。2、正确的干燥可保存较久不变质也可有效的提高茶汤品质。3、粗制茶常有臭青味、苦味及贮藏不当之陈茶味及必须用适宜的温度和时间把杂陈味去掉 ,而且不能损失太多的香气及滋味。所以焙茶要分两阶段 :第一 ,先烘焙出茶叶里面的水气及臭青味 ,保留鲜味 ,当…  相似文献   

5.
碾茶是抹茶加工的原料茶,是一种采用覆盖栽培的茶树鲜叶经蒸汽杀青后、未经揉捻直接由碾茶炉或辐射热干燥等工艺制成的片状茶产品。文章对比介绍日本茶叶感官审评方法和我国传统茶叶感官审评方法审评碾茶的区别。  相似文献   

6.
王宗保 《茶叶科学》1966,3(2):75-79
干燥是红茶初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县茶叶产区各初制厂,干燥工序一般都是采用烧炭火烘焙,个别的也有采用日光干燥。炭火烘焙,不但制茶成本费高,而且易出烧末茶,影响质量,同时劳动强度大,花费劳力多;而日光干燥,又只能在晴天进行,且成茶香气低,有太阳味,影响成茶品质。 为了提高茶叶品质,降低制茶成本,减轻劳动强度,解决适合于农村社(队)办茶厂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花香型黄茶品质特征为基础,开展茶树品种适制性、花香型黄茶初制烘焙技术及配套加工技术等加工工艺研究,根据试验茶样品质鉴定与生化茶样检测结果,经系统分析可知,花香型黄茶以叶色偏黄类的高香型乌龙茶品种鲜叶原料为前提,配合适度的晒青、萎凋、摇青、堆青等做青技术,同时融入超干闷黄、精茶的控温控时烘焙等工艺为花香型黄茶加工标准加工规程。其最佳参数为:茶青减重达20%-25%时,进行5min摇青(15转/min),超干闷黄以空间温度35℃-40℃,相对湿度30%-40%,闷黄3-4h,黄茶初制烘焙以闷黄叶阴至8成干再烘足干,精茶烘焙以80℃、3-4 h或90℃、1-3 h为佳。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武夷岩茶常用的烘焙加工方式进行探讨。对其工艺特点、茶叶品质的影响做了综合分析。依据实践提出一套机焙与炭焙相结合的岩茶烘焙方案,供生产上参考。  相似文献   

9.
茶叶力、热特性研究及其在制茶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加工中除制茶的生化变化,还涉及能量传递(如机械及气力输送),质量传递(如除湿)和热量传递(如热风炉换热,茶叶干燥)。以上三大传递过程可谓之制茶工程。制茶工程学便是研究以上工程的环境因子和技术手段与茶叶品质形成之间相互促进和制约的规律,并以充分发挥茶叶原料的经济价值为目的而促进现代制茶工程技术的应用。在制茶过程中,一切物理和机械的作用无一不是通过茶叶的物理特性才产生促进生化变化的效果。所以研究茶叶的物理特性,在技术上可提高工艺效果,改善成茶品质;有助于机器设备的研究和设计,改善制茶性能,提高机…  相似文献   

10.
茶类多种多样,制法各不相同。但是,各类茶叶制造中,大多需要使用炉灶。如初制中的加温萎凋、杀青、干燥;精制中的复火烘焙等。 (一)炉灶在制茶生产中的作用及其类型 绿茶、黄茶、黑茶、乌龙茶初制中,都利用高温杀青,破坏酶的活性,以形成各自的品质特征。各类茶叶制造中都需要进行于燥(烘焙)作业,其作用不仅仅是单纯排除茶叶中的水分,把鲜叶(或不同工序的在制叶)变成干茶,更重要是在水分的参预下由于热化学作用,促使芽叶内部进行复杂的生化变化,因此,烘焙也是发展和形成茶叶品质的过程。这些需要高温作业的工序,就要依靠炉灶供给热  相似文献   

11.
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对单丛茶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单丛茶大多采用烘干工艺干燥,本文对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在岭头单丛茶加工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处理样茶感官品质审评、生化成分测定以及香气物质的检测分析,发现真空冷冻干燥工艺对单丛茶品质具有改善作用,主要表现在茶汤滋昧相比较为醇和.实验发现先经过初步烘焙再进行真空冷冻干燥处理的茶叶品质最优.同时,实验结果也提示,不...  相似文献   

12.
超微绿茶粉原料茶加工中的几个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飞虎  李中林  袁林颖  张玲  邓敏 《茶叶》2005,31(4):245-246
超微绿茶粉是一种能快速冲饮并可作为食品添加剂的纯天然粉末茶。它能最大限度的保持茶叶原有的各种营养成分、药理成分和原料的天然本色,具有良好的悬浮稳定性等有机特性,可直接应用于茶饮料加工或直接作为速溶型饮料,也可用于各种茶叶食品或添加于各类食品中,以强化其营养功效,并赋予食品天然鲜绿色泽和特有的茶叶风味。超微绿茶粉的原料茶加工和常规的茶叶加工有一定的区别,  相似文献   

13.
烘干机讲座     
烘干机是茶叶干燥机械的一种。利用烘干机的目的是使在制茶叶继续发挥一部分水分,以利下段工艺或符合成品毛茶的要求,达到干燥的目的。在烘干机未闻世之前,均采用竹篾烘笼。利用炭火进行烘焙。在烘干过程中,为了使茶叶干燥程度均匀一致,操作者必须不停地翻动茶叶,因而这种烘干方法不  相似文献   

14.
李传忠 《茶叶通讯》2009,36(2):18-19
选定扁形茶全程机械化加工(电加热方式)的五种不同工艺作对比试验,筛选出最佳工艺。分析不同工艺的正确使用操作方法和所制茶叶的不同品质风格。  相似文献   

15.
乌龙茶烘焙技术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乌龙茶香高幽雅,茶汤浓厚,回味甘甜,耐于冲泡。而决定乌龙茶品质的因素在于品种的优良和初、精制精湛的工艺。制造过程中由于气候或制茶技术的影响,再加上包装贮存过程中,由于茶叶具有吸湿吸味的特性,初制茶叶经拣梗、筛分及拼配掺和后,茶叶烘焙是一道必经的工序。烘焙主要目的在于:降低茶叶含水量,保持含水量在4%-6%之间,防止茶叶贮存期品质劣变而带陈茶味,进而延长贮藏寿命;借烘焙技术去除茶叶青臭味及其它异味,增进茶香,以提高茶叶品质;使茶叶中所含氨基酸类与还原糖类加温时经脱水转化成香气成分;还有杀菌,降低农残等作用。因此,茶叶烘焙包括去异、去水及产生茶叶香气滋味等,  相似文献   

16.
浅谈云南大叶种CTC红碎茶加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CTC红碎茶品质特征CTC红碎茶流程与Orthodox(传统)制法相似,只是揉捻过程中使用的机具和工艺不同。CTC红碎茶是经过CTC工艺即压碎、撕碎、揉卷(Curl)(每分钟70—700次压碎及撕碎叶片),快速破坏茶叶细胞结构,并将碎叶片快速揉捻卷绕压迫成为颗粒状后,再进行发酵及烘焙干燥制成的红茶。  相似文献   

17.
含茶食品就是以茶叶或茶叶提取物为原料,配以各种可食用物质或食用香料,经过各种加工工艺制作而成的食品。含茶食品集茶叶及食品的功能为一体,作为中国的传统食品,一直以来都受到大众的喜爱。由于吃茶能更加充分利用茶叶的营养成分,有效发挥茶叶的多种保健功能,作为一种健康的饮食新时尚,已在全世界流行起来。含茶食品的生产也成为茶叶现代化加工与资源增值的重要内容,得到广泛重视和发展,成长为茶产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8.
福鼎白茶的传统加工工艺包含萎凋和烘焙两道工序,很多制茶师忽视了萎凋过程中的堆积环节。堆积,即在半封闭的干燥环境中,将干度达到八成半或较高的茶青堆积起来,通过控制茶叶的水分、温度、氧气含量、微生物作用以及茶叶的发酵程度等因素,促进茶叶内部的生物化学反应,从而改善茶叶的品质和口感,如香气、口感的纯净度、甜度等,让白茶的品质更好地发挥作用[1]。本文针对福鼎白茶在堆积过程中涉及的具体操作和应注意事项进行探索,旨在为白茶制作工艺改进提供一些理论和实践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在使用计算机技术与设施,采用L处理方法、计算机量化、图像处理等方式来进行对茶鲜叶的色坚定,与研究茶叶在加工过程中色泽的变化,茶鲜叶色泽及其嫩度,读取茶色泽参数进行茶叶识别等方面针对茶叶的品种,加工,品质等方面的应用进行思路分析。  相似文献   

20.
揉捻与烘焙是乌龙茶的增味与塑形阶段,也是形成其特征品质的关键。该阶段分为三揉三焙6道工序,各个工序互相联系,互相制约。揉捻与烘焙的流程为速揉-初烘-初包揉-复烘-复包揉-干燥,最终使毛茶达到外形呈颗粒状,含水量低于7%的标准,利于保存及后续精制。随着市场对茶叶品质要求的提升,传统的手工制茶工艺再度引起广泛关注,本文从生产实践的角度出发,对初制中闽南乌龙茶的传统揉捻与烘焙技术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