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开车、旅行、吃大餐,这些人们享受现代生活的日常活动会产生多少碳?种多少棵树能够通过光和作用把这些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吸收掉?2021年4月17日,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面向社会公众启动了"参与林业碳汇助力碳中和"全民行动。在位于通州区的城市绿心森林公园的活动现场,由北京市林业碳汇工作办公室牵头研发的"我要碳中和"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线,市民可随时查看自己的"碳足迹"。不少市民签署了"参与林业碳汇助力碳中和"行动倡议书,自觉践行低碳生活,减少碳排放,参与碳中和行动。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的《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开展加强气候变化成因及影响、生态系统碳汇等基础理论和方法研究。这不仅是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的重大承诺,也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需求。为实现“碳中和”目标,一方面要通过高碳部门的低碳转型来减少碳排放,另一方面要通过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进行碳固定。  相似文献   

3.
<正>森林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基础性和战略性作用,2022年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指出,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现在应该再加上一个“碳库”。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要如期实现“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一方面要减少碳排放;另一方面要增加森林碳汇。近年来,长沙市围绕森林资源保护和森林资源提质增效,推出了一系列举措,为实施“强省会”战略筑牢了生态屏障,为森林碳汇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一是培育了丰富的森林资源。近5年,长沙市累计完成人工营造林1.19万公顷、封山育林9080公顷、森林抚育6.49万公顷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5%,居省会城市前三,  相似文献   

4.
焦硕  刘丽敏 《技术与市场》2023,(12):123-126
产业碳排放是我国碳排放主体,其中工业碳排放占比高达70%,促进产业特别是工业低碳化发展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关键所在。其中,煤炭企业占据了碳排放中的重要地位,加强环境成本控制管理是煤炭行业的当务之急。因此,对碳中和与环境成本管理的含义进行了阐述,并在碳中和目标下,对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管理的意义进行分析,并指出煤炭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采用节能措施,以大数据为导向构建环境成本控制体系,加快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增强会计人员的环境成本管理能力,促进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环境、气候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增加森林碳汇作为有效应对气候变化、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成本的有效途径,是“碳中和”背景下大力培育国家储备林的主要原因。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增加,严重威胁着生态系统安全,“碳中和”旨在通过多种方法捕集、利用、封存碳,以此平衡各种碳吸收量。国家储备林作为森林资源培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于2013年启动建设试点,2018年出台建设规划,并在18个省(区、市)启动建设,至今已落实多项工作。为促进森林资源保护的同时实现“碳中和”,持续探究国家储备林培育对策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集中供热作为城市的基础设施,对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具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北方城市,冬季漫长,供热时间长达半年左右,开展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基准线及降碳潜力研究,对实现“双碳”目标意义重大。为此,基于2011~2020年环境统计数据,核算了集中供热行业多年碳排放量,根据城市特征,探析了行业碳排放基准线及降碳潜力。结果表明:全省多年平均碳排放量为3140.8万t/年,在研究时段内行业碳排放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并未达到峰值;行业碳排放的基准线选择“煤炭消耗排放情景”和“热电联产排放情景”,上述情景模式充分考虑吉林省集中供暖行业碳排放的变化特征,符合城市供暖需求;全省行业碳减排量为1178.37万t/年,降碳潜力37.8%,主要以热电联产的供热方式为主导。  相似文献   

7.
11月3日,在北京怀柔区举行了2014年APEC会议周碳中和林启动仪式。经过计算,APEC会议周期间,参会者的国内外交通、餐饮、住宿、资料、会场用电等,共计造成6371吨二氧化碳排放。在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和北京林业部门组织下,在北京怀柔区和河北康保县种植1274亩林木,全部抵消了会议周的碳排放,实现会议碳中和目标。这是22次APEC会议以来首次实现碳中和,成为中国承办这一盛会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8.
碳排放是经济发展初级阶段的必然产物,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生存发展的权利。中国碳排放长期维持在较低水平,2005年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国,但2016年人均碳排放仍仅为美国的46.28%。2030年中国CO_2排放总量将可能达到170~190亿t/a。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需要改变能源结构,改进减排技术,使能源结构更加合理,煤改气是当前减排最主要的手段之一;到2060年,中国森林植被年固碳能力将达到或超过7.591 4亿t,年吸收CO_2能力将达到27.835亿t,以此目标控制碳排放,必须在2017年碳强度基础上降低95.39%,达到640t CO_2/亿元。中国陆生植被(森林、草原)的年固碳能力将达到13.803亿t,年吸收CO_2能力将达到50.693亿t,以此控制碳排放,中国的碳强度要在2017的基础上降低91.70%,达到1 152t CO_2/亿元。由此表明,中国碳强度在难以达到零排放的条件下,保障和提高森林植被固碳能力对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在成都举办的第二届中国数字碳中和高峰论坛上,数字碳中和成果“碳减排数字账本”(简称“碳账本”)首次亮相,就引起各方关注。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中央网信办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专家委员会委员杜少中介绍了数字碳中和成果“碳减排数字账本”,展示了利用数字技术带动公众碳减排,促进绿色生活方式形成所取得的成绩。他指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低碳行为都可以被“碳账本”记录下来,可视化每个人的减排贡献,可进一步促进社会公众从微小处改变碳排放习惯,  相似文献   

10.
对于公众来讲,有些事科学家和环保人士滔滔不绝地说上一万句也不如明星的一个举动有号召力。著名影星周迅近几年改走环保路线,今年购买了自己2008年全部飞行里程的碳排放,种了238棵树进行抵消。碳排放和碳抵消这才为众人所知。气候暖化人尽皆知,罪魁祸首就是二氧化碳,围绕消除这种气体的解决方案层出不穷,究竟哪个可以作为正解?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有关环保的术语在欧美国家非常流行,特别是“carbon neutral”(“碳平衡”或“碳中和”)这样的词汇极为热门。“碳平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当今世界之所以出现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就是因为人类在各种各样的活动过程中排放了过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所谓“碳平衡”,代表的是一种以减少二氧化碳为目标的环保活动,并日渐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标准。  相似文献   

12.
一棵树值多少钱?我想,我们的回答不外乎“一棵树能值多少钱”———无论是打家具还是当柴烧,都是不值钱的。然而,印度一位教授却作出与我们截然不同的答案,他曾经用他的神奇的计算公式,找到了一棵树的价值,结论是:一棵生长50年的树,一年对人类的贡献高达十几万美元。其中产生氧气价值3.12万美元,防止大气污染价值是6.25万美元,防止土壤侵蚀、增加肥力价值3.125万美元,涵养水分等价值是3.125美元,产生蛋白质价值是2500美元。一棵50年树龄的树一年对人类贡献高达一百多万人民币,这恐怕是我们始料不及…  相似文献   

13.
<正>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彰显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责任的决心和担当。鉴于全球能源消费结构及碳排放形势,结合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背景,按照内蒙古筑牢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目标,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赤峰市红山区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通过对红山区林业资源结构及质量的研究,明确了“双碳”背景下红山区林业新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不曾走进和林格尔,你不知道“绿化”是个什么概念;不曾走进和林格尔,你不知道栽一棵树需要多少汗水的浇灌;不曾走进和林格尔,你不知道写下这个“33%”需要多坚强的意志。30年前,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到处是近乎荒漠化的半沙土地,走几里路也很难看见几棵像样的树。和林格尔人狠下决心要改善这一状况!于是,在这片土地上继蒙牛崛起之后再度成就了“和林格尔现象”——生态建设成为和林格尔的主旋律。绿化改变了和林格尔,也改变了和林格尔人。  相似文献   

15.
中国领先企业不仅应在商业影响力、业务版图等方面与海外巨头对标,也应在碳中和进程上与他们看齐。“双碳”目标发布已逾一年,中国互联网科技企业的气候行动正在“分层”。秦淮数据成为走在最前面的公司,于2020年末率先提出以100%可再生能源为抓手的碳中和目标。近半年,数据港、百度、蚂蚁集团等企业加入碳中和序列,提出了不同程度的碳中和与可再生能源目标。  相似文献   

16.
常识问答     
常识问答知识窗问题(1)公民每人每年要种植多少棵树?答:公民每人每年要种植3~5棵树。问题(2)我国的森林覆盖率是多少?答:我国的森林覆盖率是1392%。◆王瑞常识问答@王瑞...  相似文献   

17.
<正>在2020年9月22日的联合国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宣布我国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要达到峰值,在2060年前争取实现碳中和,这意味着我国确立了“双碳战略”。目前,距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不足40年,对我国零碳道路上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协同推进存在着巨大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内蒙古应“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明确了内蒙古在我国生态建设中的地位与责任,为内蒙古的生态建设与发展指明了方向。一、内蒙古生态地位与生态建设1.内蒙古在生态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内蒙古地处我国北部边疆,横跨“三北”,包含多种生态功能区,东北森林带与北方防沙带被称为“碳汇库”与“挡沙墙”,在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中担任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8.
<正>春天里,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百丈镇半山村,6户低碳家庭获得了表彰。这是全国首次开展村级量化碳排放的低碳家庭评选。继全国首个“零碳村”、首个“零碳版”村规民约后,乡村低碳探索实践又迈出了新步伐。山区乡村碳汇量更大从2021年开始,在浙江农林大学碳中和学院王懿祥教授团队的技术支持下,杭州市余杭区半山村首创村级尺度碳排放碳汇测算。  相似文献   

19.
<正>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向国际社会庄严承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后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频频谈及“双碳”战略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对中国的长远发展做出科学指引。  相似文献   

20.
<正>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郑重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重要宣示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擘画了宏伟蓝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