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分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含义的基础上,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指出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包括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5个方面。建设良好的农村人居环境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前提,发展乡村经济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加强文化建设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2.
农村社区建设具有能切实解决农村社区的各种问题、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各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应以农村社区建设为切入点,推进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加快农村社区建设必须以村落为范围、以创新为动力、以村民自愿参与为前提、以服务村民为宗旨、以促进农村发展为目标。  相似文献   

3.
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前提.坚实的物质基础是社会和谐的基石.县域经济的发展是构建我国农村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和物质基础.最大限度地把县域的发展作为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关键性措施来认真落实,这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设农村和谐社会的治本之策和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4.
田慧 《农业考古》2006,(3):68-71
农村和谐社会构建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农村和谐社会构建面临的问题复杂多样,涉及到农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方面.因此农村和谐社会构建是一个系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进行深刻变革,以促进农村社会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杨孝海 《陕西农业科学》2008,54(5):154-156162
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属性.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和谐社会,必须以农村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以制度建设来保障农村社会的各种利益关系,通过民主方式来实践农村社会的和谐,以科学发展观的思维方式统筹兼顾协调农村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是全面实现和谐社会的关键。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受到包括农村土地制度、城乡壁垒、农村教育、农村社保关系以及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等许多难题的制约。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进一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加强社会环境治理,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相似文献   

7.
农机安全生产是促进农机化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近30多年来,农机监理部门为确保农村稳定,保障农村经济平稳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成绩有目共睹。  相似文献   

8.
农机安全生产是促进农机化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近30多年来,农机监理部门为确保农村稳定,保障农村经济平稳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成绩有目共睹。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是理想的社会生态,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员崭新的执政理念,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构建农村和谐社会非常必要,也有其可能,但是很不容易.本文在应当深刻分析历史性和现实性的问题的前提下,试图寻求内发因素和外促条件.  相似文献   

10.
唐慧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930-10931,10940
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与发展循环旅游经济在本质内容上是一致的,存在着互动的关系。循环旅游经济发展可以有效促进农村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是有利于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的经济模式;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又可以为循环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社会、科技和法律保障。因此,应从观念、机制、模式、消费等层面上进行创新,促进农村和谐社会与循环旅游经济协同共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